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一方热土松原 无限自在闲人 http://bbs.photofans.cn/?12846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行者无疆——皖赣湘京游散记(陆续添加中)(八)

已有 24069 次阅读2009-4-14 12:05



村外

在路旁锯几块破木头片子就卖钱。那叫香樟木,闻起来的确很香。

所以说,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商品意识的确立,也要从锯香樟木开始。

不要以为只有徽州人(婺源也是古徽州)会做生意,这不,咱东北人,而且还是咱长春人都来这里做模特了。

告别李坑,连这只庙前的狗儿也不理踩你了,毕竟,离去不像来时那样受欢迎。

汪口
  汪口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江湾镇,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又名“永川”。汪口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压的西部,离县城紫阳镇23公里。向西至瓷都景德镇84公里。历史上被儿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有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沿河十景点的龙船潭“水上竹筏漂流”;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



汪口最有名的就是这座俞氏祠堂。

雕梁画栋





祠堂里悬挂着家族过去的辉煌。



村外的小河

古时的水利设施,利用水的动力舂米什么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可能不对。

千年古街

漂亮的外景









谢谢以上各位的关注。汪口片上完。
晓起
  晓起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位于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合处。晓起分为上晓起、下晓起两个自然村,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主要景观有双亭耸峙、枫樟流荫、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江氏祠堂、砖雕门罩、养生河与古濯台等。“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竟有“绝妙何图诚若是”之感。
    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上晓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前后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而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间族人“高中(进士)捷报”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让人想象古村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两溪汇合处的下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即使在古树遍布的婺源也不多见。村中也颇多明清古建,风格各具特色,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一派田园景象。此外还有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景。
    晓起村有古驿道通往山里。有些靠河地段的驿道甚至还有青石板护杆,炎暑时节,浓荫蔽天,十分凉爽,有如世外桃源。连接上、下晓起的青石古道蜿蜒曲折,石板上一条古代徽商留下的深深车辙至今未能磨灭……



晓起村是旅游热点,每天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中的老建筑很多



上下晓起村距离起码有一公里。这是连接两个村的小石板路。



晓起的特色就是村后的山上,古樟树繁茂,空气清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