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吾行吾摄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8136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平遥随想(一)

已有 10085 次阅读2010-9-29 19:51

到平遥住了4晚,即看了展览也游了古城,中途还去了王家大院和张壁古堡,想逛就逛,累了就歇,不凑热闹不追星,开了眼界也小有收获。
   平遥摄影节至这届已有10年历程,人们对今年的大展普遍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听去过多次的朋友以及当地人说,今年的规模和水平却比不上往年。我第一次参观影展,不敢将本届与历届妄加比较,但单从我的主观感受而言,与之前的想象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摄影节分9个展区,也有一些零星展览分散在这之外,单从展出的规模和份量来说我认为柴油机厂、棉织厂、土仓、针织二厂应该是重点,因为参展片数量多,展区分散,分类也不完全准确,满街铺天盖地的广告召贴加上时不时掺杂的让人莫明其妙的行为艺术,让人有一种进入图片农贸大市场的感觉。
   如果把国内、国外、纪实、观念、商业等等分得更细化一点,我想对于观众会更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来学习观摹。当然,也许正是这种大市场似的展区状态和低准入门坎造就了平遥摄影节的繁荣景象。有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吃惯了海鲜大餐,来点家常小炒也会别有一番味道。有人形容在平遥看展览是“淘”图片,此话恰如其分。
  从各个展区布展的图片看,水平参差不齐,布展形式五花八门,图片制作质量更是高低有别,但有一点同的就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唯恐图片不够大,不够显眼。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钱,高质量的大图片的视觉感就是不一样,但如果制着成本有限,图片大了倒会让人看着有点粗制滥造的感觉,反到显得不精制。所以有一个“玩摄影就是玩钱”的说法很确切,要想在如些展览上出人投地,除了摄影水平外,恐怕比的还有你的资金投入,你的知名度,你的人际关系等等等等。按照我在现场了解的高质量输出成本来估算,在平遥一个比较好的个展,光从出片到装裱一项上万至十万的投入恐怕都是小菜一碟,这还不包括布展的人力、运输开支,至于人际开销那更不是一个小数。事实也是这样,凡是片子制作好的,展区比较气派的,看上去也有份量的,都是大佬级的人物。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如爱普生、西铁城之类的冠名展品。如果你反对我的说法,如果你偏要不信邪,那你投入成百上千元搞个个展也是可以的,因为这是平遥,但是,你如果想拿去出出风头,吸引眼球、获得大奖,你就死了那份心吧。
   我看片不太关注片子的题材,看片时也不会先看作者的名字,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谁是谁,但对喜欢和不喜欢还是有主观感觉的,遇到特别喜欢的片子就会偶尔看下作者是谁。我也拿国外、国内、台湾、院校、媒体、老板、公务人员、以及公司冠名的不同人群做了比较,总体印象是国外摄影师注重个性,不拘题材,有哲理,风格多样化。台湾摄影师注重唯美,很感性,很小资。各个院校也有自己的特点,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似乎都有点与现实脱轨,要么太虚幻,要么直白得幼稚,总让人觉得有点邯郸学步的意思。媒体还是注重时效性、先进性,基本与大的政治事件有关,也就免不了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这几个主题,深度有限,让人过目不忘的片子很少。大多风光片都出自企业家之手,据我所知,有的企业家为了拍出好片,来往西藏20余次,从财力和人力一般人都难以企及。印象深刻的是爱普生展出的陕西农民摄影家谢万清反映农民生活题材的一组片子,很平实、很生活的画面让我过目难忘。但也有一些让人难忘的展览不是因为我喜欢,而是因为它另类,看了后不明白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一些是因为很搞怪,有点血腥也让我留下了印象。真把整个展览比着图片农贸大超市,那就是青菜,萝卜、鱼、肉、海鲜一应俱全。
   仔细观察了一下满街窜的摄影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老外、学生什么人都有,但观察其看展览的投入态度,觉得去看热闹的人还是占绝对比例,大多数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什么开幕式,什么启动仪式,哪热闹往哪去,搞不清这与自己有多少关系。街上总是人来人往,展品前却很少人驻足。有些展品前一天只怕连人影都难看到几个,真是难为了参展摄影师的付出。
   参展摄影师的心态也很复杂,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功夫做得都很深,有些展览也就10来张片子,海报却满街都是。作者都很愿意观众与之交流,更希望自己的展览前有更多的人驻足观看;也有一些作者心态很平和,重在参与,重在交流;当然也有少数牛皮哄哄者,我不知道那些作品关注度不高,却又很希望得到点什么的作者有何感想。
   影展本来就是各路人马尽情展示自己的时候,秀作品,秀个性都很正常,这正是平遥影展让无数摄影人乐此不疲的魅力所在。遗憾的是有些秀场却在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让人无法接受。20号早晨7点多钟在城东一个城门内就偶尔遇到一伙人在搞人体摄影,两个女子一丝不挂的靠在城门两边,几个看似很前卫的摄影者前后左右拍来拍去,任凭大人小孩出出进进,旁若无人,不知他们是无知呢,还是真有为艺术的献身精神,我但愿他们是无知,因为无知者无畏。
   再说相机,如果光从平遥摄影人来衡量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那么中国人绝对是富有的,差不多的高端相机都有,什么莱卡M8/M9,什么阿尔帕都能看到,佳能1系和尼康3系比比皆是,就连大部分学生都是拿着5弟兔满街跑,象我这种拿着个30弟的,在那还真有点不合时宜,好在自己是一菜鸟,也有老老实实当菜鸟的心理准备,慢慢也就习惯了,哈哈。
   平遥摄影节是摄影人的大舞台,只要你有激情就可以尽情的去展示,这与体制内的其它影展有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开放式的展示让一批批摄影人前赴后继。但是,却听朋友说,今年的规模和水平不如往年,大师级的人物也来得少了;听老板说,以前3、4百一晚都难订到的房间今年都空着了。因为我是第一次到平遥,不知道这些说法是否属实,但有一点我相信,那就是除了李伟光、王福春几个外,确实没看到太多有份量的大师级人物,至于国外的摄影家们到底属哪个级别也不得而知。
   影展进行到今年,媒体对平遥的硬件改造给予了肯定,比如场地、侧所之类,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其它方面,如总策划和构思、布展和分类等等上还有改进的余地呢?每年一期的影展就如一出重复演出多年的单本剧,演员换了,观众换了,剧情和布景却变化不大,当年厂房+机器+锅炉+古庙+图片的有机结合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感官冲击,但一尘不变的重复也会让人麻木,要知道,天天吃海鲜也会没口味。
    又想起了注册的事,去之前朋友提醒去后一定要注册,那样会省去很多门票开支以及便于参加一些活动,于是当天一到就去找注册的地方,问了很多人才找到一个不起眼的注册点,200元钱都交了却没带登记照无法办理,当时很沮丧。后来山西的荷版说给他的证给我用,我说没照片能用吗,荷版说嘉宾证是没有照片的,于是我慢慢的开始注意起一些人挂在胸前的证件。原来身份也分三六九等,有嘉宾证,有参展证、还有上面写着什么常家花院还是什么的证,而我等交200元买的也就一个注册证。不就一门票吗?还得贴上自己的照片让人去监督,真是见鬼的玩艺!后来得知古城景点采取的是联票制,全程看完也就120元,不知道注册多收80元用于何处,难道雁过也要拔毛?
    应该说摄影节组织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且每年一次的准备工作也是繁杂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有难度。我到南门外看了颁奖晚会的现场准备工作,那个场面和投入就足够让我惊讶。我认为,如果把那些投入用于展览的本身或古城的亮化和美化会有多好,再盛大的晚会也只是少数高官贵贾和大师少数人的舞台,要知道,摄影节毕仅是摄影爱好者的节日,今天的参观者或许就是明天的参展者,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会越办越好,当摄影节的真正上了档次,其它还有那么重要吗?
  

