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丁庆林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0902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西 欧 七 国 游 记

已有 2952 次阅读2012-6-1 11:38

   












2011年5月下旬,我参加了西欧七国游。名曰游西欧七国,实则只不过游览了六个国家的几个城市和梵蒂冈,所记述的也只是这些地方的所见所闻。


到西欧的一些国家看一看的想法,头脑中很早就有了。因为西欧一些国家的历史和名胜,如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罗马的斗兽场、佛罗伦萨的大卫像,梵蒂岗的圣彼得大教堂,奥地利、瑞士的田园风光,荷兰阿姆斯丹的风车和花街等等,早就从书本和媒体中耳闻,并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对那些孕育了罗马帝国、奥匈帝国、拿破仑帝国、文艺复兴等历史并经历了多次革命和战争洗礼的国度,也一直想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采。在岗位时,我内心设计过出国计划,比较难去的先走,比较容易去的后走。所以,退休之前那些年,先后去了美国、加拿大(3次)、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这些我认为应该先走的国家,还有日本、韓国、俄罗斯等国家。对于西欧的几个国家,我一直在等待机会,想自己选一个合适的季节,(以往因公出国,时间由组织确定,大多在秋冬季)走一条简约的路线,去看看那里的风光社情。就这样,年初,当我的老战友邀我去西欧走走时,我高兴的接受了,而且按着我们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欧洲7国(德法荷奥意瑞梵)14日游,确定了在5月份的下旬出行,并于2011年5月19日成行。说来也巧,这一天,是国家刚刚确定的“旅游节”。这次出国和以往不同,我没有任何任务和责任,轻松至极。所以,一路上尽情享受着旅游休闲的乐趣,饱尝着欧陆风情的秀美,并用相机认真地记录了所到所见。整个行程证明,我们选择的路线是一条黄金路线,我们选择的时间风和日丽,我们看到的都是旅游景观的经典,我们渡过了愉快难忘的欧洲7国14日游。下面,将全部行程以图文日记的形式记录于此备忘。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前一天18日晚间,战友老高和我分别从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上车,乘48次特快列车,于今晨9时15分到达北京车站。之前,我给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贺主任打了电话,他安排司机到站台上接我们,并直接送到北京首都机场。


11点多钟,我们这个团队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6号门厅内集合,旅行社(后来才知道是凤凰旅行社)的接团送团联系人刘通讲了很多团队出行的注意事项,然后收了每个人的身份证,发放了出国护照,就开始由领队兼导游崔东威组织大家发运行李和安检、出关。直到这时,我才准确地知道我们这次出国是散团拼客,团队共有43人,东北有大连、哈尔滨的,南方有四川、江西、江浙的,还有北京的,可称为“五湖四海”了。


下午14点30多分,我们乘座的国航CA931次班机从北京机场起飞。经过近11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9时降落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全体入关后,由大巴把我们送到距机场不远的一个叫“艾德”(音译)的小镇,下榻到一家名叫“依沙贝拉”的宾馆。


吃过晚饭,我和老高没有睡意,一起逛了逛小镇的街景。这个小镇很整洁、幽静,加之当时已是晚上9点钟左右,街道上见不到几个行人。街两旁都是二至三层颜色各异的别墅式小楼,多数房屋都有花园、车库,看得出来这里的居民生活也很优越。我们走了两条街,又到街边的便利店买了些吃的,回宾馆喝了些啤酒后,才洗漱入睡,准备养足精神迎接明天的旅游行程。



 (法兰克福的艾德小镇)


 


5月20日  星期五  天气晴好


早餐后,我们乘大巴来到了位于莱茵河中部的支流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这是德国的第五大城市,是黑森州最大的城市,是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是德国最大航空、铁路枢纽,德国中央银行和欧洲第三大证券交易所都设在这里。据介绍,从14世纪至18世纪加冕德意志皇帝,都在这里。我是第二次来到这个城市,上一次是随同省人大访问团到这里访问议会。这里还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诞生地,上次来,我们参观了哥德的故居,这次导游只字没有提起过哥德。


我们乘大巴进入老城中心,步行来到罗马广场,这里最早是城市的集市中心。上次来,还看到圣诞节前的集市,非常红火,和中国的庙会、夜市相仿。导游只作了简单的讲解,便开始40分钟的自由活动。因为上次来过,所以我的行走路线熟悉,边观光边拍照。上次来的时候正遇上阴天,不时还有小雨,没有拍到什么好照片。这次天气好,就多拍了一些。我们先来到很最具特色的、楼顶成人字型山墙的、三个连体的哥特式楼房--罗马厅,这里是法兰克福的市政厅。上次来,我们访问团就在罗马厅里会见了法兰克福市的议员和政府官员。广场中间面向市政厅有一个女神喷泉,正义女神铜像手持象征公正的天平,矗立在中间。 广场旁边还有圣尼古拉教堂;东边还有一座高大的哥特式教堂--多姆大教堂或称皇帝教堂,据说这里就是昔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地方。看过教堂,我们来到美茵河边,这里是到法兰克福的游人必来的风景区。遥望河对岸具有深厚古典气息教堂,身依河边栏杆,以河水和对岸的教堂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后,又来到供人们步行的美茵河大铁桥上,拍了些河岸两边的远景风光。人文景物就是这样,上次来,虽然天气不好,但也感到风光无限;这次又来到河畔,阳光明媚,景物通透,但却没有了新鲜的感觉。最后,我们又回到罗马广场,漫步在现代化的法兰克福城市中唯一仍保留着中世纪面貌的街道和广场。欧洲很多城市的广场都一样,名曰广场,实际没有多大面积,但确是城市中少有的人们集会、活动的地方。我们在广场中遇到了很多穿着整齐的人们进入市政大厅,开始以为是这里在举行什么会议,后来看到了有新郎、新娘和亲朋好友在热烈地交谈和拍照,才知道是在举行婚礼。听说他们的习俗不象我们,在婚礼前就把结婚照片都拍好了,而是在婚礼当天拍结婚照片。德国人幽默、随和,他们拍照时很随意,也很风趣。如果你和他们拍合影,他们会很高兴的配合。



(法兰克福市政厅--罗马厅)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



 (法兰克福的多姆大教堂)



 (法兰克福美茵河对岸的教堂)



 (法兰克福城中保留的中世纪街道)



 (法兰克福美茵河畔景色)


离开罗马广场,按日程应该是购物。但因导游动员大家去海德堡看一看,所以取消了在法兰克福的购物,乘大巴直接前往海德堡。取消购物,这对导游来说本是一件不可思意的事,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虽然同意去海德堡,但又强调要导游保证不改变原有的行程的结果。导游积极倡导去海德堡,有他赚取费用的目的(每人另收了30欧元),但又怕时间不足,赶不上到那里吃午饭,所以取消了这次购物。


对海德堡,没有什么了解,只知道有个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到了那里,风光果然秀美。后来到网上一查,才知道这里是德国的旅游文化之都,是欧洲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大学,还有古老的城堡,有现代的旅游、休闲、渡假、居住的别墅群,城市是因为古堡而闻名。海德堡位于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之间,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城市,坐落于内卡河畔,方圆100多平方公里,有14万左右居民。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于高出内卡河海拔200米高的山上,那里可以俯视狭长的海德堡老城。象这样有景色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为什么不列入旅游的正式行程,而由导游来推荐游览呢?这里的奥妙不得而知。我们乘缆车登上山顶,游览了古城堡,并在城堡上居高临下,饱览了古城和内卡河两岸风貌。我抢拍了很多照片,其中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圣灵教堂、内卡河上的九孔古桥、河两岸别墅绿阴等,是我镜头中的重点。来到海德堡,是这次旅游的意外收获,虽然多花了30欧元,但确不虚此行。听说诗人歌德离开这里后,曾形容“把心遗失在海德堡”了;马克·吐温也说过,海德堡是他“到过的最美的地方”。名人尚且对此地如此痴迷,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海德堡内卡河景色)



