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范围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0551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摄影文摘 陆续上传 (30页新增“李少白的摄影私房话")(四)

已有 19293 次阅读2014-5-29 15:40

器材升级换相机还是换镜头
金梓
                                        《中国摄影报》2012年8月7日第七版

摄影器材定期也需要升级换代, 但由于手中预算有限, 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先买镜头还是先换相机? 基本上来说, 这要取决于你的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哪种升级方式吏适合您。
购买新镜头
如果您手中使用的还是一款套机镜头, 可能已经感觉到在拍摄创作时非常受限制。这时升级方案就是不要急于升级相机, 而是应该购买新的镜头。在很多出色的摄影师的相机包中,一支85mm F1.8镜头可能已经跟随了他30多年, 拍出过无数好作品。一支镜头的使用寿命比相机要长得多, 特别是在使用的比较小心时。当然, 根据自己的拍摄风格, 选择一两个常用焦段的好镜头, 也是非常必要的。
购买镜头需要有过程。一支大光圈镜头能够解决摄影新手的大部分问题, 接下来, 你可能就会开始考虑一支长焦变焦镜头, 甚至是超广角镜头。 一股而言, 我认为摄影师都应该升级自己的套机镜头。好镜头往往比升级相机更有效果, 而且好镜头还能让下一台新相机的性能发挥得更好。
更换新相机
不过, 在一些情况下, 你也首先要考虑升级相机了, 那就是镜头无法解决的问题之——噪点。如果你需要更好的高感表现, 新相机就是最佳选择。
另外, 自动对焦系统是另一个由相机决定的性能。尽管拥有新款对焦马达的大光圈镜头能够提升对焦速度。但是, 如果相机的对焦系统比较弱, 也许就无法发挥镜头对焦马达的全部性能。新相机总是拥有更好更快的对焦系统, 而且更智能, 可以让我们手中的优秀的镜头性能发挥到极致。
最后, 新相机会提供新的功能, 这也是镜头无能为力的。 比如如果你希望用单反拍摄视频, 就得选择较新型号的相机。要确定这些功能上的提升, 对你而言比升级一支好镜头更有价值。  


华丽视界:当代摄影的边界与跨界
姜纬
                                   《中国摄影报》2012828第三版

近年来,时尚界与摄影界之间的跨界合作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用摄影表达时尚,用摄影彰显时尚,越来越多颇具创造力的摄影师在其中大展拳脚,强强联手,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华丽视界。当此时刻,盘点这其中的跨界摄影师,看他们如何在艺术与生活中创造浪漫,或许有助于我们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方式来实现对艺术的自我更新与超越。
1、“边界”对视觉艺术来说是个老问题, 无论是古希腊, 还是春秋战国,“艺术”一词所包含的范围都极其广阔, 如果说当时“艺术”有边界的话, 那也是相当宽泛的指称。 作为现代社会兴起的结果之一,“艺术”有了相对明晰的界限,“学科化”赋予了它自身的边界, 但与此同时, 当代艺术的不断跨界又将其概念的定义越推越广, 当代艺术正是在这种内部的矛盾角力中不断向前发展。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 很多在现代主义初期被扫地出门的对象又不断重新被收复和追认,譬如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16世纪的波斯手工地毯, 然而, 这并不取决于该“物”是否具有“艺术属性”和“审美品质”, 而是源于当代人的精神需要、当代话语叙事结构的变化,源于艺术史理论的发展。从当代艺术的角度看, “艺术”的本质已经基本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对“艺术”的外部定义和描述, 比如乔治·狄基、 阿瑟·丹托对“艺术”的界定, 皆是如此。“艺术”, 尤其是“当代艺术”, 成为一个容器, 所谓“艺术世界”, 只要愿意将某物放入艺术的容器, 它就可能成为一件作品。
一贯擅长挖空心思借力腾挪的国际时尚界深谙此道, 早已捷足先登, 风生水起。当代摄影界和时尚界的珠联璧合, 整体上的广度和深度与其他视觉艺术门类相比虽还有待提高, 但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2、摄影艺术对于时尚界的贡献不可小觑, 时尚界因为与摄影师的携手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效应, 而摄影师巧妙捕捉的设计师璀璨灵感也造就了他们的绝世之作和华丽视界。从赫尔穆特·纽顿 1975年在巴黎街头拍下伊夫·圣·洛朗吸烟装女郎的经典瞬间,到尤尔根·泰勒塑造的马克·雅克布, 再到罗马国际摄影节以瑞士名表冠名赞助的奖项,都是当代摄影以各种方式开疆拓土、成功跨界的具体例证。
安妮·利博维茨  安妮·利博维茨是第一个在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美术馆举办影展的女摄影师。从随同滚石乐队巡演, 到1983年进人《 名利场》杂志开启职业生涯, 无数名流巨星成为了她的模特。 亳无疑问, 作为《名利场》的首席摄影师 , 她拍的封面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杂志的辉煌。 除名人肖像外, 她也拍摄战争题材, 如战火中的女性、波斯尼亚、萨拉热窝和卢旺达等地的军事冲突等。利博维茨曾有三年的时间从事路易·威登的广告创意工作, 亲自操刀以球王贝利、齐达内、马拉多纳为主角的广告拍摄与制作, 她自己也在另一则广告里充当了一回模特。
美特斯邦威集团2008年底推出“我和城市”时, 得到了当今首屈一指的德国摄影师艾伦·冯·恩沃斯的垂青, 有过10年职业模特生涯的她几乎代表了女性的优雅、精致、性感。 2010年春夏季, 为该品牌广告掌镜的是情色摄影大师泰利·理查森, 他在1990年以一系列记录纽约东部社会景象的照片开始其摄影生涯, 他坚持惹火而又新颖的手法, 散发出慑人的狂野张力, 直指大都会年轻一代的灵魂深处。
瑞士伯爵表 和法国摄影组合皮埃尔与吉尔的合作案例, 早已闻名遐迩。而伯爵表和英国摄影师提姆·沃克的联手, 更将我们引入美妙奢华的光影诗情。出生于1970年的沃克毕业于爱克塞特艺术学院, 在纽约师从理查德·阿维顿。沃克的作品被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和 阿尔伯特博物馆、国家肖像画廊列为永久馆藏, 其本人也获得过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
蜷川实花 2008年春季, 彩妆与护肤名牌植村秀和日本顶尖年轻女摄影师蜷川实花共同打造了一个艺术限量珍藏系列, 通过无与伦比的绚烂色彩, 完美展现了蜷川实花异于常人的敏锐和对女性美的独到诠释。出生于艺术世家的蜷川实花, 在唱片与图书装帧、电影导演等方面也尽显才华。2010年夏季, 独具个性的高级牛仔和T恤品牌“7 For All Mankind” 与蜷川实花联合创作的限量版系列产品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发售, 谈到此次合作, 蜷川实花显然十分兴奋: “艺术和时装的混搭是我非常认同的尝试, 我非常享受糅合这两个世界。



3、朱利安诺•马特乌奇  创始于1830年的瑞士表力图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品牌, 渴望永恒捕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在2009年罗马国际大奖, 且在意大利等国家出版了多本画摄影节开幕式上, 第三届名士国际摄影大奖获奖者公布: 朱利安诺•马特乌奇,1976出生的意大利摄影师, 他展示了名为《教堂, 西非》的作品。该作品取景于非洲农村地区的教堂。Ecclesla一词可理解为宗教礼拜的场所, 亦可解释为所有信徒, 非洲农村教堂不仅是礼拜的场所, 还是供当地人交流、决策以及举行会议的主要社交中心。马特乌奇不间断地研究非洲的真实面貌, 这一切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平衡的诠释: 时间的意义, 色调的选择和广角镜头的应用, 以描绘这些农村教堂及信徒。从表达的角度来看, 他选择广角模式拍摄风景及人像, 以凸显画面并强调内容, 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希望反映现实农村的景象: 建筑和地平线普遍很低而且平整。他直接接触这些地方、这些人, 利用自己的创造力, 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并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同时他也非常受欢迎, 因为他们了解他的判断力。一切在他的照片中, 包括人物肖像和风景, 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人们可以明显看到深刻的艺术作品中个体间的融合。
乔治•巴瑞诺  2008年第二届名士国际摄影大赛获奖者是乔治.巴瑞诺,他长期专注于研究家居生活的日常礼仪,街头摄影和风景描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 曾赢得多项国际大奖,且在意大利等国家出版了多本画册。2008年大奖的主题是“我的时间, 每一天”, 从那时起,巴瑞诺便提出了一个简单且具标志性的主题“透过窗户”作为摄影方案。距离不同, 但窗户始终是构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余的空间以建筑结构和周边景物填补。透过这些窗户, 无论公共或是私人的空间和方位, 都可变成一个舞台或一种布景: 以各人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背景, 呈现出其自身特性。
三宅一生和欧文•佩恩  2011年初秋, 一对传奇设计师和摄影师搭档营造的《视觉对话》大展在东京登场亮相, 他们就是三宅一生和欧文•佩恩。1983年,佩恩受邀为美国时尚杂志拍摄三宅一生的某个系列时装, 正是这组照片使三宅一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了自己的设计, 激发起新的灵感。此后的10多年里, 佩恩一直用他的镜头来捕捉三宅一生的精神气质。
尽管三宅一生从未参与佩恩的摄影过程, 佩恩也从未亲临过三宅一生的秀场, 但两者相近的美学格调得到了很好的互动、补充和阐释, 成为了长久不衰的佳话。
托米•汤  2012年,  拉夫•劳伦集团旗下高端都市品牌 Club Monaco(摩纳哥俱尔部)宣布和国际知名街头摄影师及时尚达人托米•汤〈 Tomy Ton〉开展合作, 推出男女装限量版手袋背包系列。在巴黎、纽约、米兰、伦敦和悉尼的大街, 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有人形容他是: 在行动中就像一个猛兽, 像一条鲨鱼, 可以高度集中在正确的时间捕捉正确的对象。
古埃兰德  通过古埃兰德 (Serge Guerand) 拍摄的黑白照片, 乔洽•阿玛尼2012春夏 Frames of Life(镜框的生命)眼镜系列讲述了一次法国南方蓝色海岸小城圣特罗佩的惬意旅途。这些照片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 同时还保持了旅行日志的实时性和直接性。
杉本博司  2012年夏季最令世人眼热的饰品之一当属杉本博司为爱马仕设计的限量版丝巾。杉本博司认为: “我相信艺术可以穿上身“。丝巾被命名为(影子的颜色), 灵感源自牛顿对颜色的研究, 一共有20款, 每款仅销售7条, 售价7000欧元。杉本博司一直以来就对色彩非常着迷, 2009年至2010年期间, 他有许多日子5点半起床, 用一台宝丽来相机捕捉东京的微妙晨曦, 他说: “这个世界充斥着无数的色彩, 为什么自然科学非要说世界上只有 7种颜色呢? 我认为通过那些被人忽视的细分色彩, 可以获得对世界更真实的感知。”