《洪江》个展前的观众,这组片子网上看过,当身处其境时感觉又不一样,这是一组很有份量的片子。

招贴比片子更雷人。

冷静的展区

搜狐展区前走过的行人

台湾作品展出厅

这组接片做很大也很细腻,观看的人也多些。

这是万科老板王石的展区,爬山时拍的风光,据说得了奖。

韩国摄影师与展区前走过的老人。

人像杂志糖水人体展览前也少有观众,偶尔有老者来看看。

空空的展厅

偶有观众。

这是几个搞美术的女画家展区,行为艺术加摄影,有点看不懂
重发

土仓展区,主要以国外作品为主

国外作品之一,要看了标签才知道全是手机,远看就是一灰板。
不过对我们在先取摄影题材和风格时也是一种启示。

国外作品之二,镜面的反光与作品风格很达调。

国外作品之三

国外作品之四

国外作品之五

国外作品之六,国外作品风格各异,手法多样。

国外作品之七,一个人影与之很达配。

有点看不懂的国内展品,几个土豆挂在哪好似与摄影关系不大

国内作品之一
重发

这是湖北美院的作品,拍下来因为是湖北的。

国内的作品之二

国内作品之三

国内作品之四,深圳一企业家的风光作品,每张作品就是一个这样放在地上的装置,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

国内作品之五。
仅从个人主观认识选择代表性作品,旨在比较全面的反映影展的现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