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昆仑神 http://bbs.photofans.cn/?21199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行摄肯尼亚(一)

已有 25178 次阅读2012-8-2 10:33



来到内罗毕
7月14日

      “江波”!这是我们到内罗毕机场遇到肯尼亚黑人司机奥迪曼听到的第一句话,翻译王轲英说这是肯尼亚斯瓦西里语您好的意思。
    2012年7月14日,我和陈先生、邓先生、曲先生,北京时间8点20分从北京国际机场乘坐EK309国际航班,飞临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上空,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已是15点20分。在机场稍事停留,见阿联酋国际机场各种肤色人物来往穿梭,就像一个大卖场,一派繁忙景象。19点20分再乘EK721航班,飞越沙特阿拉伯、也门、红海、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上空,经过四个小时飞行,于23点20分,飞行了12小时,到达内罗毕。
    肯尼亚我来啦!
    肯尼亚共和国(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Kenya,英语:Republic of Kenya)位于非洲东部, 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面积58.2646万平方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22-26℃,最低为10-14℃。前英国殖民地, 1963年12月12日从英国独立。
    人口 3800万,全国共有42个民族,吉库尤族为最大部族,占全国人口的21%,其次是卢希亚族、卡伦金族、卢奥族和康巴族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
    1963年12月14日与我国建交。1974年9月,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首都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300万,座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四季如春,花开不败,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
赴肯尼亚是接受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邀请,与肯尼亚摄影家协会举办“肯尼亚动物王国深度探索”艺术交流活动的。从2012年1月开始准备,历时半年时间,今天终于成行。
15日凌晨,肯尼亚中国旅行社的中文翻译王轲英先生与肯尼亚黑人驾驶员奥迪曼把我们一行接到内罗比市区名叫“粤海餐馆”就中式晚餐,味道还好,是中国味,可能是因为肚子饿的原因吧,因为一天在飞机上吃了山回饭。回到Nairobi lntercon(音译是洲际饭店)五星级饭店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2点40分、内罗比时间晚上9点40分。夜晚从机场到内罗比市区,第一感觉是路灯昏暗、道路窄,汽车破,人不多。饭店安保比较严格,详细检查汽车,连轮台都用反光镜照看了,进饭店犹如机场安检一般。客房干净、舒适,很讲究,休息得还算好。一夜无话,只有鼾声而已。




肯尼亚国家公园景区示意图








马赛马拉
   (一)
7月15日

    内罗毕时间早晨6点,北京时间上午11点。我的手表还是北京时间,9点半就起床了,但天迟迟不亮,害的陈生贵先生也早早起床了。
    北京时间12点半,在酒店吃了早点西餐。初升的太阳像中国的太阳一样,红红艳艳,在饭店附近观察拍照,感觉良好。这里就是内罗比市中心,总统府、国际会展中心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等就在附近。饭店门前的树上各种鸟鸣奏着和谐的晨曲。
    冬天的内罗毕,不冷不热,气候怡人。
    北京时间中午1点,乘车出内罗毕市向南,前往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去马赛马拉是国道,可以通往坦桑尼亚。柏油马路平坦,听说是中国路桥公司建设的。出了市区,见路边多是用废旧铁皮搭建的很简单的房舍,乱无次序。还有一些更简单的木架子摆在公里两旁,木架子上放着各种农副产品,等待人们来购买。总的感觉好像比较萧条的样子,或者说经济不是很发达。
    车行100多公里,就来到东非大裂谷底部。
    这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裂谷东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穿过了大裂谷,忽然眼前就出现了角马、班马、羚羊等动物与家养的牛、羊一起悠闲地在吃草,大家就激动起来,惊呼大叫,惹得那些动物们抬起了头、竖起了耳朵,四处张望了一回,又吃它们的草去了。
     汽车驶下国道,进入沙路,尘土飞扬。不时有汽车超过我们的车辆,车上人将半个身子从车窗探出车外,向我们招手致意,即热情又危险。
    路边不时有马赛人手里拿着棍子,身着红色鲜艳民族服装。
一群长颈鹿,大约十几只,在马路旁的草地上引颈吃草,好像在欢迎我们。我们的照相机快门咔咔咔响个不停,离的太近,长镜头都圈不住了。
    汽车颠簸且颠簸,行行复行行,北京时间下午6点15分、内罗毕时间中午1点15分到了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吃饭。午休。
    北京时间晚9点、内罗比时间下午4点我们离开酒店,进入大草原。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草原辽阔,草肥动物壮,大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
    这里就是天然动物园,刚出了酒店,大象群就当住了我们,接着是斑马、羊,成群结队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平静地吃着草,不经意地抬头看看我们,任凭我们拍摄。
    在马赛河畔,我们遇到一只在树下呼呼大睡的狮子。它太牛了,把人简直不当回事。我们离它只有两、三米的距离,连眼睛都不睁一下,时不时翻个身,又睡着了。
    花豹在比较远的地方和它的四个宝宝玩耍,在深草中隐隐可见。
    一条崎岖弯曲的沙土路两旁被树木杂草簇拥着,我们的汽车逶迤前行。这路一直延伸到树林里,路旁狒狒自由戏耍。突然,眼前就出现了简易的木大门,进门见“Ashnil Mara Camp”字样,翻译小王说这就是我们要住的丛林帐房酒店。
    马拉河的涛声伴随着河马叫声,各种不知名的夜虫奏着和谐的小曲,一派草原宁静的景象。








