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黄其昆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8634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忆往昔——50年后重返二界沟

已有 1273 次阅读2018-8-7 09:25

1968年9月,我大学毕业被分到陆军39军115师农场劳动锻炼。农场地处辽宁盘锦二界沟,当时盘锦垦区被称为南大荒!到达驻地,一位同学对我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天!”的确,四周一望无边连棵树都没有。我们自己盖干打垒的土坯房,一直住到离开这里。农场主要是种植水稻。但是,这里是盐碱地,这里的水既不能灌溉,也不能饮用,生活用水农田用水全靠辽河引水。辽河水不定期通过水渠送到这里,生活用水存在泡子里。送水期间,是农田里最忙碌的时刻,我曾两天两夜一直在地里。
我在三连三排九班,排长以上的的干部全是从115师抽调的现役军人,还包括司务长和文书,都是原职平调。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春天插秧时,地还没有完全解冻。光着脚踏进还结着冰的水里,不到5分钟全身都冻得凉透了。这时才体会到什么是“透心凉”!淡水很珍贵,一年都没洗过澡。后来连里烧了热水,倒进一口大缸,大家轮流进去泡一会儿。最后,农场才在场部修了一个小澡堂。第一个冬天,不让生火。外面零下30多度,屋里零下十几度!夏天的蚊子又多又厉害,隔着衣服就叮人!
1969年,3月30日,正值辽河送水,一条支渠决口了。水太宝贵了,决口很大,我们跳到冰冷彻骨的水中,手挽手组成人墙减缓水流,才堵住决口。当年夏天,渤海湾地震,预告夜间将会发生海啸。三连的驻地离海边只有几公里,我们接到命令到海边防海啸。亲身经历了“逆向行进”,我们杠着铁锹跑步奔向海边,二界沟小渔村的老百姓则是往内地撤离,擦肩而过。还好,海啸没有发生。拿人去堵海啸,结果可想而知。奔向海边时,我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也算是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当年辽河发大水,我们到河堤上抗洪。河水就差一点点就漫堤了,河堤后面的地面要比水平面要低5、6米,非常危急!这一次也终于转危为安了。
在盘锦近两年的时间,什么苦都吃了,以致后来再苦再累也不在乎了,这也算做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吧!有苦也有乐,那时,二界沟是个小小的渔村,只有不多的老百姓。场部和一连在二界沟村里,二连和我们三连都分散在几公里以外荒凉的大碱滩上,几乎见不到外人了。摸鱼捉蟹是最大的乐趣,同时也改善了生活。退潮时,到小海湾口两侧各插一根杆子,把网拴好埋在泥里。满潮时,潜水下去把网拉起来。再退潮就去捡鱼,哈哈!小海湾堆满了鱼,铺天盖地的海鸥和我们抢鱼。秋收前,田里没什么活了,全连的田地都由副班长和我俩人看管。我是捉螃蟹的能手,天天下地,我就去下河去捉螃蟹,一抓就是十几只。然后就地拿个小铝盆煮着吃。上午吃不了,就拿个筐把螃蟹扣起来,下午再去煮着吃。一天,我正在河里抓螃蟹,被路过的炊事班班长看见了。中午,回到连里,炊事班长就问我:你还吃饭呀?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解放军农场近两年的生活,深深地留住我的记忆中。一个强烈的愿望不断地出现在脑海中:回二界沟去看看!8月3日,冒着酷暑,终于回到盼望已久的二界沟!

1970年2月在三连的土坯房前,和二排长合影。

在二界沟的小渔船上留影

在寻找三连旧址时,到了这个养猪场,老乡说这里原来是稻子地。应该就是我们三连的稻子地了!他告诉我,右前方的房屋是部队的。

50年前的土坯房早已不见踪迹,这应该是我们离开以后修建的砖房,现在也是废墟了,只有在墙上“人民解放军是一个大学校”的标语,证实是解放军遗留的房产。

 

感慨万千

3.30堵决口的水渠依然如故

当年我就在这座防潮闸附近摸鱼捉蟹,如今的防潮闸也已重建了,不是当年简陋的闸门了。

 

农场的场部也迁到二界沟村外,隶属关系也不是115师了,场部的军人向我证实:这里确实是以前115师的农场

 

 

 

二界沟同样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是著名的红海滩旅游区,即将到来的九月就是这里旅游旺季。一切都变了,只有蚊子没变,和50年前一样,隔着衣服就叮人!

路过

雷人
19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