4、不止是摄影对时尚的青睐有加,越来越多的摄影师也开始拿起了照相机, 声名显赫的设计大师卡尔•拉格菲尔德、艾迪•斯理曼和克里斯汀•拉克鲁瓦, 都是摄影的资深票友。这种风潮使得时尚界能够挖掘、增添或提炼出鲜活别样的灵感, 保持永不枯竭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而在传统的传播渠道中影响力已日渐式微的摄影界,和一直谋求突破现有艺术机制束缚的相关市场与资本力量, 也很需要携手时尚界, 以此为契机, 去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参加2012年北京三里屯《艺术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展的张大力, 在回笞记者提问怎么看待艺术与生活关系时说:“你必须把艺术变成你自己的一种生活, 就是你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你一进自己的家, 就可以看到自己作为主人的那种味道。艺术和生活是不能分开的, 艺术家也不能分成三四个角色, 一直就是一个角色。 生活经验跟学识、艺术也不能分开。”
尽管“艺术”的客观事实被主观意愿所取代, 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任意的、没有前提条件的。当代艺术有着自身的生产逻辑, 很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某物成为艺术品的后果。布洛克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较, 他对四个不同阶段的浮木进行分析: 河水中漂浮的木块、被人从岸边拾起的木块、被人带回家中按一定形式挂在墙上的木块、在博物馆展出的具有一定形式的木块。这一系列不同状态清楚地揭示了某物由自然状态转变成艺术品的过程, 而且,每一阶段都有新的因素参与进来, 并直接作用于该浮木。人, 尤其是艺术家的参与、—定的视觉形式、艺术界的“氛围”都是关键因素。在艺术生产的现实中, 过程或许更加曲折复杂, 但基本方式并没有改变。当代艺术成为一种新的炼金术, 艺术家则成为点石成金的巫师, 他们将“艺术”从一个仪式化的祭坛上拉下来, 与日常现实生活画上等号。
当代艺术的“跨界”现象, 深层揭示了“审美”对整个现代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的反抗, 进一步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形态, 企图以消灭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来造成现代主义美学和艺术的失语, 其逻辑起点是对博物馆等艺术体制和艺术审美自足的反叛, 试图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方式来实现对艺术的自我更新与超越。
当代艺术的“边界“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旦理论对新的艺术形态划定了界限和标准, 艺术自身内部必然会产生出挣脱“定义”和“制度”的行动, 这构成了艺术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重要源动力和基本方式, 正是在这种对立中, 当代艺术使自身不断得以拓展, 并逐渐成为了共识性的结果在大众的惯性思维中, 艺术似乎等同于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 总之艺术难以亲近, 是高不可攀、盛气凌人的, 而事实上, 这是一种长期以来对艺术的过度解读。于生活中“邂逅”艺术是最具浪漫色彩的, 也是最能够将艺术之于人类使命得以体现的方式之一, 摄影和时尚的联袂跨界合作, 正是如此,所以值得鼓励。
英国最富创意精神的摄影师尼克•奈特在某次访谈中尖锐指出“摄影总是把自己消灭在它的自命不凡、倒退的趋势和拒绝改变的状态中”。对此我们应有着深刻的教训体会。同时, 我们也应感到庆幸, 拜科技、煤介、思想观念的迅猛发展所赐, 摄髟艺术在其存在的170多年里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包括随时面对枯竭, 随时跨越边界限制, 随时革新和创造, 这就要求摄影不再匍匐于表象之上, 卑微地等待生活的核实, 而是主动参与到当代社会意识的构建中去, 这样的社会意识当然蕴含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强烈向往与诉求。
当代摄影和时尚界的思维碰撞和实践交织, 不仅是向内和向外“双重视界”的融会贯通, 也是个人思绪和社会意识的彼此观照。只有对最贴近每一天、每个人的丰富物质生活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再度思考, 才有可能生发出对这个世界的全新认知。


本专题结束,其他待续!
文章来源http://www.alpa.ch/cn/about.html

ALPA相机
早在数十年前,ALPA 就被摄影产业的技术专家誉为世界的高端相机之一。如今这个大家族已发展成为六款各具特色的中画幅相机,每一款的设计都达到了当今技术可以匹及的最高水平。它们在配置上的灵活多样和结构上的简约朴实,为那些不甘忍受器材束缚的摄影师提供了宽广的创意空间。
极尽简约就是极尽完美。ALPA领悟到了这个真谛,并将其贯穿到产品的设计上:ALPA全部六款机型均采用通用模块设计,无障碍的搭建平台确保了各组件的完全兼容。ALPA的兼容理念,一方面体现在可以接纳的附件范围上:从23mm 的广角镜头到250 mm 的长焦镜头,从可以连接各种数码后背、胶片后背的接板,到可以直接安装到机身上的胶片后背,另外还有品类繁多的辅助配件。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机身设计的传承性上:即使是1998年推出的第一款ALPA 12,依然和今天的新机型完全兼容。未来我们仍将保持这种统一性。在ALPA的字典里,没有“随意”,没有“偶然”,没有“多余”。“只有最好的,才是最久的”,这是ALPA产品秉承的一贯理念。.

精度和质量
内行和专家一直以来就明白,照相机的优劣,其机械精度和通光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摄影器材在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意识到了这点。纵观当今的摄影器材,要数数码后背对相机的机械误差要求最低,通光质量要求最高,否则传感器的性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像素数6千万,芯片尺寸40x 54 mm(40.4 x 53.9 mm),像素大小6.0μm——拥有这等数据的高端数码后背,简直就是其他摄影器材的试金石:任何机械元件或光学元件的微小缺陷都有可能导致影像质量的下降,引发图像畸变,横向色差或其它瑕疵。而ALPA的机械部件,凭借其严谨的设计,精量的制作,成功经受住了“考验”,再次证实了它的品质。此外,ALPA的每一枝镜头均由厂家(施耐得和罗敦斯德)在瞄准仪上按照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进行校准,从而确保了最佳的呈像效果。这就是ALPA质量始终如一的原因。事实上,ALPA相机的外型也十分雅致,捧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如美国i.D.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还是那句老话,“美源自其内”。

哪一款最适合你?
如果你钟情于技术水准出色的高端数码后背,或是片幅达到6x9的传统胶片后背,但同时又希望机器本身使用简约、便于携带,那么ALPA12 TC,ALPA 12 WA 和ALPA 12 SWA将是你的上佳选择。这三款ALPA机身体型轻巧,易于手持,适合搭配分量较轻的镜头。即使你的行李包再拥挤,装下这样一台机器依然不成问题。依照人体力学设计的舒适手柄,和触感光滑的瞬时快门,奠定了高质量的手持拍摄效果。如果除了手持拍摄,你还要用三脚架来完成各种复杂操作,如移轴(以调节透视),俯仰和摆动(以调节景深),ALPA12 MAX 能提供给你的将是一个自由灵活的发挥平台。如果你的大部分拍摄都要用到三脚架,ALPA 12 XY 的优势之处就显得异常突出:除了镜头自身的像场大小,它的移轴能力不受任何限制。在当今世界,再也没有比它更出色的机器了。ALPA12 MAX 和ALPA 12 XY 均适合做数码拼接。镜头在机身移轴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微小移动。这对于保持透视关系,免除不需要的立体透视效果至关重要。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ALPA的另一款机型:ALPA12 METRIC。这是一款应用在数码摄影测量上的专业相机,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数码后背捕捉到的数字影像,在电脑中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形状。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地理测绘、建筑、制造、质量监控、刑事调查、气象等多个科学和工业领域。

简约之赞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ALPA的所有产品在设计上都尽可能地追求简约?我们认识到,机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功能设计的复杂性有着直接关系——其涵盖的功能越多,性能越不稳定,照片的质量越有起伏。这是真正严谨的摄影师所不能容忍的。我们注意到,面对一个个带有排他性的相机系统,灵活度受限的机器调整范围,以及剥夺了摄影师自由的大量自动功能,用户的不满情绪正日益普遍。我们相信,有足够多的摄影师们正试图打破束缚。他们凭借的就是自己所掌握的摄影知识和摄影技能,当然可能的话,再加上一台ALPA。



