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阿元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343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川西散记

已有 14276 次阅读2010-10-16 22:19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去西部。但也因为是第一次,令我兴奋不已。
行前,对西部充满想象,雪山、雪水、草地、红叶、蓝天、白云、藏寨、藏民……尽管来自别人的资料也看了不少,但只有亲身体验才是真实。

离开福州时出了点意外,一个同伴迟到差点赶不上航班,在最后一分钟把我们的身份证抛向柜台。
这一分钟的机会似乎预示着我们的好运。
落脚成都
我们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成都。在这里我们将等来另一个前来会合的伙伴和全程接送的司机。也许是同伴好吃的缘故,我们选了靠近春熙路的如家酒店。
在来成都之前,就耳闻成都人好吃,也有的吃。而且这些名吃都能在春熙路找到影子。
放下行装,我们便迫不及待地钻进春熙路。从中午到晚上,我们几个就在那一带转悠,既解了馋,又为后来几天的征程准备干粮。
藏族司机
第二天一早,我们预约的藏族司机开着他的帕杰罗越野车准时到来。他的藏名叫祥巴,又给自己取了个汉族的姓:李。我们一会儿叫他小李,一会儿叫他祥巴。他也都一一作答。
祥巴个头不高,脸色黝黑,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祥巴对成都的道路很不熟悉,尽管开车多年,也经常来成都接送客人,可还是记不清成都的主要进出道路。出城时他花钱雇了当地的出租车司机给他带路。
路过灾区
车子出了成都,便进了祥巴的天地,他可以自由驰骋了。
我们的车经过了两年前的大地震震中——映秀镇。河对岸的新镇已经建好,其身后还有一座新建的变电站。不幸的是,后来的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使之再陷险境,大批工程车在那里忙碌着。堰塞湖已被挖开了,河水奔流而下。两边的山坡上还能看到很多处滑坡的痕迹。让人深感那里环境的恶劣。
绕过映秀镇不远,便遇到了警车拦路,说是里面有危险,禁止通行。但不时又有一些小车被放行了,里面也有一些小车驶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等待,祥巴终于载着我们通关了。
里面的情形几乎可以让你忘记自己是来旅游的:车子如同冲浪,在地震的废墟上左右躲闪,上下沉浮。两边的景象和颠簸的汽车使人仿佛身临地震,惊恐不安。可以想象当时地震情形之惨烈。
从两边山体的地质构造看,造成如此灾难也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是生存竞争的压力,没人愿意去开拓这块脆弱而又贫瘠的土地。他们也许是人类社会的弱者,但肯定是自然界的强者。
  