 (海德堡内卡河九孔石桥的桥头堡)



 (海德堡老城中的圣灵教堂)



 (在城堡上俯瞰海德堡老城)



 (海德堡的古城堡)



 (海德堡老城中的小巷)



 (海德堡九孔石桥头的吉祥物)



 (远看海德堡的老城堡)



 (海德堡内卡河畔的别墅群)


 


5月21日  星期六  天气晴好


20日晚,导游把团队带到了慕尼黑城外很远的一家汽车旅馆。住到郊外一家小宾馆,旅友们都有意见,但也没有办法。好在这是一家新装修的汽车旅馆,虽然不大,但设施很新、卫生也很好。


因为时差还没有完全导过来,天刚朦朦亮,就没了睡意。洗漱完毕,就提起相机去转旅馆的内外。旅馆是三层小楼,地上两层,半地下一层,完全是简易钢建材料结构。宾馆周围的环境空旷、清新,四周都是田野,旅馆东边不远,是通向慕尼黑的一条主要高速公路。凡事“有一弊就有一利”。住在城外,远离城市,看不到现代建筑,却可以观赏异国原野风光。置身原野之中,正值东方日出,眼前霞光漫洒,丘陵起伏,麦田油绿,远处一小片白墙红瓦的民宅,展现出无限美妙的田园风光,这种乡村景色是我多年不曾感受到的了。我不停地扣动快门,记录下了这个令人欣喜的美丽晨光。


早餐后,我们乘大巴进入慕尼黑。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巴伐利亚首府,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有270万人口。慕尼黑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又被称作“百万人的村庄”。下车后,我们步行来到位于古城区中心的马丽恩广场,这个广场是由马丽恩教堂而命名的,教堂是为颂扬圣母而建筑的。广场中间是圣母玛丽亚抱着婴儿的金色雕像;广场北面的市政厅是一座19世纪末建造的哥特式建筑,外表装饰富丽堂皇;广场西北面不远处,可看到有两个绿颜色洋葱头式的房顶,是慕尼黑的象征建筑--圣母教堂,高近百米,据说是世界最高的圣母大教堂。对这个教堂,导游没有引导,我们也没近前去看。今天正巧是星期六,广场上游客加上当地的休闲群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当地人穿着典型的巴伐利亚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一派节日气氛。听说每天上午1l时,市政厅钟楼上的壁钟有精彩的人偶表演,但按导游的安排,我们9点多钟就离开了广场,所以没有看到那精彩的一幕。行程上还有慕尼黑啤酒屋的鼻祖—Donisl,我们可能相遇了,可是印象不深刻。


观光之后,就是全团购物。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免税店(就是专为中国游客准备的旅游商品店),购买以德国刀具为主的各式小商品。我感觉这个店有些熟悉,细想起来,和前次到法兰克福时到过的商品店十分相似。这些店,就是专做中国游客的生意,靠买给国人游客“外国商品”,维持在国外的生活,甚至发财致富。



 (慕尼黑郊外的早晨)



 (朝霞)



 (慕尼黑的马丽恩广场)



 (绿洋葱头顶为慕尼黑的象征性建筑--圣母教堂)



 (慕尼黑市政厅前准备参加活动的人们)



 (穿着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民间艺人)



 (慕尼黑市政厅和它前面的圣母玛丽娅雕像) 


购物之后,我们乘车起程,沿途观览着欧陆秀丽的风光,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山城—茵斯布鲁克。茵斯布鲁克是一座有着中世纪经典建筑艺术风格的小城,在奥地利的西部,是蒂罗尔州的首府。它在历史上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德国到意大利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奥地利从西到东的枢纽。它坐落在迷人的冰川山谷之中,那清秀独特的风光,使来这里的观光客耳目一新。


进城后,我们到一家台湾餐馆用午餐。餐后,径直来到市中心,先观看了那里有名的“黄金屋顶”。据说,黄金屋顶是迈希米连大帝在1500年在位时建造的,现在已成为茵斯布鲁克的著名象征。导游先前介绍了这个景观的由来,当看到之后,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屋顶,严格说是个阳台顶棚,但确是用2,657枚金箔铜板打造,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没有在黄金屋顶前更多的驻足,径直来到了街道的另一侧,饱览那里的各式建筑。这个城市至今还保持着中世纪街景的风貌,街道并不宽敞,但很整洁,两边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了古城的风貌。这个小城的自然风光也应当非常美丽,但由于行程没有安排,我们只是在等车的时候,在城边空旷的地方远眺了绿色葱茏和条条白雪相间的山峰。


之后,当然又是购物。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施华洛世奇”水晶店。“施华洛世奇”确是水晶饰品的一个名牌,早在上次我来欧洲,就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店中,给女儿买了一条项链。因此,这次来对这个品牌的商品也就没有什么大的性趣了。



 (茵斯布鲁克的黄金屋顶)



 (茵斯布鲁克保留的中世纪风貌的街道)



(茵斯布鲁克保留的中世纪风貌的街道)



 (茵斯布鲁克保留的中世纪风貌的街道)



       (黄金屋顶)



 (黄金屋顶前面的建筑) 


傍晚,我们到达了意大利北部阿迪杰河畔的维罗纳。这是行程上没有标注的地方,或是行程必经之路,或只是因为要在这里吃顿晚饭,顺便也走马观花地看了点当地的观景。说起来,这里也是小有名气的,因为它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典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开始导游还说可以去朱丽叶的故居看一看,可是吃过饭后,他又说行程的时间不够了,去不了那里了。大家只好顺路看了看阿雷纳古竞技场、市政厅广场和路边的古城墙。据说,阿雷纳古竞技场是世界保留比较完好的第三大古代竞技场,现今仍用于举行一些大型演艺活动。后来,我在网上了一下查维罗纳这个地方,才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西面通往米兰,东面通往威尼斯,小城不大,风景秀丽,也是个旅游胜地,而且朱丽叶的故居行程并不远,当时是可以去看一看的。


晚上,我们住到了维罗纳和威尼斯中间一个小镇的一家小宾馆里。



 (维罗纳的市政厅广场)



 (维罗纳的阿雷纳古竞技场)



 (维罗纳的集市)



 (维罗纳市政厅前的夜市)



 (阿迪杰河畔夜景)


 


5月22日  星期日  天气晴好


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所以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进入意大利后,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就远不如瑞士,更不如德国。不是说自然景色的问题,而是人文管理的问题,看起来有些象到了国内南方的有些地方,有一些脏乱差的感觉。


上午9点多钟,我们来到威尼斯的码头。据介绍,威尼斯整个城市建筑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在这里要出门,或徒步或乘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全市共有轮船、汽艇5千多艘。威尼斯独特的地方就是房子建在水上。有人形容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因为它的建筑方式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中打下一个挨一个的大木桩,作为地基,再铺上木板,然后在上面建造砖石结构的房屋。


我们主要是到威尼斯的本岛游览,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次登岛了。路线和上一次一模一样,先到码头乘游艇上本岛。上岛后,沿路观览岛上临水一面的宾馆、酒店等建筑;走过重要景点“叹息桥”,一座连结着总督府和旁边监狱的非常有名的小桥;然后进入圣马可广场,从外面观看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及回廊环绕,它们组成和谐、造型优美、雕塑生动,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东面高耸着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西面是总督宫(也称拿破仑宫)和圣马可图书馆,总督宫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因为时间的关系或是导游公式化的安排,两次到威尼斯都没能进入圣马可教堂内游览。



