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羽舞百湖生态摄影工作室 http://bbs.photofans.cn/?11340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鱼枭的绝技

已有 228 次阅读2011-4-12 20:04

发布: 岷江冷杉老师 | 分类: 猫头鹰大全 | 发表于 2007年1月11日. 鱼枭的绝技,渔枭也是猛禽中的捕鱼能手。

渔枭是晚上捕鱼的猛禽。它一生与水相伴,跟渔夫一样捕鱼为生,偶尔也寻食水中的小生物,如昆虫两栖动物等等。所以有时它象水鸟一样在浅水中踱步觅食。这种举动在猛禽中颇为少见,因而让人觉得颇为滑稽有趣。



因为晚上活动,鱼枭的生活习性鲜为人知。它们都生活在亚州和非洲水域,一共有7种。诺大的美洲没有一种晚上捕鱼的鱼枭,但是在适合鱼枭生活的环境里有两种专门吃鱼的奇特的蝙蝠接替了它们的位置——“一山不容二虎”,这两种以同样食物为生的动物在同一个生活区域生活肯定会发生引起食物竞争,最后总有一方被淘汰出局。这种抓鱼的蝙蝠跟吃昆虫的蝙蝠不一样——为了抓鱼长了一付尖尖的大爪子。有意思的是最早见到这种捕鱼蝙蝠标本的鸟类学家根据它的大尖爪子判断它的食性肯定不是昆虫——吃昆虫用不着尖爪子。很多年以后鸟类学家以确凿的证据证实了前人的推断,确定捕鱼蝙蝠的存在,了解了它们独特的生活习性。更有意思的是上世纪末中国的鸟类学家马杰在中国也发现了这种长着大尖爪子捕鱼为生的蝙蝠,大耳蝠。并且经过各种不懈的努力拍下了大耳蝠抓鱼的真实场景。


鱼枭跟鹗一样也是高歌十四行爱情诗的忠诚恋人——每到繁殖季节就双双对对地在山涧溪流、林中湖泊唱和不休,激动不安。因为它们是夜猫子,所以它们的爱情表演和“爱情诗”很少有观众欣赏。关于它们的生态习性我们知之很少,只知道它们无论哪个种类育雏期总是错过雨季,赶在旱季——因为旱季里河水浅,水清而鱼多,捕鱼容易一些,初生的小枭才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它的生长所需。随着不同的地方旱季的时间不同,不同地方生活的鱼枭的繁殖期也不同。它们的分布及数量远不如鹗广泛和众多,人类对它们的了解真是很少很少。


鱼枭跟捕鼠的枭类猛禽既然都是枭,当然都是晚上工作的“夜猫子”——一个抓鱼,一个抓老鼠。它跟捕鼠的猫头鹰有着诸多的区别:第一:它们脚上没有羽毛覆盖——脚上的羽毛对捕鱼的枭是没用的,捕鱼时弄的湿漉漉的,而且沾上鱼鳞不好清理:趾下长着棘刺般的鳞片,可以牢牢控制滑溜溜的鱼儿;第二:它们的脸形不是浑圆如盘的,而是略略窄一些,


更像普通鸟的脸庞;猫头鹰的圆脸起着聚集声音、提高听觉的功能,鱼枭捕鱼更多的是靠视觉,而不是听觉,因此它不必“东施效俜”长一张对自己没有用的圆脸;第三:它们双翅的飞羽没有柔软的可以消除噪声的锯齿状边缘,因此它飞行时声音很大,但这也不妨碍它正常的工作,因为水中的鱼是听不见的。


生活在亚洲的几种鱼枭体型巨大,体长在半米开外,色泽十分鲜艳,长着长长的耳羽。生活在非洲的鱼枭头部长着蓬松的鬃毛,又没有耳羽,,显得头格外的浑圆硕大,形象粗犷、悍武好象前两年街上妇女们流行的非洲“爆炸式烫发”。


我国有3种鱼枭:毛腿鱼枭,褐鱼枭和黄腿鱼枭,它们跟雕枭一样,都是大型的类。



褐鱼枭又叫酱鱼枭,体羽是棕褐色的,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于近水源的密林中,也成双成对栖息于枝叶稠密处。它是半昼性的枭类,下午黄昏时分出来活动捕鱼。


在我国它们主要生活在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黄腿鱼枭看起来很象褐鱼枭,只是体形稍大一点,毛色更漂亮——
棕褐色中镶嵌着橙棕色,喉部有一块醒目的白色色斑,好象一枚独特的美丽颈饰。它们是所有鱼枭中分布最广的:在秦岭山地它们栖息在


海拨1600米的栎林中,在台湾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溪流的林区。跟褐鱼枭一样它们也是半昼性枭类,主要在黄昏时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在白天活动和猎食。除了捕鱼它们也捕食蛙、鸟、蟹、虾、昆虫,甚至也抓老鼠吃。我国的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经、广东、四川、贵州等地都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毛腿鱼枭(Ketupa blakistoni)另文说过,这里不提。



横斑渔枭,非洲鱼鸮头浑圆没有耳羽,样子十分奇特。



KChye_Buffy Fish-Owl亚洲鱼鸮羽毛鲜艳,体形大多在50厘米左右,头上有耳羽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