用隧道代替山路。



被地壳运动扭曲的岩层。

甲居藏寨
丹巴的甲居藏寨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由于路上被警察拦截了两个多小时,等我们到达甲居藏寨,已是天黑。原先预定的客栈已经满员,房东把我们转给了他的邻居。新房东热情地帮我们背行李,穿过曲折起伏的小道,两边隐约可见高大的杨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木,很有神秘感。
藏居的门梁很低,象我这不高不低的个头,最容易遭罪。低了肯定碰不着,高了门梁直接横在胸前,也肯定碰不着。可这门梁偏偏在我的帽檐之上、头顶之下。不熟悉的地方,又是天黑,本该低头看路,可偏偏又遇到低门梁,跨过门槛的时候又抬高了脑袋,后果可想而知。
藏居还有一个特点是楼梯陡,踏步窄,上楼还好,靠前脚掌点地,可是下楼时前脚掌就悬空了,被迫侧着走。楼板的横梁跟楼梯靠得很近,也容易碰头。进藏居如同下地道。
我们落脚的藏家只在二楼的走廊一头设了一间很小的茅厕,门梁直接很在我的胸前,这下不会碰头了,但要进出就得弯腰。茅厕的地面铺着水泥,中间开了个十几公分的圆孔,一根管子通向地面,这就是如厕的地方。蹲在那儿你都不知道该先出哪个。一个同伴体验完哭哭啼啼的跑出来,说是要崩溃了。我以为祥巴是藏族的,应该能够习惯,可他第二天告诉我,那根本没法用,他把这个步骤取消,直接上床睡了。我原本以为茅厕的这种做法只是个别现象。第二天又去隔壁看似更为高大的藏民家看了看,几乎一样。
房东的屋顶堆满了刚收割下来的玉米,窗前挂着成串的辣椒,屋里摆着满满一盆的核桃,有功夫你就尽情享用。
房东很热情,一边烧水,一边拿来好几个盆子,但却不知道哪个洗脸,哪个泡脚。我只好拿开水壶掺冷水直接浇在脸上和脚上,最低限度满足自己的习惯。
洗漱停当,开始环顾四周。此时藏寨已是万籁俱静,天上繁星点点,远山沉入天幕。借助昏暗的灯光,我打量着寓身其中的藏居。建筑的主体为两层楼,一楼有庭院,二楼有露台,还有一个金属爬梯通往上面的阁楼,阁楼里堆放着杂物、农具。架在一旁的独木梯可以通向阁楼顶上,那也许只是用来瞭望的。藏居的楼板先是用两层木条或树枝交叉重叠,上面覆以生土夯实,生土楼板足有30公分厚。在有人活动的露台上,再敷上一层水泥。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想看看这里的日出。主人告诉我,太阳将从对面那座大山后面升起。可是等太阳升到山顶得多久啊。
房东家地势较高,几乎可以俯瞰整个甲居藏寨。藏寨顺着山坡向下,镶嵌在梯田和果树之间,错落有序。房东告诉我,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苞谷、青稞、苹果、核桃和猪,苞谷就是给猪吃的。最近苹果不好卖,价太低,她也把苹果拿去喂猪了。
早餐是稀饭、青稞饼、泡菜和鸡蛋。面对云雾缭绕的高山,慢慢咀嚼着略带焦香的青稞饼,似乎过上了原汁原味的藏家生活。
由于时间匆忙,没能在藏寨里闲逛,只是匆匆在当地预设的几个观景台上瞄上几眼,就登车前往下一站。但从观景台上,似乎也能对藏寨的建筑风格管窥一番。藏寨建筑依山而建,取材自然,又融入自然,鹅卵石、页岩、生土、木材……有别于自然的是其鲜艳得有点夸张的装饰色彩,白的、红的、黄的、黑的……还有更具民族特色的装饰就是经幡。经幡上印有经文,据说是将经文上的意思通过风传达给神。




























谢谢支持!昨晚太困了,继续。
路过新都桥
从丹巴到新都桥,一路上要经过八美、塔公等地。
八美是一个盆地,从山上看下去,就像藏妹子的围裙,一条条,一块块,明暗相间,色彩斑驳。而塔公则凸显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尽管塔公寺的周围也有大片的草场。
我们到达新都桥的时候天色已晚,还下着大雨。在新都桥的登巴客栈,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第二天一早就逃离了新都桥。













登巴客栈
行前我们已经预定了几天的客栈,包括甲居、新都桥、稻城、亚丁。第一天就遇到预定的客栈客满,被老板转给了另一家家庭客栈,还好,每晚的价格只算了30元一个床位。可是在新都桥的登巴客栈,我们是根据其网站上的图片和文字预定了每床150元的标间,一路上还打电话确认,可是标准却从标间变成普通双人间,可到了跟前才知道,连普间都不能满足了,只剩下一间,另外两个要跟别人一起睡通铺了,十二个人一间,男女混住。
即使这样,我们也委屈认了。接下来还有更恶心的。晚餐预订了还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吃上,那就把这时间用来洗涮吧。可是没有热水。上下两层几十号人,只有一间不到一平米的厕所和一间同样大小的淋浴房,门还锁不紧,不放心的人还得带上同伴把住门口以防不测。有人向厨房要热水,伙计拿出电热器烧水,没一会儿就被老板看到,遭来一顿臭骂,电热器也被没收了。
说白了,就是登巴客栈拿莫须有的标准客房图片在网络上招摇,无节制地接受订单,高标准收费,然后再把多余的客人倒到低价客房,赚取高额差价。毫无商业道德和信用可言。