 (从游艇上看威尼斯本岛)



 (从游艇上看威尼斯本岛)



 



 (威尼斯水道)



 (进入圣马可广场)



     (叹息桥)



      
          (圣马可大教堂)
     
       还没有细细品味圣马可广场周围的经典建筑群,导游就催促去水晶玻璃工厂参观水晶制品的制作,实际就是让游客购买水晶产品。那里的玻璃制品确实工艺精湛,但价格也十分昂贵,所以绝大多数人也只能看看,很少有动手购买的,而且现在国内类似的工艺品,也不相上下。上一次上岛,因天气不好,我们没有乘“贡多拉”游玩,这一次填补了这个遗憾,6人一组,乘上了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漫游水路进行了“深度”游。一只接一只的贡多拉,那精美的造型和船夫矫健的身姿,展示了水城浪漫迷离的情调,形成了威尼斯水城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坐在小舟上,沿途看到建筑让水浸蚀的状况,两旁房子紧闭的窗门,一副衰败的景象,加上不时漂过的水腥气味,想不到若干年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浪漫的气氛减少了很多。据2009年公布的数字,岛上常住人口总数已经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很多居民都移居它地了。这样下去,若干年后,这里可能会变成一座死岛。因为时间还有些充余,老高邀我坐进了圣马可广场的一个露天酒吧,一人要了一杯啤酒,一面休息、一面观景、一面小饮,颇感觉十分风光和惬意。

出岛后,大约午后2点,我们在威尼斯城郊的一家台湾餐馆吃了午饭。然后,乘车前往佛罗伦萨。走了几个小时的路程后,我们住进了佛罗伦萨郊区的一家很一般的宾馆。


      

          (圣马可广场)



         (贡多拉)
 

 
         (游人乘贡多拉游水道)
 

 
         (Rialeo石拱桥)
 

 
               (乘坐贡多拉的码头)
 

5月23日  星期一  上午天气晴好、下午阴有阵雨


早餐后,我们并没有进入佛罗伦萨,而是绕过城市,直奔罗马。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车,来到永恒之都--罗马。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是意大利政治、历史、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古罗马和欧洲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行程说明是这样介绍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罗马,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时时颠覆着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的种种认知。为何公主与平民的浪漫戏要选择罗马而不是巴黎作为背景?因为,这里拥有西班牙台阶的悠然、沉船喷泉的率性、夕阳下废墟剪影的凄艳…一切都来自远古,摄人心魄。


到达罗马后,先吃午饭。饭后,首先游览了座落在城西北三角形高地上的“国中之国”、罗马城中的教皇领地--梵蒂冈。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也是国家的全部,故有“城国”之称。他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其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北京故宫3/5大,人口1,300多人,常住人口仅500多人,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其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 。梵蒂冈是天主教总部,是世界上8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家,元首即教皇,他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是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任期终身。梵蒂冈的国旗由黄和银白色两个垂直长方形构成,传说黄和银白两色是彼得的两把钥匙的颜色。梵蒂冈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工农业、没有军队、没有矿产资源,国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如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均由意大利供给;但有自己国家的邮政、电讯系统、火车站、飞机场,设有国际通讯社和梵蒂冈广播电台,还有一支人数极少的教皇志愿禁卫队,负责保卫国家安全、教皇安全及参加宗教仪式等工作。梵蒂冈是欧洲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和天主教信徒。


下车后,我们径直奔向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广场的西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才正式宣告落成。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经过严格的安检,进入了圣彼得大教堂,比较仔细地观览了教堂的陈列,深为其规模的宏大和设施的精粹所震动,深刻感受了天主教文化和宗教的势力。我们陆续看到了介绍中的3件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 一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刻画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的生动雕塑; 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有5层楼房高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点着99盏长明灯,下方则是只有教皇才可以坐的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教堂内的其它雕塑,用料之精、技艺之湛、含意之深、数量之多,也令人叹为观止。
    从教堂出来后,我们路过并参观了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圣彼得广场,听介绍也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于1667年开始用了11年时间建成的。广场呈椭圆形,长边340米,宽边240 米,地面用黑恢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柱廊共有284根圆柱、88根方柱,分排4列形成3条走廊,廊柱的排列非常有序,以广场的中心点呈扇面散开,站在中心点观望两侧的柱廊,4排石柱只能看到最前面一排。环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米多高的大理石雕像,人物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尖顶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据说这个高25.5米、重320吨石碑,是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圣彼得就是在这里被挂在倒十字架上。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紧靠环廊、面对喷泉和方碑,矗立着教皇的巨幅半身画像。从广场中央可以清楚地看到圣彼得教堂左侧屋顶上小楼,那里是教皇的书房,教皇例行在每个星期天的正午12时,出现在顶层左边第二个窗口,向广场上聚集的人们讲话、祝福。据说那时广场集聚人们有万人以上,聆听教皇的声音,场面相当壮观。可惜我们是在星期一“造访”,无缘和教皇见面。



(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教堂环廊)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广场)



 (教皇巨型半身画像)



 (青铜华盖)



 (圣彼得教堂的中轴线)



 (圣母玛丽娅画像前的游人) 


下午2点多钟,我们开始游览罗马古城。罗马被喻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有雄厚的人文古迹。仅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游览罗马是很玩笑的。但是,从我的照片看,一些重点景观,或是看过了,或是遭遇了,也就算到此一游了。


我们乘车首先来到了威尼斯广场。这个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它呈长方形,据介绍,长130米,宽75米,是5条大街的汇合点。广场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观光马车等的聚集地,是全市的交通中枢地带,从1980年起,罗马市政府对它进行了整顿,使之既美丽壮观,又更加有秩序。广场周边的建筑古典、宏伟,都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左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威尼斯宫,右侧是与威尼斯宫式样相仿的威尼斯保险公司建筑;正面是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当地人都称它“结婚蛋糕”、“打字机”。建造这座纪念堂,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的全国统一,耗时25年才建成,其中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有两组象征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的喷泉,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组巨大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祖国的胜利”和“劳动的胜利”。这是一个重点景观,但导游不让下车,说是罗马警局的规定,不允许游览车辆停靠。我们只好坐车观景,“走马观花”,隔着玻璃窗,在行进中胡乱抢拍一些照片。


接着,去游览壮观的古斗兽场,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罗马斗兽场也称竞技场,也有译作大角斗场、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为弗莱文圆形剧场,始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位于罗马市中心。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堪称世界最大的斗兽场。对这个宏大而神秘的建筑,过去曾多次在书刊和影视作品中看到,是很想身临其境地到里面看一看。但这次没能如愿,只是在行车绕过时看了个外观。大巴找到停车地点后,我们刚下车,还没走到君士坦丁凯旋门,天就骤然变了。我们站在帝国大道上,以凯旋门和古罗马废墟为背景,抢着拍了几张照片,天就下起了大雨。我们没带雨伞,不能冒雨前行,只好躲到路旁一个售货车的篷下背雨。因雨下个不停,只好又回到大巴上,失去了游览斗兽场的机会。这是此行最最遗憾的地方。罗马斗兽场在我的头脑中仍只有一个概念。



 (罗马威尼斯广场正面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罗马威尼斯广场正面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古罗马斗兽场遗址)



 (古罗马斗兽场遗址)



 (古罗马广场废墟) 


