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阿郎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3136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找寻倒马关—2015.5唐县倒马关长城遗址

已有 542 次阅读2015-6-29 10:26


                                                                                                           找寻倒马关
            —2015.5唐县倒马关长城遗址
阿 郎
   近年来唐县大石峪景区名声鹊起。周围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去过,都说那是一个很清幽的地方。今年动了想去看看的念头。从网上查看去大石峪景区路线要经过一个叫倒马关的地方。
   去过的朋友说,大石峪景区是一个不大的地方,半天的功夫就游览完了,就想再就近寻找一个可以游玩的地方。查阅地图发现在大石峪景区的南边10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刚刚开发不久的秀水峪景区,而倒马关就两个景区中间,三点一线,正好满足一天的行程。
查阅网上资料得知倒马关景区位于唐县城北75公里处,保涞路两侧。倒马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与阜平的龙泉关,易县的紫荆关并称为“内三关”,既我们常说的“三关”,也就是北宋名将杨延昭当年拒守抗击辽兵的地方。此关分上下两城,关墙十里。隔河相望的东北,西面山梁上有烽火台五座。当年杨家将拒守在这里,西山梁上分别有六郎碑和令公庙。而倒马关之名,则据说是当年扬六郎御边抗辽,在此地被山石夹住马腿而倒马回军之故;又传是因地势险要,不论敌我,凡骑马到此,马必跌倒,有“倒马关前必倒马,内三关中数它奇”的说法,由此得名“倒马关”。 我想如果在返回的路上顺道去倒马关探寻一下杨六郎抗辽的故址也算不虚此行了!
5月初夏的一个清晨,我们一行5人自驾奔赴大石峪。一路还算顺利,抵达倒马关隧道时,发现有长长的货车队列停在路上,原来前面堵车好长时间了。出了隧道右转就进入了大石峪景区。大石峪以瀑布流水闻名,然而由于连年干旱,溪流细如发丝,在其号称的“京南第一瀑”前,已然没有了水流,只能从过往的水痕上想象当年的气势。漫步景区,硕大的花岗岩石掩映在嫩绿的树木丛中,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撒落在小路上,随风跳跃。和煦的清风不时吹来野花的芬芳,温馨而清爽。我们一路欣赏一路拍摄,不知不觉间3、4个小时已然过去,饥肠辘辘的我们下的山来,早已过了午餐的时间。草草吃过午饭,已是下午4时左右。在返程的路上,疲惫的同事已经没有了再去下一个景区的欲望。在我一再的鼓惑和诱导下,终于同意一起去找寻声明显赫的倒马关城。
    出了倒马关隧道就是倒马关村了。遥望两边,没有看到长城的半点影子。车上导航没有倒马关景区的信息,手机高德地图有一个倒马关长城的标示。我们循图前往却渐行渐远。向路边的乡亲打听倒马关长城,乡亲很感诧异,说刚刚过来的村子就是倒马关,没有什么长城,要看长城应该去涞源那边。我们不甘心,返回头继续寻找。不经意间已经再次穿过村子,还是什么也没有看到。疑惑间,开车的同事说,刚才经过村头时好像在路边看到一个石碑写着倒马关。再次返回,果然在村的东头路边看到了那个石碑,赫然写着“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倒马关”。进的村来,在村的拐角处看到了一小段残缺的城墙和小门,路的对面也有那么一点残城墙的影子。乡亲们说这里既是倒马关城了,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现在只剩下这些残缺的一点点遗址了。在村西头还有一个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城门,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继续询问,不是还有六郎庙和六郎碑么?还有烽火台,3000米的城墙么?可是我们从听闻乡亲戏谑的表情和呵呵中,感觉到了现实与想象的差距。我们只好徒步继续找寻那残存的遗迹来挥洒想象。村里房屋间、道路边那些坍塌的只剩下碎石轮廓的墙体,隐隐述说着远古的沧桑。越过保涞公路,在唐河公路桥下南边不远处,终于看到了隐在树林中的一段较为完整的墙头和门洞。进的门洞里面,整个门里的墙砖、石做的门轴和门槽依然保存完好,站在门洞里面,似乎感觉过去日子并不遥远。千年时光仿佛就在昨日,战马嘶鸣逐渐远去,斑驳的墙砖在无言的展示着曾经辉煌的过往……
站在门外,望着墙头上随风摇曳的荒草和墙体上刷着的现代广告,历史与现实之间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看着这些所剩无几的残墙断壁,也许现存的倒马关城是长城内三关外三关中最为残破的了。
    太阳已经西沉,暮色染红了天边的残云,想到堵在路上的长长大货车的队列,只好放弃进一步找寻山关敌楼烽台和六郎碑庙的念头,匆匆离去,踏上返程的路途。
    回到家来,不甘的我网上再次查阅关于倒马关的相关资料,对倒马关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知道我们那天所见只是倒马关城小小的部分,更精彩的还在村子的外头,在它周围的山上。
    在一篇关于倒马关的帖子里这样写道:“倒马关村最早叫桑园,桑园往西三里,也就是现在的上官顶叫倒马关(现在的倒马关隧道上面)。隋唐时期,上官顶建有古城墙以御外敌入侵。到宋代,宋将杨六郎曾统兵驻守此地,现有六郎碑和六郎庙遗址。据说杨六郎和辽将韩昌曾在此相遇,两人打赌发誓,杨六郎一箭射到哪里,韩昌就退兵到哪里。杨六郎一箭射到如今的插箭岭,韩昌就退到了插箭岭。涞源的插箭岭就是由此而来,现在插箭岭的城门楼上还有杨六郎留下的箭孔,倒马关的得名也是由此而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后,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离开北京到全国各地游荡,一日来到倒马关,他见到倒马关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但就是没有地方容纳更多的驻军,他看中了倒马关往东三公里的桑园,认为那里风水不凡又能容纳更多的军队,于是提议在桑园建成驻关。明成化年间,在桑园筑起雄关,把这座城称作倒马关,原来的倒马关为上官,上官顶也就由此得名。当时的倒马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每个城门又有一个正门和两个侧门,称为三环套月门。城墙和山上的长城相连接,更是易守难攻。城墙上每五尺栽有一棵松树。据说,每到夜深人静时,由两匹金马,脖子上挂着金铃铛不停地在城墙上奔跑,清脆的铃声人人都能听到。倒马关四周山上现有的烽火台、炮台也是明成化年间所建,如今的倒马关中学院内还存有当年使用过的铁炮。到后来随着保涞公路的开工建设,倒马关城遭到破坏,拆了各城门上的石条建起了倒马关大桥,随后城墙大部分被毁坏,现仅存东城门的一个小侧门。倒马关城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历来都有人在外为官,最小的官还是一个四品督司,现倒马关中学就是当时的督司殿旧址。唐河北岸山坡上耸立着著名的六郎碑,六郎碑的正面刻着“宋将杨六郎据守之地”,此碑也是明成化年间所立,它可以见证宋将杨六郎据守倒马关的历史。”
   看来,倒马关城,还是值得再去看看……

                                  2015年6月26日于圆梦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