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范围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0551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摄影文摘 陆续上传 (30页新增“李少白的摄影私房话")(七)

已有 19457 次阅读2014-5-29 15:40


小帅哥条件太高了吧?应该是后面跟着一堆才是呢!
佳能EOS 5DS/5DS R带来的三个疑问

2015-04-29 沈云遥 中国摄影报

2015年春节来临的前夕恰逢每年一度的日本CP+摄影器材展览,而数码单反相机业巨头之一的佳能公司就在此时突然发布了两款重磅级的产品,近几年来佳能要出高像素单反相机一直都成为影友甚至业界说笑的故事,而今年它真的来了。5060万像素,这个数字对于35毫米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来说已经非常惊人了,记得上次震撼人心的还是2012年尼康发布3600万像素D800之时,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佳能EOS 5DS/5DS R对于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带来的影响。

有高像素就不用买中画幅了?
有人说这么高的像素,我们可以不用买中画幅相机了。错了,传感器大小不同势必会造成画质、分辨率、动态范围等性能的差异,即使佳能EOS 5DS/5DS R有8000万像素,它的成像质感和成像细腻度还是无法和中画幅相机相匹敌的,大家不妨下载佳能官方网站所提供的样片来与哈苏、飞思、宾得等中画幅相机成像进行对比,当放大到100%时就能见真章了。

有人会说那要这么高像素干吗?在官网上大家可以发现,佳能公司提出了灵活利用高像素通过裁切进行再创作,这个功能对于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局部的风光或者野生动物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你将拥有二次构图以及把被摄体放得更大的机会,这个概念在很久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不少摄影师在使用高像素相机拍摄回来后期时也会这样操作,现在使用佳能EOS 5DS/5DS R拍摄后就更为方便了。

高像素带来的机震影响有多大?
如此高的像素,机震影响如何解决?在高像素的尼康D800以及索尼A7R发布之后,很多人发现不上三脚架手持拍摄时,非常容易发生图片放到100%下观看时模糊的现象,所以高像素是有利有弊的,在图像感应器尺寸相同的条件下,像素越高每个像素的面积就越小,细微抖动也会变得明显,而相机内机械部件的动作也会引发抖动,尤其是反光镜抬升起落动作时产生的相机抖动会影响画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佳能在EOS 5DS/5DS R上配备了全新构造的反光镜震动控制系统。借助可控制速度的马达和惯性小的凸轮,反光镜升起/回位的动作过程中,可在撞击前控制其减速,从而缓解撞击,有效抑制微小震动。除此之外还添加了手动设置快门时滞功能来抑制反光镜反弹带来的抖动;而对于上三脚架拍摄来说,佳能也增强了三脚架接孔的刚性,增厚了固定三脚架接孔的钢架底盘。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5060万像素的EOS 5DS/5DS R拍出照片不模糊。

镜头能匹配得上吗?
这样高的像素,EF镜头分辨率可否满足?在佳能EOS 5DS/5DS R推出时,马上就有人想到了这个问题。但回想过去,佳能早已经做了准备,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就不断的更新旗下高端L级镜头,其实就是为了满足5060万像素的分辨率。

从以上满足高分辨率的镜头来看,除了定焦镜头外,别的变焦镜头几乎都更新至了二代,很明显的老用户手里老款L级变焦镜头是没法满足要求的,如果用户要更新机身,那必须要算一下投入的成本。

从上面我们所分析的来看,已拥有EOS 5D Mark Ⅲ的摄影爱好者没有必要去升级至EOS 5DS/5DS R,当然土豪除外,因为它对拍摄操作要求更高,也必须要花费好几万元人民币来更新镜头。它的高像素导致感光度最高为ISO12800,也决定了它不是一台适应全天候拍摄的相机,EOS 5DS/5DS R更多是为商业摄影师所准备的棚拍相机。如果追求高分辨率风光拍摄的话,那还是要选择中画幅相机。而对于视频拍摄来说,EOS 5DS/5DS R仅仅支持1920×1080分辨率的Full HD视频拍摄,这显然已经无法跟上当今4K潮流的步伐了,所以要不要更新换代?按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吧,不要盲目跟随。  
七招突出主体的对比构图

原创 2015-05-04 雷依里 中国摄影报

在生活中,对比强烈的摄影作品往往容易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同样,在使用相机拍摄时,拍摄那些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景物,也同样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果善于发现现实中景物的特性,并尝试使用对比式构图方法进行拍摄,就可大幅增加照片的可读性。其实,摄影构图的本质就是组织和经营画面,选择有拍摄和表现价值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而对比式构图就是学习构图的第一招,也是练习“摄影眼”的起步阶段。通常,在对比式构图方法中,有明暗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形状对比以及冷暖对比等。当然,如果是拍摄黑白照片的话,就得舍弃冷暖对比的构图方法。
  
明暗对比
摄影就像用光影来做画,景物在光影的渲染下,可以实现黑、灰、白,以及浓与淡的不同影调,这是构成每张照片的基调,同时也是摄影者完成画面构图,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影调往往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高调给人以明朗、淡雅、柔和的感觉;低调则给人压抑、深沉、凝重、庄严的感觉。通过各种影调之间不同的对比,可以突出主体或画面的趣味中心,使观赏者能够迅速感受画面的表现意图。例如,运用高调洁白的背景和浓黑的主体组成画面,会出现剪影的效果;若用深重的低调背景和浅色的主体形成对比,则能使主体更加突出,这就是明暗对比构图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拍摄射灯照射下的画廊时,由于射灯集中于画框之上,摄影者就可通过降低曝光补偿的拍摄手法,让处于高光处的画框与阴影中的人物有效地分隔。 

远近对比
在拍摄照片时相机距离景物越近,影像越大;距离越远,影像越小,随着距离向远处延伸,影像尺寸越来越小,线条便汇聚在了远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通过影像远近的对比,可以有力地表现空间透视感。近距离拍摄时,画面上的景物近大远小的对比强,空间感强;远距离拍摄时,前后景物大小对比弱,远近对比感就会减弱。
  
同时,镜头焦距不同,空间表现效果上也不同。广角镜头可以夸张前景影像,塑造的空间深度感强,形成远近大小的强烈对比。长焦镜头压缩景物间的距离,远近对比不强,空间感弱。此外,低视角拍摄时,前景会显得高大且突出,背景则会相对缩小,能很好地表现出空间深度和远近对比。
  
大小对比
构图中的大小对比,就是指在同一画面中利用大小两种形象或形体,以小衬大或以大衬小,使主体的形象(其中大的或是小的那个)得到突出。得到大小不同的形象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被摄体对象自身的体积、高度和长短的差异产生对比效果,例如大人与孩子的对比;二是利用同样大小的被摄体近大远小的镜头透视取得对比效果,这是最容易实现的方法。使用广角镜头时比较容易获得这种对比效果。大小对比的照片,可以调动人们的视觉能动性,主动观察和发掘画面中的元素和形象。例如,在拍摄停靠岸边的游船时,摄影者可使用广角镜头凑近拍摄,并且利用背景的湖面和湖中个体较小的船进行映衬。 

虚实对比
虚实对比构图主要是利用镜头的景深效果,使主体清晰而陪体模糊,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有时,虚与实也可以通过影调的虚与实来表现。摄影构图中的虚实处理,一般是通过影像的清晰程度,使整个画面结构的因虚实而半隐半现。虚一般指画面中的陪体部分,这可以是模糊的或空白的画面。实是指画面中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清晰展现的部分。在画面处理中,虚实相辅相成,使实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虚的部分适当隐藏,让观赏者若有所思。虚实对比构图可以用来拍摄花卉题材,前景花朵影像清晰,后排的花朵虚化。拍摄人物时,人物主体清晰,前景或背景通过景深来虚化。例如,在拍摄向日葵时,可利用长焦镜头对最前方的花朵对焦,让背景花朵自然虚化。同样,在面对花朵较多的单一主体时,也可针对中间的花朵对焦,让前景和背景花朵自然虚化。  

动静对比
动静对比是指构图时利用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都可以形成对比关系。例如,拍摄静止的人群中有几个奔跑的人高速穿行而过,由于主体动,环境和人群相对静止,使用慢速快门让奔跑的人呈现出运动模糊,通过对比显示出速度之快。如果环境中的人群相对运动,一个人静止不动,也会显得突出。大多数自然风光都属于静态景观,即使有动态的被摄体出现,普遍都采用了高速快门将其“凝固”,过多的静态画面在无意之中造成了人们的审美疲劳。潺潺的流水是风光摄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动态景物,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流淌的溪水,这与溪石之上枫叶的安静可以产生对比,但是要借助三脚架让相机长时间稳定曝光,才可以塑造出这种画面效果。
  
形状对比
形状对比就是将画面内容中反差很大的两个或多个形状鲜明的视觉要素成功地组合在一起,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冲击而仍具有统一感的拍摄手法,它能使画面主题更加鲜明,同时让画面更加活跃和富有特色。在同等的条件下,形状密集程度高,注目程度也高,视觉心理影响明显,反之则较为模糊。不同的形状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大致效果如下:圆形——愉快、暖、软、扩大、高尚;半圆形——暖、纯;扇形——锐、冷、轻、华丽;正三角形——冷、锐、硬、干、收缩;等腰梯形——重、硬、质朴;正方形——硬、强、质朴、高尚、愉快;长方形——冷、干、硬、强;椭圆形——暖、钝、软、愉快、扩大;菱形——硬、锐、冷、干、收缩、质朴等。熟悉了这些形状所带来的感受之后,摄影者就可去发现自然与人文景物中的形状元素,并利用这些元素进行构图取景。
  
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中,冷暖感主要来自人视觉与心理上对色彩的感受,高纯度的冷色显得更冷,高纯度的暖色显得更暖。纯度就是色彩的饱和度,也可以理解为艳丽程度。在对比中纯度弱对比的画面视觉效果比较弱,形象的清晰度较低,适合长时间及近距离观看。纯度中对比是最和谐的,画面效果含蓄丰富,主次分明。纯度强对比会出现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现象,画面对比明朗、富有生气,色彩认知度也较高。在拍摄冷暖对比构图的照片时,可以利用景物自身的色彩。例如,红色的花朵与蓝色的天空,也可以利用色温的染色效果,例如这张照片中夕阳下的天空和冷色调的冰面进行对比呈现。      
穷人玩的摄影 说多了都是泪

2015-05-09 摄影帮

除非你是个富二代或暴发户,否则在刚玩摄影时就可以直接上到佳能1DX或尼康D4,这种情况基本是没有的。所以说,这种没有足够钱玩摄影的情况,也算是一个共同经历过的阶段。当然“穷”或“不穷”,都是对比出来的,拿1DX的在拿哈苏限量版的面前也不算什么。穷是大部分人必经的阶段,可恨的只是穷了,却偏偏迷上了摄影。以下这些用来辨别的特征,不用说太多你懂的……啊多么痛的领悟~~~

一、只用半幅入门单反
想真正玩摄影,没台单反实在说不过去吧?当然不是不想用全幅,只是囊中羞涩没钱买。只能选择低端一点的类似佳能700D、尼康D5200这些了。当然能用上这几款的,也还是有点资金的,真正没资金的那些现在还用着佳能450D呐,要知足了骚年。

二、可能只有18-55狗头外加小痰盂
佳能有“穷人三宝”,18-55mm F/3.5-5.6、50mm F/1.8、55-250mm F/4-5.6,囊括从广角到长焦外加大光圈。除了狗头之外,一般就是靠50 1.8头来过过大光圈的瘾了。但一般都认为55-250mm这枚头用处并不大,这个焦段一般人很少用,换上又嫌麻烦,换了又没啥拍的,用久了你会发现使用频率还不如原配的狗头。不求多头,只求够用,这就是他们至上的消费宗旨。所以能买齐“穷人三宝”的人,绝逼不会是穷人好吗。就比如有钱买苹果5s不算什么,花钱买苹果5c才是无视性价比的土豪行为一样道理。

三、最多除了三脚架,基本没其它配件
竖拍手柄、滤镜之类的配件是没有的,或者连反光板也懒得买了,一机一镜(或二镜)走天涯。因为一般这类型玩家最常拍摄的,多是静物扫街生活日常,一些对器材要求不十分强、比较方便拍摄的题材,若要靠这些器材拍人像就真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平时基本是不需要买太多配件的,最多会买个便宜的三脚架,晚上去城市中心拍一拍夜景,或平时聚会拍大合照时用一用,这就真的足够了。

四、对闪光灯知识了解很少
“闪光灯?不就是晚上暗了的时候得开闪一下,免得把东西拍黑了嘛?”这是一般人对闪光灯的理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太多的认识了,前帘后帘闪光指数等参数,不是平时拍生活静物的人所能理解的。更别说要求人家去买一个外闪,买了也可能不会用,或用不上。虽然看上去相机带上这么一大块,是显得挺特么专业的。

五、群拍时不愿意把相机拿出来。
如果你真的又用上述的器材去参加活动拍人像了,只要不怕被情面所困扰,拿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拍是可以的。不过当你看到其他摄友拿着的都是5D3之流,外配个又白又长的头,即使人家可能没打算换上去拍,但总有意无意地捧出来摸一摸亮个骚时,手拿着个类似450D+小痰盂的亲们,或者就没那么信心满满了呀。

六、分享照片时不敢透露EXIF
拍了照片总得分享对吧?即使避过了外拍现场被牛机包围的困窘,然而发上网络要面对的可是整个世界。觉得被人看到自己用的破器材,是个心理过不去的坎。于是每组片子都不留任何EXIF,发之前一定得先经软件刷掉,被人问起也会绝口不提。

七、用胶片相机充当有态度的文艺青年
在数码领域缺乏银两难以突破,或者只能尝试在胶片摄影上另辟新路了!心想现在文艺风不正兴胶片摄影吗,那独特的质感,难以模仿的色调……说得就像是同一个画面拍出来,胶片的那张总是最有情调的,有逼格之余关键还不贵!

看到这里,很多胶片爱好者都嗤之以鼻了。玩莱卡玩哈苏禄来的不也是胶片摄影吗?你敢说是穷人玩的?不是一棒打死一船人,其实每个群体都有细分,胶片摄友们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正是因为一没钱二有上档次的错觉三胶片好装逼四觉得自己挺特别等等,而拿起了胶片相机。相机一般选几百块的,胶片一般拍十来块一卷的,前期投入比数码便宜多了,又有逼格,何乐而不为。拍久了还有顿然目空数码的念头,会拿着自己其实没特别思想的照片,语重心长地去和朋友说你看看这银盐颗粒,你看看这立体的质感,你看看这数码没有的色调……其实没钱买台稍好点的数码相机和镜头,才是自己才懂的心头之痛,唯有避在胶片质感的光环中寻得一丝慰藉。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指真的想钻研摄影的人,而非买单反拍到此一游的人群。若果这些都是在一个阶段里的不自信,那么它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拥有这些心理的人,也绝逼是有强烈想改变现状的冲动的。不过在改变之前,还是要知道好片不是牛机红圈才能拍得出来,丰富自己的审美与积累创意想法,才是在受限之中能突围而出的条件。去相信拿牛机的那群人,也有很多拍的是渣,有什么好怕的?你缺的只是硬件上的东西,只要你的摄影思想磨练得足够好,一有条件时整个水平就上去了,否则给你台5D3,也一直用着P档咔嚓。无论拿什么器材,只有用作品说话才是硬道理。站起来不哭,因为老实说,摄影的境界,你们只会玩器材的永远不会懂。
天气与用光对摄影有什么影响?