微距拍摄昆虫要点
闫焕宝
《中国摄影报》2012年8月21日第七版
微距是摄影的一个重要领域。微距摄影是用来拍摄较小对象或较大对象的某一小区域的某些细节。微距摄影主要特点就是近距离、小景深。其自身也分很多类, 使用器材也五花八门, 笔者仅以最常用的微距镜头, 对拍摄昆虫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熟悉昆虫特性是拍好微距的前提
要想拍到昆虫, 就必须知道昆虫喜欢在哪里出现, 必须了解昆虫的特性。当今, 因为农药的大量使用, 很多昆虫已经很难找到小城市城乡结合部, 有水域的地方是昆虫容易生存的场所。夏秋之季, 是昆虫最活跃的季节。不同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性, 掌握其习性, 非常有利于拍摄昆虫。 譬如, 要拍摄蝴蝶或蜻蜓, 就必须知道, 它们一旦找到喜欢降落的地点,其最重要的一个习性, 就是即使飞走了还会飞回来。又如, 要拍摄飞行中的蜻蜓, 就必须了解, 蜻蜓和食蚜蝇在空中飞行都有短暂停留的瞬间, 不了解它们的特性, 想拍到空中飞行的蜻蜓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曾经在鱼塘附近拍过飞行中的蜻蜒, 一个多小时,  拍摄清楚了近百张蜻蜓飞行姿态的照片, 而且蜻蜒翅膀姿态都是有变化的。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成功率, 就 是抓住了蜻蜓空中短暂停留的特性, 要注意的是, 这种特性根据季节不同, 天气变化有异, 也并不是经常出现的。
根据拍摄意图玩好景深
根据拍摄意图, 对不同主题的需要, 巧用微距景深是一门学问。我在拍摄毛毛虫时,为了突出其“狰狞面目”,采用了非常浅的景深。既然要表现狰狞面目, 就把主体面部拍清拍实, 其他部位都要虚掉。为了保证清晰, 自然要采用架子, 尽可能靠近毛毛虫, 采用最大光圈。再例如我拍摄两只昆虫时, 因为微距景深非常浅, 甚至可以达到毫米级。但我们拍摄时,要把昆虫的每个部位都拍摄清晰锐利, 就必须想办法避开微距浅景深的缺陷, 拍摄距离就不能离昆虫太近, 光圈也不能太大, 这样才可能更好地表现昆虫之美。
取得昆虫信任必须人性化拍摄
昆虫是有生命的小精灵, 因为微距拍摄, 离得都比较近, 昆虫也会感到紧张。如拍人像一样, 在人物紧张时自然拍不出好的照片。我在拍摄很多组昆虫照片时, 整整费了40多分钟,就是因为昆虫一直不能表现出令我满意的最放松的姿态, 我就一直等待, 当它最放松最自然时方可按下快门。有时候我也把昆虫带到家里拍摄, 例如拍摄蜗牛, 也要等待蜗牛完全放松, 才可能表现出好的姿态。拍摄昆虫要人性化, 要把昆虫当做朋友, 近距离拍摄, 只有当它适应了, 觉得你不会伤害它, 它才会处于放松状态。 当然, 微距拍摄昆虫, 也是对影人耐性的考验。



倒影的拍摄与处理
徐和德
                                   《中国摄影报》2012810第七版
倒影是风光摄影中经常拍摄的题材之一, 由于水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只要在合适的角度下观察, 靠近水面的景观常常会因水的镜面作用而形成与实景很接近的倒影。所以要拍摄理想的倒影, 首先是要发现合适的角度, 其次最好能遵循一些要求:
一、适合拍摄倒影的对象
通常平静的湖水或水潭表面容易构成美丽的倒影, 水面越平静, 形成的倒影也越清晰,而越是与实际景物相一致的倒影, 往往越能吸引摄影者的目光。无论是单纯拍摄风光, 还是拍摄其他题材包括商品广告等, 倒影都是不错的表现形式。一般作为倒影的题材最好是轮廓清晰, 色彩鲜明的对象。如果被摄对象色彩灰暗, 线条繁杂而细节众多, 当它和倒影同时呈现时, 无疑更显得内容繁复, 效果自然欠佳。
二、拍摄倒影的用光
要拍摄镜面效果比较明显的倒影, 最好选择无风的水潭或湖水, 从顺光角度取景, 比较容易获得影纹清晰色彩饱和的效果。通常水面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有所损失, 倒影与实景相比显得相对深暗, 所以拍摄倒影不但要取色彩明快的对象, 也不宜取逆光, 顺光即可。除了镜面效果的倒影外, 还可根据需要拍摄带有动感的倒影, 如往水中投人石子就可得到涟漪圈圈的倒影, 而微风吹拂时倒影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利用其中的变化规律, 就可拍摄到富有变化之美的倒影。
三、拍摄倒影的曝光
由于水面光线折射导致的损失, 倒影往往比实景稍暗, 两者曝光差别在半挡到一挡之间,实践中对曝光量的控制要区别对待。单纯以倒影为主, 可直接按倒影亮度测光, 就可获得较准确的曝光; 如将实景作主要表现对象, 倒影只是画面中的少量辅助内容, 应按实景测光曝光; 如果倒影和实景同等重要, 可在对实景测光的基础上 (以“M”手动挡拍摄时)适当开大半挡光圈或降低半级快门速度。
四、利用软件后期制作
“倒影”除了直接拍摄外, 后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也可营造“倒影”效果, 具体操作比较简单。只要在PHOTOSHOP中新建一个高度至少两倍于原稿的文件, 随即拖入原稿, 再 复制原槁, 然后将复制的图层作“垂直翻转”处理并粘贴到原稿下方。此时, 原稿即为实景,而经“垂直翻转”的图层则变成“倒影”了。如果有必要, 还可对“倒影”部位亮度作些调整, 并作模拟水面流动的虚化处理, 再对实景和模拟“倒影”结合处的细节作些适当修饰,最后合并图层就宣告完成。



线条的强调与突出
吴爱国
                                  《中国摄影报》201287第七版
一幅照片的构成离不拜线条, 线条的表现可以让摄影作品引人入胜。因此, 在摄影创作 中常常会对现实中的线条加以强调与突出。   
通过光线的运用, 形成明暗对比与冷暖对比, 可以强调与突出画面中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是摄影者常用的艺术手法。例如在明媚阳光照射下的几根小草, 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与深暗的背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流畅悦目的线条结构显得分外醒目和突出。
用光表现线条, 压缩影调层次, 对线条加以抽象, 使之更加简浩、概括, 集中, 是强调与突出线条的另一种手法。采用逆光拍摄, 只须按照天空或明亮背景曝光,便可获得类似于剪影的画面, 从而略去被摄对象的细部, 在视觉上把三度空间的物体变成两度形状, 使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得到强调和突出。倘若被摄对象是人们熟悉的或易于辨认的,它那富有美感和个性的轮廓线条更能给人一种形象化的符号, 传达出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信息。如果拍摄效果不够理想, 也可通过影像后期处理, 诸如调整照片的对比度来压缩影调层次, 使画面中的线条结构显得鲜明和简练。人们常说, 一张照片包含的细节越少越富于表现力, 通过画面影调压缩形成的由简洁的轮廓线条构成的剪影照片, 就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例如通过画面影调压缩, 被摄对象的线条结构得到强调与突出, 可以较好地反映了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和个性特征。
遇到线条结构杂乱或平淡的对象时, 最有效的办法是拍摄特写, 切取景物的某个局部,对其富有美感的线条结构加以强调与突出, 而且越精炼越好, 越简洁越好。运用这种手法强调与突出主体线条时, 可以利用景深控制, 通过虚实对比使主体线条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作为摄影创作的特定表现手段或艺术煤介, 线条同光影、色彩一样同属摄影造型的重要形象语言, 因此, 在摄影创作过程中重视摄影线条的强调与突出, 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俺是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还靠大家鼎力支持!

谢谢关注!
玩出HDR新花样
——谈佳能HDR功能的应用   陈靖文
                                             《中国摄影报》201287第七版
HDR, 高动态范围, 简称HDR。是相机一项可以拍摄具有高动态范围并保留高光和阴影区域细节的艺术照片的功能。使用HDR拍摄, 每张照片将以不同的曝光拍摄三张图像 (标 准曝光、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然后自动合拼在一起, 以获得一张层次丰富的图像。佳能最 新发布的5DMarkⅡI(以下简称无敌三)新增了HDR模式, 连拍三张进行合成, 既可以选择不同的HDR合成效果, 还可以选择保存不同曝光值的原图。极大方便和扩展了我们的创作领域, 减少了后期合成的麻烦。
很多时候,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引导而忽略了创新。在我们意识里, HDR功能的作用是高动态保留,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拍摄思路它也可以变成一种艺术的创作手殷。HDR的拍摄要求是不能移动相机的, 但如果我们有意识移动相机让图像错位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呢? 在使用HDR功能拍摄时有意旋转相机, 因为三张图片不重合而形成了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HDR保留了高光和暗部的层次, 但是却因为错位, 原本白色的树干被灰色的天空所取代,形成了剥离式的线条效果,错落斑驳成就了一种很梦幻的视觉感受。
简单的一个小变化让我们获得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于我们摄影人而言, 它让我们不需要借助电脑后期就直接看到并获得了创意的视觉效果。既简便又充满让人惊喜的创意效果。
当然, HDR的合成与多重曝光(同样错位连拍三张)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渗透的混合, 后者是叠加重合。我们可以对比两张用HDR和多重曝光在同一位置分别拍摄的图片, 它们之间产生的影像效果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HDR合成的图片边缘产生剥离渗透, 而多重则是叠加。
在采用HDR旋转拍摄时, 主体的背景必须是白色, 这样才会产生剥离渗透的效果。我们也可根据现场的反差选择不同的动态范围。推荐将HDR模式中的调整动态范围设定在自动。旋转的角度和错位的程度没有标准定式, 数码的特性让我们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最终的效果。
同样,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手法应用在拍摄花卉上。大多数的手法就是选择白色的背景营造高调韵味。但如果在这个时候加入这种 HDR的艺术手法, 就会得到更加有创意的画面。无敌三的HDR模式还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效果供我们选择,不同的风格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果使用“油画”风格, 会带来一种浓郁的色调效果。
另外, 在HDR错位拍摄的实际应用中, 控制景深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为景深大小的区别会有不一样的视觉韵味。在HDR错位拍摄中影像的效果也是干变万化的, 具有不可控性, 但是数码的直观性却又可以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到满意的效果。
很多时候技术手法的合理运用一样可以创作出艺术作品, 只要我们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思维, 用相机延伸我们的思考, 就一定能在摄影创作上有更多的收获。