傍晚,我们又参加了罗马的“深度游”,这是导游组织的自费项目。据说,有些团是看不到这些景观的。我们先步行来到万神殿。据介绍,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乌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万神殿遇火灾,大部分被烧毁,仅剩下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重建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神殿入口为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他用,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保留着厚重的气势。进入殿内,眼前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直通天空,没有任何防雨防风设施,据说这是为了和天上的万神更方便的交流,这也是整个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万神殿前面的广场中央,竖立着一个高大的尖顶方碑,碑下面是一个喷水池,池中喷水的人物动物雕塑,据说都是古罗马神话故事。



 (万神殿)



 (万神殿的大殿)



(万神殿的穹顶) 



(万神殿前广场的尖顶方碑) 



(方碑下雕塑的圣经故事)


接着,我们步行来到了藏匿在小巷中的著名景观--特雷维喷泉(特雷维是三岔路的意思,因为喷泉前面有三条道路向外延伸,所以由此取名),通常叫许愿泉或许愿池。这个喷泉建于公元1762年,据说当时是罗马室内最大的喷泉。喷泉背景是一座海神宫殿,中央是矫健的海神像,左右各有一个美丽的侍女,脚下左右有两尊驾驭着海马的鱼尾人身的大海信使雕塑,头顶有4尊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整个雕塑场面栩栩如生。许愿泉的意大利翻译是“幸福泉”,所以大家都来此许愿祈求幸福。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背对喷泉从肩上抛一枚硬币到水池里,就有机会再次访问罗马。许愿池前的空间不大,人气又很旺,游客们争相在这里拍照、丢钱、许愿,显得十分火热和拥挤。



 (特雷维喷泉)



( 特雷维喷泉)



 (特雷维喷泉,即许愿池)



 (特雷维喷泉)


最后,我们步行来到了最著名的西班牙广场。为什么叫西班牙广场,一说因广场里有西班牙台阶而取名,一说因西班牙使馆在这里而得名。还没走进广场,远远就望见了广场边上高高矗立的一座有精致雕塑的圆柱石碑,碑的顶端是头顶光环的圣母雕像。走进广场,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一个巴洛克艺术的喷泉--破船(沉船)喷泉,整体造型就是浮在水中半隐半现的一条小船,是16世纪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喷泉一侧的街道名店云集,周围还有很多高档酒吧,但我们没有时间去逛。我们顺着喷泉另一侧,登上了向山坡一样的有名的西班牙阶梯,台阶共138级,1723年建成。步行经过两层平台,才到达山顶,上边就是天主圣三一教堂,由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所资助建造。教堂前有一座古代埃及风格的方尖塔,站在方尖塔前的广场矮墙边,可以清楚地俯瞰整个广场。当时,天又断断续续地下起小雨,游人虽然很多,但拍照、观光都受到影响,广场周边的深厚的文化气氛也没有打下什么深刻的烙印。



 (西班牙广场的圆柱石碑)



 (沉船喷泉)



 (西班牙广场)



 (圣三一教堂)


 


5月24日  星期二  天气晴好


早饭后,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程,临近中午,我们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曾被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译作“翡冷翠”,意大利语直译为“百花之城”,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的首府,1865-1871年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佛罗伦萨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是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佛罗伦萨的辉煌和影响,早就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好奇心,学生时学欧洲史,讲到文艺复兴,印象最为深刻的城市就是佛罗伦萨。今天来到这里,目睹保护完好的众多的沧桑古迹,也确实为之震动。据介绍,这里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保存地之一,全市共有40所博物馆,60多座宫殿和大大小小教堂,收藏着大量优秀的艺术品和珍贵文物,因而也有“西方雅典”之称。


吃过午饭,我们首先步行来到了意大利伟大诗人旦丁的故居,眼前看到的是一幢3层小楼,一所石砌的古老房子,一块狭窄的庭院,一派古朴和破旧的景象。墙面上挂着印有旦丁头像的红色旗帜,还悬放着一尊旦丁的黑瘦的石雕头像。要在中国,历史名人的故居大都是重新修建的,庭院一定很开阔,环境一定很清新,周围的建筑物一定要拆扒掉的。但在欧洲,名人故居大都保留着原始的样子,虽然有些不便于观览,却能让你看到过去真实的样子,对文物原始状态的保护意思很强。导游让我们低头看脚下的一块石板,他拿过一瓶水洒在上面,刚刚还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神奇的现出了旦丁的头像。对于旦丁和他的长诗《神曲》,早在学习欧洲文学史时就接触了,今日已背诵不出《神曲》的句子,但对他的一句铭言却印象深刻,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旦丁故居) 



 (印有旦丁头像的红色旗帜)



 (旦丁的石雕头像)



 (地面石板上的旦丁头像)


我们在狭窄的街道上又向前走了一小段路,就看到了“圣母百花大教堂”那有名的圆顶,据说这是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仿照罗马万神殿设计的。接着就看到了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乔托钟楼,一座四方形的塔楼,比例结构匀称修长,洁白的花岗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表面布满精心设计的拼贴图案和浮雕,据说钟楼是由文艺复兴早期的巨匠乔托设计的。钟楼高达82米,如果登上顶部露台,就可以全方位俯瞰整个佛罗伦萨,但我们只有暂短的时间停留在它的脚下。当来到地标景点--圣母百花大教堂门前,我们深为她那神圣、壮观、细腻、妩媚的身姿所惊叹。这座使用白、红、绿三种颜色的花岗岩砌成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时我才理解了之所以称之为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含意。教堂的墙面上,有很多精细生动的人物雕刻,没人给讲解这些雕刻,我也不解其中的含意,感觉上这一定是圣经故事,而且有些象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对面,还有一座六棱体建筑,我没有记清它叫什么,好象是“洗礼堂”?但清楚地记得它那两扇用金子镶嵌的大门--黄金之门,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那些用金箔装饰的圣经故事,引起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和赞叹。



 (乔托钟楼)



 (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墙面上的精湛雕塑)



 (洗礼堂)



 (天堂之门)



 (天堂之门用金箔制作的圣经故事画)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市政厅广场。这个广场面积不大,但却是一个露天的艺术雕塑展览馆。广场四周到处都是雕塑作品,多的有些杂乱无章,而且大多都是出自名家的艺术杰作。广场中央是一座骑着高头大马的科斯莫一世铜像,他是当时佛罗伦萨的最高统治者。广场旁边一侧是韦奇奥宫,韦奇奥宫过去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市政大厅,建筑入口处装饰着城市徽章。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塑《大卫》就放在韦奇奥宫门外,游人争相和大卫合影,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在放置的仍是个复制品,真品早被移到阿卡德米亚美术馆收藏了。韦奇奥宫前面,是称为兰奇敞廊的雕塑长廊,那里有众多的、拥挤的、形像多姿、栩栩如生的众神雕像。为了深入了解佛罗伦萨,我们参加一个自费项目,参观了皇宫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在韦奇奥宫里,二层有16世纪的沙龙,曾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会议室,用巴扎利派的绘画装饰着;三层有13世纪的沙龙,里面有精致的穹顶画和织入了当时佛罗伦萨地图的壁毯(16世纪制)。还有国王、王后的居室用品和其它众多珍品,都很有艺术价值。宫内有一处让人匪夷所思的角落,导游介绍那是建宫殿时,为了保护一个古老的钟楼不被破坏,就把它包在了一间屋子中,让那老钟楼穿房而过。这种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在意大利的先人那里早就有了。离韦奇奥宫不远,就是乌费兹美术馆。听说那里收藏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达2,500件之多,是全世界收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但我们没有时间去参观。



