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阿郎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3136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李家山的呼唤—2010山西行之二

已有 1863 次阅读2012-5-28 22:49

李家山的呼唤—2010山西行之二
            阿  郎
        影友老王一路上说的最多的除了碛口,就是李家山。说起李家山,老王十分的兴奋,他说:李家山是一座凤凰山,是画家吴冠中一生中引以为豪的三大发现之一。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曾经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李家山的山形、建筑,特别是陈家大嫂的质朴和热情,时隔三年仍让他久久难忘。
        李家山与碛口镇隔水隔山相望。清晨,当我们在卧虎山的黑龙庙时,老王就指着黑龙庙对面的与隔湫水河相望的黄土高坡说,那是南山,山的那一边,就是李家山村。
        游完碛口古镇已近傍晚时分。我们穿过河上的麒麟石桥,老王指着山下的一条新修的上山的水泥路说,从这上去就直达山顶了,比沿河的山路绕过去近很多。陈家大嫂在山顶上等我们呢!山路比较窄,坡度较大,一路上去还真是考验我们的驾驶技术。才几分钟,我们就顺利的抵达山顶。一个身穿粉红坎肩的中年大嫂热情的招呼着老王说,接到电话就早早的等在这里,这么晚了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老王说这就是三年前的房东陈家大嫂。
        站在山顶,向山下看去,李家山村背北面南,全村200多户人家就散落在“两沟四面坡”上。陈家大嫂熟练的给我们做起了导游,如数家珍般的介绍起了李家山。她说李家山的地形好像凤凰展翅,所以又叫“凤凰山”。现在站的山顶这个地方是“凤头”,村里的老房子主要建在“凤首”和两边的“翅膀”上。以前到我们村只能从山下的沿河小路绕过来,要走六七里路。你们刚才来的路是今年镇里为了发展旅游刚刚修的,现在从这上来近了很多,也好走了许多。从这里向南偏东和南偏西的方向分别延伸出一道山沟,直通最低处的咸沟。两道山沟的东、西两坡上,都是依山就势建造的窑洞住宅。围绕东面山沟的窑洞,组成了“小村”;围绕西面山沟的窑洞,组成了“大村”。大村和小村,就是凤凰的两个翅膀。夹在两道山沟中间的山坡,向南突出,成为凤凰的身体,它由北面的一段缓坡和南面的一段陡坡组成。陡坡的尽端处有一座天官庙,坐北朝南,它南面靠近悬崖,那是凤凰的尾巴。
        看看天色将晚,陈嫂说趁太阳还没落山,你们自己先去东面的山梁上观看李家山落日吧,那是好多画家和摄影师们最最喜欢的啊!我先回去给你们准备晚饭去了。说着就匆匆赶着羊儿走了。
        站在东面的山梁向西望去,西面的山坡上多是清代建筑群,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环视整个李家山,全部民居都是依山势而建的窑洞建筑,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向上,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村落。窑洞沿着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下一层的窑洞或许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虽然窑洞数众多,但却并不拥挤,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充分利用了空间,完美的结合了山脉的坡度与走向。残阳如血,窑洞灰黑的砖瓦与赫黄色的山形相互映衬,夕阳下的李家山看起来如同油画般的厚重苍凉,气势恢宏,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无言的震撼!老王说只有站到南面的山坡上才能看到李家山全貌,才能看出凤凰的山形地势。只有从沟口正面去看才看得出像吴冠中所说的那么一座立体的汉墓。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无不透出古村落特有的拙扑,使其更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与沟沟峁峁山山梁梁的完美结合,恐怕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该蕴藏着怎样的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夕阳沉去,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们来到陈嫂家的窑洞。陈嫂正在窑洞里的灶台上忙活着,看我们进来歉意的说,电视信号还没有引到村子里,你们先看看我家大儿子的结婚光盘吧,晚饭马上就好。随着鞭炮声起,山西乡村娶亲的喜庆场面扑面而来,热烈而欢快。让我们啧啧称奇的是新娘子到夫家不是由新郎抱进家门,而是让老公公第一个背进家门。陈嫂一边做饭一边同我们唠着嗑。大儿子去年春节结的婚,盖房和娶亲用了6万多元。小儿子今年也处了对象,只是要3年以后才能结婚。家里老公出去做帮工,儿子们去城里打工,自己在家里放着一群羊,摘些酸枣卖给游人每年的收入总共才1万多元,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接着办。
        她说: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400多孔(间)住舍,原来居住着220多户人家,如今李家山好多青壮年和小孩都已搬迁到黄河边上的平川上盖了新的窑洞,或城里去了。村子里只剩下稀稀拉拉不舍故土的为数不多的老年人在留守。有几户家庭饭店的老板多为中年人,也是因为这里近年来被县旅游局开发为景点,为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们提供住宿和饮食留守在村子。自己家去年也在山下河边的平川上盖了新房,儿子和媳妇住在那里,她们老两口和公爹一起还住在山上的老窑洞,就是为了粘旅游的光增加些收入。
        天已经黑了,我们在昏黄的灯光下,盘腿坐在热炕上,用黝黑的粗瓷碗盛着黄黄的米粥,干菜和野山蘑,让人感到是别样的温馨和满足……
        李家山的夜是寂静的。窗外繁星闪烁,混合着黄土的清凉气息不时飘进,让人仿佛回到了遥远童年。
     迎着晨曦,我们漫步在李家山的沟沟坎坎,穿行在高高低低,用石块砌筑成的路面上,袅袅的炊烟衬托着李家山清晨的幽静和孤寂。虽然游客比以前多了,但李家山的人气却并不旺,只有少数人家还留在这里生活,院子打理得比较整洁。很多的窑院已经荒废了,从门缝里看进去,杂草丛生,毫无生气,但是宽敞的院子和考究的建筑风格还是能依稀看出窑洞主人当年的气派。那些砖木石雕及精美的匾额,似乎凝固了岁月,仿佛在诉说曾经的过往。尽管饱经岁月的侵蚀,但仍可想见当年的辉煌和富有。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落魄,曾经的富足与今天的贫穷困顿,物是人非,带给游人鲜明的对比与强烈反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李家山人与自然交融、和谐而安静的生活状态,让人喜欢,让人欣赏。但交通的闭塞,现实的困顿,干旱缺水的艰难,也让人忧虑,让人窘迫。今天的李家山人呼唤着文明、富裕、美好的生活。李家山人正在外部力量的帮助和支持下,不断的改善和保护历史留给他们的厚重的旅游资源,沉睡的遗产在慢慢的酝酿发酵,不断发展的旅游经济让李家山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一个华丽的转身,相信若干年后的李家山,一定会是黄河岸边飞起的一只金凤凰!
        太阳从远处的山梁上发出耀眼的光芒,陈嫂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追赶着日头,追赶着羊群,也在追赶着美好的梦想,渴望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此去经年,离开李家山已经整整三年了,陈嫂的小儿子应该已经结婚了吧,李家山的环境应该有了很大变化,李家山的旅游发展应该有了长足的进步,村民的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善了吧。过几年一定再去看看李家山。
       
                                   2012年5月27日补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