图片来源:佳友满面春风   链接:
http://bbs.photofan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2543&highlight=HDR


铁路风景拍出无限“乡愁”
长人
                                     《中国摄影报》201283第七版
拍摄铁路的风景画面, 不仅仅只是拍摄列车, 通过拍摄铁路的铁轨可以表现人们的“旅情”或“乡愁”情怀, 使简洁的画面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画面最好选择光线柔和的早晨或傍晚, 为突出画面中向远方延伸的笔直铁轨, 最好物色较高的摄影位置。在朝阳或夕阳橘红色光辉照射下, 铁轨光滑的表面闪烁着明亮金色的光辉, 宛如两条金线一般。 为使明亮的两条铁轨显得更加突出,  如果在清晨拍摄,  最好选择朝阳从东方地平线刚要升起前的短暂时刻, 此时朝阳处于较低位置, 大地呈暗黑色, 而铁轨表面由于受到东方上空光线的照射在画面内显得异常明亮而醒目。构图时天空和地面宜各占画面一半左右, 可把铁轨安排在画面下方中央,摄影位置要和两条铁轨垂直,使画面中的铁轨笔直地向远方延伸,突出“路”的意境。另外,为了使铁轨在画面内显得更加突出, 拍摄时可适做减曝光补偿。当欣赏者看到这样的画面时会根据自身的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与遐想。经常外出旅行的人看着向前延伸的笔直铁轨, 可能会勾起对以往旅行的回忆,或对旅行的憧憬; 而在外打工的人观看这样的画面时可能会勾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也许铁路延伸的终点就是美丽的家乡, 似乎看见亲人正在招手。
拍摄铁轨还可以利用镜头的压缩效果来表现纵深感。 拍摄这样的画面在构图上与上述画面不同, 可把铁轨安排在画面一侧, 另一侧安排周围的风景, 铁轨作为画面的“主角”, 风景作为“配角”。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线路形态, 现代化列车的铁轨多是笔直的,适合拍摄上述场景, 而一些老线路的铁轨由于多有弯道,适合拍摄这种带有风景的画面,会显得十分漂亮。拍摄时最好在画面中安排一些前景,并采取虚化前景的拍摄手法,通过虚化的前景和清晰的铁轨进行虚实对比,“主角”铁轨在画面中会显得更加突出。
由于现代化列车的快速发展,一些老线路已经废弃, 但铁轨仍在, 在这些地方如果拍摄人们的日常生活镜头, 不仅会勾起人们对往日的回忆, 而且充满生活情趣。
除了白天,还可以在夜间拍摄铁路铁轨, 特别是在比较大的车站, 方向不同的铁轨会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夜晚在车站水银灯照射下, 各条铁轨显得十分明亮。拍摄时最好物色较高的摄影位置采用俯拍方式, 为突出铁轨在水银灯照射下呈现的绿色, 如果用单反或单电拍摄的话, 可把白平衡设定为“白平衡自动包围曝光”模式, 选择绿色偏移画面进行保存,或者在后期对绿色进行调整。



利用镜头模糊提升画面枧觉效果
高松
                                  《中国摄影报》2012年7月31日第七版

摄影人可以灵活借鉴影视作品里的主角需要配角烘托的模式, 同样, 摄影也需要有适当美丽的模糊感植入画面。为了在摄影创作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以提高摄影作品的可观赏性。
将模糊感运用于实践, 必须要掌握决定景深的三大要素:
1、弄清光圈和模糊感的关系。
2、弄清拍摄距离和模糊感的关系 。
3、弄清镜头焦点和模糊感的关系。
只有彻底弄清楚景深原理之后, 拍摄时才可能按摄影者的创作意念自由地控制画面的模糊感。
由于焦距和光圈的不同, 画面也会受到以下三个条件影响:
1、镜头的焦距和光圈会改变模糊感。比如: 使用300m镜头大光圈拍摄景物, 景物的背景部分这时就会形成无法辨认的模糊感。
2、镜头的光圈和对焦位置改变模糊感。比如: 用70-200m焦距镜头大光圈拍景物, 在光圈、速度、拍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进行焦点的选择性对焦, 这时画面的模糊部位就会发生改变。
3、相机和被摄体以及被摄体和背景距离之远近关系会改变模糊感。比如: 用50mm镜 头结合大光圈拍景物, 相机与被摄体相距越近, 这时被摄体又离背景距离远, 拍出的画面产生出很大的模糊感。
拍摄现场繁杂的背景经过模糊感的处理后, 画面会凸显主要被摄体, 从而达突出主体的效果。当然, 拍摄为了表现画面深度和距离感, 可以巧妙采用画面前模糊或者画面后模糊的拍摄方法突出表现被摄主体。此外, 采用模糊感的方式进行摄影创作, 可以根据所拍题材有针对性地创造出有独特美感和韵味的画面即拍摄的那怕是同一被摄体。 具体实拍时画面一旦融人模糊感后, 读者就可以改变对画面的印象, 画面产生出的意境也才会更加丰富多习 够。
为了将画面深度和距离感表现出来, 选用大光圈, 近距离对焦在前景树枝花上, 画面后景游船及水面出现了后模糊, 实与虚的对比, 给整幅画面增加了意境和韵味。

摄影的角度就是爱的角度
陈有为
                                     《中国摄影报》2012年7月31日第三版

一幅摄影作品, 让观者的情感掀起波澜, 甚至为之震撼, 我想这是应该的, 这也是好的摄影作品必然具备的要素。诉诸我们的感官, 挑动我们的记忆, 特别是情感的记忆, 这样的照片在我们的脑海中往往停留时间最长。好的摄影, 和好的音乐一样, 可以突破各种疆域,被观看被欣赏被理解。如果说一幅照片, 不能让我的情感有一丝涟漪, 我不认为它是一幅真正好的值得珍惜的照片。
有很多照片经常会打动我, 因为照片里有爱, 我们读懂爱, 被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摄 影是表达爱的工具“摄影的角度就是爱的角度”, 这句话是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说的, 荣幸被我用来作为标题, 因为我想以此向我崇敬的摄影大师荒木经惟致敬。
摄影是表达爱的工具, 但是很不幸, 我们所看到的, 摄影往往成为很多人炫耀、猎奇、无病呻吟的工具。荒木经惟高密度地拍摄, 持续地出版他的摄影画册。 不停地按动快门, 对于他而言除了是本能的反应, 更是生活的动力。他以记录日记的态度, 持续地拍摄日常生 活。他认为摄影就是人生, 拍照和活着是一样的。摄影就是对被摄物的爱, 如果没有这样的爱, 你为何要按动快门呢。
荒木经惟说, 他老爸老妈的死, 让他学会了摄影。荒木从老爸那里学会并且迷恋上摄影。老爸死了, “我把他的浴衣袖子卷起来, 将双手的刺青图案一并拍下来。我想要展现的是他身为男性、身为人父、身为我的老爸的模样, 保存他最开心的样态”, 在荒木心中, 那段刺青是老爸得意的东西。荒本说, “我拍摄的是自己对于老爸倾注的关爱”。另外老妈过世的时候, 为了拍下她最棒的面容, 荒木在她的遗体上面、旁边绕来绕去, 想要找出最美的、最 有朝气的、虽然已死却生气盎然的角度。简单的说, 这个角度就是“对于被摄者的感情”。从父亲母亲的死亡,荒木学会了构图和角度两者都是摄影者必须抉择的要素。因为为被摄者已经变成没有生命的物体, 在这种情况下, 照片会透露摄影者的感情在荒木大量的拍摄中, 关于他和阳子的《伤感的旅程》最令人感动和唏嘘。阳子病危,荒木买了一束含苞待放的花,去医院探望“步向死亡的妻子”,大约过了半小时之后,阳子就死了,然而就在她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花苞也嫣然绽放,我就是从此时拜始大量拍摄花朵的”。
阳子去世后, 他拍阳台、拍天空、拍云朵、拍阳子的遗物,那不是天空,不是云,是写满爱和怀念的记忆。阳子如同还在,声音和步履,连同气息都在。
这样的行为和照片中蕴含着的深意,怎能不让充分了解了背景的我们感动又感怀呢?
所谓摄影,就是拍摄你最喜欢的,最亲密的东西,拍摄尽在眼前、就在身边的东西,就是拍人。这也是荒木的摄影宣言。很多摄影师在摄影中很吝啬表达爱和感情, 似乎总想把自己藏得很深, 让观者看不到, 或者展现的是另一个自己, 其实这是徒劳的, 并且失却了摄影的温度。
当然每个摄影师也都会有许许多多没有拍下来的感动瞬间。几天前, 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心生感慨: “那个时候公交车里空荡荡的, 那个女孩坐在公交车后座, 靠着窗,头斜着, 她好像睡着了, 姣好的面容掩映在卷发里面。她多么像一件扔弃在旧仓库里的农具。”
那时,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公交车内暂时冷清下来, 只有稀疏的几个人和几抹夜色在公交车里摇晃。那个女孩, 我只是在下车时才注意到她。她坐在最后的座位, 可以让她暂时有一段舒适的休憩。她好像一直在睡, 车子的趔趄并没有惊醒她。她是什么人, 她要去到什么地方, 她为什么如此疲惫? 窗外的城市, 她为何连看都不愿看一眼? 她也许在上车前很激烈地和人争执过, 在上车的时候, 她彻底松懈了, 于是疲惫地睡去; 或者她在构想一个即将到来的约会, 于是不得不用睡眠来积蓄身体里的气力。我想用影像记录下这样平静的一幕, 那是不可能的或者是极其困难的。有很多画面不能被物理影像储存,但却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清晰的图景,被我们的内心记住,并附带着感动。人的身体里有一架照相机, 不受光线控制, 用情绪作为快门, 记录下非常多感动的影像——那个你送女朋友回家的巷口, 那条你们亲吻过的街道, 那个连音乐都光顾不到的酒吧角落,它们都曾经被你的内心扑捉过,就像那个公交车上的姑娘,会继续唤起我们内心的一丝感动。这些图景使得我们的内心越来越丰富。我时常会被这样的日常不过的事物和情景所感动,因为它的朴素和真实, 这也是一个优秀摄影师必不可少的训练。
毫无疑问,荒木经惟是一流的摄影家。在荒木看来,所谓创造就必须以纪实摄影为起点,纪实就是持续的凝视,然后发现,感动。摄影应该是对真实的复制。摄影应该成为摄影师跟生活最真诚的对话。