2015-05-10 摄影帮
  
画面成功源于灯光师、摄影师对光线的巧妙运用。而所有的照明光线都来自自然界。阳光和天光,摄影师偶尔介入环境反射光。纽约的阳光与中国的阳光并不存在照明差异(个别污染严重地域除外),摄影师的巧妙运用完全是对光线规律和造型的熟悉。这并不困难,特别是对于自然光光照明。
  白昼时分的户外自然光,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太阳。无云的晴天是阳光完全直接照明,多云天气为阳光直接照明加云层散射光结合,阴雨天为全部间接散射照明。间接阳光一般被称为天光。不同天气的照明造型效果不同,原因在阳光和天光的比例。接下来,按照天气规律依次分析户外摄影的照明造型。
  无云的晴天。光线完全来源于太阳的直射,按照逻辑分析,形成的造型效果为照射角度集中,受光面与阴影面的亮度差很大。但事实上却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早晨、黄昏的阳光就显得柔和,且呈暖调;午间或接近午间的阳光则呈现出上述的推理造型。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与地球距离最远,光线要经过很长的行程才能到达地表。传播的过程必然经过海面的大气,空气中众多的水分、尘埃阻挡了短波蓝光的传播,长波黄红光则能绕过空气介质,所以早晚的光线呈现暖调。使用摄像机表现出日出日落的氛围,忌校正白平衡,使用阳光白平衡才能还原为偏黄色调。空气介质除了阻挡短波光还起到柔化光线的作用。早晚的阳光并不像正午那样刺眼,在照明下被摄景物的亮暗面的反差柔和,暗部不像午间一样黑成一片。在一般的非刻意强调午间氛围的影片拍摄中,是最佳的照明光。
  午间的光线在摄影中一般指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时间区,夏季会扩大。这个时间段,太阳居于摄影师头顶,阳光传播行程较短,色温标准,各种景物的色彩表现的非常到位。拍摄水平面的景物,如草地、沙漠等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照明均匀,色彩明亮,画面通透。但拍摄垂直面的被摄物,如站立的人,画面就让人倒胃口了。
  在被摄主体为人物时,这种光线称之为顶光。在顶光的照射下,凸出的部分受光明显,而凹进的部分几乎不受光。画面反差强烈,人物的眼部下方暗区形似眼袋,鼻子和下巴下方都有大块的投影,破坏整体美感。整个画面还给人炎热感,如此来拍摄工人题材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普通画面却是消极的。
  在图片摄影中,顶光在通常情况下并非一无是处,摄影师利用强度营造轮廓,再以强力闪光灯补光于面部,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但在电视摄影中很难去寻找如闪光灯一样强功率光源,通常的内置LED照明非常有限,除非要刻意表现午间的炎热,一般不建议使用顶光。
  多云天气的光线是直接阳光与间接天光的结合。比例与云层厚度、云层与太阳的距离有很大关系。云层越厚、距离太阳越近,阳光和天光的比例越小。阳光是主要照明光源,决定着受光面即亮面的照明,天光散射度高,方向性杂乱,能为阴影部提供辅助照明,平衡画面反差。摄影师要做的是在正式拍摄前,观察被摄景物亮暗比例。
  尽管有天光提供辅光,但在多云的午间时刻,光线造型效果与晴天顶光没有多少区别。相比晴天,多云天气的光线运用时间段要更长些,顶光一般出现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
  有摄影师这样形容阴天。太阳是光源,云层是柔光箱。厚而均匀的云层让太阳直射光全部散射,形成毫无方向性的天光。值得先说明的是,阴天的天光色温较高,需做摄像机白平衡校准,否则将出现偏冷色调。
  从逻辑上看,阴天的拍摄只需要考虑构图来选定拍摄角度,但事实绝非如此。画面的完全均匀曝光将使得二维平面化严重。通俗的说即是画面没有立体感。靠近摄影、设置前景都能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营造立体效应,但这一条还远远不够。画面的立体感还需要明暗光比来营造,如一个人脸上受光完全均匀就会显胖,而适当的阴影看起来则要瘦些。
  在均匀照明的阴天,摄影师要想办法减少某些被摄面得受光,才能营造出应有光比,使画面不落入平淡。让被摄主体靠近深色的环境,深色环境由于反光性能差,形成了摄影中的吸光板。反差便轻松的被营造出来了。以女性为画面主体时,深色背景还能较好的衬托出人物肤色,显得白净。
  阴天的天空缺乏元素,相比地面景观要亮很多。取景拍摄时,太多空白会对画面造成硬伤,阴天的摄影要尽量少将天空纳入画面。我们都有个常识,阴天时景物的色彩都会因散射光比例重显得暗淡,这只能在摆布画面、造型人物时从色彩方面着手,尽量选择亮丽颜色的服装搭配。
  阴天的最大好处是不用在意取景时间段,只要光线够充足都能进行拍摄,这是它最大的优势,但相比强光的晴天,它的画面在视觉上是偏低的。
  晴天和多云时的摄影,当拍摄的主体是人物是,即使不从角度考虑光线的造型,也要考虑人物直视阳光会不会存在睁眼障碍。天气是选择光线的软硬,天气越好光线越硬,画面反差越大;时间段是选择光线的垂直角度,午间为顶光,早晚为高中位光,后者的优势要更为明显;而所提到的直视阳光是光线的水平角度问题,对摄影的造型是极为关键的。
有关色彩的真真假假

原创 2015-05-11 张文静 中国摄影报

一则关于照片里的裙子颜色到底是“蓝黑”还是“白金”的消息前段时间在网上几乎引起全民辩论。这个围绕色彩的真假产生的问题从摄影业界扩散到色彩研究学界,甚至传播到了海外,人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析。且不说这个争议的真实答案是什么,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足以证明有关色彩的真真假假有必要寻求一下正确判断了。

很多“好摄之徒”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把拍摄完并做好后期之后的照片,发给朋友“得瑟”一下时,却被人说色彩暗淡、灰雾度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个中原因很简单——没有进行色彩管理。
在胶片时代,摄影者普遍都是“重前期、轻后期”,那是因为胶片时代的照片只需考虑前期的构图、光影以及拍摄瞬间等方面,后期只要冲洗照片或放幻灯片就足够了。但是,在当今数码摄影的时代背景下,前期拍摄固然重要,后期制作也不可轻视。
在色彩方面,数码的前期比较简单,主要涉及用何种色域模式进行拍摄的问题。但是,后期中的问题可就多了,包括显示器的色彩指标、电脑与显示器的色彩匹配以及Photoshop等软件的色彩设置与管理等诸多色彩方面的内容。一旦在色彩管理方面掉了链子,极容易出现实际画面与构想南辕北辙的情况,不仅后期工作白做了,而且拍摄技术也会受到质疑。不懂色彩管理的人乍一看画面,会认为问题出在拍摄功力较差上,或是后期功夫太欠火候。若遇不到懂得其中门道的人,很难真正答疑解惑。
归根到底,数码摄影时代下,数码照片、显示器、电脑、显示卡以及输出设备等都已数字化,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数字化色彩管理,以还原出真实而正确的色彩。  

1、相机里的照片色彩就是真实的     

事实上,摄影人拍摄的数码照片并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色彩。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口中追求的所谓真实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人眼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看到的色彩。而从人眼接受色彩的“加法混色”方法来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有无数种,是以赤橙黄绿青蓝紫混合而成。眼睛只需以不同强度和比例的红绿蓝三色组合起来,便能产生任何色彩的知觉,因而红绿蓝可说是人眼的“三基色”。利用三基色色光的相加叠合,我们基本上能够模拟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色彩。
屏幕显像和摄影也是这种混色方法的具体应用。但是,我们的数码相机和显示器普遍都是以红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来,只能以有限的方式尽量还原出自然界的色彩,但某些色彩却是通过三原色混合得以模拟出来的,与真实景物的色彩有一定的差别。而且,相机中对色彩的还原还有一定的范围限制,有sRGB或Adobe RGB两种色域空间之分。以这两种色域模式分别来拍摄照片,在色彩“容量”上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可以说,摄影中色彩的误差是一定会存在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要想获得相对真实的色彩,就得着力于缩小差异。

2、色彩差异不仅出现在屏幕里      

以印刷为例,虽然能够复制千万种色彩,但由于采用“减法呈色”的缘故,在色彩的亮度上有所减弱,一些较鲜艳的色彩便很难以印刷的方式表达。另一方面,屏幕由于采用“加法混色”的技术,在色彩表达的范围上,确实较印刷更丰富。这就是为什么在屏幕上看来漂亮的色彩,无法通过印刷复制出来,导致屏幕与印刷在色彩上产生差异。
也就是说,怎样在模拟过程中,使人眼觉得两种设备的色域较相近,便是目前摄影中色彩“生产”的重要主题。
色域空间,是某种色彩所能显示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是由国际照明协会(CIE)制定的CIE-xy色度图为基础。在该色度图中,相机和显示器所表现出的色域范围用RGB三个连线组成了封闭三角形,该三角形的范围越大,则表示该显示器的色域范围越大。上面说到的sRGB色域空间和Adobe RGB色域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色彩覆盖范围。其中,sRGB色域空间是由微软、惠普、爱普生和三菱等厂商联合推出的色域标准,我们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的色彩显示就是sRGB色域空间。而Adobe RGB色域空间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与sRGB色域空间相比,Adobe RGB色域空间包含了更多的色彩,其色彩种类有十亿种之多,而sRGB所包含的色彩种类就只能有Adobe RGB色域的80%左右。

3、色彩需要管理     

众所周知,拍摄完的照片是需要经过显示器显示出来,然后再凭借人眼进行后期的调整,但显示器所显示的色彩未必是准确的。因此,在显示并不准确的显示器上进行后期调整,结果可想而知:你所看到的色彩未必是真实的,而且发上网或发给朋友观看时,由于他们的显示器有所不同,就会直接导致色彩和层次方面的偏差,自然就无从获得一致的判断。
那么,是不是用Adobe RGB色彩模式去拍摄就可以了呢?如上文所述,相机和显示器都有两种色域之分,如果相机用Adobe RGB色彩模式进行拍摄,但是显示器却只能显示有限的sRGB色域空间,那将看到“假”色彩。再在这种“假”色彩的显示效果上进行后期制作,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主要是因为,照片的最终色彩效果牵扯到数码相机的色域空间、显示器的色域范围,以及是否做好了电脑系统与PS等软件的色彩预设等方面。
目前,这些硬件设备中都有sRGB和Adobe RGB两种色域空间可供大家选择。以数码相机为例,相机的菜单中都有sRGB和Adobe RGB两种色域空间。而显示器中也有两种类型的机型。当然,能满足接近100%的Adobe RGB色域空间的显示器价格不菲,普遍都在7000元以上(属于专业图像显示器)。对于普通摄影人来说,用得最多的还是普通家用级显示器,虽然它们价格比较便宜(千元左右),但仅能显示约76%的sRGB色域空间。当然,近两年显示器厂商们开始逐渐加大可显示100%sRGB色域空间的显示器产品,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摄影人对入门级后期制作的显示要求。
因此,对于绝大部分使用sRGB色域空间显示器的摄影人来说,这两种色域模式都可以用来拍摄,但一定要注意相机、电脑、显示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色彩管理的匹配性。

4、色彩管理太过复杂,个人难以完成     

色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对于普通摄影人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掌握色彩管理的入门设置来扫清获得理想照片的障碍。
摄影人用sRGB还是Adobe RGB色彩模式都是可以的,区别主要在于这些照片将来是否要用于高质量的印刷或打印,以及进行色彩管理时的难易程度。以sRGB为例,用此模式拍摄照片,而且显示器也是sRGB色域的机型,进行色彩管理的工作就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自己电脑的操作系统正确识别出显示器的型号,并正确加载显示器的ICC色彩配置文件即可。
让电脑正确识别显示器——打开电脑的“设备管理器”,点击“监视器”一栏,查看自己的显示器品牌和型号是否被电脑正确的识别。如果显示的是“通用即插即用监视器”,就表示该显示器并未被电脑识别,只能进行常规的显示而已,并不能进行更为匹配的色彩管理。此时,可去此显示器的官方网站中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和色彩配置文件(ICC配置文件),或是安装显示器包装中光盘的驱动。安装完显示器的驱动之后,重启电脑,电脑就能正确识别显示器的类型与型号。
让电脑与显示器的色彩得以匹配——在电脑屏幕的空白处右键点击“屏幕分辨率”,点击“高级设置”-“颜色管理”,在“设备”的选项卡中的下拉选项中点击“显示器”,勾选“使用我对此设备的设置”。通常,在这一步的操作中,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默认的色彩配置文件就是sRGB IEC61966-2.1标准,因此对于某些无色彩配置文件的显示器来说,只需点击“关闭”并重启电脑,即可完成显示器的色彩配置。
但是,对于某些具备色彩配置文件的显示器而言,还是以加载该显示器的专用色彩配置文件为宜。例如,在经过以上的配置步骤之后,可将显示器的色彩配置文件拷贝至电脑硬盘中,再点击“颜色管理”选项卡中的“添加”,在弹出的“关联颜色配置文件”页中点击“浏览”,再选取之前保存的专用色彩配置文件。接下来,点击颜色管理页面的“高级”,将“查看条件配置文件”中选为“ICC查看条件的WCS配置文件”。最后,在本页面中的“默认调色”选项选为“永恒”,而其余的“永恒(照片图像)”和“相对色度(线型图片)”等4个选项中都选择为“摄影”。之后,在显示器校准区域中勾选“使用Windows显示器校准”,关闭颜色管理的页面,再在屏幕分辨率窗口中点击“确定”,重启电脑后即可完成入门的色彩管理。
使用手动对焦的10种情况

2015-05-21 摄影帮

自动对焦(AF) 并不是万能的,以下10个情况,你应该使用手动对焦(MF)

1. 光线不足
在光线不足的时候,如果你继续使用自动对焦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自动对焦功能几乎失效了,不管是使用什么测光方式,在弱光环境下,手动对焦会让你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

2. 对比度不够
即使光线充足,但如果拍摄如一幅净色的墙壁,自动对焦就会失效,这个时候你可能要把镜头拧开,用其他东西来对焦,半按快门回来再拍摄,又或是手动对焦。

3. 拍摄野生动物
不少野生动物的耳朵都非常灵敏,自动对焦那do的一声,往往足够吓跑牠们,而何况在不少野外环境,可能树木之类干扰太多,往往要数次对焦才能够成功,do来do去不跑才怪。

4. 拍摄风景
拍摄风景时,不少人都希望能拍出整体风景都清晰的画面,因此会收细光圈,制造较深的景深,而当中「超焦距」更是一个有效方法,但如果用了自动对焦则会改变了对焦。关于「超焦距」请参考这里。

5. 拍制HDR
拍制HDR,其实就是结合几张除了曝光之外,其他完全相同的照片,如果用了自动对焦,则每张相之间可能会在对焦点上有所不同,导致拍制失败。

6. 高速动作
在拍摄高速移动的对象时,自动对焦会尝试跟随主体的距离变动,但大多情况都失效。

7. 隔着玻璃拍摄
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应该隔着玻璃拍摄,但有时例如乘搭飞机,或是参观水族馆,都有这个需要。那么换做手动对焦,避免对焦于玻璃上的污迹,或是玻璃上的倒影吧。

8. 拍摄人像
人像摄影往往最重要的就是拍摄眼睛,但配合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的大光圈浅景深,如果自动对焦在眼睫毛或是鼻尖上的话,眼睛就会变得模糊,破坏灵气了。

9. 微距摄影
由于景深太浅了,这个对相机来说自动对焦变得很困难,甚至随时乱来,手动对焦可帮助你控制影像。

10. 进行三分法构图
很多相机预设了对焦在中间,因此在进行三分法构图时,便不容易正确对焦,这个要留意了

无论如何,自动对焦的确是非常方便,但我们都该学习手动对焦,在适当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控制影像,而且据说,熟练的话,手动对焦是可以比自动对焦更快。

夏日银河摄影教程

2015-05-22 摄影师汐亚 SIGMA适马

----前段时间去了趟西南大山深处,远离城市之后,终于看到了儿时印象中的银河。夏天正是拍星星的好时机,今天就来简单说说怎么拍。
笔者的装备:
相机:佳能60D
镜头:适马 10-20mm F4-5.6 EX DC HSM
其他摄影附件:
1、带定时功能的无线快门
2、三脚架
3、手电筒或手机(给前景补光用)
----首先说一句,拍银河的装备要求其实并不算高,入门级的单反甚至微单都能胜任,但前提是,你得找到一个没有光污染、能看到银河的地方,比如说远离城市的小村庄,空无一人的大草原,沙漠,高山,峡谷……笔者比较幸运,住的地方虽然没达到荒无人烟的级别,但至少到深夜时大部分地方都关灯了,于是能很好的观测星空,当然免不了一点远方的光污染~~没办法,不想真跑深山老林里就只有将就下吧。
一、如何找到银河位置
----虽然网上有很多软件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Stellarium),但笔者却还是用的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靠眼看!
----好吧肯定有很多读者想打我了。但我确实不推荐所谓的星空APP,要不就是广告太多,要不就是完全搞不懂怎么操作,很多只有英文版更是让人头痛,我更推荐下面这个:
----若干年前,这种东西在新华书店30元一张(现在网上可以下载自己打印个~),旋转到相应的日期时间,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你头顶的星空,不仅有国外的星座,更有中国古典的星宿名(像“长庚”“北落师门”这种星星名称简直比十二星座好听太多有没有),比任何APP来得直观可靠。一直是笔者的压箱底收藏。
----4月底5月初,银河通常是在凌晨2点后升起。3、4点时达到能方便拍摄的位置(还未到正上方)。笔者本次的图片是在凌晨4点半到5点间拍的。
二、相机参数设置
快门: 30s
----今天主要讲的是拍银河,这个跟拍星轨不一样,因为星空其实是一直在转动的,为了避免长时间曝光导致出现“星轨”,通常我们要将曝光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
曝光25s,星星看上去像“静止”的。
光圈:F4-F5.6
----由于我们快门限制在了30秒内,因此需要在其他方面补足曝光量。光圈尽可能开到最大,这样可以避免开更高的ISO。
ISO:1000~1600
----对于普通单反,建议ISO在1600以内,别再高了,再高的话噪点你可能受不了。高级一点的全画幅,你可以开到ISO 3200.
对焦:无限远
----拍星星需要手动对焦,通常我会直接观察镜头上的对焦区域,拧到“无限远”的位置“+∞”。如下图:
----如果你的镜头上没有对焦刻度尺也没关系,你可以把相机开到实时取景模式,把镜头拉到最长焦段,然后对着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进行手动对焦(可以在屏幕上放大)。对好后就别再碰对焦环了,就保持这种状态重新构图拍摄。
----基本准备就OK了,现在,把相机架到三脚架上,开拍吧~
三、其他拍摄小贴士
1、使用无线快门
为了避免按相机快门时出现抖动,推荐使用快门线或无线快门。
2、手机、手电筒为前景补光增加画面层次。
如果画面里只有星星为免有些单调,这时你可以用手机或手电筒照亮前景。只需要在按下快门后,打开手电筒,往前景上扫一下就OK了,不用太长时间。多试几次你就会找准合适的曝光。