 (佛罗伦萨的市政厅广场)



 (韦奇奥宫入口)



( 科斯莫一世铜像)



 (大卫雕像)



 (兰奇敞廊)



 (韦奇奥宫二楼的会议厅)



 (乌费兹美术馆)


在去饭店的路上,我看见街巷的尽头露出一座教堂的白色山墙。饭后,我跑过去拍了几张照片。据说,这是圣十字教堂,也是很有名的教堂,里面存放着一些著名人物的纪念碑和陵墓,如但丁、米开朗基罗,还有天文学家伽里略、政治家马基维利、歌剧大师罗西尼等。



 (圣十字教堂)



 (圣十字教堂)



 (圣十字教堂钟楼)


 


5月25日  星期三  天气晴好


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行程表上标明的瑞士的琉森。


琉森本应叫卢赛恩,琉森是台湾的称谓。卢塞恩是瑞士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市区常住人口只有不到10万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听介绍,这个地方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名列全球最被游客青睐城市的第六名,很多艺术家都到这里来创作,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都在此居住和写作过。


来到卢塞恩,我也眼前一亮,这里的风光太美了,加之老天作美,蓝天白云,景物比较通透,适于摄影,内心感到无比的幸运和愉快。我们首先观看了卢塞恩的“城市徽章”--狮子纪念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称之为“世界上最令人悲伤和感动的石头”。狮子纪念碑由丹麦雕刻家特尔巴尔森设计,雕刻在一面岩石的浅穴里。纪念碑的主体是一个的垂死的雄狮,它背部中箭,痛苦而哀伤地倒在地上,意在纪念在法国大革命中保护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其家族而献身的瑞士雇佣兵。



 (豪夫天主教堂)



 (狮子纪念碑)



 (风格浓郁的小店) 


接着,团队兵分两路,一部分自费游卢塞恩湖,一部分不游湖的开始购物。我和老高参加游湖,这是早就拿定主意的了。卢塞恩之美就在于它的湖水、它的远山、它的蓝天白云、它的精美建筑。所以,游湖观景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自费,价格不菲,也是物有所值的。卢塞恩湖的面积很大,将城镇一分为二,导游介绍,如果从空中俯瞰这条湖,就象一个向东倒下的十字架。卢塞恩湖水蔚蓝清澈、波光粼粼,湖面帆峰飘荡,在两岸绿色植被、多彩建筑和远山雪峰的映衬下,展现着如诗似画的景象。我们乘着游艇,畅游在湖光水色之中,如入仙境,亦真亦幻,感受了无限美妙的享受。我的“七弟”派上了用场,快门不停的跳动,相映成趣的古城、湖泊、雪山、帆船尽收镜头之中。



 (卢赛恩的湖光山色)



 (卢赛恩的湖光山色)



 (卢赛恩的湖光山色)



 (卢赛恩的湖光山色)



 (卢赛恩的湖光山色) 


游湖后,导游的安排当然是购物,主要是钟表和巧克力等。我想还是要多看一些景物,先远观和拍摄了颇具文艺复兴风格的豪夫天主教堂,后又信步游览了卢塞恩的重要标志--形似弯月、曲折成趣的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卡贝尔廊桥(也称教堂桥)。这不是一座直桥,有两个小的转弯,桥长约200米,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有些象颐和园的长廊,但没有颐和园的精美,画的内容多为反映当地的历史风貌和历史英雄人物。桥旁的水中有一个八角型水塔,据说过去是作为望哨所,为城市防卫设施的一部分。



 (卡贝尔廊桥棚顶的彩画)


晚上,我们乘大巴沿卢赛恩湖边公路驶向湖的东北角,住到了一个叫“布鲁那”(音译)的小镇,景致也十分宜人。能住在湖畔,是团队的绝大多数人在到达驻地前所不敢相信的。虽然宾馆很老,设施很差,房间狭小,但大家仍然很高兴,因为晚饭后可以沿湖散步,欣赏美丽的风光,不至于住在荒郊野地边,无处可去了。吃过晚饭,我就和战友老高沿湖边向小镇西面的纵深散步,感受湖畔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和休闲在旅游胜地的愉悦心情。回来的时候,老高邀我在湖边的一家酒吧喝杯啤酒,边休息、边看电视里播放的足球世界杯比赛。我们坐在酒吧门外,揣着大杯的啤酒,给路过的旅友一种十分潇洒的印象。因湖边晚间气温很低,又刚刚滴了些小雨,湖风吹来,颇有凉意,不得不换班回宾馆房间添加外衣。酒后,我们直接回宾馆房间就睡下了,因为房间太小,条件很差,电视放在柜子里,只好睡觉。



 (“布鲁那”(音译)的小镇)



 (小镇的宾馆)



 (夕阳照射下的卢赛恩湖)


 


5月26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傍晚阴有小雨


早上,不到5点我就起床,提起相机到湖边捕捉晨光,不想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到宾馆的床上。我可能是第一个出宾馆的旅客。宾馆的厅门还锁着,又找不到值班人员,我便寻找到侧门,开销走了出去。因为习惯早起,从居住宾馆的侧门或小门出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小镇十分幽静,我沿湖边看着朝阳从大山后面一点一点爬起,拍摄了一些湖畔朝霞景色,虽不理想,但也填补了我摄影经历中的空白。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碰到了战友老高,因为距吃饭还有一些时间,我们便又向小镇北面深处走去。这个小镇并不大,东北面是山,西南面是湖,依山傍水,十分幽静。并不宽阔的小街两旁,座落着各式的别墅。别墅区内,还有小桥流水,伴着花草树木,远处山间不时飘起丝丝白雾,真有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我俩都有感,不用说长住这里,就是能呆上十天半月的,也是最大的享受了。



 (布鲁那小镇一景)



 (布鲁那小镇一景)


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离卢赛恩不远的英格堡(音译)镇,这里是登铁力士雪山的基地,是个典型的观光小镇,集古典雅致与旅游商业一体。风光虽美,但游人不多,导游解释后才解开迷团,原来这里是滑雪胜地,到了冬天才是旺季。我们下车后,以山坡和小镇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便开始乘缆车游览瑞士中部的最高山峰—铁力士雪山。铁力士雪山高3千多米,上山需转换三种不同的缆车,全程大约40分钟。随着缆车的急剧升高,窗外的景物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先是碧绿的山谷,接着是突兀的石壁,最后是白雪皑皑的冰峰。我是北方人,冰雪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新奇,国内的雪山也见过。但当我们乘三级缆车登上了铁力士雪山峰顶,目睹阿尔卑斯山雪域雄伟壮观的无限风光,仍然有十分新奇、愉悦之感,让我想起毛泽东诗词中“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的著名诗句,真是大气磅礴。登上山顶后,除了环视远近茫茫起伏的雪山景色外,还有一处冰洞吸引着游人。我也随着人流走了进去,但也很快就走了出来。因为,这个冰洞很狭小,除了冰冷,还有灯光昏暗,没有什么引人的景致,比国内五大连池、桂林等地的冰洞要逊色多少倍。



 (铁力士雪山脚下)



( 英格堡(音译)镇)



 (登山的旋转缆车)



 (雪山山腰的湖泊)



 (铁力士雪山一景)



 (铁力士山间景色)



 (铁力士雪山一景) 


中午,我们又回到英格堡用餐。餐后,登车前往日内瓦。


日内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国际化程度很高,是一个国际性城市。有人说“日内瓦不属于瑞士”,因为这里集中了像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这里也是世界各国游客云集的地方。