不能上图,先歇着。


我们这次经过四姑娘山,但未能目睹其真面目。
高原反应
上了高原的第二天,我便有了高原反应,头疼,恶心,气喘,如同病人一般,后来几天尽管好多了,但到了下半夜还是头疼。
行前喝了几天的红景天,以为不会有大碍。一路上遵从老手指点,动作放慢,呼吸和缓,注意保温,避免感冒……可是高反还是如期而至。到了下半夜总觉得缺氧,头痛难忍,打开窗门又觉得冷。在新都桥的那一夜,由于我的铺位紧挨着门,我不得不打开房门,用枕头顶住,只留一道缝隙,让新鲜空气流入,用睡袋裹紧脑袋,以免受凉,这才好受些。
川西的山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翻山,都要上到4000米以上,有的一天要翻四座甚至更多。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高度特别敏感,一到3000米以上就有反应。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慢慢减弱,持续时间也短了。我们上的最高点是卡子拉山口,海拔4718米,但这不是这座山的顶峰,而是公路到达的山口。山区真是十里不同天,一路上或雨、或雾、或晴、或雪,把各种气候过了个遍。有的山苍松翠柏,有的山绿草绵绵,有的山怪石嶙峋,有的山碎石漫坡……公路就沿着山腰蜿蜒而上,每上一层,就能看到另一番景象,直至钻进云层。











稻城
从新都桥到稻城,要经过理塘。理塘号称海拔最高的县城,4000米。从坡上俯瞰,似乎没有县城的样子,更像是一个乡镇,但周围的牧场相当广阔。来之前成都的同学交代,最好不要在理塘过夜,我们只在那里吃了顿午饭,便奔稻城而去。
稻城海拔也不低,3700米。在高原,能降尽量降,多一份氧气就少一份危险。
我们在稻城遭遇又一次倒客,原订的喜波热客栈满了,老板把我们倒到不远处的家庭客栈。但这次的条件比新都桥的登巴客栈好很多,我们又一次妥协了。
我们住的这家有个小院,院内种了两棵苹果树,挂满了个头不大的苹果。出于好奇,我们便摘来尝尝。房东告诉我们,这时的苹果不好吃,要等霜打了以后才会甜。他们家的苹果绝对没打过农药,很多都被鸟啄的斑斑点点。对于房东而言,这苹果树也许仅仅是个绿化而已,而对于我们远道而来的人,就图个新鲜好玩。
稻城的风景散落在进出稻城的道路两边,绵延数里而不绝。草地、河流、杨树林、藏居、下了初雪的白色山头……这是要漫步期间才能享受到的美景,而非开车一掠而过。













据说缺氧可以减轻痛苦
路上的风景
这一带的景色千变万幻,最好睁大双眼。但在高反和长途跋涉的双重折磨下,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惕。有时一个迷糊,就错过了一个山头,一片草地,只好再盯着下一道风景。美景是绵延不绝的画卷。













亚丁村
亚丁是此行的重点,很多美图出自那里。为此我们还专门打印了那里的导游图和攻略随身带着。
在亚丁景区入口处,我们被拦截了,说是里面已经堵了5公里长,即使放进去了也走不了。过了大约2小时,开始放行,快到山顶时,我们看到了雪山——仙乃日,也看到坡上长长的车队,车主差不多都被景区大巴接走了。
亚丁村是一个只有30户人家的小山村,四周高山环抱,很早就没了阳光。刚收割的稻田(也许是青稞)透着淡淡的金黄,那些土石建筑浑然天成。如果不是外来车辆的涌入,这一切都将是那么自然和谐。








雪山
第一次看到雪山时,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在硕大厚重的黑色山岩上,覆盖着洁白的冰雪。白云永无休止地缠绕着雪山顶,难得一见雪山的真面目。这更增添了其神秘和高傲的色彩。视线由远及近,看到的是冰冷的雪山和葱茸的山林,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变迁。也只有在山林的衬托下,雪山才没那么单调,那么孤傲,那么冰冷,更像是一块冰激淋,衬着色彩丰富的果盘,呈现在你面前。
顺着山路,雪山渐行渐近,从平视到仰视,愈显高大雄伟。等到真正到了位于雪山脚下的亚丁村,抬头便能看到两座雪山时,已经没了先前的兴奋和激动,而是开始体验眼前的宁静与祥和:那渐渐暗淡的雪山和渐渐沉寂的山村。
  