DC拍好城市夜景之八项注意
中山
                                            《中国摄影报》2012928第七版
     
与数码单反相比, 小DC分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特别便于实现相机不离身随时拍摄。无论外出开会还是旅游等, 遇到合适时机就可随时拍摄, 这显然大大增加了拍好夜景的机会。
小DC的优势和不足
小DC的优势在于分量轻机震小, 配合防抖功能在很多情况下可比较方便地手持相机拍摄。只要灵活利用拍摄现场的依托物稳定相机, 即使曝光时间较长, 图像清晰度也有一定保证。当然如能借助三脚架稳定相机, 那成像质量无疑更有保障。小DC的不足之处在于影像传感器面积比较小, 使用高感光度时成像质量较差, 一般感光度超过ISO800, 图像将显得 比较粗糙且噪点较多。
注意选择合适的测光点
拍夜景曝光要求高, 有人以为让相机自动曝光就可得到曝光准确的夜景, 其实远非这样简单, 只有在测光方式合理前提下, 才可能获得淮确曝光。最佳的测光方式是以“点测光”对夜景中等亮度部位测光,然后锁定曝光组合拍摄。特别是拍摄画面中心部位亮度不具代表性的场景, 或主体所占面积不大, 天空和地面所占比例较大等亮度较为特殊的场面, 测光位置选择不当, 就很容易导致过曝。
不要用“P”挡拍摄
拍摄一般场景选择P档比较灵活, 也不易出现明显失误。但拍摄夜景如果选择P档, 容易出现两个情况: 一是相机闪光灯自动点亮, 但闪光灯只能照亮前景, 远处景物依旧曝光不足; 二是即使强制关闭闪光灯, 但相机往往会自动调整提高ISO感光度, 甚至直接调至ISO1600以上的最高感光度曝光, 尽管在相机屏幕上看起来曝光准确, 但通过电脑回放时将发现图像噪点很大, 会严重影响画面质量。
用手动M挡曝光模式
困为拍夜景时很难做到测光时的构图就是成像需要的构图, 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在测光后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再重新构图。选择“M”手动曝光模式的好处是: 即使测光后变换构图调整取景范围, 也不容易出现相机自行变动曝光组合而导致曝光误差。
必要时曝光宜丢卒保车
夜景反差比较大, 而小DC曝光宽容度比较小, 在处理高反差场景时, 很难兼顾两方面需要。必要时应以牺牲局部来服从全局曝光需要。也可以采用“HDR”多张“括弧曝光”合成来应付高反差场景, 能很好地丰富照片层次。拍摄时最好以RAW格式储存文件, 以便后期对小范围曝光过度或不足部位做必要调整。
科学利用“防抖”设计
如今的小DC, 大都有“防抖”设计, 开启防抖后通常可达到相当于提高三挡门速度的效果。拍摄夜景曝光时间相对较长,手持相机拍摄应在寻找合适依托物前提下开启防抖, 再 利用自拍完成曝光; 如果将相机架设在三脚架上拍摄,注意必须关闭防抖功能后再利用自拍完成曝光, 否则相机防抖机构的动作反而可能影响图像清晰度。在街头 、桥梁等处开启自拍时, 要避免在大型客车、载重车辆经过地面恰好有轻微抖动时释放快门, 如果发现快门释放时机不当, 最好重新拍摄以免失误。
用好最后的自然光照度
所谓夜景, 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天黑后拍摄, 实际上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段是黄昏。当天空逐渐变暗时, 此时自然光对地面景物仍有一定照度, 天空也保持一定亮度, 空中的蓝色特别漂亮。而且城市街头华灯初上, 天地间景物反差则显得比较和谐自然, 此时的曝光时间也相对较短, 有时即使手持相机也能完成拍摄。而当天空一片漆黑后, 天空与街景灯光间的反差加大, 不但画面反差生硬, 而且天空一片黑色的彩色效果也较差, 所以最好预先做好相关准备, 充分利用黄昏渐黑的特定时段拍摄。
精心拍摄避免后期处理
尽管目前流行的小DC像素都已经达到了1000万以上, 有不少甚至达到1600万像素,但由于影像传感器尺寸小, 后期不适合做较大幅度的剪裁等, 否则照片的放大质量将受到明显影响。因此拍摄时务必认真构图, 准确曝光, 尽可能减少后期的剪裁调整等修改。此外还可针对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 拍摄一些接片素材。利用接片的好处是, 既扩大了画面的视角也扩大照片的像素数量, 实际上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影像传感器“面积”, 对提高照片质量很有好处。



感谢寒冰版主的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期待继续。也期待大家继续!


谢谢影林兄!

不敢不敢!
B门拍星轨五要点
范益军
                                   《中国摄影报》2012929第七版
一般数码单反相机提供的最慢快门大约在30秒左右, 这对于大部分的拍摄创作来说都已经绰绰有佘了。但是当需要在弱光环境中进行一些比较特殊题材的创作拍摄时,曝光时间可能感觉仍然不够。比如拍摄天体、把黑夜拍得如同白天等。
“B门”解决了长时间曝光的问题, 将相机拔盘转到B挡或没有单独B挡的机器设置在手动曝光模式上, 看见相机上的快门数值变为“BLUB”时, 也就说明了B门已经开启。 拍摄时按下快门后相机就开始曝光直到松开快门键才会停止曝光。
使用B门拍摄星轨对于拍摄器材的要求并不高, 只要有一部数码单反照相机和一支广角镜头就可以实现, 当然还有一些必不可缺的附件:三脚架、快门线、手电筒、指南针等。三脚架用于长时间固定机器保持不发生移动, 快门线用于锁住快门, 手电筒用来在黑暗中的照明为拍摄前做淮备, 指南针则方便你确认拍摄的星星运动方向。
一、拍摄时间
什么时间适合拍摄星轨, 是在拍摄前必须了解的。如果在晴朗的夜晚, 月亮太亮则会掩盖星星的光芒, 所以拍摄星轨一般建议选择在没有月亮的时间, 农历二十三开始月亮一般在午夜零点升起, —直到农历三十才会推迟到黎明才升起。初一到初八这段时间, 它才开始会从傍晚向上半夜变动。而三十和初一几乎整夜看不到月亮。所以一般在农历二十三到初八这段时间拍摄星轨是比较好的时间。这个时间里的晴朗夜空, 因为没有月光的干扰, 星星的光芒会很明亮。
二、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决定了星轨在画面中的不同形态, 表达自己心中的影像要事先确定拍摄方 向。对着正北方向拍摄可以得到北极星为圆心的星星运动轨迹、对着西北或东北拍摄可以得到扇形的运动轨迹、而对着正东正西方拍摄同样以得到扇形的运动轨迹。
三、对焦与构图
如果想表现前景的精确对焦 ,可以使用手电筒照亮前景来进行对焦。而在景深范圉许可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对着无限远来进行对焦。拍摄前可以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和使用高ISO方法先进行试拍, 并回放查看对焦与构图, 确定好后把ISO调回到100-200之间, 正式拍摄时间尽量使用大光圈, 因为大光圈可以把星星拍摄的更明亮。一般建议前景保留三分之一的画面, 其他留给天空。
四、拍摄环境
星轨拍摄一般建议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进行, 这样的环境可以一次曝光而完成。而在有光亮的环境中间拍摄, 必须分开拍摄, 根据实际情况确认曝光时间, 拍摄多张后在PS里 进行合成。建议使用RAW格式来拍摄, 在分次拍摄并确定正式拍摄之前查看直方图的亮度分布情况。
五、含成与处理
分次拍摄的星轨图片可以先在ACR中进行统一处理后转换JPCJ格式, 然后按照以下方法导入PS里。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选择图片确定, 然后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最大值, 这样就可以把拍摄到的星星轨迹合成在一起。
当然, 要注意的是, 星轨照片的拍摄如果缺乏内容与意境的表达, 星轨拍的再粗再亮, 也只能算是星轨资料片, 而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



谢谢七彩同学的欣赏和点评!