傍晚,我们进入了名城日内瓦。天气由晴转多云变阴,不时还飘些小雨。我们首先来到以美丽的时钟花圃而闻名的英国公园。导游之前介绍了这个景点,我想象的花钟一定规模很大,很有气势。可当我们走进莱芒湖畔英国公园时,才看到那由多种鲜花组成的花钟,就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花坛,直径约有5米,里面的时钟有分针和钞针。这种景观在国内也是常见的,可在瑞士算一个主要景观了,因为瑞士是世界钟表业中心,观花钟是有象征性意义的。据说,这个花钟从1952年建成后就一直没停过,并且走时相当准确,几乎到这里的人都可以以它为标准时间对表。花园中央还有一座标志性的纪念碑,导游介绍上面塑的是瑞士女王和自由女神的雕像。但我看了一个资料,说这个雕像建于1815年,是为了庆祝日内瓦加入瑞士联邦建造,雕像人物分别代表瑞士联邦和海尔维地亚(居住在德国和瑞士一带的凯尔特人),不知熟对熟错。公园的一侧就是莱芒湖,我们站在湖畔的栏杆旁眺望宽阔的湖面,没有见到更多的游船和游人,这主要是天气不好的原因吧。听说湖中还有一眼人工喷泉,能喷射出140多米高的水柱,很壮观,但我们也没缘看到。接着,我们乘车来到日内瓦著名的建筑--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万国宫”。下车后,我步行前往,还没走进万国宫前的国际广场,就看到广场中央耸立着一个巨型的椅子雕塑。再近前一看,是一个断了一条腿的椅子。据介绍,这是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高12米,重5吨,椅子设计为三条腿,意在表示人们因触雷而失去肢体,但不是死亡,而是顽强地、有尊严的站立着。广场里还有个巨大的喷泉组,看着那喷涌而出、忽高忽低的水柱,仿佛看到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时局的动荡起伏。联合国欧洲总部深深藏在广场一侧的院落里,院子大门紧闭,我们只能透过院门的栏杆,观看院中随风飘摆的各成员国国旗,还有后面的办公大楼,并且以大门两旁的宣传画和醒目的总部牌匾为背景拍了留影。


对于美丽的名城日内瓦,我们在很有限的时间里,只看到了这些景物,形成了对日内瓦的全部印象。



 (英国公园中的时钟花圃)



 (英国公园中的纪念碑)



 (莱芒湖景色)



 (莱芒湖一景)



 (国际广场的椅子雕塑)



 (国际广场的喷泉组)



 (联合国欧洲总部)



 (联合国总部门前的宣传画)


 


5月27日  星期五  天气晴好


我们来到了法国的首都、同纽约、伦敦和东京一起被公认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的城市、被称为“世界花都”的巴黎。


早饭后,我们就登上了前往巴黎的路程。在高速公路上,整整花费了6个多小时,中午在高速公路服务站吃的快餐,下午3点半才驶进巴黎城。


巴黎在人们的眼中,不仅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欧洲和全球的时尚中心,始终是个充满蛊惑色彩和耀眼光泽的城市,是个时尚、流行、有文化、有艺术、有创意的永不衰老的老城市。它富有而又简约、古老而又单纯、优雅而又另类、傲慢而又灵性、神秘而又透明,永远给你无限的想象。


一进巴黎,我们就径直来到著名的埃非尔铁塔广场,不仅因为这是必看的重要景观,还因为导游安排吃饭的地方也在离铁塔不远的一条街上。闻名遐迩的埃非尔铁塔高324米,是1889年为隆重纪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和举办国际博览会之际而建的,是巴黎的地标式建筑。走进广场后,第一件事就是留影。但和铁塔拍照,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走出很远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横过马路,走到铁塔对面的广场,才找到能拍到铁塔全貌的地方。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铁塔下面的广场和对面广场中的道路,既不是白色路面,也不是黑色路面,而是用砂石铺盖的,脚步快了,刮起风来,都要起灰。我想这肯定不是钱的问题,这可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或是什么其他更深的原因。铁塔广场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清洁,主要是因为游客太多,管理跟不上吧。按导游的安排,我们没有时间登塔,只能在塔前和塔下转转,看看铁塔周围的环境和建筑,拍拍照,就算到此一游了,这也是此行的一个遗憾。


到了巴黎,就是和别的城市不一样。吃中餐,象似一场战斗。由于那家中国餐馆的位置好,距铁塔近,对面又有免税店,各团队争抢着安排到这里吃饭,而且安排上的团队,也要排队等待,拥挤着才能进店。大家在十分狭小的坐位上就餐,吃着一些很不象样的饭菜,有的游客还不时着餐馆人员的白眼,对自尊心有很大伤害。无奈旅行社、导游、餐馆三位一体地算计游客,出了国,什么样的游客都成了弱势群体,再不满意的事情,也得尽量忍受着。有句话,还是上次来欧洲时从导游那里学来的,“忍耐是一种美德”。国民游客就是在这样的“美德”中,损害着自己和国格,养肥了导游和中餐馆老板。


饭后,又是安排购物。然后,坐大巴跑到30多公里外的郊外宾馆过夜。



 (埃非尔铁塔)



 (埃非尔铁塔广场中的喷泉)



 (埃非尔铁塔广场前边的绿地)


 


5月28日  星期六  天气晴好


早餐后,我们又乘大巴驶进巴黎。


大巴在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南侧墙外停靠,然后,导游带我们步行前往座落在奥斯曼大道的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公司购物。为什么叫“老佛爷”百货?是否和清朝的慈禧“老佛爷”有关系?这是当时很多旅友的问题。后来我才弄清是音译,因为这家百货公司是在1894年由一对来自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表兄弟创办,店名取自最初的店址--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旁的拉法耶特街,所以中国人按发音将其译为“老佛爷”。我们到达稍早一些,商店还没开门,门前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导游把我们带到街巷最里面的侧门,让大家在那里等待进店,并说明店里规定“亚洲区的游客在这个门进入”。后来,我几次进出这个店,才明白莫须有什么规定,只是这个门一进去,就到了专买中国游客商品的“免税店”,“有利”于大家购物。这家“老佛爷”规模不小,装饰很高档,豪华如宫殿;但中国游客买东西的免税店那部分,虽然和“老佛爷”店是一体的,装璜却不像是“老佛爷”的店。这里边的奥妙,游客是很难猜出来的。


我没有什么采购任务,也不想花那些冤枉钱,所以进店后,把“老佛爷”里面华丽的地方逛了逛后,就独自出店来到巴黎歌剧院。巴黎歌剧院也称为加尼叶歌剧院,加尼叶是建筑师的姓氏。这所歌剧院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开展社交的场所,早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得知这个歌剧院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我没有机会进入歌剧院的内部,只能在外边观看这座建筑的气派,欣赏那装璜工艺的精湛豪华,并拍了一些照片。在最初经过歌剧院时,导游告诉大家不要急于拍照,说有时间来游览。可是直到离开巴黎,也没有带大家参观歌剧院,或介绍这个建筑,有两三次经过这里,都是直接把团队带到购物店。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导游,文化品位越来越低了,组织购物占据了脑子中的主要神经。


在歌剧院拍照完,我又回到“老佛爷”,坐电梯来到顶层,准备从上往下走,再看看店容店貌。当我来到顶层,偶然发现了“新大陆”。还有电梯通向屋顶外面,那里有很大一块观光平台,可以了望四周的巴黎重点建筑。我在那里又居高临下拍摄了铁塔、歌剧院等远近景物,这是我比同行旅友多看到的景致,很多人被埋没在购物之中,都不知道“老佛爷”头顶上还有这样一番天地。