我们怎么理解当代摄影
孙京涛
                                        《中国摄影报》2012105第三版
有人说, 中国的摄影, 有繁荣, 但没有发展。我想从几个方面说说我们的问题。
1、摄影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 你怎么看待你和摄影的关系, 怎么看待你与题材的关系? 怎么看待你在传播中的位置? 尤其在一个喧嚣的消费型社会里, 在各种名利的诱惑下, 这都是相当关键的问题。它决定着你摄影生涯的长度, 决定着你摄影思想的深度。我感觉现在有很多摄影师太关注自己作为摄影师的身份,并且把这个身份毫不犹豫地置于上述所有这一切之前。结果就是, 摄影本身、摄影的题材、摄影的传播, 不过是摄影师为了个人名利而制造的“噱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决定了他的摄影实际上是脱离社会、脱离摄影的。他们不会用心去理解摄影、理解社会、 理解摄影如何通过传播连结和影响受众。他们采取的是“效益”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成本, 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 投机取巧而罔顾思想 的尊严、 摄影的尊严。 到了什么程度呢? 大家看看这些标题就知道了。本届摄影赛的主题“在路上”一确定, 许多人就把标题取成了这样: 群众体育在路上、 深圳到济南的路上、农民工在路上、股民投资在略上… …离摄影很远、离现实很远。我感觉, 真正严肃的摄影家一定是躲在事实身后, 躲在影像身后, 慎于思而敏于行, 不怎么把“自己”太当回事儿的人。
2、摄影是什么? 其他老师都在讲“徐肖冰杯”应该扩大参赛面, 门户要开大一点, 要国际化。这些意见都非常好, 而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同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理解当代摄影。首届“徐肖冰杯”, 组织方设了两个类别, 一个是纪录、一个是艺术。但这一次我们经过商讨, 决定取消这种分类。这同样基于对当代摄影的认识基础上做出的判断。
实际上到了当代, 纪实、艺术, 以及其他, 都走到一起去了。艺术家徐肖冰说过: 我就知道好的东西就是要人命的东西。那些直见性命的东西,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呈现, 都是好的艺术作品。摄影的技术性、融合性、开放性和民主性, 决定了它在这个方向上一定大有作为。真正有力量的摄影就是要关注当下的问题、关注当下的趋势、关注当下人的生活、关注当下人的命运。真正好的摄影通常是公共主题的个人、个性化表达。但参加评选的这么多作品中, 究竟有多少具备这个特点? 比如那些花、 草、 老街什么的, 究竟与当下有多少关系。与个人和个性有什么关系?
3、照片应该是什么?  一张照片应该是思想的结果、是摄影呈现方式的结果。从这样的角度衡量, 我很不乐观。大部分人还是不会拍照片。这次入选的反映渤海湾污染的一组照片,作者是山东的, 你就觉得他很满足于“走”这个行为本身, 而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拍一张有穿透力的照片, 却想得不充分——好多照片都是这种问题, 本末倒置。一组照片又是什么? 这关涉图片编辑、关涉视觉传播。我们看到, 图片编辑真的很愁人,这同样是个老问题, 但它一定是阻碍摄影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因为视觉逻辑混乱的组照没有办法流畅传达它所承载的信息和思想。如果下一次再办“徐肖冰杯”青年摄影师工作坊, 我们不妨考虑专门做一个图片编辑的工作坊。 图片编辑的实操性是非常强的, 许多技术细节的学习在课堂上是解决不了的, 必须在实际操作中解决。
4、我们要高度警惕伪视觉。 最近一段时间, 有的人言之凿凿地宣称什么什么过时了,仿佛中国摄影真的就与经历了上百年的试验与探索的西方艺术一样, 已经脱开现代主义时期, 进人到后现代主义。我想这是不顾中国摄影艺术现状的妄断, 我们从意识到操作, 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许多课需要补。即使现代主义的艺术理念过时了, 但现代主义艺术时期所集结的智慧与创造、想象力与方法, 各门类艺术的纯化与边界、各种艺术手段的清晰分野,也不会过时, 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
同时, 也有一些人不断在说“摄影本体”, 但听上去更像是一种不严肃的语言噱头。摄影自成语法, 但摄影怎么就自成语法了, 我们的研究还相当欠缺。作为一门视党艺术, 摄影有它自身的语素和语言方式。对其他门类艺术的语素与语言方式不是不能借用,但不能把其他艺术的语言符号与言说逻辑当成摄影的。比方说, 在参赛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把两张照片并置组合的。 这是文学的叙事性方式, 不是摄影的方式。 同样, 那些试图用文字——标语、汊字——打动你的, 也属于另一套语言, 也是一种伪视觉表达。



谢谢牛哥持续关注!
成为专业摄影师的10个细节

原创 2015-05-25 乔枫伟  中国摄影报

无论是资深影友还是小白用户,都抱着一颗成为专业摄影师的心。摄影师和爱好者的差异不一定有那么大,但在毫厘之间往往就见了分晓。这里列出10条专业摄影师喜欢的操作细节,看看你都做到了吗?

1.使用RAW格式拍照
拍摄只是摄影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则是后期处理。要获得最大的后期调整空间,就需要使用保存最多数据量的RAW格式文件。这种文件的缺点是文件大、解码需要专业软件,作为专业摄影师这都不是事儿!照片质量和后期调整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2.使用景深预览按钮
突出主体最重要的两个方法就是构图和景深,需要精准控制照片中清晰的范围,才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景深预览按钮可以在拍摄前收缩光圈,能通过取景器查看照片最终的虚化、清晰区域。

3.打开高光警告
回放时相机高光屏幕闪烁,是屏幕坏了吗?其实那是高光警告功能。开启此功能后,当回放一张照片时,照片过曝区域就会高亮闪烁,提醒细节丢失。此时你就可以根据情况修正参数重新拍摄了。

4.版权信息
照片版权一直是很多摄影师关注的问题,但具体怎样做呢?最基本的应先将相机的版权信息设置为你的名字,既保护自己的权益,又可以让想购买你照片的人快速找到你。用别人相机拍照时,也别忘了将版权信息设置为自己哦!

对自己拍摄的照片要重视,为自己代言从设置版权信息开始。

5.自动对焦
并不是说专业摄影师都使用手动对焦,而是很清楚什么时候要从AF切换到MF,比如拍摄微距精准控制焦点、使用预对焦等待运动员到达终点,或是在拍摄风光使用超焦距技法时,手动对焦比自动要好很多!

6.AF-ON对焦
大部分人习惯通过半按快门的方式进行对焦,焦点锁定和实际拍摄其实有一个微小的时间,如果拍摄高速赛车等物体,就有可能对焦不准,相机背后有一个AF-ON按钮,也可以触发对焦功能,用它对焦、快门拍照,能让抓拍更便捷。

7.选择适合的三脚架
防抖可以代替三脚架吗?当然不行。但脚架并非越大越好,看选择脚架,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清楚自己的需求,爬山带架子求轻便,影视拍摄求稳定。所以需要考虑脚架的最大高度、最大承重、体积和自重,以及你相机的价格和拍摄题材,综合判定选择哪一款产品。

8.离机闪光
在室外用不上闪光灯是影友的错误观点,之所以你的作品打光生硬,是因为闪灯使用不当,让闪光灯离开相机,往往能拍摄出最佳效果。此时需要引闪器和外接闪光灯,达到最好效果。

9.善用遮光罩和滤镜
遮光罩可以防止眩光,也可以保护镜头,大部分摄影师都会使用遮光罩。滤镜则不然,在高标准的拍摄要求下,环境允许的话可以将滤镜卸下,从而让照片质量更高,而遮光罩在阴天或暗室拍摄也可以卸下。

10.出门拍摄前检查摄影包
外出旅行或是执行拍摄任务,走之前一定要清点好设备,并补充好电池等消耗品。省得因为拍摄时忘记带东西而懊恼。拍摄完成后也要养成清点设备的习惯,并尽快完成照片的备份存储。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周润发和他的大画幅摄影

2015-01-08  色影无忌

“为了拍照你可以去周游列国,而且都是在最美的时刻按下快门,别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定格,你却享受到了全部的过程。”
——周润发

中外的明星中,爱摄影的不在少数,真正懂摄影,甚至称得上摄影家的寥寥可数,在大画幅摄影领域,周润发是其中的一位。

早在香港无线电视艺训班时,便开始对摄影感兴趣。1997年,在迎接香港回归的一次大型影展上,发哥的姐姐周聪玲偷偷用化名拿了他拍的三张照片来参展,结果其中一幅以西红柿为全景的照片,夺得了三等奖。

大画幅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数码摄影,步骤繁琐、讲究颇多,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冲印,不但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平时拍完的黑白照片,全部他自己冲印,冲印药水都是由美国订回来的。周润发曾在香港举办黑白摄影展,就是以独特的“铂金涂相法”来完成的大画幅摄影作品。周润发说:“我喜欢未知的东西。按下快门只完成了拍摄中的一部分,进到暗房把照片做出来之前,你不会知道照片是什么样子。再加上比如拍摄8×10的胶片,光胶片就100块钱一张,所以按快门的时候真的会考虑一下,这一下值不值100块?而且这100块还不含冲洗费哦!

身为国际巨星的周润发,经常有机会在世界各地拍电影,这也方便了他摄影。“我在香港以外的地方从来没有专门去采风拍摄过,经常是拍电影的时候顺便拍摄。”即使这两件事情经常是同一时间完成,但摄影与演戏对于发哥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摄影更多是内心私密的享受,“我去演戏拍电影的时候,经纪人、助理前呼后拥,看起来很风光。而背着大画幅相机去为拍摄的时候经常累得像狗一样,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去拍摄?这种乐趣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拍电影是为了养家糊口,拍照片才是真正开心,自己独享的。”

影、冲、放是摄影三部曲

周润发说:“影、冲、放是摄影三部曲。影包括相机的使用和认识,取景,采光,正确曝光,景深与快门的关系等等。在户外可以拍摄大自然的景物,也可以在室内摆布拍摄,各适其式。冲是配合药剂,温度和时间把负片得到适当的反差和粒子。而放则是把拍摄的影像成为照片;通过暗房的技巧,配纸和配药,相纸在盆中由浅至深逐渐显影而至成为一帧照片。由於喜爱黑白摄影,从拍摄到完成一帧照片都亲手处理,其中的过程实在乐趣无穷。除了上述三部曲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多影,多做,多想和多看有关的展览。”

进暗房冲印作品的发哥经常会忘记时间,“在暗房没日没夜待24小时都没感觉,老婆只好敲敲门看老公还在不在。 ”热爱黑白摄影的发哥从拍摄到完全每一帧相片都亲手处理,专门从美国订购冲印药水,静静等待黑白影像逐渐浮现,这过程中的无穷乐趣,是他人无法知晓的喜悦收获吧。

在数码和胶片的讨论中,周润发始终淡淡却坚定着自己的拍摄感受,“数码还是胶片其实没有讨论优劣的必要,因为在成像的风格上这根本是不同的两种东西。胶片上的感光银盐颗粒有纵深,排列也是不规则的,通过药剂冲洗之后银盐堆积起来的底片也是有厚薄层次并不规则的。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则完全是一个平面的东西,像素规则排列。所以虽然数码相机上自动功能非常的先进,但我还是乐于享受拍摄胶片的整个过程。而且我觉得艺术这样的东西,毕竟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去创造出来。”

在发哥看来,拍照是最美好的事情,因为只有空闲时间才能拿着相机去拍照,这件事情本身就逍遥得不得了,“为了拍照你可以去周游列国,而且都是在最美的时刻按下快门,别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定格,你却享受到了全部的过程。”

媒体与周润发的摄影心得访谈

问:您的相机是经常更换,还是就用一部?
周润发:我有宾德67、玛米亚7MII、 沙穆尼的6x8、4x5、8x10、4x10,根据拍摄需要来选择。

问:在拍戏时您会选择什么类型的相机?用大画幅的相机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周润发:我在拍戏的时候一般用禄莱120双反相机,并不麻烦和辛苦。

问:工作中的很多古装场面,是不是为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题材,配合黑白胶片的怀旧氛围?
周润发:用黑白胶卷并不是刻意要去营造怀旧氛围,因为我喜欢用禄莱400度和柯达的黑白胶卷,用柯达的Tir-X比较多,它的宽容度比较大。加上在工作中的古装场面我喜欢用禄莱2.8F的双反相机,光圈比较大适合用现场光拍摄。

问:大画幅的相机在操作的时候,并不像数码那么方便,会不会有很多错过的瞬间?
周润发:数码相机的高速连拍确实可以拍得很快,拍得很多,但是就一定能拍到最关键的瞬间吗?最关键的瞬间往往在两张高速连拍的照片之间。我们拍电影是每秒24张的“连拍”,这么高的速度其实也未必一定能拍到最好的瞬间。大画幅拍摄并不是求多,而是求精。


他拍摄的这张巩俐在片场化妆的照片,这张照片以318万元被拍卖。


说说白平衡和色温K值            

白平衡的定义:
比较通俗的定义是相机对白色的还原。英文名叫white balance,所以主流相机上白平衡的调整按钮下面都写着“WB”,也叫“色温”。

色温的定义:
从原理上,我们模拟色温生成的顺序:如果将某物体加热,随着温度上升而发光,那么2000K-3500K(单位开尔文)左右的温度,在发光颜色上的表现是偏红的,温度继续上升,物体发光会越来越偏向黄色,当到达5600K时,会出现明亮的白色,而此时则是一个节点,温度继续上升后,物体的发光色则会更偏向蓝色,当色温为20000K时,物体的发光颜色与万里无云也没雾霾的晴空相差无几。最直白的例子就是一块黑铁被加热后会变得通红,然后越加热越会变黄变亮。
诸位观众老爷手头的单反微单,其色温使用的是补偿色温,使用逻辑是刚好和色温生成顺序相反的:在机内调节的K值越低,画面越蓝;K值越高,画面越黄,直至偏红。

如何手动调节K值:
当我们使用手动K值协调色温时,最好的参照物就是室内的白墙,基本步骤是:开启实时取景,将镜头对准白墙,保证画面中只有白墙,然后开始手动调节K值,逐渐将白墙的颜色协调成真正的白色,那么此时则说明,色温调整成功。没有白墙,随身带一张白色名片也可以,不要买白卡灰卡,很容易坏。不过最近有一种小配件叫做白平衡魔方,看起来很坚固,也比较便携,至于是否很贵就不知道了。

如何快速调节K值:
只能靠记忆了,记住几个相应的场景的固定K值,进入场景后迅速调节即可。
正午的太阳天:5800K
太阳天阴暗的室内:4200K-4800K
阴天:4600K-3800K
钨丝灯:3200K
蜡烛:1000K
镝灯(氙气灯、LED):6000K-6800K

为何给出的K值中没有路灯:
说到路灯,就得说到很多人都想干的一件事:夜景人像。小编反复在说,夜景人像是非常难的拍摄项目,没有强悍的设备与后期轻易不要尝试。这么说的最大的诱因就是:路灯。
常言道:夜不观色。意思就是在夜间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人眼想分辨颜色很困难。这又得引入一个叫做显色性的概念。
显色性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光线下物体本体颜色的显示属性,单位是百分比。显色性高,证明这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容易呈现出本来的颜色;显色性低,则在这种光线的照射下,物体很难呈现出本来的颜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红笔在白纸上写字,之后再用红光照射白纸,鬼才会发现字写得是什么……
我国路灯主要使用的是钠灯,特点是稳定、照度高、灯光穿透力强、经济实惠。而钠灯的显色性是可怜的30-35%,也就是说,在钠灯的照射下,物体本身的颜色只会呈现35%不到,剩下的颜色就都是钠灯的难看的屎黄色……
于是就有了拍夜景人像的问题:无论怎么协调色温,人脸的颜色都是难看的屎黄色……因为协调色温只作用于物体本身所呈现出的颜色,也就是35%的颜色,剩下65%的屎黄色完全没法协调。
于是很多不以为然的新手就开始各种夜景人像,然后带回一堆黄脸婆的照片,有些还跑来问我怎么解决。对接下来就会讲解决方案。
手动对焦更靠谱——多种适用手动对焦的情况

