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骆驼刺儿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1256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俄罗斯:感悟“美”和“力”

已有 770 次阅读2017-11-25 08:12



文、图 / 姚泽芊


        昔日的苏联,今日的俄罗斯,曾是几代中国青年的心仪之地,无数的苏维埃旗帜下的英雄人物,都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尽管后来政治疏离,宣传口径大变,但是这一切却是深入人心,挥之不去。这是因为,俄罗斯文艺作品,包括文学、电影、音乐、美术、舞蹈等,给了中国几代人以重要的影响、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已经如营养剂一般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之中。
     几乎所有的俄罗斯文艺作品中,都体现了一种美与力的融合。这种力,不是张牙舞爪,而是一种坚韧与不屈,这种美,也不是仅仅是光鲜亮丽,而是富有深沉的精神内涵。这种力与美的融合的经典之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第七交响乐、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在德国侵略者围困列宁格勒已达两年,坚守的苏联人,包括大量的妇女儿童,已近弹尽粮绝,大批伤亡的时候,1942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团音乐家们支撑着羸弱的身躯,在音乐厅里奏响了这部作品。这时,在音乐厅外,在城市各个角落设置好的扩音器,瞬时使这雄浑的交响音乐彻了整个列宁格勒。人们从废墟里、战壕里钻出来,聚集在一起,倾听着这部凝聚着俄罗斯人民热血和坚强意志的交响曲,泪流满面。在涅瓦河的波涛声中,音乐给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和无穷无尽的力量。
        崇高的精神,坚毅的性格,美丽的环境和形象,这样的艺术表达,必定给人以长久的感染和熏陶。
时过境迁,在几十年后的一个深秋时节,当世界已经沧桑巨变,苏维埃业已灰飞烟灭,英雄主义早已不再是时代主旋律的时候,我和家人才有机会踏上这一片土地。我想再次来感悟这种“美”和“力”。

                         美
        俄罗斯的美一如过往吗?那屠格涅夫笔下广袤的俄罗斯大地,那希施金、列维坦等巡回画派画家所描绘的森林、河流等大自然风光,那凯特玲斯卡雅《勇敢》中的远东共青城建设者、许多具有冬尼娅风采的姑娘,那契柯夫一样深沉、睿智的老者……
     当飞机钻出云层,俄罗斯大地铺陈在我们脚下时,一幅壮美的画卷又浮现在眼前:森林连着湿地,河流湖泊纵横婉延,一片片小屋点缀其间……一瞬间,一首熟悉的乐曲、曾是莫斯科广播电台的标志性乐曲,克里姆林宫大钟报时的旋律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一首前苏联著名的歌曲《祖国进行曲》,歌词的前几句是: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不知还有哪个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地呼吸……我还是幼时,在母亲抄录的歌本上看到并熟悉了这首歌词。她们那一代人唱这首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已查看过有关资料,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面积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的土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达国土的51%,也就是说,有相当于整个中国国土面积的土地,全被茂密的森林和树木所占据。我们的导游小胡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全俄的森林从西向东砍伐过去,全部砍光得250年时间。东边还未砍伐到头,西边早已又是绿荫蔽日。更别说俄罗斯还占据着全球五分之一的水资源,油气储量也居世界第二位。在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恶果业已显现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还涵养着这种近似原生态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象,不由不令人惊叹。这真是一片上帝特别眷顾的土地,条件优越得使人心生妒意。











      在莫斯科,我的直观感觉是:这原本就是一个森林中的城市。我们所居住的宾馆,和我在其他许多国家所居住过的宾馆相比较,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光鲜奢华,但确实透出一种大气。只有这儿,还保留着厚重实在的原木家饰,房间中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磁灶、熨衣板等大小电器一应俱全。洗浴时水量充沛,24小时热水,温度高得惊人。优裕的供给使俄罗斯人用不着精打细算,政府以人为本,让这些条件直接惠及每个家庭,以至许多人家,至今不知水表和电表为何物。
        俄罗斯的美丽不言而喻,其秋季短暂却至为华美。而俄罗斯城市的秋色,包蕴画意,富含诗情,又被称为是世界上最美的秋景。
这时,不管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任何一个小城镇,放眼望去,你都会看到,树上的秋叶,亮黄、棕黄、火红,一片片层层叠叠,美艳而热烈;地上的秋叶,一望无垠如金毯覆盖,使城市平添了浓郁的童话色彩。有审美能力的当地人从不把这些黄叶打扫或清除,只是用强力吹风机把它们归拢到大树脚下或草坪之中,给人们留出走路的空间。天空也是有表情的。由于空气通透,晴则蓝天高远,阴则云团涌动。在这些色彩的映衬下,那些城市的建筑,不管是沙皇时期的洋葱头式的教堂,还是斯大林时代的尖塔高耸的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抑或是赫鲁晓夫时代的积木块式的住宅楼,便都显示出一种别样的美丽。