欢迎上传对摄影的感悟、感想、技巧和所见所闻!
初秋田景的曝光补偿
李隆
                                            《中国摄影报》2012918第七版
四季风景中初秋时节的景色最具代表性的可谓平原农田、水田和丘陵梯田的风景。 将农田和村舍组合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富有诗意的“秋日物语”画面。 特别是在丘陵类地区,层层梯田和建筑在丘陵上的农舍,充满一种特有的寂静气氛。站在丘陵高处,放眼望去一种宽阔感扑面而来。如果将这样的景色和周围的森林或早晨飘浮在山峰上的云雾相组合, 将是非常漂亮的画面。
拍摄这样的画面在构图上首先要分清主次, 梯田和农舍是画面的“主角”, 周围的景色或飘浮于山顶上的云雾则是配角”。为表现画面的纵深感, 构图时“主角”与“配角”的位置一定要安排得当, 即把画面的前景与中景让给“主角”, 占画面较大的面积, 远景则安排“配角”, 这样构图不仅主次分明, 而且表现意图突出。
拍摄时摄影位置要与农舍拉开一定的距离, 以便使画面的前景有大片的梯田。决定构图后最好用视角宽阔的广角镜头或广角变焦镜头, 为加大景深可用全焦点方法拍摄,尽可能使远景也变得清晰。如果用中画幅数码单反, 可把光圈从最小光圈加大1挡; 如果用全画幅单反, 光圈可设定在F11-13左右。聚焦时要把焦点对准画面中央的梯田。 `
关于拍摄时间,除在早晨有云雾时外,最好选择农作物快要成熟的时候,这是农田的农作物里金黄色的色彩, 显得非常漂亮。在曝光上需要注意的是, 收获前的农田不仅带有黄色调,而且农作物的反射率很高, 构图时如果农作物在画面中占的比例较大,拍摄时可做2/3EV的加曝光补偿;如果想使黄色调浓厚一些, 则可做1EV加曝光补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农田披上一片金灿灿的黄色, 所以秋日的麦田或稻田等也是很好的被摄体, 能典型地表现美丽的秋色。为表现麦田或稻田的金黄色色彩, 拍摄窍门是利用半逆光, 即太阳的位置和照相机镜头形成45度角时利用半逆光的透过光进行拍摄, 能把麦田或稻田的金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构图上需要注意的是, 切忌让麦田和稻田完全充满画面, 这样构图画面会显得非常闭塞。所以,构图时最好在画面上方远景位置安排一些树木、农舍或森林等景物,使画面具有纵深感。拍摄时可把焦点对准画面中央农作物的高光部用点测光进行测光决定曝光量, 曝光时特别要注意的是, 由于是半逆光拍摄, 麦田或稻田的农作物反射率很高, 所以拍摄大面积麦田或稻田时,如果不做1EV以上的加曝光补偿,画面很可能因曝光不足而失去金黄的色彩。所以拍摄时起码要做 1EV以上的加曝光补偿。
初秋时节根据地区的不同, 在农田的田埂上生长有品种不同的低矮野花,拍摄时如果把农田和这些野花相组合,也是很漂亮的画面。构图时然要注意农田与野花之间的“主配角”的关系, 野花在面内只不过是陪衬, 重点表现的仍然是农田,所以构图时可以把野花安排在下方,同时选择一些能与农田形成对比色彩的野花,例如白花和红花,画面会显得非常醒目。拍摄这样的画面也用点测光对准画面中央比较明亮的农作物进行测光光来决定曝量,同时适当做加曝光补偿。
初秋田景除拍摄大场面景色外, 还可以拍摄麦穗、稻穗等农作物局部的特写镜头, 拍摄时可以用微距镜头、望远镜头或大变焦比的变焦镜头最近摄影距离进行拍摄。仰图时可选择颗粒饱满而且整齐漂亮的麦穗或稻穗作为被摄体, 同时还要注意周围的叶片的形状是否漂亮。拍摄时可把焦点对准比较明亮的叶片进行点测光决定曝光量。另外,由于叶片也有很高的放射光,所以拍摄时要做适当的加曝光补偿。
总之, 拍摄初秋田景做加曝光补偿是很重要的, 要根据拍摄时的天气条件和农作物表面反射光的强弱来决定合适的补偿量,拍摄时不妨用不同的补偿量多拍几张,选择满意的画面进行保存。拍摄初秋田景虽然可用包围曝光,但为了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建议还是自己尝试用曝光补偿为好,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拍,从多拍中慢慢就能把控好补偿量。



                                      胶片与数码

胶片的成像原理
每种胶片(包括彩色胶片)均由多个功能层组成,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单层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和涂布乳剂层的片基。在各层之间有结合层保护层。乳剂由悬浮在明胶中的对光敏感的微细颗粒混合组成(胶片上的明胶与某些食品果冻所用明胶类似)。胶片成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胶片曝光生产潜影,第二阶段就是显影成像(有正像与负像之分)。
   
乳剂中的光敏物质是卤化银颗粒,以晶体形式排列,其微细程度只能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有关数据表明:颗粒小于千分之一毫米(有大有小与胶片的特性有关),非专业的胶片每平方英寸能够立体分布400亿个颗粒。当光线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晶体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银离子析出并与其它银离子相互聚结。不同强度的光照射到胶片上,乳剂层中就有不同数量的晶体发生结构变化并出现不同程度的银聚结,连续不断广泛分布的明暗变化就构成了我们不能立刻看出的影像——潜影。因此说胶片里的感光颗粒并不能完全与数码相机上的像素相对应,一般来说聚结的颗粒团块才是胶片成像的最基本单位,这些感光团块由数量不同的颗粒组成,具有很强的空间信息记录能力。
   
世界上首先出现的是黑白胶片,单层感光乳剂层对光发生反应经过显影而成单色的灰度影像。其原理是:黑白胶片曝光之后,晶体变化形成潜影,对胶片进行显影操作后,胶片上已经曝光的部分,由于银离子的聚结,表现为黑色,那些没有感光或者感光较少的部分,由于晶体不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少而呈现为透明或浅灰。这样胶片上曝光较多的部分反而呈黑色,曝光较小的部分反而显得明亮,因此在胶片上产生的是与实际相反的影像——负像,我们称这样的胶片为负片。黑白胶片成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彩色胶片,彩色胶片在技术上都属于三底彩色片,主要依靠三层添加滤光染料的感光乳剂层,分别感应蓝、绿、红三原色,并通过不同的冲洗工艺形成彩色负像或正像。
不同设计的胶片,其成像特点有所不同(下面只分析人像胶片)。以人像胶片为例:在设计时一般对胶片高光部分的感光特性进行细微的调整,通过增强高光部分的感光表现,体现更多的影调.在色彩方面减少高光部分偏黄红色的倾向,这样就能获得自然的肤色。




胶片的优点:
胶片的记录能力强。与电子影像感应器相比,胶片的整个受光面可以完全接收光线成像,巨大的颗粒数量和多层立体感光保证了胶片具有很强的细节记录能力。卤化银颗粒覆满胶片,感光层中卤化银颗粒大小不均,最大的在20-50μm,最小的直径仅有50nm,大部分颗粒在0.1-4μm之间,卤化银颗粒越小胶片的分辨率和质感也就越好。从目前CCD的发展情况来看,胶片的感光单元要比电子影像感应器的感光单元小。胶片中每颗卤化银颗粒都对成像起作用,都能协助成像,而独特丰富的高光反应,更增强了胶片的影像记录能力。
   
胶片的色彩表现更真实。彩色胶片的感光颗粒辨色能力强,能够感应细微的色彩变化,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都有良好的表现。由于在色彩形成过程中,没有人过的干预,因此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胶片对各种色彩的表现平衡、自然,更接近于我们视觉的感受,因此说胶片的色彩表现更真实。
胶片的影像立体感强。对被摄体的质感和立体感的表现是胶片颗粒结构、影调、色彩还原和色调层次多方面性能的综合结果。浓厚深重的暗部、没有杂色的阴影、细节存留的亮部,决定了整体画面的层次和被摄体的质感,能够在平面上清晰地交待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彩色胶片将红蓝绿等感光滤色层重叠的物理结构,也是胶片能够有较强空间表现力的保证,一些专业摄影师至今还使用胶片拍摄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够获得更具立体感的影像。
   
胶片的色彩表现全面平衡
在获取高品质影像方面具有价格优势。相对于高像素高品质的数码相机(主要是数码后背),胶片在获得巨幅高品质影像方面具有价格优势,目前高像素高品质的数码相机价格还非常昂贵,非一般人所能接受。
   
胶片的不足
   
立拍不立现,拍摄效率不高。在数码相机出现之后,胶片快捷方便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胶片曝光之后,并不能直接形成我们所能看见的影像,需要通过复杂的冲洗、制作程序才能为我们所见。在百年的摄影发展历程中,立拍立现是所有摄影人的追求。胶片成像的可控性与非立现性这一对矛盾,往往让拍摄者为了确保拍摄效果而多浪费一些时间与胶片。
   
拍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胶片作为一种高品质的感光材料,尽管有着很强的影像记录能力,但其最终成像的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胶片本身的性能。首先是摄影技术对胶片成像的影响,正确的曝光和对色彩的控制都会影响拍摄效果。曝光后的胶片还要经过显影、制作等过程,因此最终的成像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镜头,胶片在成像方面的潜力要远远大于我们镜头的解像力。
   
胶片后期影像处理手段有限。胶片显影成像后,在制作输出成照片时,面临调整的问题,而传统的暗房技术手段有限,制约了胶片影像品质的发挥。
   
使用成本较高。胶片是一次性用品,不能反复使用。曾经有日本的企业研制出可重复性使用的胶片,由于影像品质有待提升,且受到数码相机的冲击未能商业化。长期使用胶片拍摄确实存在累积费用高的问题。




胶片的数字化。
   
大家一般都是通过对照片的扫描来获得数字化的图像,也有少数摄影爱好者购买具有透射功能的扫描仪来扫描底片,仅有极个别的摄影爱好者选择底片扫描仪对胶片数字化。我们在《大众摄影》2006年第11期曾经对在不同的扫描仪上对同一底片进行扫描,结论是底片扫描仪在保持胶片的影像品质方面具有优势。对胶片进行数字化扫描,可以充分发挥胶片的潜力,拓展胶片的应用范围。不过我们也发现市场上的底片扫描仪具有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绝大多数品牌和型号的底片扫描仪细节描述能力强,但色彩的控制不够完美,甚至不如数码相机的拍摄效果。
   