原创 2015-06-01 柯善千 中国摄影报

现在的镜头大多都是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可以说大部分的拍摄都要依靠它来完成。但别忘了自动镜头也可以切换成手动对焦进行拍摄,去应对一些不适合自动对焦完成的题材和环境。下面就来说一说在拍摄中一些典型的需要手动对焦的情况。

弱光环境下
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弱光下的自动对焦总是没有在光线充足时来得准确、果断,因为自动对焦相当依赖光线。即使有些单反相机配有对焦辅助灯,但是照明效果实在有限。这时根据镜头的景深标识来进行手动对焦拍摄,往往会更稳定。但记得别忘记为相机提供一个稳定的拍摄平台。

反差较低的主体
如果拍摄主体反差较低,这个时候即使光线充足,自动对焦也很难派上用场。如果不想镜头来回拉风箱而耽误拍摄的话,就选择相同焦平面的主体对焦锁定然后再进行拍摄吧。但要小心因为移动镜头而造成的余弦误差的失焦。

大光圈浅景深时
我们在使用大光圈镜头以及微距镜头时,由于景深极浅,自动对焦会变得相当困难,前景有遮挡时更是如此。因此使用手动对焦、快门线以及三脚架进行拍摄是最为严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室外上架拍摄花卉等微距题材时更应如此。手动对焦时,最好打开实时显示,将取景画面放大后,来判断对焦准确与否。

风光摄影也需要
尽管在风光摄影中往往使用小光圈与广角镜头进行拍摄,但为了保证照片绝对的清晰,使用手动对焦、三脚架、快门线都是必须的。良好的操作习惯是获得高品质照片的重要保障。这在追求画质的风光摄影中也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如果你的相机像素足够高,任何轻微的失焦和晃动都无法躲过。

透过玻璃或透明物体拍摄
透过玻璃或是隔着纱窗进行拍摄,但是镜头有时却不听话,想对焦玻璃外的远处,它却对焦在玻璃上,想对焦在玻璃上的雨点,却直接跑焦到了远景,让人恼火。而在这种环境下拍摄,最好还是先将自动对焦改为手动,来精确地实现想要的对焦画面。
转接镜头后的必然
如果用数码相机玩镜头转接,那基本上就宣告你要使用手动对焦来进行拍摄了,但能享受到经典老镜头在数码相机上“新生”带来的体验,丧失自动拍摄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使用佳能或尼康的单反,选择的是蔡司的数码镜头,那在享受蔡司镜头出色成像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手动对焦的操作。但庆幸的是,蔡司的数码镜头有电子合焦提示功能,当对焦完成,半按快门的同时,取景器内对焦点会闪亮,提示已经对焦成功。

释放想象进行创作时
拍摄严谨清晰的画面,我们可以使用手动对焦,而拍摄虚焦画面时,更得靠手动对焦来完成了。杉本博司《影子的赞美》系列作品就是将手动对焦技法与创作理想结合的一系列作品,当然他拍摄时使用的是大画幅相机,对焦必须手动完成,但这组作品没有像一贯的拍摄清晰画面,而是用虚焦的手法拍摄了模糊的建筑。这说明震撼视觉的清晰与超乎想象的模糊,其实都可用手动对焦来完成。   
“情绪”如何让你的照片更牛?

2015-06-02 摄影帮

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研究器材,不断研究构图,不断研究光线……慢慢地,我们的摄影技术驾轻就熟。但是,总觉得作品就像一些美女花瓶一样,徒有外表,没有实质性的内涵。

摄影的学习到达了一个瓶颈的位置,对自己一直无法往更高一阶迈进而感到迷惘。面对迷惘,不禁自问:我们的作品缺少什么呢?其实,我们的作品缺少的是,丰富的情绪。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情绪,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情绪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因如此,你的摄影作品是否带有你的情绪,就能决定你的作品能否上一个台阶。

很多时候,你会惊叹这些作品的构图、光线的巧妙,为何作者的想象力会如此丰富。其实,你拍摄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有什么样的想象力和作品。情绪摄影的作品就是摄影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当你看见眼前的一切,眼前的一切就是景象与你的心相互照应。由于心里的情绪不同,拍摄同样的景象都会不尽相同。

因此,摄影作品总是开始于我们的情绪,拍摄照片不是相机,而是我们人在拍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会显露或者隐藏着摄影师的思想一种特定时间或状况下闪现的主观情绪。

摄影过程,可以说是摄影师释放自己情绪的过程。经过光圈、快门的调整以及后期Photoshop等软件的修补,很多人都会对你的作品赞叹一句:“你的作品太漂亮了。”但是,作品太漂亮,就是一种掩饰,以至于表达不了摄影师的内心感受。就好像一份菜品,色香兼备,但是味道不好,这也就不会给你留下什么好印象。摄影也是,要重视内涵。而情绪的恰当表达决定作品的品质。

所有照片都有着一个个故事,故事里面充满着情绪。拍摄技巧并不是摄影的全部。摄影是自身情绪的反射,摄影者如果没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是领会不到大千世界和自然的奥秘。观看一个人的作品,就会知道他的心有多大,透过一张张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到摄影者背后心境。也就是说,如果透过相机看到是一种“框”,但用心去体会就是一种“宽”。你的摄影作品,只有通过与观众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成为艺术。

不同于数学、物理,只要有公式和方法,问题一定可以解决。但是,摄影不同,拍摄作品,不是套用什么公式和方法就可以复制出来的。除了必须的技巧之外,摄影是感性的。摄影带着情绪,要么欢乐,要么悲伤,要么思念,要么憎恨……一切的情绪都是感性的体现,通过情绪作为情感传播的桥梁,这样的摄影才是有生命的摄影。这样有生命的摄影,你会不感动么?

摄影定律与理论有助于你更快速去了解摄影。但当你的摄影功底到了一定程度,所谓的黄金法则和定律,就会成为限制你更上一层楼的条条框框。因为摄影的本质是在于传递一份特有的情绪,这份情绪会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历练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及态度而有所不同。这份情绪是那些定律和理论无法套入的。当我们抛开理论的枷锁与成见,摄影作品一旦越过纯技术边界,被赋予了情绪的色彩,你的情绪摄影作品就是独一无二的摄影作品。即使有人会跟你拍摄相同的题材,但你的情感让你的作品无可替代。

情绪摄影就是这样,带着一份平静去摄影,也许眼前的繁华景象,透过你的镜头表达只是一切五蕴皆空;抱着一份思绪看景物,或者相机拍摄的不是它浮华的外表,而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摄影中景象无不体现着自己的情绪。但是,真正的情绪摄影,你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要体现在摄影作品身上。除此之外,你还要让实实在在地看你作品的人,完全感受到这份情绪。当然,你会觉得情绪摄影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我大可以选择孤芳自赏。然而,艺术虽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只是一味的抒发,而没有人了解你的感受。这样的情绪摄影是不完整的。

情绪摄影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内心的心境。除此之外,它引导我们用自我的方式在镜头下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席间,我们的脑袋不断转动,边想边拍,边拍边想,从思考者到摄影者,又从摄影者到思考者。在朦胧中,我们的内心开始有所领悟,不断循环,不断创作。除此以外,这种带有情绪的摄影,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过程。拍照之外,通过有情绪的照片能带动摄影热忱,给予我们摄影创作源源不断的动力。

尼康没有F1.2大光圈镜头?

2015-06-04 晓舟大侠 色影无忌

在尼康云云镜头中,AI-S 50mm/F1.2标准镜头在无忌中介绍得最少,而且说三道四的占多数。相信当中的原因是AI-S 50mm/F1.2比F1.4的贵近一倍的价钱,吃不到的葡萄当然不会是甜的!当然,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F1.2与F1.4甚至是F1.8镜头在各自的最佳光圈下的成像质量不会象它们的价格相差得那么大,尤其是F1.2和F1.4的差别更小。所以尼康这三个手动标头的销售对象是不同的,准备购买的朋友要看看自己的经济能力及主要用途,如要在路灯下手持拍MM,就非要1.2光圈的不可了。很多朋友说这个镱头大光圈时的焦外成像差,只要知道光圈是什么东西的朋友都会知道,光圈越大,焦外成像就越差,景深就越短。当然,徕卡、蔡司等镜头在这样大的光圈下焦外成像会比尼康这个镜头好一点,但朋友,那些镜头是什么价钱呢?如果尼康这个镜头真的那么差,尼康公司就不会一直都在生产和销售这个镱头了!因此,这支镜头也就成为了尼康历史上唯一的两支F1.2大光圈镜头其中之一,另一支为AI-S 58mm F1.2。

所以如果你有人尼康没有F1.2镜头的时候你就可以站出来告诉他,其实尼康是有的。而且都是很精品的镜头。

AI-S 50mm/F1.2精密的做工体现了尼康一贯的风格,转动手感润而凝,除光圈调节环外均为金属材料制作。涵括角46度,最小光圈16,最短拍摄距离为0.5米,口径52毫米,其重量在尼康50mm标准镜头中最重,达到380克。AI-S 50mm/F1.2标准镜头,是日本摄影家至今仍然非常推崇的利器。根据日本《摄影家》杂志对日本摄影家调查结果,在抓拍题材中,在“使用最多的”、“抓拍使用最频繁的”和“抓拍推崇镜头”三个项目中,标准镜头均名列前茅;在“人物题材”中,使用最多的5种镜头中,标准镜头(F1.2、F1.4)名列第二;在“人物题材”中,“最受欢迎的镜头”项目中,首推AIS 50mm/F1.2的标准镜头,理由是:不仅可以拍摄动体人物,同时可以使人物与背景产生远近空间感。无论压缩还是扩大这种空间,使用它都可以自由控制。
  
这支大光圈标准镜头与尼康其他4只50mm标准镜头相比较,其最大的优点,不仅有大半档或半档以上的光圈优势,提供速度及虚化背景和极限位置,而且大光圈端成像优异。依据英国AP实验室公布的数据,在高反差测试板测试时,它的分辨率最佳至最差光圈依次为:F5.6、F4、F8、F2.8、F11、F1.8、F16、F1.4、F1.2;而同厂的AI 50mm/F1.4镜头为F8、5.6、11、4、16、2.8、1.8、1.4;小半档光圈的AI 50mm/1.8则为F8、11、5.6、4、16、2.8、1.8;在自动标准镜头中AF50mm/1.4;AF50mm/1.8与AIS镜头相似。可见这只F1.2的标准镜头自己与自己比大光圈时有绝对的优势,F2.8时分辨率有很大跃升,排列为次佳光圈了,而F4时可列为最佳光圈档了,它与F5.6最佳光圈的数据几乎相同(分别为128与129)。再以测试数字与其他标准镜头相比,这只镜头的最大光圈F1.2时,除略低于AI501.4外,分辨率均大大高于本厂其他几只标准镜头在F1.4、F1.8的数字,而F1.8、F2.8时同比大大高于本厂的其他“标头”。

大光定焦圈镜头绝不仅仅是大半档,而是在它那最大光圈的实用性和优异的成像质量,在光照度较差尤其是冬季经常低照度的地方,确实太需要这样一个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了,虽然50mm/1.2比50mm/1.4高出一倍的价格,我想还是十分值得拥有的.顶级定焦镜头都是"三高"产品(高速.高质.高价),没有办法啦!

在尼康的镜头群家谱中,手动定焦名头占有很大比重。在短焦距定焦镜头中,手动镜头优于自动镜头。其中有三只手动镜头直到现在仍然傲视群雄,各项指标大大高于后来生产AF定焦镜头。它们分别是AI-S 24mm/1.4;AI-S35mm/1.4和这只AI-S50mm/1.2。可能是它们确实太优秀了,以至后来在尼康公司在生产AF定焦镜头时除了24/1.4外就没有生产相同最大光圈的自动定焦镜头。据说也是尼康公司留此一手,其意是永远保留这几只手动名头的老大顶级显赫地位。
佳能5Ds试用

2015-06-06 岳方舟 学摄影

5000万像素时代的叩门人

在摄影中,画质永远是第一位的。人类在追逐画质的路上永远没有停歇,当一款崭新的摄影设备推出时,最先关注的也是画质的好坏。

没有终点的追逐,带来漫长的画质拉锯战,从数码时代伊始的800万像素大战,到了后来的1300万像素、1600万像素、直到2200万像素、3600万像素。画质大战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像素值的提升,这也是一般用户所关注的焦点。

当尼康D800系列与索尼A7R推出后,人们深刻感受到了高像素对画质提升所带来的加持。而且在越来越高的像素下,低通滤镜显得不那么重要。于是彻底摘除低通滤镜的D810诞生了。好多佳能党都卖掉手中的5D2 5D3转投尼康D810的怀抱。

但是,5Ds的出现将会彻底改变这个情况,尼康有的,佳能5Ds将加倍奉还!

辟谣:
所谓镜头解析度喂不饱5000万像素,这个逻辑就是错误的。因为不论何种镜头,与5000万像素的机身搭配,都会大幅度的提高解析度(分辨率)。小编使用了一枚1979年产的古董镜头,画质照样刀刻斧凿!

看这焦点处的放大,各位怀疑镜头分辨率的朋友还有什么好说的?附上镜头型号:康泰时50 1.4YC。2011年2200块买的N手货,省得有人说我用顶级牛头来骗人。

上手感受:
5Ds的操作和5D3一毛一样,外观也几乎相同。所以不看侧面标贴,绝对以为是在拿着一台5D3。
没有这个标签绝对没法一眼分辨出谁是5Ds谁是5D3

而5DsR的标签是白色的,只是后面的R是红色的,区分度更低了。

对焦系统继承5D3,测光系统采用最新的,在评价测光下可以进行更智能化的测光。增加了自动白平衡倾向,可以调整氛围优先或者白色优先。在风格选项中增添了“精致细节”这一选项,可以增加JPEG的锐度。为了防止抖动,加强了三脚架接口。增加了USB3.0接口机内剪裁……
但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很多观众老爷都关注的是5000万像素到底有没有必要。
小编给出的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从数码相机发展历史上看,每一次像素的飞跃都带来画质的飞跃,像素的增长促进数码相机画质的进步,而这一次,佳能做到了从2200万直接跨越式进步,增长到5000万。而这一个跨越是历史性的,5000万像素孕育着更多的可能性,也将135单反的画质首先提升到120数码后背的级别。当追求画质的极限变为动力,也会鞭策着摄影人超越自我,做出许多以前不曾出现的努力。从客观上讲,5000万像素的135单反,是可以促进摄影繁荣发展的。

在实际使用中,我也发现,画质的提高给了我更大的信心,让我更加信任手头的设备。
还有一个重大的优势:目前图片库是按像素进行结算,拍摄5000万像素的照片,卖给图片库,要比拍摄2000万像素的照片多赚85%的钱!

