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朋友影像欢迎您『有空来坐坐』 http://bbs.photofans.cn/?127014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再拍~右玉-杀虎口》

已有 2625 次阅读2010-7-15 20:16

2007年9月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在山西能感受到的塞外风情一直让我流连忘返。(这是07年拍摄的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threadyear=2008&threadid=18288

右玉资料介绍: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东、南、西三面与左云、山阴、平鲁三县接壤,北以长城为界同内蒙古毗连,总面积1965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
  右玉,秦代置善无县,为雁门郡治。西汉沿用秦治,东汉雁门郡南迁后,为定襄郡治。汉末郡县俱废,北魏复置善无县,后废。唐置静边军,以后为云中县地。明初置定边卫,施政置大同右卫,永乐七年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名右玉卫,雍正三年升为右玉县,朔平府治此,民国元年废府留县。1993年7月该县划归朔州市所辖。

    右玉县现有耕地80.53万亩,工要种植莜表、谷子、豆类、薯类,其次有小麦、玉米、胡麻等。经济作有甜菜、白麻、药村等。该县林业发展迅速,解放后经全县人民的多年努力,已把昔日的“朔漠沙荒”变为今天的“塞上绿洲”,使右玉半壁河山披上了绿装,有效地控制了水士流失,促进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

    该县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环境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全省来比较仍属落后,目前主要工业行业有采煤、机械、建材、制糖、轻纺、陶瓷、皮革等。

    由于地处边远山区,该县交通尚不发达,现有公路主要是宁武阳方口至杀虎口的干线公路穿越该县城关镇。此外还有城关通大同的干线公路和城关通山阴的简易公路,并有乡镇公路多条。多数乡镇同通行汽车,但交通不便的山区,仍以人畜驮运为主。

    右玉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较为丰富.全县现存文物一千余件,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石斧,商代的铜簋,西汉时的温酒樽等。

杀虎口资料介绍: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唐朝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 1925年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进驻“杀胡口”。是年,冯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多峰为杀胡关镇守使。 韩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改名为“杀虎关”。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
  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关于杀虎口及右玉城在明朝时的重要性,由代宗颁赐水陆神祯一事足可看出。代宗朱祁钰是英宗被蒙古瓦剌俘去后继位的,他为祈祷上苍保英宗安全回来,许愿如打败瓦剌,英宗回来,愿将“水陆神祯”御赐给朔平府右玉县。后来于谦组织的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英宗被释,代宗遂派臣将“水陆神祯”颁赐给右玉,以谢神灵。“水陆神祯”就是皇宫中库藏的120幅稀世珍品,名贵的绘画。据说这些画多出自大唐贞观年间吴道子和阎立本之手。现在残存的部分珍品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馆内。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场战争起因于“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爱的妾,她与辛爱部下的一个头目鬼混,被发现后慌忙投奔了明朝,当时的大同总督杨顺,为请功邀赏,将其送进京城。辛爱为此率部进攻杀虎口,然后包围了右玉城。杨顺见事情不好,后悔不该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谎奏,蒙古辛爱部愿用白莲教起义失败后跑过去的汉人交换桃松寨。皇帝同意了放还桃松寨,但辛爱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强了兵力,在进攻右玉城的同时,又向大同、宣府一带长城发起了进攻。
  在蒙古兵多次强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右玉守将在作战中阵亡后,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将,自愿担任了右玉保卫战的指挥。他在此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除打退敌方进攻之外,还多次抓住有利战机,偷袭敌营。从九月坚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虽未被攻克,但城内军民几乎已绝炊断粮,可充饥的牛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明廷派兵部尚书杨博亲率大军来解右玉之围。蒙古兵见右玉城实难攻下,而明朝援军将至,便自动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从杀虎口撤出长城。
  这场战争之后,重新加固修缮了杀虎口和右玉城,及杀虎口一带的长城。并增加了守备兵额,大大提高了杀虎口的防御能力。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觅食求生”。当时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加之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工匠和破产农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土默特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150户丁口为1个苏木)的缺额,山、陕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随着清朝对蒙古封禁政策的松弛和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破产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走西口”的人渐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额济纳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续不断。解放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

2

3

4

5 杀虎堡晨曦

6

7

8

9

10

11 杀虎堡掠影

12

13  开心的羊倌

14  广义桥上的羊群

15  古堡城墙下的民宅

16

发片完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