在马赛马拉我们住的丛林帐房酒店“Ashnil Mara Camp”外观

在马赛马拉我们住的丛林帐房酒店“Ashnil Mara Camp”内部陈设,属五星级酒店。











马赛马拉
(二)
7月16日
今天早晨乘坐热气球俯瞰马赛马拉原野,高空观赏动物。
内罗毕时间早晨4点起床、北京时间上午9点,坐上车在黑色的夜幕走了约两小时,东方微明的时候到了热气球起飞的地方。
我们乘坐的热气球可以乘16人,分为四人一个筐,我们四个中国人正好在一起。热气球操作师是澳大利亚女士,用英语讲了安全事项,大意是照相机带不能套在脖子上,要听从指挥。在热气球起飞前,我们一个个躺倒在编筐里,双腿弯曲,手抓紧安全拉手。随着操作师熟练的动作,热气球缓缓升起,我们躺倒的姿势就成为蹲坐状,继而我们就都站起来了。
热气球升高时,太阳升出了地平线。东非大草原原型毕露:一目千里,阳光照射着泛着金色的草原,长颈鹿、大象、角马、斑马、野牛、鸵鸟、羚羊等各类野生动物尽收眼底,恬静、和谐、富饶这些形容词出现在心底,继而升华成一种纯净的心素,顿时感到人与自然亲和起来而浑然一体了,忘却了人间的一切烦恼、浮躁与名利、荣辱。
狮子、花豹等大型猫科动物或匍匐着,或行走着,或奔跑着,或咀嚼着……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博爱和霍达。
内罗毕时间上午10点、北京时间下午3点,热气球平稳降落在距起飞地十几公里的地方。早有工作人员把西式早餐摆放在一棵平顶树下。
我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词:“长期以来,中国的野生动物都很惧怕人类!”而在肯尼亚恰恰相反,野生动物都不怕人。所以在肯尼亚原野行走,野生动物挡道是常有的事情。
一只猎狗,就躺在酒店门外二十多米的路中央,我们的车就只能息火等待,直到它懒洋洋地爬起来,缓缓离开,车才过去。不惊扰动物是肯尼亚人的共同特征。
一群斑马、羚羊、角马把我们挡在路上半个多小时。当然,它们给我们摆了很多的姿势供我们拍摄,满足大家的摄影欲望,有定格的特写,有动态的场景,有宽阔的场面。有人说,拍得过瘾啊!
在马赛马拉原野,常见直升飞机在我们头顶掠过。翻译王先生就对我们说,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在这里拍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记录片,如果有时间可能采访我们。因为记录片人员也是肯尼亚中国旅行社接待的,翻译王先生就是中肯旅的工作人员。








马赛马拉
(三)
7月17日

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南270公里处,是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接壤的地区,两国共同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坦桑尼亚部分称为塞拉盖帝,肯尼亚部分称为马赛马拉。
    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数量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散布着成群的斑马、长颈鹿、羚羊和转角牛羚,洋槐树林中隐蔽着鸟类和猴群。大象和非洲水牛在沼泽地里打着滚,鳄鱼在马拉河和塔勒克河中游弋。这里是印度豹、鬣狗和狐狼的游猎场,只有狮子才是这个动物王国当之无愧的国王。
马赛马拉是由于马赛族居住在马拉河流域而得名,意思“马赛人的原野”。
马拉河将马赛马拉原野一分为二,是鳄鱼和河马的家园,也是其它野生动物的生命线。马拉河发源于多雨的山区,在3至6月的雨季中,河水会陡然上涨。在每年7、8、9月就会发生的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中,角马等渡过马拉河时与鳄鱼的阻击被称为马拉河的“天国之渡”。
每年7月至9月,来自坦桑尼亚塞拉盖帝保护区的动物,受北部孕育生机的雨水和营养熟草的诱惑,每年大约150万只角马、50万只斑马集结成群,越过边境,进入马赛马拉原野。迁徙队伍铺天盖地,覆盖了地平线。马拉河是他们征程中最惨烈的战场。他们在河岸一侧聚集,冲锋,跃入奔腾的河水,与守候的鳄鱼的搏斗,跟踪而来的肉食动物趁机偷袭,掀起一片狂乱。到了10月,同样的路线,相反的方向,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会再次上演。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推动着马赛马拉新一轮的生命循环,也为草原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机。
我们看见的马拉河面并不宽阔,也就大约二十来米的样子;河水并不湍急,只有无以数记的鳄鱼在泛着红色河水中徜徉,众多的河马把嘴露出水面呼吸,喷出高高的水柱。河岸陡峭,大约有十来米高的样子,河岸岩石上覆盖着不太厚的土层。个别地方有缓坡,但也比较陡,看样子是历年角马渡河的“路”了。
我站在河岸水边的岩石上,浮想马拉河的“天国之渡”的生死场面。陈先生突然喊道:“小心,有鳄鱼……”啊,我站的离河水太近了!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拍摄到角马勇闯马拉河的动人场面。因为今年雨水很丰沛,坦桑尼亚原野的草还很丰富,角马向北迁徙的时间大大延迟。只有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迁徙记录了。
不过,鳄鱼、河马这些马拉河的主宰都在我们的照相机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我们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两国交界处的马拉河畔与肯尼亚持枪的边防军交谈并合影,当然是要付小费的。
在肯尼亚,随处都可以见到持枪的军人,在公路上检查车辆、在景区大门口、在酒店大厅、在国家公园内。


马赛马拉--马拉河
每年的角马大迁徙就在这条河上上演.

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交界的马拉河岸与肯尼亚边防军合影.



热气球与长颈鹿



回老师:现在发一张较的的!!!



在纳库鲁国家公园大门口合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