而且很多人关注高感光度与高像素是否可以兼得,我的回答是难以兼得,正如鱼与熊掌。但是高感光度本身就是个噱头,一味追求高感画质的终点是像素密度的降低。当5000万像素的出现,在使用中可以尽情的拍摄不用顾忌高感的问题,因为你有5000万像素,在降噪软件中降噪处理并且缩小输出,效果并不比某些高感强悍的机身差。附上高感光度截图。ISO3200

还有人在试用中反映5Ds快门声音不好听,我表示呵呵,你买的是相机,不是随身听……

在试用中发现,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5Ds对手抖特别敏感,细小的抖动都会造成画面模糊。小编按照等效焦距的倒数设定快门,但是效果很一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5Ds是一台对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单反。

摄影圈4个乱象

2015-06-08 Eric 色影无忌

吹 捧

在摄影圈,年龄大的叫老师,器材大的叫大师,年龄大器材也大的叫法师,年龄大器材大逼格也高的人叫做大神。

当然这是句玩笑话。不过和所有文化圈里的现象一样,摄影圈里的吹捧也是司空见惯。特别是在今天的网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你随便进一个摄影群就知道了。有些人一天不被别人推崇几句,那感觉就像生活里失去了阳光,整个人都黯淡无光。若有人夸上几句:您这照片牛逼,大师啊!那必须要摆手谢绝的:哪里哪里,随便拍拍而已!心里却早乐开了花,满足的阳光可以照到梦里。

另一边是喜欢推崇别人的人,不知为何,他们身边总是散布着各种各样地大师大神,每天必须要去赞赏几句,不然就找不到自己人在哪儿。然后大师再回头甩一两句忠告,便如获法宝,此后就可到处言说:我和某某大师经常讨论摄影。越是技艺不精的小白,越容易随意推崇别人。这类行为除了证明自己视野狭窄,没有独立思考之外,也深谙人情之道。虽然国人大多含蓄不喜表达,但却熟知礼尚往来,你夸我两句,我本来想踩你的脚,也会收回来,换一个笑脸,再给你/点/个/赞。

看到比自己拍的好的照片,赞赏几句,学习一下,都无可厚非,但若沉溺于所谓「大师」的光环之下,未免太作践自己。在刚入门摄影的时候,多看些好照片有必要,多和「大师」交流也有必要。只是这个好照片,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初期的时候,看到比自己拍的好的,自己没有拍过的,都是好照片。等有了一些经验之后,眼光和审美必然会高一些,过去认为的好照片也会变得普通,曾经的大师也没了当初的光环。到这时候,会为自己当初的目光短浅而脸红。毕竟互相吹捧,实在不是进步的好途径。

模 仿

模仿好照片,是学习摄影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在不断的模仿中,会慢慢积累自己的经验,也容易进行独立的创作。只是在这个阶段,许多人模仿着,就不知不觉走进了迷途,还自我感觉良好。模仿是学习别人的创作技巧,总结成自己的经验,进而能独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任何一张好照片,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存在,背后必有其百转千回的折磨和失败。不考虑到这一点,就只能显得愚昧无知,想当然耳了。

比如在云南昆明,因为红嘴鸥特别多,而且不怕人,所以拍鸟「红嘴鸥」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只要会用手机拍照,傻子都可以。看似很简单的所有人都可以拍鸟,但是能拍成艺术品,被博物馆收藏的有几个人呢?据笔者所知,目前只有何雄「网名:极端闲人」一个人有此殊荣。拍了五年,八万张照片,从中选出来一百多张作品,成就了今天的「鸟人」何雄,这绝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达到的成就。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机遇,在所有人都没有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做了,并且坚持,做到了极致,你就是第一。做第二也可以,只是没有人会记住啊,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地赤裸残酷。

模仿别人的作品,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任何行业,在初步学习时期,都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长此以往,一直没有自己的风格,纯粹拿模仿来沾沾自喜,并到处炫耀追逐名利,就有点井底之蛙、狂妄自大了。在模仿的时候,不能把目光仅仅聚焦于此,须知世界之大,牛人很多,在边模仿边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的创新摸索,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不会被名利和「大师」光环局限自己的视野。

对于被模仿者,应该感到荣幸,但也不能止步于此。有不少摄影人,靠着一张或一组照片,吃香多年,再无法超越自己,这也是很尴尬的事情。当多年以后别人介绍起来,说这位就是「石头」大师,别人都茫然不知所以,还得解释一番,就是五年前以拍摄茅坑里的石头而闻名,在某某网站获得过月赛一等奖的那位大师啊!

跟 风

跟风的人是墙头草,流行什么拍什么,大家都拍什么自己就发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而且在网络图片社区里面,还非常流行。比如拍倒影,每到下雨时节,或清晨傍晚,必有很多人拍那种路上的行人倒影;比如一束光线,照射在手上,拍下来再加个小清新的滤镜;还有在地铁上拍个睡觉的,在马路上拍个环卫工人,在菜市场拍个摆摊的老人,就堂而皇之称之为纪实,等等虚妄的不忍直视。这些技法都很简单,也盛行已久,对于刚入门没有拍过的人,模仿学习一下完全没问题。但是如果你已经会拍了,也有几个月的摄影经验,还停留在这种拙劣的小伎俩上,实在是对自己的要求未免太低。一个有所追求的摄影人,不应该总是重复昨天的自己。

跟风盛行的原因,除了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容易自我陶醉。他们频繁的活跃于某些微信群或论坛,互相吹捧,获得过一些无足轻重的认可。不明所以的网友见了,叫声大师,就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大师了,虚荣心也跟着膨胀了起来,沉醉在这种虚无缥缈的「大师」状态中,自己的摄影水平却久久不见增长,没有拿出来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一个有所追求的摄影人,不应该只满足于拍摄那种烂大街的照片,毕竟,咀嚼别人吃过的馒头,没多大意思。

虚 荣

许多人接触摄影,都是因为爱好,拍拍花花草草,图个乐呵。花鸟鱼虫拍腻了,就开始研究器材,跟着大师,随着队伍到处拍风光纪实。如果有钱有闲,拍点照片,自得其乐这样也不错。偏偏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把路走歪了,到了一条追逐名利的路途上。如果在微博上发的作品,没有几个人转,在朋友圈发的照片,没有几个人点赞,就会灰心气馁,觉得这样不应该,你们都不识货,这么精彩的作品,你们都不懂得欣赏。看看那些动辄发条微博,就@几十个人,还给作品配上各种详细参数和酸爽配文,唯怕别人看不懂,过了半月,评论加转和赞数,都不超过两位数,删掉的心都有,何苦呢?!

得力于智能手机的发展,近两年掀起了一股全民摄影的热潮,各种手机摄影大赛也如雨后春笋,从各种平台各种媒体里窜出来。一个个都盘亮条顺,顶着各种厂家冠名的帽子,挂着各种耀眼的奖品盒子,摆出一种百年难遇错过遗憾终生的优美姿态。这种活动确实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兴奋点,于是玩游戏的不玩游戏了,看小视频的也不看了,一个个在蹲厕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冷不丁拿起手机来啪啪两张,加个滤镜,调个暗角,装个相框,迫不及待的去投稿、去参赛,生怕错过了改变命运成为艺术大师的机会。

日赛、周赛、月赛、季赛、年度赛等等不一而足,快男靓女好声音那种娱乐快消制的节目,被摄影圈学习的淋漓尽致,没人再关心为什么要拍照,没人再思考照片的意义。拍照片就是为了参赛,参赛就是为了获得奖品和名声。于是小时代里那种华丽的撕逼大战,在各种摄影赛事里也蔓延开来。认不认识不重要,你们在我的微信好友列表里,就应该给我/点/个/赞;你的粉丝没有我的多,凭什么你获奖我没获奖;你的照片拍的真烂,都露大腿了有伤风俗,主办方也不管管,我要抗议,我要举报!结果叫嚣了半天,也没有人回应,那就更气急败坏了,恨不得找到对方家里的地址,给他寄一坨大便过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

据笔者观察,弥漫在摄影圈里的虚荣之风,在一些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显著,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反而不在乎这些虚名,个个在摄影圈打情骂俏,玩的风生水起。其实粉丝多也好,被赞的多也罢,都不能证明什么,也不会被人记住。人们记住的,是某一张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人们尊敬的,是一种不为名利踏实做事的胸怀!所以你参加再多大赛,获得再多礼品券也没用,都是浪得虚名。本来拍照,就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玩的开心就好,真要争个孰是孰非,是徒劳的事,毕竟文无第一!

国内摄影艺术的历史,无论从积淀还是时间,都和西方相差很远。好在最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让全世界的手机摄影爱好者,都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说还有所差异,那无非就是背后审美教育的缺失,和自我思维的局限导致,而这些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善的。不管怎样,目前充斥在各大摄影圈的这些不良行为,都是不好的现象。如果每个拍照片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踏实下来,想想自己拍照片是为了什么,多看点经典摄影画册,用心搞点创作,打破自我思维局限,勇于尝试和创新,那么手机摄影的便捷和随时分享功能,必将给所有人打开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窗口!
星空拍摄窍门大公开

2015-06-09 宋洪晓 中国摄影报

天文与摄影相结合的星空摄影作品绚丽、震撼,所以吸引很多摄影人加入到拍摄星空的队伍中。但大多数刚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对星空摄影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如何入手,本文就为你揭开星空摄影的奥秘。
 
图片中银河的位置相同,但拍摄的时间却大不同,从而可以看出银河升起的时间会因月份的推移而改变。
 
细分星空摄影
星空摄影可以细分为深空摄影、行星摄影和星野摄影等几个种类,深空和行星摄影需要专用的望远镜和跟踪设备,这些器材价格真的不菲。而星野摄影拍摄的内容是带地景的广域星空,需要的器材也相对简单:三脚架、广角镜头、快门线,这些对风光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是必备的。
  
“烧”起来才能拍出来
器材入门虽然简单,但要想出漂亮的银河或星轨,那不仅“烧”器材,还要“烧”天气、“烧”环境、“烧”身体。
1.“烧”器材:拍摄星迹,入门级数码单反就足够,因为只长曝,而拍摄银河却需要非常优秀的高感能力。
2.“烧”天气:星野摄影需要晴朗通透、群星闪烁的夜晚进行拍摄,阴雨、沙尘、雾霾等这些影响能见度的天气都是拍摄星空的“杀手”,往往只有寒流带来的北风吹走所有干扰,才符合星野拍摄的条件。
3.“烧”环境:拍摄星空还需要远离城市的光害,避免光污染对星空的破坏,所以登高爬山、安营扎寨也是必须。
4.“烧”身体:孤身扎营,通宵拍摄,对体力和精神都是很大的考验。
  
星空的基本出现规律
既然拍摄星空,首先就需要了解星空的运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拍摄。针对星野摄影来说,星空主要出现规律有下面几点:

1.不同方向星迹形态不同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星空也和太阳、月亮一样也在东升西落。地球的自转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北半球会感觉到群星都在绕着北极星转圈。
  
通过长时间的曝光可以把星星运动的轨迹记录下来,叫星迹。各个方向的星迹形态也有区别。在北半球,向北拍摄的星迹是一个个的同心圆,圆心就是北极星;东西方向则只能拍到大圆的一小段圆弧,长焦拍摄有如一段段直线;而向南拍摄,黄道以南的星迹圆心在地平线下,只能看到地平线上的这一部分圆弧。
 
有时看到一些摄影爱好者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复制星迹素材来合成出漂亮的星轨大片,但因为地景方向和星迹形态不一致,所以在拍摄星轨的行家眼中一眼就能识破。
  
2.星相逐月提前2小时
由于地球的公转,每天星相也有着微小的变化,日积月累,变化也非常明显,简单说每个月的星相要比上个月提早2小时。例如3月初,银河凌晨2点多才从地平线升起来,而4月初是子夜12点升起,到了7月初天黑的时候银河就已升起很高了。
  
3.纬度不同,看到的星空不同
我们只能看到地平线以上的星星,在地球的不同纬度,看到的星空也是不同的。例如银河中最璀璨的天蝎座至人马座那一段,在北纬40.7°的金山岭长城只是刚刚能露出地平线,而在北纬30.1°的黄山上拍摄则能看到这里高出地面一大截。而到了南半球,这一部分就会升高到天顶附近。绚丽的大小麦哲伦星云,也只有在北纬20°以南才能出现,但在低空仍难看到,一般得到赤道以南才比较有观赏价值,越往南,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就越多。
  
4.拍摄受月相影响大
俗话说月朗星稀,月相对星野摄影的影响也非常大。月光在照亮大地的同时,也会让天空背景变亮,天空反差变低,所以最好选择天上没有月亮时进行拍摄。




摄影100条忠告

2015-06-13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

1、说只拿手机摄影就足够了的,99%是在扯淡。

2、尽量用RAW+JPG拍摄。

3、憋在你家小区里是很难拍出好照片的。

4、到了某些著名景点,如果你觉得拍不出什么就不要拍,好好看。不要觉得亏。

5、好的器材会让好摄影师更得心应手,也会让新手更有自信。所以没有花钱的罪过。

6、拍摄之前想明白是哪种感觉想让你拍下这个画面。

7、如果不是明确需要,没必要再买一支镜头,这支镜头的钱可能会让你拥有一次很好的旅行。

8、单反相机很好,但不是唯一选择,所以没必要一定买单反。

9、一个机身可以用3年,一支镜头可以用8年。所以不要吝惜买镜头的钱。

10、构图无一定之规,目的就是表达出你的意图。

11、摄影尚且不是艺术。

12、不要害怕使用定焦镜头。

13、后期的时候,要常常问问自己,自己是一个摄影师,还是一名设计。

14、再贵的UV镜,也是加了一层玻璃。所以预算紧张的话,买便宜的。

15、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值得你拍摄。

16、单肩背可换镜头相机的时候,镜头请朝前。

17、照片存放三份。

18、快门是花钱的,所以不要盲目按下快门。

19、看到好照片时,自己分析别人是怎么拍摄的。

20、相机应该随身携带。

21、不要听老法师的话。

22、不要听新锐摄影师的话。

23、虽然绝大多数的时候没必要,但是多准备两块电池总是好事。

24、如果你打算买自己的第一支三脚架,请不要图便宜。

25、存储卡里的照片要尽量在第一时间拷贝在电脑里。

26、任何时候,不妨试试相机放得很低,或者举得很高。也许会更好。

27、存储卡比你想象中爱坏,所以一定不要图便宜。

28、单肩摄影包、双肩摄影包、腰包,其实都该有。

29、高感光度的画质再差,也比手抖要好得多。

30、不要问别人照片的拍摄参数。

31、搞清楚摄影中的所有基础知识。

32、再高明的摄影手法,也是几种基础知识的组合。

33、多看那些有名的照片,培养自己摄影的感觉。

34、相机的自动功能是科技带给我们的福利,不用是可笑的。

35、不要想着容纳更多的景物,摄影是减法。

36、有名的景点未必是摄影的好选择。

37、找一个主题,坚持拍摄。

38、尚未构建摄影构图,摄影构图来源于绘画。

39、曝光不足永远比曝光过度要好。

40、天气越糟糕,越可能拍到你想得到的那种照片。

41、摄影是孤独的。

42、建立一个摄影的圈子。

43、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相机。

44、好好看相机的说明书。

45、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要问别人。

46、胶片相机并不比数码相机好。

47、数码相机也并不比胶片相机好。

48、除非你想开影楼,否则没必要总拍人像糖水片。

49、别穿摄影马甲。

50、拍摄人体的没几个是搞艺术的,都是耍流氓。

51、电子取景器并不比光学取景器差

52、光学取景器并不比电子取景器差

53、以摄影为职业是艰难的,任何职业都是艰难的。

54、滤镜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加严谨,让你的控制力更强。

55、初学者不要沉溺于滤镜。

56、尽量不要清洁传感器。

57、永远不要自己清洁反光板和对焦屏。

58、可以经常小心清洁相机的外观。

59、如果你捅快门了,你的相机差不多就要维修了。

60、如果你的相机包里放了水,一定要确认拧紧不会漏。

61、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需要最高像素的相机。

62、如果相机“快”,会让你觉得好用。选择好用的相机。

63、你能看到的,相机未必能看到。所以摄影时要用相机的眼睛去看。

64、不要过早地确立自己的风格。

65、确立自己的风格之后就要一直坚持。

66、一个人不可能擅长所有的摄影题材。

67、摄影题材建议从街拍开始。

68、看到一个新奇的照片效果,尝试去分析拍摄方法。

69、在人多的地方将摄影包放在身体前面。

70、根本没有能够快速取相机的摄影包,所以买摄影包可以不优先考虑这一点。

71、万里无云的蓝天不一定好。

72、当你觉得落日好看的时候,你要确定地面是否也好看。

73、拍摄海的时候,让你的相机离海水远点。

74、相机平时要放好,如果你老婆脾气不好,千万不要放桌子上。

75、别试图利用超广角和透视效果拍摄一张大鼻子狗。

76、低温的时候在外面拍照,备用电池放在怀里。

77、如果你的城市不潮湿,没必要买防潮箱。反之,一定要。

78、拍摄照片不需要循规蹈矩,但是学习摄影的时候要。

79、汽车是最好的摄影配件。

80、对于摄影来说,步行是好的交通方式。

81、遇到瓶颈是正常的,突破瓶颈的方法有很多,时间也可以。

82、学习摄影有很多免费的方法,不一定要花钱。

83、摄影培训班很多都是骗人的,不要百度搜索培训班,百度只认钱。

84、表情要拍真的,做出来的永远假。

85、每次出行不要多于三台相机。

86、尽量不要拍摄乞讨者。

87、画面中有人有的时候更有意思。

88、永远不要矫揉造作。

89、掌握一个正确的拍摄姿势。

90、摄影师不需要懂得镜片结构或者光学原理。

91、当你错过一个风景,如果你一直惦记着,回去。

92、换一个视角,可能世界完全不一样。

93、添置任何摄影器材,都会让你产生新鲜感。

94、不确定买什么好的时候,只有都买了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95、旅行摄影的话,可以在目的地的明信片上找到自己该拍的。

96、被拍到滥的场景,往往是练习的好题材。

97、每次拍摄结束后,将相机调节到平时常用的设定。

98、定期回顾自己拍摄的照片,学会分类。

99、学习摄影就学摄影笔记。

100、除了以上,不要轻信任何忠告。
拍好人像的19招秘籍!