 (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



 (巴黎歌剧院)



 (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大堂)



( 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大堂穹顶)



 (在“老佛爷”百货公司楼顶观光平台上看歌剧院)



 (在“老佛爷”百货公司楼顶观光平台上远看荣军院等)



 



 (在“老佛爷”百货公司楼顶观光平台上远眺铁塔和大皇宫)


午饭后,我们乘车来到卢浮宫。


卢浮宫在塞纳河的右岸,建于13世纪,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这个呈“U”形的建筑,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还有值得提起的就是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馆内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还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总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达2.5万件。


我们从玻璃金字塔下的地下通道进入宫内,没有参加自费解说队伍,只想争取多一点的时间自由地走走看看。虽然这样,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逐一仔细地观看每件展品,只能以“镇馆三宝”为主线,进行大致的浏览。我们先看到了残缺却完美的维娜斯雕像,又见到了无头但仍英势飒爽的胜利女神雕像,最后几经寻找才看到了带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油画挂在一个大厅正面墙上的玻璃窗内,厅内观看的人层层叠叠。由于画幅不大,悬挂得较低,在远处几乎很难看到。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这幅画的真品(或是仿制品),我真不会想到这幅世界名画的尺寸那么小。此外,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等众多的传世艺术珍品,我们也都看到并拍了照。真没有想到卢浮宫这样的馆藏,竞允许游人自由拍照(不许打闪光灯)。这次游览,使我拥有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手世界名画和雕塑的照片,仿佛收获了厚重的宝藏。


从卢浮宫出来后,导游又把大家带到“老佛爷”购物,直至吃晚饭。



 (巴黎卢浮宫)



 (卢浮宫广场的凯旋门)



 (卢浮宫广场)



 (断臂维娜斯)



 (无头的胜利女神)



 (蒙娜丽莎)



 (卢浮宫的画廊)



 (卢浮宫地下入口的倒金字塔)


  


5月29日  星期日  天气晴好


早饭过后,导游把我们带到巴黎的一个高层建筑--蒙帕纳斯大楼,鸟瞰巴黎全貌。这座大楼有56层,我们乘坐高速电梯,只用了30几秒,就到达了196米的高空。在那里,透过玻璃窗,可以360度地俯瞰巴黎全景,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著名景点方位,可以看到巴黎的古典和现代,可以看到弥补囿于时间不能亲历的地方,形成一个对巴黎的立体印象。这个安排,对游客是很有意义的。在观览的同时,我们拍摄了景物,也拍摄了人物;也接受了进门时店家拍摄的照片,虽然人物表情不理想,而且很贵(30欧元),但用电脑制作成夜景,也弥补了没有巴黎夜游的缺憾了。



 (蒙帕纳斯大楼)



 (在蒙帕纳斯大楼上俯瞰巴黎铁塔)



 (在蒙帕纳斯大楼上俯瞰荣军院)



 



 (在蒙帕纳斯大楼上俯瞰凯旋门)



 (在蒙帕纳斯大楼上俯瞰巴黎圣母院)



 (



 


 


离开大楼,我们去游游香榭丽舍和凯旋门。香榭大道直至凯旋门的中轴线是举世知名的风景线,也是旅游观光最热闹的地点。大巴经过香榭丽舍大道,停到背街,大家步行前往凯旋门。按着导游的引导,绝大多数旅友都去逛香榭丽舍大街,去采购巴黎品牌店的商品。我在战友老高的倡导下,借此时间登上了凯旋门,这座根据拿破仑的命令于1836年建成的,高50米、宽45米,用来纪念法国大军胜利的恢宏之门,鸟瞰了从戴高乐星形广场向四面八方延伸的12条大道,更清楚地看到了巴黎早年规划的严格和章法,还远眺了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的卢克索方尖碑、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圣心教堂等巴黎名胜。凯旋门内设有电梯,但当天我们是沿着273级螺旋形阶梯拾级而上的,这可能是到巴黎旅游的中国游客很少登斯观赏的。下凯旋门后,我们经地下通道来到香榭丽舍大街,也走了几家名品商店。这些店和国内的名品店比较,也没有什么更特别之处,只是货真价实和价格昂贵罢了。



 (巴黎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近景)



 (凯旋门上观铁塔)



 (凯旋门上俯瞰拉德芳斯商务区和新凯旋门)



 



 (在凯旋门上俯瞰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露天酒吧) 


午饭又安排在铁塔附近的那家餐馆。饭后,导游把我们带到塞纳河边的码头,自费乘游船游塞纳河。塞纳河是法国北部的大河,穿巴黎市中心而过,对巴黎的形成、发展、水运、工业、生活,乃至景色都起着特殊的作用。塞纳河上桥梁众多,据说有36座,每座桥的造型各有特点,其中最壮观的当数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了,大桥两端4个桥头柱上都有镀金的长着翅膀的小爱神雕像,其华丽造型和色彩特别抢眼。塞纳河的两岸,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各式建筑鳞次栉比。河北岸有大小皇宫,河南岸有大学区,河西面有埃菲尔铁塔,河东城岛上有巴黎圣母院,等等众多华美的经典建筑,和蓝天、绿树、碧水相糅合,风光迷人,加上游船(速度象是快艇)行进的颇快,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我不停地在游船前端甲板开阔的地方两侧走动,不停地快速按动相机的快门,抢拍塞纳河两岸的迤逦景色,心里有一种无限享受的感觉。



 (赛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



 (在赛纳河上看卢浮宫)



 (在赛纳河上看巴黎圣母院)



 



 (在赛纳河上看卢浮宫)



 (在赛纳河上看波旁宫)



 (亚历山大三世桥的桥头堡)



 (在赛纳河上看埃非尔铁塔)


下了游船,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往郊区的凡尔赛宫,这也是一个自费项目。凡尔赛宫是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时建造的宫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棵绚丽灿烂的明珠。目睹凡尔赛宫,确实为它的辉煌而震憾。无论是宫廷外面的广场和镀金的围栏,还是宫廷内部的500多个大小厅室,无不装饰豪华、金碧辉煌。所有陈设可堪称稀世珍宝,每件雕刻、挂毯、油画都蕴藏着深厚历史和精湛艺术,让人叹为观止。宫殿的后花园的花草树木,也都是按几何图案种植、修剪的,再配以众多的喷泉、雕塑点缀其间,更有巧夺天工之美妙。总之,凡尔赛宫给我留下的印象,要比卢浮宫深刻得多。



 (凡尔赛宫镀金大门)



 (凡尔赛宫广场)



 (凡尔赛宫广场)



 (凡尔赛宫后花园)



 (凡尔赛宫内一角)



 (凡尔赛宫庭院)



 (教皇加冕油画)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画像) 


晚饭,我们又回到铁塔附近的那家中国餐馆就餐。餐后,团队的一部分人由专车接到巴黎有名的“红磨坊”,自费欣赏歌舞表演;另一部分没有参加自费项目的人,直接回到了郊外的宾馆。“红磨坊”在世界娱乐界的名气是很大的,既然来到巴黎,就要看一下,虽然价格昂贵(135欧元)。入场之后,大家就有些失望的感觉,空间狭小,座位拥挤,饮食简单,已经不象前些年来过的人宣传的那样享受了。节目到是有个热烈的气氛,但也没有什么更新奇的地方,而且参杂了一些杂耍节目,降低了歌舞节目的水准。我们看的是头场表演,散场时已经晚上10点了。可“红磨坊”门前,仍是人潮涌动,看第二场表演的队伍一直排到街尾。曾经有句话形容游客对某些观景的感想,叫作“不看终生遗憾,一看遗憾终生”。来巴黎的游人多,看客也多,驱之若鹜,都怕不看终生遗憾;但看了之后,遗憾终生的人也不会占少数。