香格里拉
亚丁村附近的络绒牛场,是此行的精华所在。它集草地、雪山、溪流、灌木、古树等自然景观之大成,上可望天,远可看山,近可观林,下可踏青……高耸和舒展,刚毅和柔美,在这里结合得是那么完美。
在亚丁村的丹珠客栈,听了其他驴友的介绍,决定第二天早上四点起床,五点出发,赶去排队等马帮上山。到了售票处,还是星月高悬,四周一片漆黑,但已是人头攒动。不时有马帮从身边经过,脚步匆匆,马蹄、铃铛,在山谷间回响。藏民想赶在旅游公司开门前赚个差价,站在路边拉客。也许是天黑的缘故,尽管已经聚集了那么多游客和藏民,但大家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一股神秘的气氛笼罩着景区的入口,大家都在等待开门的那一刻。
其实从售票处到景区也就3.5公里的山路,如果利用排队的时间往上走,估计还没等到开门就走到了。事后得知,有的人徒步进去,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了。
旅游公司的马帮驮着我们进山,行程大约半小时,途中经过好几座玛尼堆。随着山路的上升,前方也渐渐开阔,接着就看到雪山,央迈勇雪山。
下马走过一小段山路,还要坐上7公里的电瓶车,才来到宽阔的骆绒牛场。上面是高耸的雪山,下面是肥美的草地,一个是生命禁区,一个是生物温床;雪水将两者相连,生命在这里轮回。
一开始我还踌躇满志的要去登高,看看几公里远、几百米高的牛奶海和五色海,可到了半山腰,气就喘得不行。尽管从GPS看,高度也就剩下几十米了。在这里,我牢记着同学的嘱咐,不能勉强。确实,这么高的海拔,出了事没人能救你。为了避免意外,就把它控制在意料之中吧。我最终放弃了登高的念头,留在草场转悠,慢慢欣赏眼前这不可多得的景观。捕捉云展云舒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接受秋风的抚慰和秋日的温暖,看何时这雪山能掀去她的头盖,露出她的峥嵘。












70-200头是很有用的,进退自如。拍月亮不行,拍雪山还是可以的。
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吉祥的意思。在藏区,刚开始听到这话时,倍感亲切。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不得不警觉。一开始是我的一个同伴拍了一个才5岁的小女孩,被她追着讨要20元钱,不给就不让走。还有一次我们停车路边想拍摄牧场,不远处的帐篷里走来几个藏民,开口就是扎西德勒。我们也回应了。我们边走边拍,他们就紧随身后。等我们正想收拾上车时,他们提出要付费。我说,我们只是拍了这一带的山头。他们说我们拍了他们的牧场还有牦牛。我说你不能说这山也是你的吧。他们说你不给就不能走。其中一个藏民捡起一块石头。祥巴说,不管他,走吧,这些人太坏了。后来什么也没发生。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每次下车拍照,我们都要看看附近有没藏民,如果有藏民迅速朝我们走来,就得赶紧收拾家伙走人。
一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对着我们敬礼的藏族小孩。我们不敢停车,只是向他们挥挥手。我们只是假设他们只是敬礼而已,我们就挥手致意。但我们不想惹麻烦。祥巴告诉我们,未必每个地方的藏民都这样,但确实有不友好的藏民,还是小心为妙。
扎西德勒,多么美好的问候,却成了我们的心病。本来拍摄当地人的生活是我的主题之一,最后不得不放弃。风险太大了。
重返稻城
我们的运气相当好,去骆绒牛场那天艳阳、蓝天、白云、雪山都展现给我们了。除了我,几个伙伴都玩到精疲力竭。于是第二天都没干劲再玩。巧的是第二天开始下雨,客栈前的雪山已经没了踪影,我们便决定下撤,结束亚丁之旅,返回稻城。
也就差这么几天,客栈里的苹果甜了,河边的小白杨黄了,山头也白了。许多驴友或租车骑行,或徒步闲逛,散落在田间地头河畔林中,或摄,或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尽享这良辰美景。
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热情地把我带到河边,那里有一座石拱桥,一侧是平坦的牧场,一群牦牛还在贪婪地啃食着牧草;一侧是黄里透红的杨树林,河水汨汨流淌着。坐在桥头,看着夕阳渐渐西下,树叶渐渐泛红,这宁静,这柔美,我想不论何种年龄的人都会感受到一份安详和舒心。
重返稻城,我们住进了老板仅有的两间标间,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这是进入川西六天来的第一次热水澡。