2015-06-16 摄影帮

< 一>更多让人物呈现最佳状态的技巧

人物摄影要获得专业效果比你想象中更难,原因很简单:专业摄影师雇佣令人赏心悦目的模特,而你也知道,模特之所以是模特,原因也只有一个——他们废寝忘食。当然,我是开玩笑。

他们之所以成为模特是因为他们非常上镜。所以,让我们的工作更有难度的是:我们不是被迷人的模特环绕着。我们通常是为朋友,或者是为很多长相介于憨豆先生和赫特人贾巴之间的人拍摄。这也是作为一名人物摄影师,其工作比经验丰富的职业摄影师更有挑战的原因——我要从非模特相的人身上获得魔术般的效果。这也正是我们常常对我们的人物照片感到失望的原因(当然是在不是我们的过错时)。本章我们将会看到两种经过力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每次都获得更好、更专业的照片。

(1)如何跟长相更好的人交朋友(如果你很富有,这非常有帮助)。

(2)学习控制灯光和控制被摄体的姿势。关键是要使用戏剧化的灯光,我所说的“戏剧 化的灯光”其实是指没有光。这些非模特出身的被摄体被打亮得越少,最终的照片效果越好。实际上,考虑剪影或者长距离夜间拍摄,也就是距离被摄体100~200码拍摄——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人都看起来非常不错(这也是距离产生美的原因)。不管如何,本章将告诉大家拍摄人物的方法,并提供一个地点清单,在这些地方经常有穿着比卢森堡的GNP还要贵的牛仔裤而且表情较好的人们游玩。

< 二>不要留太多头部空间

当一般人拍摄快照时,他们总是在被摄体头顶上方留有太多空间(如上图所示)。这是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常犯的错误,但幸运的是非常容易修正。但千万不要这么做——不要留太多空间。如果你记得本书第一卷中的人物构图技巧(被摄体的眼睛在景框上方1/3的地方),那么你就可以避免这种“太多头部空间”的问题。

< 三>人物方向

大多数图片都是水平方向拍摄(风光摄影),这也创造了最完美的感觉,因为相机就是以此种方式设计——水平支撑,这是快门按键在右上方的原因,正好手指可以自然地放在那里。

但是,专业肖像摄影通常都是垂直方向拍摄(这也是被称作“人物方向”的原因,但这个术语大多数时候都用在电脑打印图片的情形——你会看见一个风光片(横向)或者肖像(纵向)的按键)。所以,如果你想获得更专业的人物肖像,那么相机垂直放置,按照人物方向拍摄(当然,像其他规则一样总是有例外的,本章稍后会讨论这些例外情形)。

< 四>拍摄人物?一定要有电池手柄

如果拍摄很多人物,那么你将花费很多时间在相机上下翻转上,很快就会对按下相机最上面的快门键感到疲惫不堪。

此时,你需要一个竖拍电池手柄。除了可以让你使用两块电池,无需更换电池就可以拍摄更长时间,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大多数电池手柄都包含垂直方向快门键和设置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旋钮,这样竖拍就跟水平拍摄一样手感舒适。除了这些好处,我所认识的大多数摄影师都认为这样让整个相机拿在手上更舒服、更牢固,甚至水平拍摄时也是如此(相机在手中的感觉非常重要)。更好的消息是这些电池手柄可以用于大多数单反相机,相对于其优点,电池手柄比想象中要便宜(一般是700元人民币以上)。

订购电池手柄时只需寻找一件东西:不是所有的电池手柄都有垂直快门键,所以一定要确认你所订购的电池手柄具有这项功能。

< 五>伪规则——“肩膀上的太阳”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肩膀上的太阳”规则,其大意是说户外拍摄人物时,你应该背对太阳(在你的肩膀上面),这样被摄体的脸部被照亮。这对于拍摄快照来说是非常完美的规则,但是对于集体人物照来说却是最糟糕的(除了“高大人士站在后面”这样的情形)。

如果你想使户外人像摄影具备专业品质,那么别让太阳直接照射在脸部(虽然一般人都是这样操作),这样会使每个人都斜眯着眼睛,眼睛无法睁开,而且无法面对相机。更糟糕的是,他们的脸上有刺眼、直射、令人讨厌的光。

如果被摄体背对太阳(不是你背对太阳),这样他们的周围就有不错的边缘光效果(勾出头发轮廓),然后略微使用闪光灯(保持闪光灯的较低亮度),让他们的脸部有足够的光线,这样他们就与周围的自然光融为一体了。

< 六>拉近广角镜头

这个概念是指现场用广角镜头拍摄——由于一直备受推崇的规则——不要用广角镜头拍摄,因为他们会失真,看起来很奇怪,所以很多年我都未考虑过这个方法。

但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摄影师,优秀的Joe McNally 完全颠覆了这个神话,彻底改变了我拍摄环境肖像的方式——用广角镜头拍摄,拉近镜头。当用广角镜头拍摄时,你可以真正接近被摄体(你可以拉近),它们也不会失真,只是景框边缘的景物看起来有点“宽”,但是景框边缘的景物展示了拍摄环境。我一直都对此方法感到怀疑,直到Joe向我挑战,看看People杂志,大多数图片都是拉近广角镜头拍摄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不仅是People杂志,几乎一切地方都是如此——从杂志到广告牌,到打印广告、网络。专业摄影师拉近广角镜头拍摄,你也可以!

< 七>横拍人物侧面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竖拍人物肖像的规则,让我们打破这一规则(这是摄影规则里最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学习了这些规则,就可能打破它们,非常酷吧!不过如果意外打破规则,就很不明智了,因为这是由于了解得不够)。不管怎样,故意打破这个规则的地方是我们拍摄被摄体侧面的时候。原因如下:因为被摄体面对景框的边缘,如果竖拍被摄体,他们看起来就像将人物肖像被限制在一个框里,视觉上非常不舒服。所以,打破竖拍规则,横拍人物侧面,会让被摄体有视觉呼吸空间,景框中的被摄体看起来更舒服。

< 八>使用长焦获得更好的人物肖像

你在电视上看过高端照片拍摄(可能是时装拍摄或者名人拍摄),并注意到摄影师与被摄体的距离了吗?这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更长焦距镜头(此种镜头非常适合人物肖像拍摄)提供的“镜头压缩”。上面的照片完全告诉了我们整个秘诀——左图是用50mm镜头拍摄,右图是用70-200mm镜头拍摄,其焦距为190mm。

即使所有相机设置和灯光都一样(它们拍摄只间隔几秒钟),她在右边照片中的效果看起来更让人喜欢。这也是你会看见很多专业摄影师以大范围焦距拍摄人物肖像的原因。这也就是说,他们尽量用镜头的长焦端拍摄。所以,如果他们用28-135mm镜头拍摄,那么在100mm-135mm的范围拍摄会有最佳效果,人物肖像的效果此时最令人满意。

< 九>户外人物肖像拍摄需要柔光罩的原因

当拍摄人物肖像,光线非常刺目、不理想时,那么在更糟效果之间可以投币决定:相机内置弹起闪光灯或者直射光。

幸运的是,如同你在《数码摄影手册》中所学过的,如果户外拍摄人物肖像,而且附近有一阴凉处,那么你可以在阴凉处拍摄。但如果我们是在沙滩或者沙漠,或者是其他附近没有阴凉处的地方拍摄呢?那么你需要拥有下面这些设备其中之一——33英寸Lastolite TriGrip 1档柔光罩(我在闪光灯部分也提到过,分散外置闪光灯的刺目光,所以在这里它有双重任务)。请一个朋友手持柔光罩于太阳和被摄体之间(如上图所示),你立即就可以获得柔和、漂亮的自然光。其售价大约是480元人民币,离开工作室,你会对这种轻便的救生圈爱不释手。

< 十>为人物肖像选择更好的背景

人物肖像摄影获得理想背景的关键就是“少即是多”。如果在环境中拍摄(比如某人的家里或者办公室等),要想获得专业效果,不是对背景精心改善——而是去除背景中的某些景物。你需要尽量少的背景分散主题因素,如果不可能,尽可能多地去除某些偏离主题因素,就像右边这张照片中我所做的处理一样。千万不要忽略它——为了创建真正理想的人物环境,它不能只是发挥作用的前景。整个照片都要作为一个整体处理,通过选择(或者创建)简单、整洁的背景,胜利的可能性就直线上升。

< 十一>有新意的构图技巧

大多数你看见的照片不是横拍,就是竖拍,所以拍摄角度应该更有新意,对,新意!现在,对于人物肖像摄影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方法:转换相机角度,这个角度会让被摄体朝向某一角落。这个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只要将相机稍稍向右或者向左旋转,然后拍摄。你可能需要多尝试几次,让被摄体在你所想要的景框位置,但是这种效果(它已经存在多年)将会更受欢迎。

< 十二>裁剪他们的头部上方

这是人物肖像摄影中“千万不要让被摄体的头部留下太多空间”的下一步骤。在这种构图技巧中,你需要修剪掉被摄体的头部最上方,读到这里,你们肯定会觉得奇怪。被摄体的头部填充满景框是非常流行的专业技巧。 像这样紧凑的构图形成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效果,如上图所示,现在它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会发现这种构图技巧无处不在,已经成为很多顶级时装、美容和人物肖像摄影的主流方法。(注意:虽然裁剪被摄体头部的最上方,或者手臂的边缘、肩膀、头发等的做法很好,但是你不应该裁剪下巴。人们实际上习惯看见最上面被修剪,这样会看起来自然,但看见下巴被裁剪的照片视觉上会很不舒服。)

< 十三>户外拍摄集体照更简单

照亮一张集体照,而且每个人都有等量的光线无疑是种挑战,这也是拍摄集体时,通常让被摄体在户外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原因。使用可用户外灯光照亮整个被摄体会更简单,特别是被摄体在阴凉处(不是阴凉深处,只是阴凉处的边缘,但是没有光斑透过树枝、窗户或建筑物之间的间隙投射在被摄体身上)。如果你足够幸运,在多云天气拍摄集体照,那么你的工作非常简单——只是让被摄体走出户外,多云的天空就会替你料理好光线问题,所以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如何摆姿势上。(顺便说一句,要想获得专业效果的集体照,摄影师绝不会说“现在所有的高个子都站在最后一排。”)

< 十四>集体照摆姿势的技巧

下一次拍摄集体照时,千万不要让所有人站成一排(你也知道这种效果看起来不好),试图让他们集结在某些景物周围——某些被摄体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安排好位置。比如说,试图让人在床上或者床周围,或者椅子、柱子、汽车、桌子或者任何可以把他们集合成一个整体的物体上或者周围摆姿势,这样他们就不会站成一条直线。

< 十五>生活集体照的技巧

想拍摄更吸引人的生活集体照吗?那么让被摄体呈紧密的金字塔型(三角形),但是我说的紧密是指他们都接触到——手臂彼此相靠,头部凑在一起,一个人在景框的最上方,各有一个人在金字塔底部的一侧(如上图所示),其他人都紧密地靠在中间。这样,你会发现他们的身体并不是呈一条直线——他们的位置是交错的,但是他们全都斜靠在一起,这样让照片看起来更有活力和趣味性。我没有将这种方法尝试于人数众多的集体照,但如果你已经获得一张趣味横生的生活集体照,这是对此种方法的最有力说明。

< 十六>千万不要均匀照亮整个被摄体

人们看照片时,他们首先是被照片中最明亮的景物吸引,所以你只希望最亮的光投射在你希望的位置,对吧?完全正确!所以,如果拍摄人物肖像,你希望人们关注被摄体的脸部或者叠错的手臂吗?当然如此。但是大多数人用相同的光线照亮整个人物,被摄体两侧的手部与其脸部的光线几乎一样。如果你想引导赏图者的目光焦点落在你希望的位置,那么照亮被摄体,最明亮的光在被摄体脸部,然后逐渐沿着身体向下而变暗。这样增加趣味、生动性,你会发现视觉焦点通常在人物的高端。顺便说一句,这也是羽化光线的另一范例,这样光线的边缘就是被摄体的脸部,脸部以外的光线完美迅速地减暗(但是不要让它变得太暗——它应该仍然很亮,有细节,只是没有脸部亮)。

< 十七>想要获得更好的人物肖像?千万不要报数!

如果你想人物的拍摄姿势看起来不错,然后在按下快门键之前数1、2、3。这几乎保证了你的人物肖像照片不可能具有自然的表情。作为一名摄影师,发现人物自然的表情时刻,并及时捕捉这一瞬间是你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站在那里,数1、2、3,然后在第四声按下快门键,如果这样做,你所拍摄的照片任何其他人也可以拍摄。如果你想有些特别的效果,更自然的表情——真诚的微笑或者表情,那么摒弃1、2、3这种老套做法,而是与你的被摄体倾谈。激发他们,让他们开始谈笑风生,甚至是让他们打发时间,然后时机成熟——捕捉这一瞬间。这样他们的照片不仅仅是布光良好、姿势自然,你会让他们的图片变得自然。

< 十八>窗户光:被摄体应该在哪里

窗户光,特别是任何地方的北面窗户光源是人物肖像最美的光之一(事实上,某些专业摄影师坚持只使用自然窗户光拍摄所有人物肖像)。窗户分散了流入的光,窗户越大,光线越柔和、分散。所以,如果你已经获得某些不错的窗户光,那么被摄体应该在哪里,光线才会最美呢?你希望被摄体及其肩膀面对窗户(这样光线就穿越过被摄体,脸部一侧会有柔和的阴影)。然后,让被摄体距离窗户1.8米,这样光线就非常柔和,而且萦绕在被摄体周围(如果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那么柔和的光线会变化很快)。而且,让被摄体稍稍在窗户后面,这样他们就能接触到窗户光的边缘,而不是直射太阳光。这种边缘光非常柔和,会让你获得很多专业摄影师梦寐以求的完美的、魔幻般的光线。

< 十九>处理面部挑战的6个快捷方法

通过摆姿势和给被摄体打光,你可以隐藏或者减少很多典型的面部问题(比如大鼻子,圆脸,皱纹,大耳朵等)。下面有四种快捷方法,帮助你让被摄体面部表情看起来最佳。

(1)如果被摄体是秃顶,那么从较低角度拍摄,千万不要使用头发照明灯之类的东西。

(2)如果被摄体皱纹丛生,那么尝试直接照亮它们,因为侧光会强调阴影,让皱纹更明显。

(3)如果被摄体的耳朵较大,那么让他们摆姿势,这样只显示出一只耳朵,然后照亮它们,这样一只耳朵就会出现在脸部的阴影侧(所以基本上,只出现一只耳朵,而另一只隐藏在阴影中)。

(4)如果被摄体长着白人的大鼻子(这只是技术术语),那么让他们转过头,直接对着相机,让他们的下巴略微抬高,然后从一个较低角度拍摄,这个角度不会强调鼻子。
坚守摄影人的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

2015-05-29 国家摄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视觉艺术,相机也不再是普通人不敢拥有的奢侈品。背着一部甚至是几部相机去旅游的普通人比比皆是,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休闲的娱乐活动和记录日常的生活方式。举起相机或拿起起手机咔嚓一下,稍纵即逝的瞬间很快转化为视觉图像,作为“微摄”摄影人的我们看到这样的社会形态是非常欣喜的,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摄影产业美好的未来。但是,在这样积极的“全民摄影”的大背景下,许多不文明的拍摄行为也在铺天盖地的充斥着各大网络媒体。近日,“微摄”平台的摄影爱好者们纷纷反映不文明拍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女游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陕西咸阳革命旧址女蜡像遭游客袭胸亲脸拍照”等等,这一系列的社会不文明现象引起了“微摄”平台的高度重视。“微摄”就如何提高摄影人的艺术素养?作为摄影人如何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总结了几点值得思考的建议,希望对广大摄影爱好者有所启发。

作为一个摄影人,不仅要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还应该自觉维护这一人群应遵守的社会底线和伦理道德,永远不要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摄影人。

1.尊重被拍摄者 谨守道德底线

早前在网络引起极大反响的网络帖子《她在山坡上哭了----拿相机的人,请你自重!》一文,文中的摄影爱好者将当地藏民当成了拍摄的工具,影响了藏民的生活,严重侵犯了藏民做人的尊严。这文章虽然已有些日子,但是直到今天,依然能说明问题,作为摄影爱好者喜欢到西藏拍摄本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丢失对拍摄者最基本的尊重,不能丢失做人的道德底线!