胶片与电子影像感应器成像的主要区别
    1
、成像的效率
胶片上密布连续无间隔的感光单元,对光的反应效率高,只要有光落在胶片上就会被表现出来。
电子影像感应器利用排列整齐的感光单元来接受光线,像素之间分布有信号线,并非有进入镜头的光线都能生成电子图像信号。
    2
、彩色生成原理不同
胶片利用染料和感光颗粒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再现景物色彩,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
电子影像感应器色彩没有识别能力,其色彩还原完全是根据设计者的软件编制方法把原始景物的信息模拟出来。
    3
、影像的真实性。落在胶片上的每点光线都能影响该点感光颗粒的化学变化程度,并相应地生成对应的像点,是真实影像的记录。电子影像感应器是以通过软件处理的方式模拟现实,不论采用多么完美的图形算法,也是对原始影像的数字化模拟。电子影像感应器更严格地讲是在模拟影像细节而不是完整地记录细节;胶片却是利用化学物质以颗粒为单位完整地再现影像,而不是人为地模拟。这是二者工作的本质区别。
    4
、电子影像感应器的感光特性与胶片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胶片的线性区相对稍稍短一点,但是特性曲线的肩部趋缓,有个拖了个长长尾巴的非线性区,表明对高光有一定的抑制,也就是说可以表现高光部分的细节。而CCD的线性工作区稍微长一点,但是截止得很突然,也就是见到高光就会出现溢出现象,表现为死白——这是与胶片的最大不同。如果要精确测量光强,我们希望感光材料工作在线性区,从这个角度出发,CCD在暗部的表现要比胶片稍好,特别是数码相机的图形处理器往往大量采用提升暗部的算法。但从影像的品质来说,摄影使用胶片确实比CCD好,好就好在那个长长的非线性区能够保存大量亮部的细节,虽然这些细节反应出来的明暗其实是有误差的。
  数字相机一旦过曝,信号就立刻饱和,因此数码高光部表现比彩色负片还要差,非常容易过冲死白。而胶片过曝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细节存在。这也是数码相机曝光宁欠勿过的原因,正好与胶片相反。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优点:
目前数码相机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拍摄的需求,也被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所使用。实际上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优点,基本上就是数字影像的优点,比如传递传播手段多样而且快速简单。影像保存管理方便多样,影像品质不用担心褪色。影像可复制性强有助于摄影作品的广泛交流与传播。此外丰富方便的后期处理手段,拓展了影像的创作力,降低了制作成本。与传统影像处理手段相比,数字化的影像有利于后期处理。在色彩表现、影像表现手法等方面提高了摄影的创作能力。而可控制、多样化的制作手段,也能够降低后期制作成本。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的影像制作设备,将影像输出在几乎任何平面介质上,比如丝涓布、玻璃、金属板等等。数码相机的主要优点在于:
    1
、立拍立现,获取图像方便快捷。现在的数码相机不仅采用了电子影像感应器,而且配置了显示装置,具有立拍立现的优点。数码相机拍摄的快捷方便还在于直接成像,省略了中间环节,使用更加方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数码相机的立拍立现,并非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所见即所得。因此目前数码相机的发展,还是在初级阶段。
    2
、影像存储介质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拍摄成本。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就具有这样的优点。另外存储数字图像的存储卡可以重复使用,不满意的图像还可删除,长期使用可以降低拍摄成本。
    3
、拍摄的可控性强,有利于摄影技术的提升。由于拍摄效果的可控制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利于摄影技术的提升。但过于依赖,也容易养成不注重摄影技术的倾向。
降低了摄影的门槛,用利于摄影的普及。相对于胶片拍摄效果的不确定性,使用数码相机降低了摄影的难度,用利于摄影的普及。
    4
、能够获得色彩鲜艳干净平滑的图像。在色彩的表现方面数码相机的拍摄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随着影像处理水平的提升,数码相机能够获得比胶片更干净连续的影像,更容易招人喜欢。在与影像真实无关的情况下,这是优点。


数码相机的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面阵电子影像感应器都采用马赛克(Mosaic)技术,其存在:分辨率无法持续提高、辨色能力差以及高像素制作成本高的不足。由于色彩是依靠插值计算出来的,所以对于十分细微的色彩变化,容易出现丢失现象,这就是数码图像看起来层次不够细腻、色彩不够厚重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数码感光原件是规则排列的,这就存在一个空间频率问题,当像素的空间频率与影像中条纹的空间频率接近的时候,就会产生摩尔纹。目前缓解的办法是在感光元件的前面安装低通滤波器滤除影像中较高空间频率部分,但这样又会导致图像锐度的降低。而胶片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衣服的摩尔纹)
  细节的真实记录能力不足。电子影像感应器,不论采用多么完美的图形算法,也是在模拟影像细节而不是完整地记录细节。对某些特殊拍摄场景不能胜任。
影像的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像素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品质,提高像素能够解决记录空间信息量的问题,而影像品质由空间信息的忠实有效记录的能力来衡量,并不是单纯依靠增加像素就能解决的。
  色彩忠实表现有待提升。许多数码相机使用同一厂家的同型号CCD芯片,但它们的影像表现却差异极大,这是因为通过CCD获得的电子信号要通过各自厂家的图形算法生成最终图像。数码相机厂商根据自己对影像的理解对最终的成像作出特定的调整。不少人喜欢色彩鲜艳的影像,相机厂家就会调整饱和度的设置。有些厂家认为忠实还原的色调能够为使用者在后期处理时提供更多的余地,因此其成像就较为平淡。像图像的锐化程度、白平衡等的设置选项都会对色彩的忠实表现有严重影响,一句话:数码相机获得的原始图像不经过调整是非常难看的……
  成像的立体感不足。这个问题取决于电子影像感应器的成像原理,目前不少厂家都在努力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突破。
  不可不提的图形处理器
  由胶片和数码成像的原理可以看出,胶片是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潜像,这个潜像的生成不存在人为的干扰因素,也就是说成像过程比较自然。而数码相机成像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改善电子影像感应器的性能之外,像素的混合插值算法是关键的一环,这就需要使用内置优秀算法的图形处理器。所有得到的亮度信息和色彩信息都需要传送到图形处理器中通过内置的算法程序,对获得的原始信号进行精细的调整,从而得到受到好看的拍摄效果。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只要算法设计合理并不断取得进步,所生成的数码图像的的拟真度就会越来越高,当数码图像的生成精细到一定程度,超过人所能分辨的界限后,我们就认为数码相机的成像忠实还原了。
  目前在电子影像感应器技术取得突破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厂家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优化美化成像的算法上。提升暗部亮度的算法、提升色饱和度的算法、压低高光亮度避免溢出现象的算法以及降噪算法都被广泛使用,一些厂家在提高感光度之后,为了避免画质下降,甚至采用了多次降噪的算法。数码相机早期频繁出现的“紫边”现象,现在也因为在算法上通过“改紫为蓝”的修饰作法而不为人所注意。因此大家要看到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往往确实要比胶片的影像漂亮,但是这种图像是经过一系列调整与修饰的结果,我们对胶片扫描后的数字图像也可以进行同样的调整,因此要客观全面公正地看待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
   