        俄罗斯的城市不现代,不时尚,没有霓虹,鲜见广告,也没有英语标识,有的只是传统的精致和大气。莫斯科的代表性建筑均为斯大林时代所建,如名闻遐迩的莫斯科地铁,每个站都是建筑华美,又风格各异,其壁画、雕塑都带有斯大林时代的色彩。当时建的地铁可能为考虑平战结合,深入在地下一百多米,现在乘自动扶梯上下,单趟就得三分钟左右。地铁的设施现在已略显陈旧,但繁忙异常,一趟趟列车呼啸着进站出站,间隔极短。莫斯科地铁密如蛛网,又有一条正圆形的大环线贯穿,可谓四通八达,快捷实用,所以至今是莫斯科人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人戏说这条大环线的设计还与斯大林有关:当有关部门把设计图纸交予斯大林审看时,斯大林同志正在喝咖啡,随手把咖啡杯放在了图纸上,不经意间留下一道圆形的印痕。有关的设计师看到后,误以为是领袖的授意,立即赞不绝口,马上修改设计,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地铁格局。



















地铁壁饰极具斯大林时代风格

        俄罗斯的主流人口为东斯拉夫人种,身材高大俊美,常见其目不斜视,行走如风,给人以孤傲、冷艳的印象。俄罗斯人的衣着如其环境,依然是不跟风潮,女人艳丽却无见怪异,男人考究却尽现传统。俄罗斯人的自信和定力也尽现其中。
在五十多年前,我上初中时学习俄语,对俄罗斯文化如醉如痴,曾自费订阅《少年真理报》,并应着中苏友好的大形势,和苏联小朋友 —— 一莫斯科名叫奥列迦的女孩通信交往,发展友谊。从她的信中,我探测到了她的内心,感受到了她的、应当说是她们这一带人的如火的热情。后来政治风向陡变,学校制止,我们这种浮浅的了解和友谊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踏上这片土地,又看到了过去在各类艺术作品中所熟知的、典型的俄罗斯人面型:格里高利、谢尔盖、柳德米拉、娜塔沙……好似熟人碰面。不过,他(她)们通通都已不再具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战士的神态,女人们,多为狐皮围颈,冷眼向洋;男人们,许多蓄起了契柯夫、普希金、以及高尔基外祖父式的胡须,眼神里也带上了俄罗斯人所特有的一种凝重和忧郁。时过境迁,天翻地覆,价值观的逆转和回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俄罗斯人有一种外冷内热的性格。我以几十年前的那点俄语底子尝试和他们交流,果然又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回应,热烈,真诚,乐于助人,还不乏有几分幽默。
俄罗斯人具有艺术天赋,这一点,不进剧场、展厅等大雅之堂,从街头艺术家身便能感受得到。
        不管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街头画家随处可见,在街上摆售他们自己的油画或雕塑作品,都具有相当的水平,作品题材多为俄罗斯的农村和城市风光,以及经典的环境人像。进入专门的油画商店,其商业性的摆售似乎还不如这些街头作品。
        在各类文化艺术广场,时刻都有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我们看到,有女士白衣白裙,在进行美声演唱,唱得如泣如诉;有男士着绅士装戴皮手套,在吹奏长笛,笛声凄婉玄妙;更有吉他弹唱和打击乐的表演。这些表演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龄大都在半百以上,而且穿着考究,具有艺术家的风范。
        在彼得堡叶卡捷林娜宫门口,我们还看到一群老爷子,着军乐服,一律操铜管乐器,专门演奏各国的国歌。见到我们,立即高奏《义勇军进行曲》,使我们倍感亲切,立即解囊付费致谢,也让这些老爷子补贴家用,更好地过好晚年生活。






        俄罗斯人大多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热爱文化艺术,注重公共道德。他们进博物馆,一律要存外衣,着鞋套:进剧场看芭蕾舞和交响音乐,一般要着正装,而且在公共场合决不喧哗戏闹。芭蕾舞,这种发源于法兰西宫廷的艺术,现在已是俄罗斯的国粹之一,而且在世界舞坛上,以阳刚的风格和男子舞蹈见长,树立起了自己的鲜明流派和特色,成为世界芭蕾舞三大流派之一(法国、俄罗斯、意大利)。













      在文学、美术、交响音乐、芭蕾舞、建筑、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许多领域,俄罗斯都出现过不止一个世界大师级的人物。他们身处美的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对美有着独到的感悟能力。其经典人物和作品,这里无须一一赘述。进入莫斯科郊区一个叫做“新圣女公墓”的墓园,就能看到许多艺术家,以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的墓志。契柯夫、果戈里葬在这里,奥斯特洛夫斯基葬在这里,乌兰诺娃葬在这里,就连赫鲁晓夫、叶里钦这些政要也都葬在这里。园内环境优美,鲜花簇拥,落英遍地,每个人都有设计独特,并富有内涵的胸像或全身塑像,风格各异且生动传神。毋庸置疑,这个墓园的规划和设计,也充分表现出了俄罗斯人的艺术天赋,而且也体现了这个民族对艺术、艺术家的充分尊重。







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



图系列大型客机设计师图波列夫



著名杂技演员和他的爱犬




赫鲁晓夫,这是一个曾受他迫害的雕塑家为他做的雕像,黑白间半喻示着对他的功过评价



        俄罗斯之行,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一次美的陶冶。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