《饥饿的苏丹》,一幅照片让摄影师凯文·卡特获得了1994普利策新闻奖,他也因此照片一夜成名。通过《饥饿的苏丹》这幅照片让摄影师凯文·卡特收获了名誉与地位,但也引来了诸多批判与质疑。摄影师在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悲惨的小女孩?很多人在看到照片后打听小女孩的下落,但遗憾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几个月后卡特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他用一截软管将汽车废气导入车内自杀身亡。作为一个摄影人我们不能失去善的本质,面对一个渴望得到救助的人,伸出援手远比拍出一张有震撼力的照片更有意义。

2.公众场合避免影响他人

自然、人文是大多数摄影人比较钟爱的题材,为了选择最佳的拍摄地点和时间往往会带上许多器材提前抢占有利的拍摄机位,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其他过往的行人甚至会产生摩擦。这时,作为一个以摄影人,决不能以创作为理由让所有人迁就甚至是忍让你的行为,在道德准则面前摄影人也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承担后果,请不要打着创作的名义给摄影群体抹黑。

3. 闪光灯使用需注意场合

没有灯光或者灯光昏暗,拍摄对象亮度不足的时候,比如拍摄夜景人像时,摄影人往往会使用闪光灯。餐厅、咖啡厅等灯光比较昏暗的场合是使用闪光灯的重灾区。很多人在这样的场合里可能会遇到过拍照用闪光灯的人,在这种公众环境下,你在悠闲的吃东西,忽然被人用强光闪了几下,特别是在那种间接被直闪眼睛的情况。那时候绝对是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了。这种行为,的的确确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不管有意无意。

4.不要用破坏甚至毁灭的方式拍摄作品

对于摄影人来说,道德也存在于自己的作品中。对于许许多多观看照片的圈外人来说,是不知道大师的作品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只知道的的确确很漂亮,很完美无缺,普遍认为,作品不存在有道德缺陷。更不知道有个别的绝后之作,是花钱请人或自己毁灭不给他人留有余地的结果。就在前些日子,一家媒体就曝光有游客为了拍摄桃花飘落的照片,拼命摇晃桃树,把花瓣都抖落下来。让我们来仔细想一想,用毁灭的方式拍摄的作品真的还能称之为美吗?虽然摄影器材越来越高档,但大众仍急需补上“文明摄影”这一课。无独有偶,在安徽歙县的石潭,几位广东摄影人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成为绝后之作,竟让当地村民在他们拍摄之后将树砍掉,这样的素质让同为摄人的我们感到耻辱。摄影已逐渐走向社会化、全民化,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每个摄影人都应自觉维护摄影人良好的形象,我们不一定要达到多么崇高境界,但起码不要做有损于摄影人声誉的事情。

5.不要将摄影艺术变成炒作的工具

近年来,关于摄影操守的问题日益显现,个别品行不佳的摄影人利用不雅的甚至是低俗的作品博人眼球,这样的行为不但破坏了摄影人的形象也令我们热爱的摄影艺术变成了炒作的工具。两年前,一组“衡山路惊现美女裸拍”的照片在网上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画面上一名年轻女子在衡山路上掀起衣裙,面对镜头拍下多张裸露身体的照片。很快,另外两组相同类型的照片也一并开始在网上传播,拍摄地点分别为外滩和新天地。“上海闹市裸拍门”的拍摄者自己自称“是一名正在学习中的人体摄影爱好者”。后续照片显示,女主角裸拍的尺度有增无减,不少网友在怒斥之余还展开分析,从身材和体态来看,三组裸照女主角很可能是同一女子,且是故意为之。不少网友不禁怀疑其疯狂行为背后的动机,是行为艺术?还是一种商业炒作?

就在去年,美国也出现了一篇关于裸照的新闻。美国帝国大厦业主周一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时尚摄影师Allen Henson在帝国大厦观景台非法拍摄半身裸体照,并以“损害安全、可靠家庭友好旅游景点名誉”的名义申请赔偿110万美元。业主们表示,帝国大厦89层观景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会聚集很多儿童。但2013年8月9日,Allen未经允许在观景台给一位上半身裸露的女士拍照,公然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和纽约市法律,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







在恶劣天气下如何拍大片?

2015-06-19 摄影帮

  阴天
  有的人认为阴天的散射光平淡不生动,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影调层次,拍出的照片色彩也不好,缺乏艺术感染力。其实,这种认识不够全面。被摄体的影调和层次,由两种因素构成:一种是照明光线的反差,一种是被摄体本身各部位的反光率。室外的直射光是由阳光加天光组成的。阳光照亮被摄体的受光面,天光照亮被摄体的阴影面(也加上周围环境的一些反光)。由于阳光和天光的强度不同,被摄体的受光面和阴影面产生明暗不同的影调。但是,这并非形成影调明暗变化的唯一因素,被摄体自身各部位的反光率不同也会造成影调的明暗区别,这是被摄体自身的明暗反差。

在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呈现出来的总的影调范围应是照明光线的明暗反差×被摄体自身的明暗反差。在阴天散射光照明下,被摄体不受直射阳光照明 ,仅接受天光照明。即便在天光十分均匀,不存在照明光线的反差时,大多数被摄体自身的明暗反差仍然存在,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影调的变化,只不过其明暗差别不如在直射阳光照明下那么强烈罢了。

在阴天,远处的景物由于丧失了亮部和暗部的对比,显得特别沉闷。你若想在阴天拍摄风景,要尽量少带天空,画幅中最好包含一些暗调子的前景,增加影调对比。 阴天拍摄彩色反转片,镜头前适宜加用一片琥珀色的W4、R4、A4或81C滤光镜。这种滤光镜能够减少阴天拍摄彩色反转片产生的蓝调子的偏色。当然,如果是数字摄影,也可以利用相机的白平衡功能或者后期调整将多余的蓝调子去除。

  风雨天气
  风雨天气是摄影的“恶劣天气”,由于阴天的光线不足,因此需要携带足够的摄影器材,使用最大光圈的镜头,例如F2.8或更大,才能在光线阴暗的状况下拍出最美丽的相片。 幸好,如今的数码相机,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现越来越好,天气相当阴暗时,可以使用较高的感光度设置,例如ISO 400或800,这样可以保证拍摄时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即使天气不是特别暗,希望拍下雨点停在半空中、树枝在风中摇晃或是小水坑中那涟漪扩散的动作,就必须要使用快速的快门速度,以“凝固”它们的动作,同时避免因曝光时间较长时因手的抖动导致拍摄失败。

当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高速快门,慢速快门可以将风雨拍得富有诗意,这时三脚架是相机的好伴侣,但抛开三脚架,可以“晃”出别有韵味的作品来。

  雾
  雾通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因此请别因为时间不对就错失了拍摄朦胧景色的机会。因为起雾时光线会不足,所以请携带与上述阴天时所要携带的相同设备。

雾会影响到测光。虽然有些相机在雾中还是可以正确地测光,但很多都不行。无法正确测光的相机很容易会误判为过亮,需要使用曝光补偿,增加一点曝光。很多相机都有包围式曝光功能,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包围曝光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系数。

事实上,就天气而言有雾是“恶劣”的,但却是摄影得好天气,因为雾可以充当布景隐藏杂乱的远景、可以突出远近的层次、可以创造梦幻氛围。

  雪
  美丽的雪景可以激发每个人的拍摄欲望,但要出有味道的雪景并不是特别容易,在雪地中拍摄时的测光问题与在雾中拍摄时类似。相机在雪景中可能无法正确测光。

许多小型数码相机有专门的“雪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可以自动进行色温设置、曝光补偿等。即使相机没有这种模式也不用着急,可以利用曝光负补偿减少一点曝光,如果实在拿不准,使用包围式曝光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雪天的色温很高,如果有阳光也不要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那样可能拍出的照片是偏蓝的,请将白平衡设置为“雪景”(如果有的话)或者阴天,或者干脆使用“自动”档。 灯光下的雪景也韵味十足,这时,灯光色温已经超出了“自动”白平衡能够自动校正的范围,昏黄的色调和飘舞的雪花使“雪夜”的气氛更加浓厚。

  风暴
  大自然的这种光线转瞬即逝,拍摄要迅速。此时如果确实有太阳,曝光和晴天差不多。如果要让乌云动人,曝光不可过度。

美丽的彩虹总是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彩色反转片稍微曝光不足一点,彩虹在照片上表现得更好。若想当闪电正在空中闪现的时候把它拍摄下来,必须在夜间,可以把照相机的B门打开,记录下一条或数条闪电。

拍摄夜间闪电,所用的光圈大小取决于被摄场景总体的亮度,而不是根据闪电本身的光亮。当强闪电出现时,曝光10-15秒为宜。如果闪电不怎么频繁,曝光时间还可以长一些。相机需要用三脚架或其它牢固的支撑物。
蔡司也有同父异母的兄弟 那就是雅西卡

2015-06-24 我为色狂 色影无忌

卡尔 蔡司是一代光学神话。旗下所产蔡司镜头素质自然无庸质疑。不过这个神话也有麻烦的时候,和其他德国品牌一样,在质高而相对廉价的日系器材冲击下有点招架不住,无奈只好下嫁异国他乡。现在大多数蔡头由京磁生产。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除少数几个头外)其价仍然高昂。和蔡司镜头(指日产)最接近的当数亚西卡ML系列镜头,他们都由京磁出品。两者在外观、体积、重量诸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价格方面呀西卡为蔡司的1/4-1/5。

雅西卡这个品牌我相信一些老一辈的玩家都不会陌生。该公司创建于1949年,原称八洲精机制作所。是一家主要生产135画幅照相机的厂商。但它最具名气的就是70年代就开始和卡尔蔡司合作,一同研发相机产品了。

像著名的康泰时RTS就是雅西卡与蔡司的共同产物。

甚至有人猜测ML系列其实就是简化了的蔡司,估计是一条线上下来的,就像MINOLTA和LEICA的那几只孪生兄弟一样。ZEISS没有与YASHICA合作之前,根本没有现在的这个CONTAX 135SLR系列镜头,所以现在的CONTAX 135SLR系列的镜头外观就是采用ML的,本来YASHICA的外壳就做得很美观的。

偶对比了手中的蔡司T* DISTAGON35/2.8、28/2.8(价格相对较低)和亚西卡ML系列的35/2.8、28/2.8两者外观十分相近,但镀膜明显不同, 蔡司T*镀膜名气大.确实不同凡响,望去一片黝黑,反光极小。ML镀膜反光稍大 。实拍感觉ML稍稍偏冷调, 而T*镀膜有些偏暖调.,其它的差别当然还有一些, 但它们的差别远没拍摄中的其它因素大, 无论从清晰度、色彩、畸变、分辨率来看都相当接近。蔡司T* DISTAGON35/2.8、28/2.8的二手价格在1600左右,亚西卡35/2.8、28/2.8在400元左右。

记得西老以前比较过Yashica 135mm头(还是DSB镀膜的)与Contax 135mm头,两者成像没什么区别,不过Yashica头曝光欠了半档,标称光圈比实际的大了点。、其他蔡司镜头和亚西卡ML系列镜头相近的还有。亚西卡Y/C卡口镜头有YUS、DSB、ML的分别。ML=Mutiple Layer coating 多层镀膜,DSB是单层镀膜,YUS是Yashica US的省略,是在美国产的,也是单层镀膜,现早已停产。ML系列的质量比DSB系列的好得多。

另外,还有我国东莞产的亚西卡镜头(都是变焦)是配合亚西卡109机器出售的,也是多层镀膜,但标的是MC。没ML字样。

据说还有香港产的Yashica镜头,偶没见过。偶见过和用过的亚西卡ML系列镜头有55/1.2、50/1.4、50/1.7、50/1.9、21/3.5、24/2.8、28/2.8、35/2.8、135/2.8。变焦有42-75、70-210/4.5、80-200/4、28-50/3.5,微距有55/2.8、100/3.5,都是不错的好东东,其中有些型号是难得一见了。

雅西卡这个品牌也许你并不太熟知,但其实它是一家具有了德国血液的企业。而雅西卡的相机和镜头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镜头,大多都是成像优秀的产品,当然这都得益于和蔡司的合作。所以现在在市面上淘一些雅西卡的镜头玩玩也是件不错的事。要知道这个蔡司的同父异母兄弟,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些操作会毁掉你的照片

2015-06-29 摄影帮

1. 使用三脚架时候仍开着防抖

越来越先进的防抖技术,使得大家拍出好作品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当然也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将是否防抖作为购买器材的重要指标之一。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摄影也是如此。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说说防抖是怎么回事。目前大部分镜头的防抖结构是由陀螺仪和浮动镜片组成,陀螺仪侦测抖动,提醒浮动镜片做出相应反向补偿,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抖的目的了。
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机身反光板抬升、快门开合引起的高频振动同样会被镜头侦测到。如果这时防抖系统仍在工作,浮动镜片就会做出相应移动改变光轴,但其实这时相机是静止的,反而降低了照片质量。因此,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最好将防抖关闭,同时开启反光板预升,保证画质。

2. 低于安全快门速度

对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概念想必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理论上即是使用镜头焦段的倒数。例如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50mm定焦拍摄,那么安全快门速度就为1/50s。也就是说,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尽量不要低于这一数值,否则糊片的概率较大。
这里特别要提醒非全画幅相机用户,安全快门以等效焦距为准,不要忘记乘以镜头等效系数。另外,安全快门并不适用拍摄移动物体。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320s,当然这只是个保险数值,如果是汽车等高速移动物体,建议使用更高速度。

3. 大光圈就是一切

大光圈可以带来迷人的焦外和很好的浅景深视觉效果,但它并非万能。很多人“信奉”大光圈就是一切,其实这也是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举个例子,在拍摄 人像时,使用大光圈(例如f/1.8)拍摄,如果将焦点落到眼睛上,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人脸边缘模糊,没有经验的拍摄者更不会在相机上放大确认焦点。其实, 大光圈也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只有光圈全开才叫大光圈。
如果照片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光圈和焦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常规情况下初学者可以多多使用f/5.6-8的光圈,不仅能表现出镜头的最佳成像质量,还可以增加拍出好照片的几率,何乐而不为呢?

4. 很少使用高感光度

在胶片时代,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到了数码时代,相机的感光材料由胶片换成了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但对感光度的定义仍大同小异,即为传感 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提升相机感光度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一是强行提高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二是使用多个像素点共同完成原来只要一个像素点 来完成的任务。
而对于提高感光度会导致画质下降的说法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现在大部分数码产品,特别是中高端无反、单反相机的高感表现都是可以满足大部分爱好者日常拍摄的,这时就需要大家对高感光度进行重新认识。
日常拍摄时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可以使用ISO 100来完成,之前我们也为大家介绍了4种需要使用高感光度的情况,弱光环境下我们需要使用ISO 800、ISO 1600甚至是ISO 3200进行拍摄,高感在摄影中并不是一个“禁区”,配合后期使用软件进行降噪处理,会让你的拍摄水平更上一层楼。

5. 在走动中匆忙拍摄

在旅途中,拍照变成了一种十分机械的行为,很多人甚至连双脚还没有站稳就按下了快门,于是你只是完成了一个按快门的任务,这张照片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为摄影师,是源于他们对影像的尊重和对摄影的思考。
在日常拍照时,认真对待每一个景物,用足够多的时间观察和思考,这样的拍摄练习才是大多数初学者需要的。多拍很重要,精拍很必要。

6. 过度锐化

锐化是后期处理中一个必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被过度锐化的摄影作品。随着我们手中的数码相机像素越来越高,锐化就需要特别注意。过度锐化会使照片看起来很硬、很假,给人一种距离感。
不论使用哪种后期软件进行锐化,建议半径不要设置的太大,否则容易导致照片看起来生硬,特别是处理人像时更要小心谨慎。

7. 锐化后重新调整照片尺寸

锐化应该放在整个后期处理的最后一步,建议在这之前调整对比度、亮度、曲线等参数。

8. 对色彩空间的错误认识

色彩空间又被称为色域,其实可以理解为颜色范围、丰富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ProPhoto RGB、Adobe RGB、sRGB。大家应根据照片的输出需求选择正确的色彩空间,目前大多数初学者对色彩空间不了解,不论照片有哪种用途都选用sRGB,这是一种不正确 的做法。
Adobe RGB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sRGB是由惠普与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Adobe RGB相较于sRGB有更宽广的色彩空间,它包含了sRGB所没有的CMYK色域,层次较丰富。而ProPhoto RGB的色域比Adobe RGB更大,因此目前数码打印机都不能识别这种色彩空间,只有对影像输出有很高要求的专业摄影师才会用到。
色彩空间实际与照片用途有关。在平时的网络浏览中,基本只能显示sRGB。而在输出大幅作品时建议改用Adobe RGB,这样能获得更丰富的色彩细节。

9. 基本不使用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参数,特别是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更为重要。要想讲清楚,还是要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相机测光原理。不论是哪种品牌的相机,都是以 18%灰为基准进行测光的。而日常拍摄中我们几乎很难碰到被摄物体的亮度刚好为18%灰,这时就需要手动对相机的测光进行校正,这就是曝光补偿存在的意 义。
举个例子,冬天拍摄雪景时很多拍摄攻略中都会建议大家增加曝光补偿,这是因为相机以18%灰为标准对雪进行测光,而实际上雪是比18%灰更亮的,如 果不手动增加曝光补偿,那么拍出的雪景很可能是灰蒙蒙的。相反,拍摄亮度较低的偏黑景物时,要减少曝光补偿,这样才能保证曝光正确。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白加黑减”原则。

10. 拍摄前不检查相机参数设置

有些摄影师有很好的拍摄习惯,在结束一天的拍摄后会将相机的参数恢复到默认状态,以防第二天拍摄时忘记调整参数,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错过很多精彩瞬间。细节决定成败,想要提高摄影技术先从这些小事入手吧。
最后想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数码后期可以帮助我们将好作品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在前期拍摄时更需要一个严谨的态度,因为任何后期都是建立在一个好照片 的基础上。另外,在后期处理照片的过程中,细节常常被大家忽视,试着将照片100%放大,就有可能发现一些问题。最后,摄影理论虽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不论你现在水平如何,去拍照吧,用手中的相机寻找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美,这样才能体悟摄影的乐趣。

李少白经典摄影作品解密

1、雨夜灯下
最美的摄影幻想往往是通过最少的技术修饰达到的。

——《柯达摄影指南》

最近我有机会再次到香港,入夜后,又再次来到维多利亚湾,在赏景的同时,不断地按快门,拍了许多的照片,然而并没有拍到真正能表现出维多利亚湾那种如梦如幻的照片。正在我有些失望的时候,机会来了,突然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刚才还熙熙攘攘的观景游客,顿时散去,然而就在骤然降临的急雨间,却有一对情侣不仅没有离去,反而显得很兴奋,俩个人擎着雨伞在雨中走来走去,东张西望,交谈甚欢。此景此情感染了我,我连忙取出相机,将感亮度调至I S O 4 0 0 0,企图捕捉只有摄影才可能产生的富有诗意的美丽影像。我这种对摄影的奢望,很快就实现了,当他们俩人打着雨伞走到一片灯光中时,雨丝在灯光中形成的亮线,雨伞在灯光中形成的亮面,再加上一侧一背、一男一女的人影,最美的摄影幻想就在高感光和逆光的合作中很容易地完成了!