精确聚焦的窍门
长人
《中国摄影报》2012年9月18日第七版

无论照相机的AF自动聚焦功能有多么优秀,也不能认为只要将焦点对准了被摄物体半按快门就算完成了聚焦任务。严格来讲, 准确聚焦是指把焦点对准摄影者最想表现的那个部位, 而不是笼统地说把焦点对准了被摄体。拍摄时把焦点对准被摄体哪个部位是由摄影者来决定的, 只要决定了那个部位, 无论是用AF自动聚焦还是用MF手动聚焦结果都一样。
准确聚焦获得敏锐的画面有两个基本因素, 一个是要把焦点对准摄影者最想表现的地方, 其次是要稳定地按动快门, 不能产生抖动。
在注意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背景的虚化程度。因为摄影者最想表现的地方、也就是画面最清晰的地方是和虚化的背景同时存在的, 只有虚化效果好的背景才能把摄影者最想表现的部位衬托得吏加突出。 而背景的虚化效果不仅与所使用的光圈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焦点位置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拍摄什么画面, 在确认焦点位置是否落在摄影者最想表现的部位的同时, 也要确认背景的虚化效果是否能起到衬托作用, 二者都不可忽视。
但是, 如果摄影者在决定焦点位置时犹豫不决, 建议广大摄影爱好者和初学者采用“包围焦点”方法进行拍摄。所谓“包围焦点”方法和把握不好曝光而采用“包围曝光”的道理一样, 当对焦点位置犹豫不决时, 可把焦点先对准大体想表现的部位拍摄一张, 然后再把焦点稍微偏移一点再拍一张, 以此类推拍摄几张, 然后经过对比就可能发现符合自己表现意图的画面。
例如, 拍摄花卉时一时拿不定主意, 是对镜前花朵准确聚焦虚化背景好还是对背景中的花朵准确聚焦虚化前景好, 这时就可以在同样构图前提下分别对画面前后的花朵准确聚焦拍摄两张, 然后对比两张画面看看哪一张是自己比较喜欢并且符合自己表现意图的, 确 定后进行保存。
拍摄时还要注意光圈与焦点之间的关系。例如拍摄花朵时, 都对画面中同一花朵准确聚焦, 第一张用光圈F2.8, 第二张用光圈F16。由于第一张用光圈F2.8,花朵的锐度就不如第二张, 但背景虚化效果比较好, 而第二张由于用小光圈, 花朵锐度明显强于第一张, 但背景却比较清楚。所以拍摄时摄影者要根据自己的表现意图灵活地掌握光圈与焦点之间的关系 。
摄影者无论拍摄什么被摄体, 都要把焦点对准自己最想表现的那个部位。要达到这个 目的又与所使用的测距点和AF模式有直接关系。如前所述, 最好设定中央点十字形传感器和“单次AF”, 并配合“锁定焦点”进行构图, 当把焦点对准被摄体中自己最想表现的那个部位后半按快门锁定焦点, 然后重新构图, 这时要特别注意照相机不可出现明显的偏移, 以 防止跑焦。快速准确聚焦锁定焦点和快速重新构图是捕捉快门时机非常重要的操作, 摄影者要通过不断的练习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完成这一步操作后还要检查背景的虚化效果, 画面是呈前景虚化还是背景虚化。如果不符合自己的表现意图就要改变焦点位置来控制虚化效果,使之符合自己的表现意图。确定这些后就要保持照榀机的稳定, 确保按动快门时不产生抖动,以便获得清晰的图像。
但是, 根据所拍摄的场面和被摄体的不同, 有时AF并不能准确聚焦, 有很多被摄体对AF来说是相当棘手的, 例如用微距镜头拍摄被摄体的特写镜头、拍摄呈流线犁或弧线的被摄体, 面对上述被摄体AF往往会出现“犹豫不决”的现象。以拍摄小轿车的前盖为例, 由于小轿车前盖呈弧形, 而且颜色均一, 对这样的被摄体AF就很难准确聚焦, 这时就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将焦点对准前盖反差大的部位准确聚焦, 然后锁定焦点重新构图就能拍出清晰的前盖画面。另外, 也可以果断地改为MF手动聚焦。
另外, 拍摄人物应该对面部哪个部位聚焦?一般摄影爱好者和初学者一定要牢记,应该对被摄人物的眼睛准确对焦。如果拍人物的特写镜头, 则应该对眼晴瞳孔准确聚焦。有时人物的脸部呈稍侧状, 这时应该把焦点对准靠近镜头的那只眼睛准确聚焦, 但要注意另一只眼晴不能被过度虚化。
现在很多照相机都带实时取景功能。实时取景AF由于是利用反差AF, 虽然测距速度不如相位差AF快速, 但测距精度比较高。用实时取景拍摄时如果想快速对被摄体准确聚焦,在切换实时取景功能之前可以对被摄体大体聚焦, 然后再切换到实时取景功能就能对被摄体快速准确聚焦。

街头摄影适合出片的12个题材
吴 双 桐
                                       《中国摄影报》2014年1月10日第11版

图片里的故事如同诗歌, 每个摄影者都要有自己的声音。摄影者的任务是打造自己视 角的影像, 摄影的力量则在于与众不同的视角。哪些街头的影像, 让我们过滤掉不该有的心情烈度, 使之归于平静, 当感到人生微凉时, 可以用回忆取暖。 在镜头与街角的真实之间 ,是我们未剥离精彩而隐藏起来的世界。
和人像、风光等摄影题材相比, 街头摄影更考验摄影者的技巧与经验, 以及把握视角和 捕捉瞬间动态的能力。 当我们去拍摄时, 应事先选好拍摄的主题: 我要拍谁、 拍他的什么,用哪种沟通方式, 在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 而具体的拍摄技巧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准备。 每一次走上街头拍摄, 都需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虽然街头可拍拍的东西很多, 但如果逮到什么拍什么, 很难获得“决定性的瞬间”的镜头。那么在街头摄影中, 具体可以去拍摄些什么呢 ?
1、人物表情
当你走上街头, 可以不去关注某一个特定群体, 而只是关注人们的面部表情, 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可拍摄的素材。例如, 孩子在得到—个冰淇淋之后会闪着明亮的眼晴欢笑; 长时间的堵车会让一个人愤怒的将头仲出车外, 表示愤懑和无奈; 街头的小贩因为生意不好而流露 出哀愁的目光; 垂头丧气拿着不理想成绩单回家的学生; 被路人观看会不自然害羞的情侣;年老的夫妇手拉手在冬日阳光下的安详。 这些不特定人物各自迥异的表情, 都是值得准备好相机等待和时刻追逐的。
2、人物动作畲
街头上各种人物与众不同的动作、肢体、夸张的扭曲也同样是在街头拍摄时可以去捕捉 的内容。 例如, 在地铁或公园的长凳上, 躺平身体占公共座位的人(咬着烟斗泰然自若抽烟的人、抱着奶瓶满足喝奶的孩子都是可以拍摄的对象。而能表现出各种心情和感情色彩的人物的眼神, 则更具有拍摄价值。
3、运动瞬间
在街头,人们无时先刻不在运动, 每个人虽然行色匆匆,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人都有 与别人不同的运动方式。例如,遇到一个因下雨而形成的水坑,有的人会助跑、跃起,并跳过那个水坑;有的人则宁愿小心翼翼的绕路。 所以曾经有摄影师说, 要想捕捉不同的瞬间 ,在—个街头的水坑旁你就可以看到无数不同的动作。 同样的, 在街头仔细观察那些可能让人们出彩的地方, 如马路上的隔离栅栏、支在盲道上的电线杆、 因为开挖地铁或天然气出现的施工栅栏, 守候在这些地方, 你都可能很容易的获得精彩的运动瞬间。
4、感动画面
在街头行走,经常会看到亲密情侣之间的牵手、搀挟或背负父母的子女、夕阳西下相濡 以沫相互搀挟的老两口儿、推着婴儿车一副满足与欣喜表情的妈妈等, 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动作与表情, 但他们却都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拿好相机去捕捉他们, 你和看到你照片的人都会因此而感动并充满正能量。
5、特殊人群
除了不特定人群的特定表情与动作之外, 在以人为拍摄对象进行街头拍摄时, 还可以针对那些特殊的人群加以关注而展开拍摄。 例如,街头的小贩、 巡逻的警察、 城管, 穿着时髦的女郎、 拉风的流浪潇洒哥、 娘炮的男生、跑酷的人、 涂鸦的人,趁着城管不在街
头耍猴的,在马拉松比赛中内裤外穿的超人和蝙蝠侠, 等等。 把镜头对准这些特殊的人群,并在开始拍摄之前像写文章一般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同样可以获得精彩的照片。
6、历史建筑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些古老或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 大到北京的故宫、南京的中山陵, 小 到某个老县城中具有本地风格的老房, 等等。 无论这些建筑的知名度或新旧程 , 只要它本身带有其建筑时代的特征, 那么就值得在经过它时拍摄。 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 这些建筑都会改变, 有的是时空的变化, 有的则是细节的变化。不同的变化都会带有历史的积淀。
以天安门城楼为例, 翻阅清代末年、民国时期、解放初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各个不同时期人们以天安门为背景所拍摄的照片就会发现天安门在解放以前是没有红旗旗杆的, 解放初期和今天两旁的观礼台也是不同的。 假如再从全局观看, 还会发现, 今 天天安门广场上的路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路灯也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细节被拍摄下来之后, 经过多年的沉淀, 就都会成为极具历史感的光影世界。
7、街景变化
从西安的钟楼向古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俯视, 会看到四条大街各不相同的街景。假如你在一天的清晨、中午、 傍晚、 夜间, 在同样的位置以同样的构图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方法去拍摄四条大街的全景图像, 会发现即便是同样的一条街道, 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也会有许多变化。那么, 假如你肯用一年的时间分时期去拍摄呢? 假如每过上年你都肯坚持刮风下雨也都要去拍摄一张呢? 你会发现这些照片将成为历史, 而因大视角大景深方式所囊括的画面中街道的每一个细节, 观看照片的人们都会发现其中自己感动或充满回忆的瞬间。
8、特殊倒影
当遇到雨后的树坑,仔细观察,会发现积水中的倒影。当经过商店的橱窗, 能从橱窗的玻璃里看到过路人的身影。 而一些商场或咖啡馆里的镜子当有人正好至于其中时, 则会投射出各种让人惊讶的影像。 拍摄这些, 同样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9、街头动物
除了拍摄人、建巯, 还可以去拍摄街头的猫猫狗狗。无论是流浪的猫狗还是人们的宠物,捕捉它们的活动瞬间、它们的表情、它们遇到实物变化时的反应, 同样是街头拍摄时一个有意思的经历。
10、强烈对比
在街头拍摄,经常还会碰到或是形状夸张或是色彩对比强烈的建筑、 广告牌、 招贴画、宣传标语, 或某个商家在街头激情四射的广告宣传演讲, 也可能是一个穿着时尚的土豪与一个看上去萎靡不振的商贩行色匆匆的擦肩而过, 这些无论是在颜色上、形体上、身份场合上具有强烈冲突和对比的颜色与形体,都是在街头摄影中最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捕捉与守候的瞬间。
11、逆光剪影
在逆光下,无论是人、建筑抑或车辆、某个商品, 都可以采用故意欠曝的方法获得这些被拍摄对象的剪影效果, 如果能够与其所在环境的街景结合起来, 那么所拍摄的就不是一般的剪影, 而会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12、局部特写
孩子可爱的小脚丫、在阳光下天真的笑容、某个厂房铁门上的大铁锁、 在行色匆匆的街头亲昵的情侣、 两个牵手的老人紧握着的双手, 用长焦或大光圈镜头, 巧妙的控制景深,让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独立出其所在的背景, 而给予它们特写, 这样的背景虚化效果则会给人以不同于糖水户外人像照片的拍摄感受。
事实上, 街头摄影的要点只有两个, 观察与思考, 而街头摄影最大的两个技巧则是准备 与等待。那些隐藏在街头的精彩瞬间, 只要有心挖掘与捕捉。无论你用的是什么器材, 都有 可能拍摄到大师级的图片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