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闻泉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2736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闻泉的摄影笔记】

已有 803 次阅读2012-8-2 10:36

爱好摄影20多年,但生性愚钝,没拍出过什么“大片”,但还算爱看书、看报。从2008年1月3日开始记摄影笔记,将自己在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文章记到笔记本上。前几日突然想,不如在自己佳友在线的博客里记录。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丢不了,二是便于和大家交流。


因为打字慢只能提纲式的记录。



2012.8.2


《中国摄影》2008.6期


《从第四届华赛看当前中国新闻摄影》  作者:李楠


     组照选择最有说服力的图片;一张图片说一个内容,不要重复,图片之间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差异性。在内容上形成紧密的逻辑联系。美国《生活》杂志曾经有组照拍摄的几条要求:


1、全景,或者对主题带有介绍性的照片。


2、中景,对一群人或者一些活动的描写。


3、近景。


4、肖像。


5、关系照片,表现人物之间交流的照片。


6、典型的瞬间,也被称为决定性瞬间。


7、过程照片。


8、结论性的照片。


      这是《生活》杂志的最低标准。


新闻摄影:


     不能制造事件,不能通过PS增添、删减或改动画面元素。


以上转抄自2008.6.18日笔记


2008年7月30日《人民摄影》报   作者:郭建良


开放式构图:


就是突破画幅固定局限的有力手段。它不再把画面框架看成与外界没有联系的界限,注重与画外空间的联系。有意在画面周围留下被切割的不完整形象,被切割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留下了悬念,形成一个除了可视的实空间以外还存在着一个不可视的虚空间,一个由观者想象而存在的画外空间。画内的主体形象与画外的虚体空间的关系,由观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完成。



自己喜欢纪实摄影所以经常关注关于纪实摄影的文章,也记了一些笔记,只是打字慢,没能在这里记录,在网上下载了鲍昆老师这篇文章,摘录到此。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精神(摘录)


发布时间:2012-09-04 作者:鲍昆


纪实摄影不是流派和风格,而是一种思想、精神和态度


无论是叫“纪实摄影”还是“社会纪实摄影”,大家都明白指的是什么类型的摄影,所以我们就按多年的约定俗成,还是称其为“纪实摄影”吧。咱们对纪实摄影的理解一直是有偏差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对纪实摄影的理解, Documentary Photography指的是一种态度和立场,是思想,而不是传统艺术思维方式中的题材、流派和风格。


但综观中国的纪实摄影的发展,上世纪整个90年代,许多摄影人还是停留在想办法按照找题材那个思路去拍。只有陕西群体超越了题材论提出了现实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主张,这是和纪实摄影内在的精神一致的,即对于现实和未来的关怀。


纪实摄影的理念在中国摄影界为什么长期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和认识?这和整个中国摄影界以及社会的陋习有关,就是我们不是一个爱学习和读书的民族。前面谈到林少忠和肖绪珊等人曾经认真地介绍过纪实摄影,但是当时人们缺少阅读经验的准备,所以理解滞后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其后的情况就非常令人难过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居然出现在报纸上讨论“什么是纪实摄影”这样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纪实摄影?


今天,我们还在推崇纪实摄影,为什么?肯定不是为了推崇什么风格和流派,我们是在推崇一种精神,即关怀现实和未来,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这是摄影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精神,也是超越摄影的精神。现实的中国,尤其需要的是这种正直的精神。


在西方,纪实摄影作为一种体制运动,它早就终结了。在上个世纪,早期纪实摄影是一种结合着社会思潮的运动,促进社会体制的改良。后期,纪实报道摄影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有庞大的印刷传媒的支撑,是媒体社会时代一支用图像说话的特殊力量。


在中国,我们使劲提倡纪实摄影,其实提倡的就是这种精神价值,而不是把纪实摄影当作一种影像风格来提倡,因为纪实摄影根本就不是一个艺术问题。如果有艺术问题,也是衍生的,是怎么把纪实照片拍得好的问题,但绝不是主要的。我们所提倡的是,无论你玩艺术和拍纪实性都无所谓,只是背后应该有这层价值观,这样你的作品才能有力量。这才是我们今天提倡纪实摄影的本意。但是这个问题却谈起来总是很费劲,很少有人热情的呼应。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只把摄影理解为是艺术,纪实摄影是其中一种艺术风格,觉得你说的普世精神与人文关怀和他的“艺术”兴趣驴唇不对马嘴。第二个原因才是真正更为深层和本质的原因,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人生观中缺少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甚至可以说天生就没有。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自耕农社会文化,小农经济的封闭与自足(更应该说是自私自利),注定和现代协作性的公民社会时代不适应。我们缺少社会协作、协商、互利互惠的意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都是个人的发展、成功、汽车、房子。我们对社会公共价值观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口水、宣泄、吐槽的阶段,是个人发展遇到阻碍时发泄“私愤”的借口,而绝对不会身体力行地建设和贡献。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缺失问题,而是我们民族文化中原来就没有这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要通过各种手段去构建一个能够跟未来中国的发展相适应的一套公民意识。而摄影这个媒介的诸多特性则是构建公民社会的有力武器。


纪实摄影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摄影,它在当下中国的形势中,无论是社会理论探讨和监督体制运行,都是具有积极意义和能够发挥作用的。所以,在中国当下提倡纪实摄影精神并发挥其作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当下提倡纪实摄影的现实意义


纪实摄影的批判性,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能够帮助社会进行自我调节。所以,纪实摄影是改良主义的。改良主义是一个理性社会运作具有的聪明策略,是以批评来舒缓释放矛盾,以此达到减轻危机压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在中国当下提倡纪实摄影精神并发挥其作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阿国


一位好的摄影师离不开“四个能力”。其一是发现能力。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谁能发现它。优雅美女也好,风景名胜也好,哪怕流浪人口、城市废墟也罢,都值得留心拍摄。经常有人说,本来很常见无奇的地方,让摄影师拍的美不胜收,就是这个道理吧。其二是思考能力。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只有发现,没有思考,拍摄就可能事倍功半。无论拍什么主题,“情深绝对甚于景深”,我们不仅要保持好的状态和带着深厚的感情拍摄,而且要积极努力思考你想要什么,每一张照片要拍出什么效果。这就好比唱卡拉OK,不用心、不投入的演唱,效果一定是平白无味。其三是创作能力。这是区别摄影师与摄影家的分水岭。创作一定是痛苦和艰难的过程,需要冥思苦想,需要自我否定,需要失败再失败。其四是沟通的能力。特别是拍摄陌生的人文、人像,你一定要有亲和的语言、善意的表情、平和的沟通水平。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