 (红磨坊夜景)



 (红磨坊前等候第二场的看客)


 


5月30日  星期一  天气晴好


早饭后,我们乘大巴前往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王国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是一个浪漫的、色彩斑斓的、奇特的城市。因为海拔很低,市内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被称为“低地王国”,全市共有160多条人工开凿或整修的大小水道,有1千余座桥梁,素有“北方威尼斯”美称。因为水运发达,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集散地;在性和毒品方面,也是比较自由的国度。


整个行程,包括中午在服务区用餐,大约花费了有7个小时。下午3时,大巴才进入阿姆斯特丹的城区。沿途我们在大巴上观光了城市街景,已经感受到城市整洁、优雅的独特魅力。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直接上了观光码头,自费乘游船游览了城中的运河。为了拍照方便,我站在游艇的后甲板上,运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游船缓缓穿行在运河的水道中,河道两旁是典型的荷兰传统民居。这些民居除色彩有别外,楼房正面和窗户都是狭长的,据说这是因为政府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房产税结果,为了节省税赋,便尽量减少房子正面的面积。由于门面狭小,所以房子的装饰工夫都放在了屋顶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山墙景观。由于门面小门狭窄,大型家具物品都要从窗户搬进去,为此,每所房子的屋脊上都装有承重的铁吊钩,形成了阿姆斯特丹民宅又一独有的风格。


运河游船观光结束后,导游带我们步行来到一家挂着“福、禄”牌扁的中国餐馆用晚餐。沿途又看到阿姆斯特丹城市街景,街道并不宽敞,无轨电车和汽车在马路上共行,街上的行人很多,能分别出来游人和本地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街道上骑自行车的人很多,特别是青年人,有不少自行车停放处,一些车子在那里杂乱无章地停放着,这一点和中国有的城市很相象。



       (阿姆斯特丹运河码头一景)



           (阿姆斯特丹运河风光)



          (阿姆斯特丹运河风光)



           (阿姆斯特丹运河风光)



       (阿姆斯特丹城中街景)



          (阿姆斯特丹当地年轻人喜欢骑自行车)



         (阿姆斯特丹街景)        


晚饭后,我们有一多半的旅友自费参加了阿姆斯特丹的花街夜游,初步感受了这个城市的夜生活的开放、自由、多彩、繁荣、有规范的一面。听介绍,花街并不仅是一条街道,附近几条街都是。导游带领我们漫步在小街上,环境十分幽静,并不噪杂,卫生非常好,也很有秩序。荷兰人思想开放,赌博、吸毒、嫖娼都是合法的,花街遍布着性用品商店、性表演场所和妓院。妓女的橱窗展示是最具特色的,一些酒吧还可以吸食大麻等软毒品。这些独特的内容,也是吸引大批国外游客来这里的因素之一。


行程说明上还有自费游览沃伦丹拦海大坝,及游览北海鱼村、吃飞鱼餐。不知是因为费用问题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全团仅有几个人报这个项目,所以导游取消了这个项目。


游览花街之后,我们乘车跑了38公里,来到阿姆斯特丹的卫星城—阿米尔的一家宾馆下榻。这家宾馆的条件不错,可以够上三星或准四星,是整个行程中仅次于头一天在法兰克福下榻的宾馆。这样安排,很符合旅行社、导游带团的规律,两头好、中间差,返程之前,让游客们的心情愉快一下。



 (  阿姆斯特丹花街一景)



 (花街上的游人)


 


5月31日  星期二  天气阴  有小雨


今天是整个欧洲七国游的最后一天。


早饭后,我们乘车前往距阿姆斯特丹十几公里的一个名叫“赞丹”的风车村,这是荷兰一处著名的民俗文化村。今天天气不好,早晨起来,就阴云密布。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天就下起了小雨。


我们进入风车村时,风雨有些加大。因为整个行程的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等雨停,只好硬着头皮顶雨游览。好在大家都有些准备,带了一路的雨伞派上了用场。透过细雨,很远就看见了村落边的三座较大的木制风车,村中有十几座绿色的典型荷兰传统的木屋建筑,村中央的草地上还有大小几双荷兰木鞋雕塑,一幅完整的荷兰传统民俗文化景象展现在面前。导游说,原来还有一些风车,但因年久失修都拆掉了。我看那仅剩的大小几个风车,也没有转动的,都呆站在阴雨中,显得有些凄凉。


我们先来到一家木鞋加工厂,观看了制鞋师展示木鞋的加工过程。这是一所厂店一体的制鞋作坊,那里陈列并出售样式繁多、琳琅满目、大小奇异的各式木鞋。然后,大家又来到奶酪店,观看奶酪的制作过程,那里还出售奶酪和各式奶糖,及一些其它旅游纪念品。借小雨停歇的瞬间,我向村子的深处走去,虽然没有阳光,但还是感受到了小村的独特色彩,拍摄了一些村落的景致。



 (“赞丹”风车村一景)



 (“赞丹”风车村一景)



 (“赞丹”风车村一景)



 (“赞丹”风车村一景)



 (“赞丹”风车村一景)



 (“赞丹”风车村一景)



 (“赞丹”风车村一景) 


离开风车村后,我们又乘车回到城里参观了一家钻石加工厂。荷兰不生产钻石,却发展成了世界著名的钻石加工中心。阿姆斯特丹著名的钻石加工厂都对外开放参观,由专业人士介绍钻石的加工过程和鉴定方法,并在厂内设店向游客出售钻石首饰。据说在这里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钻石产品,但我们团队中没有几个人出手的。店里的二楼还卖荷兰奶粉,这是我所需要的,就又给外孙买了两桶荷兰奶粉,赶了一下出国买洋奶粉的时髦。


11时半,我们在城里的“南记食家”中国餐馆用了午餐。这家餐饮条件不错,还有老外来这吃饭,是我们此行吃中餐最舒适的一家(环境清新、不拥挤)。



 (钻石店的专业技师)



 (钻石店的女技师)



 (旅友在和一对荷兰青年交谈)



 (最后一家中国餐馆的门面) 


当地时间下午4点多钟,我们来到了距荷兰边境很近的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结束了欧洲七国的最后行程。在机场候机时,我还遇到了一点小插曲。正当我坐在候机厅休息时,仿佛听到机场广播里面在叫“dingqinglin”,我听不懂英语或是德语说的是什么,就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广播里又在叫“dingqinglin”,我有些在意了。又过了一会,广播里说中文了,我听不清德国汉语说的什么,但确认了是在叫我的名字。我马上找到导游,请他询问情况。开始导游也不相信会是找我,当他询问了候机厅德国工作人员后,才清楚是在找我,说安检时,发现我托运的行李有问题,找我再次安检。等了一会,来了一个保安,带我进入机场,我邀导游一起前去,因为我不会外语无法交流。我们乘坐机场吉普车来到机场一楼的一间屋子,一女两男三名保安让我确认了是我的箱包后,便让我自己打开箱子。当我打开箱子,掀开上层的衣物后,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就是我放在箱子中间,在卢赛恩买的两个铁桶奶粉,安检时出现了误会。三名保安会意地说些什么我听不懂,但是他们说的“”我听懂了。既然他们道了歉,我也就没什么说的了。事后,我和导游说起此事都有些后怕,如果我买的奶粉被人藏了毒品,那麻烦可就大了。


当晚21时我们顺利登机,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于6月1日回到祖国的首都北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