卓玛
游藏区,就不得不提卓玛,那是藏民对女孩的称呼。卓玛的服装最能体现藏民的风采。地里劳作的、山上赶牛的、路上牵马的、家里忙活的,还有在街上闲逛的……尽管形态相似,但质地迥异。很多卓玛个子高挑,再配以长裙、花饰,更显媚态。由于高原紫外线强,卓玛大多脸颊通红,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口罩成了装饰品,花样百出。
相比之下男的就比较单调、粗犷,缺少色彩。
卓玛的围裙和男人的袍子经常成为他们的擦手布,几乎什么都往上擦,看起来总是脏兮兮的。但对那些生活比较优越的人家,围裙就比较干净,而且成了很好的装饰,一条漂亮的围裙,增色不少。












康定——木格措
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想起一首歌——《康定情歌》。在康定县城,几乎看不到地域色彩,如同内地的建筑风格一般,平淡乏味。只是街头的一些招贴画在提醒你此时身处康定。祥巴说,曾经有一个性情中人远道而来,冲着跑马山去,结果大失所望,跑马山远没想象中的浪漫和美丽。
康定城内有条不太宽的河流穿城而过,这就是折多河。尽管河面不太宽,但那河水可非等闲,老远就能听到其奔腾咆哮。我们下榻的宾馆窗户也正对着这条河,整晚都在河水的滔滔声中催眠。
木格措,是我们来康定的目的。景区离县城60多公里,路上可见高大的广告牌:情歌的故乡。广告背景是五颜六色的七色海。景区大巴把我们拉上去,直抵湖边。湖水四面环山,清澈透明。一条木栈道沿着湖水溢出的小溪迂回而下,一步一景,涛声贯耳。











成都——宽窄巷
由于天气预报第二天下雨,我们放弃了海螺沟之行,回到成都。途中有很长一段路是沿着大渡河下行的,在泸定稍作停留,上泸定桥走了个来回,看一群小丑穿着红军制服出洋相。
刚到成都时我们住在玉沙路的如家快捷酒店。离开后两天,同伴无意中整理小票,刮出了500元大奖。这次回成都又住这家酒店,偏偏遇到第二天地税局休假,无法兑现。只好托同伴的成都同学代为领奖。
我在成都的同学在宽窄巷里宴请我们吃中餐,又带着我们逛了一圈的宽窄巷,感受别样的风情。宽窄巷秉承修旧为旧的思路,在尽量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街巷和外立面做了改造和修缮,又增加了地下停车场,使之更清洁、更方便。内部装饰据说是由商家各自承担的,也基本上是承袭了原有的风格,经营中西餐、茶座、酒吧等。星巴克也跻身其间。在夜幕下,结构和装饰的细节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大体上可以看出宽窄巷的整体风格,确实费尽苦心,让人感觉古风依旧,风韵卓然。












川西之行到此结束。


你还想看什么,我都怕贴多了,大伙看得累。
谢谢麦版!由于行程伊始便被地震灾区的残留震撼了,所以一路上就留意观察那里的自然环境,许多地理构造确实令人担心。
川西对你们来说可是近水楼台啊!
3合1


上一张暗晕比较明显。这是另一组拼接的,也是3合1,感觉比较平滑。

谢谢楼上各位欣赏。


呵呵,行程头尾相似,我们从成都出发,先经映秀去丹巴,最后一站也是经康定到成都。确实是中旬去比较好。
谢谢各位。作为游记,啥都拍,啥都写,啥都上,劳你们费神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