2、沙丘上的放牧

不要一站在某处就随心所欲地举起相机拍摄在确定拍摄的具体位置和高度之前,最好先别忙着举起你的照相机。

——查理·韦特(英国 摄影家)

去年我获得一次到西藏拍摄的机会, 虽然不是第一次去西藏, 但对于我还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 因此, 一进西藏, 就很投入。一路上拍山, 拍水, 拍云, 拍雾,拍牛羊, 拍藏民……拍来拍去, 并没有脱离我对西藏已形成的概念。但是有一天,当从拉萨前往山南的途中,却遭遇了之前我未曾料到的风景, 在公路的一侧, 居然出现一大片沙漠, 而且是由高高低低沙丘构成的。我几次来西藏, 不但没有见过沙漠, 也没有听说过有沙漠。因此非常兴奋, 马上请求停车,同车的影友也欣然同意。停车后, 大家都奔向沙漠去寻找各自的机位, 我没有马上进行拍摄, 而是先环顾四周, 观察情况, 我边走边观察, 很快发现, 在远处的沙丘上居然有人在如此荒凉的太多, 大约为十几只, 大概因为羊的数量不多, 所以牧羊人显得比较轻松, 竟离开羊群, 独自一人向沙丘的高处爬……我很快确定了自己的拍摄意图, 要将牧羊人和羊群从风景中抽象出来, 化作点与点的形式关系。为此,最好取得一个比较高的视点,会更有利于在镜头中展示牧羊人和羊群之间的形式关系,于是我爬上了一个沙丘, 得到了一个比牧羊人还高的位置。在取得了这个较理想的视点后, 我才按下了快门。事后交流大家所拍的照片,我这张应该算比较成功, 其原因就是我在按快门前, 费了很大的力气去爬沙丘, 在没有获得理想的视点前, 没有忙着举起相机!

3、待渡
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瞬间释放的,你必然已本能地完成一个几何图形,要是没有这种几何图形,照片就会没有形式,也没有生命。

——享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 摄影家)

不久前我应邀到广东阳江,在美丽的没阳江安排了一次渔鹰捕鱼的拍摄。当拍摄活动结束后,已是黄昏了,因为要参加晚宴,所以大家都匆匆上了岸。可是我却没有随其他人登车,而是停留在渡口的小码头上观察。发现有几辆摩托车,排列在渡口边待渡。此时天色已晚,摩托车的前灯与江面上的渔火相互辉映,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难得,稍纵即逝的画面,于是举起相机就拍。因为渡船还没有来,我还有时间回放并观察已拍的照片。我觉得刚才所拍,只顾将眼前的画面,没有认真经营画面,没有很好地将镜头中的视觉元素按审美规律安排,用布列松的话就是没有完成一个几何图形。要是没有这种所谓的几何图形,照片就会因为缺少审美形式而没有生命, 于是,我重新拿起相机,决定以一个站立的摩托车手作为前景,并用广角镜,低视点来构图,这样一来画面就在均衡中有了变化,有前有后,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亮有暗……也就有了布列松所谓的几何图形,因此照片就生动起来,有了惹人喜欢的生命。
[img]

4、故宫的线条

方形的构图正好与故宫的仪式感、庄严感相得益彰。在雪下, 三层台阶被表示为三条线。这三条干净利落的斜线衬托出宫殿建筑的端庄。在如此强悍的直线后面, 建筑檐顶微微弯曲的线条就显出宽容、包容的温和暖意。白雪的覆盖抽象出了简洁的线条。线就是限, 是不可逾越的雷池。这线曾经止步了多少梦想、禁锢了多少真情? 此梦已不可追, 此情已不可待。尽管此刻雪中的故宫是如此端庄、大气, 甚至显得纯净无欲, 但你仍然能够感受到雪下的那份威严和寂寞。也许是雪的纯净让我们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质,故宫和其他的屋子没什么不同, 它们都同样希望能包容和庇护住进来的生命, 只是故宫的线条繁复了些, 深刻了些, 以致维护这些线条所耗费的气力远远超过了包容和庇护的气力, 久而久之线条们竟忘了自己包容和庇护的初衷,竟成了牵绊和桎梏。虽然现在在雪下, 它和所有其他线条看上去一样的直接和单纯, 但是忘了初衷的线条就不是线条了。何况按照物理学的理论, 线条本不是线条, 线条根本从未存在。宫里宫外的人就是在这个不存在的现实下踟蹰了千年。乌有之线, 无物之阵从来都是走不出去的方圆 .

5、柳枝与柳结

形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奥秘,因为它能表现神秘的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形式才能感觉神秘的能量,即“无形的上帝”

——奥古斯特·马司(德国 画家)

观察不能只停留在事物本身上,还要识别构成该事物及其与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视觉形式:色彩、明暗、疏密、轻重、点、线、面……等。有时候还要有能力将这些视觉形式从事物中抽象出来,将潜伏其中的美解放出来,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柳枝与柳结》这幅照片就从柳树和其背景的冬雪中揭示出来的线与线构成的视觉世界。
[img]

6、高原初醒

色彩的并置优于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混合会使色彩变得很脏。任何单一的色彩都是生涩的,事实上在大自然中也不存在。丰富的色彩只有在于看得见的彩虹中,而大自然谨慎地向我们所显示的色彩是无比微妙的,它们并置在一种确定不变的秩序里,仿佛每一种色彩都是另一种色彩的派生!

——高更(法国 画家)

在西藏的纳木措, 天不亮我们就来到湖畔, 为的是用相机捕捉到高原初醒时, 那种迷人的色彩美。我们熬过了黎明前刺骨的寒冷, 终于迎来了曙光。这时太阳并没有露脸, 但她的光芒已辉耀在部分天宇上, 形成了不规则的桔红色快。我连忙通过镜头确定了画面, 让湖岸、湖水、山峦、天宇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组合, 并以被晨曦照亮的桔红色块为基础测光。凭我的摄影知识和经验, 推测如此测光, 画面上就会形成褐色、灰蓝色。黑色、桔红色、紫蓝色这些色彩的并置,正如高更先生所言, 当色彩并置时, 大自然在一种确定不变的秩序里,显示出色彩的无比微妙。
《初醒》是不是印证了这一点?

7、那人却在灯火辉映处

有时,光本身就能决定我们该把照相机对向何方,光具有一种让人动情的力量。

——尼尔·布雷肖(英国 摄影家)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就会背诵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很多词句,其中特别喜欢的一句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对词句的理解是:你心中最向往追求的美,往往在被众人(当然也包括自己)忽视的暗处。然而在我的摄影生涯中,在对视觉美的长期追寻中,我得出了反其意的另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辉映处。有一次夜间,我背着照相机在北京西单大街上闲逛,迎面是形形色色的人我不时抓拍几张,但始终没有出现能让我怦然心动的一看。正当我有些郁闷之时,那久久期盼的决定性瞬间却突然不期而至!事情是这样的,当我的视线无意间落在一个站在金属墙旁的女子时,女子体貌平常,可是就在此时,街上行驶的汽车灯忽然射向了她及她身旁的金属墙。于是,魔术出现了。光一下子将平常化成了非常,将平凡化成了非凡。就在她身旁的金属墙上,出现了光、色、形、影的美妙又动情的组合!










风光摄影构图的“一二三四五”

原创 2015-07-03 刘玉松 中国摄影报

摄影创作中,一旦发现具有美感的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就把它们纳入取景器中,按照摄影者完全自我的方式取景拍摄,这就是构图。构图不仅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个组织过程,它的作用就是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它把大量散乱的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摄影者想方设法从这些要素中寻找出要表达的思想信息,以优美的线条、亮丽的色彩、完美的形状来展现大自然的美感,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最重要的画面元素。

虽说摄影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摄影形式也有一定的基本规律,为了方便记忆,笔者把摄影构图的常见形式归纳成一个口诀“一二三四五”。即一点(散点),二心(向心,离心),三形(S形、T字形、三角形),四式(变化式、平衡式、对称式、框架式),五线(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交叉线、放射线)。
  
一点
图片没有固定的兴趣中心,以较多的信息制造出恢弘大气、热闹繁忙的现场来表现主题,像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常用于主体众多且不分主次的影像拍摄。

二心
向心构图:以主体为中心,四周景物有一种向中心聚集的趋势,能将读者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使主体部分更加突出。

离心构图:四周景物有一种向外延扩散的趋势,使读者注意力先集中到主体后,又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向外舒展的流动感。常用于需突出主体而又不能忽视周围环境的影像拍摄。
  
三形
S形构图:画面中的景物或影调、色彩呈S形曲线,具有优美流畅,延伸变化的特点。常用于表现河流、弯曲的道路、梯田及运动轨迹等。

T字形构图:画面中的景物或影调、色彩呈T字形构图,给人以平稳庄重感。可将读者视线引向T字交叉部位或附近某个兴趣中心。

三角形构图:画面中的景物或影调、色彩集中安排在三个点上,呈现出一个三角几何图形,具有稳定、灵活等特点。一般以斜三角形较为常见,常用于拍摄动物构件、花卉、小品等。
  
四式
变化式构图:将画面主体安排在一边或一角上,给读者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富有韵味和情趣。

平衡式构图:景物或影调、色彩巧妙安排,与某种形式相呼应,使读者感觉到整幅图片重心平稳,情景协调。

对称式构图:景物呈左右或上下对称排列,有平衡、对称的美感,但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建筑、对称体、特殊风格景物等。

框架式构图:通常是用景物框架做前景,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以突出主体。能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装饰效果,有时还可以营造一种神秘气氛。
  
五线
水平线构图:景物线条呈左右水平线排列,具有平静、舒适、广阔的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或微波荡漾的水面、宽广平坦的空地、辽阔无垠的平原等。

垂直线构图:景物、线条呈上下垂直排列,能充分表现景物的高大和深度。通常用于表现高楼、林木、山石、瀑布等由高大竖直线条构成的景物。

对角线构图:主体在画面上呈对角线分布,能吸引读者视线,产生向画外延伸的趋势,主体突出,画面美观,富有动感。

交叉线构图:景物、线条交叉布局,交点可在画面,也可在画外,透视感强,有利于把读者视线引向交叉中心或画外,使人具有亲临其境或景物外面而来的感觉。常用于表现铁路、公路、大桥、街巷、田野等。
  
放射线构图:线条由某个集中点上下或左右伸展放射开来,表现出一种扩散、放射作用,使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按放射线的方向不同分为竖直放射线、横平放射线、四周放射线等。


谢谢石头的支持!
风光摄影必备的ND和GND滤镜

原创 2015-07-08 陈波 中国摄影报

在风光摄影中,GND滤镜能有效平衡天空与地面的光比,尤其是拍摄日出日落时。


GND与ND滤镜除了有圆形与方形的区别,在减曝光方面也有不同的级别之分。

摄影分为前期及后期两个阶段,成功的前期拍摄会为后期调整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风光摄影中,尤其是大光比或弱光情况下拍摄,为了保证整个画面曝光准确或者为了延长曝光时间来达到慢门效果,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滤镜。正确的使用滤镜,有助于提高拍摄者的创作能力,对于初学者,有必要了解一下滤镜相关的知识和一些简要的使用要领。

ND和GND滤镜都有哪些类型?
通常所说到的滤镜,是指光学滤镜,是一种具有光线过滤效果的摄影配件,具有光学玻璃和树脂玻璃两种材质及圆形和方形两种形状。在风光摄影中,一般使用最多的就是中灰滤镜(ND)及中灰渐变滤镜(GND)。
    
中灰滤镜(ND)整张镜片为灰黑色,主要功能就是过滤光线、降低通光量、增加曝光时间,常见用于需要拍摄出动感虚化情景的时候,比如大海、溪流、瀑布甚至车流、人流。中灰渐变滤镜(GND)镜片的上半部分为灰黑色,下半部分为透明色,主要用来平衡光比,使画面中的暗部与高光部均合理曝光,适用于大光比的环境,比如拍摄日出及黄昏的场景。
    
滤镜是通过控制挡位来达到减光或平衡光比的效果,中灰滤镜(ND)及中灰渐变滤镜(GND)一般都有0.3、0.6、0.9、1.2、1.5、1.8、2.4、3.0各个级别,相对应减光1、2、3、4、5、6、8、10各挡。比如说,拍摄时候使用一张ND0.9的中灰滤镜,使用滤镜之前通过相机测光得到的数值为1/8秒,那么使用了这块ND0.9滤镜以后,入射光减弱了3挡,曝光时间则为1秒。

滤镜使用的一些要领
(一)中灰滤镜(ND):使用较为简单,直接使用相机的AV模式(光圈优先),对好焦以后插上滤镜,如果慢门效果达不到你的期望值,可以通过减小光圈来配合降低进光量,同等滤镜情况下,光圈越小快门越慢。
    
(二)中灰渐变滤镜(GND):风光摄影中使用较多的滤镜,曾经被人称为风光摄影师的秘密武器。GND分为软边和硬边2种,也有圆形和方形之分,一般拍摄天际分割线很明显的大海、湖面等采用硬边GND,拍摄有山体或树木的场景采用软边GND,以天空与地面光比相差的等级来确定使用什么挡位的GND。
    
关于光圈设定,GND较常作用于大场景广角,这种场景景深很重要,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前后景相对也就越清晰。关于对焦,MF手动状态下,将镜头的标尺转到无限远,也就是超焦距泛焦上,在镜头上是一个∞的标志。关于测光,建议采用点测光,打开相机的实时拍摄功能,对着天空中最亮处测光,然后观察直方图,通过曝光补偿来保证前景的曝光充分。
    
(三)滤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滤镜只是个摄影的辅助工具,任何滤镜的使用都会带来画质的损伤。
2.使用滤镜以后,快门速度相对变慢,所以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和快门线是必备的。
3.滤镜有圆形和方形之分,推荐使用方形插片式滤镜,这种滤镜更加方便我们拍摄,而且可以将滤镜叠加使用。一般常用的16-35镜头相对应的ND滤镜规格为100×100、GND为150×100。尽量不要选择圆形或圆形可调式滤镜,避免各种X影及偏色的产生。
4.方形插片式滤镜同支架、接环是配套使用的,缺一不可,支架上可以同时安装三块滤镜。
5.滤镜有光学玻璃和树脂玻璃两种材质,表面都有镀膜,使用过程中不注意会留下划痕,一定要避免和硬物摩擦,不用时须用软布包好放入滤镜包内;滤镜易碎,须妥善使用和保管。



谢谢溪边,继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