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松原风光 http://bbs.photofans.cn/?14130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松原风光(更新中)(三)

已有 144296 次阅读2007-10-10 04:53







多谢支持





多谢支持
中国东北有着久远的渔猎历史。查干湖历史上就是天然的渔猎之地,远在辽代就已开始。亮子、大网等渔业发祥最早,亮子远在乾隆年间,即已开始;大网则始于同治年间;野泡网直至近代开始出现,大约在1930年以后。
    蒙古族历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征灭金国的塔虎城(新泰州)后,向前行军途中,在查干湖东岸山地,一眼望见烟波浩淼的查干湖,顿时心旷神怡,随将九翼大军立足青山头上,行九九礼,祭祀大水泊——查干湖。当时的祭湖仪式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率领九翼铁骑,在晨曦时分,来到位于查干湖北岸的“青山头”台地。在“苏鲁锭”的引领下 ,与众人一道手托“九九礼”,神情肃穆地缓缓步向查干湖。先将一块白毡铺在祭台上,接着依次将九个牛头、九只全羊、九坛奶酒、九碗醍醐、九束檀香、九条哈达、九枝青松、九盏圣灯分别摆放在祭台上,然后亲自用火镰点燃檀香,升起九堆圣火,在九堆冲天圣火的噼啪声中,成吉思汗带领九翼将士,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站在祭台前,面对查干湖,以手椎膺,对日九跪,对湖九拜,齐声高诵《查干湖祭词》:
    查干湖啊,苍天的宝镜,
    查干湖啊,大地的眼睛,
    所有的生灵,所有的生命,
    都聚在你的智慧的怀中。
    …………
    于是,产生了祭湖仪式。
    查干湖方圆几百里。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湖面是平展的明冰,鱼是喜群居的,入网口选准了,有捕不完的鱼;入网口选错了,只是空荡的水。历经无数幸运与无数晦气,使心存“万物有灵”的蒙古族渔民产生多种信仰与禁忌。基于在生存历程中对发明工具的崇拜,冬捕时要搞个企盼吉祥和收获的祭祀捕鱼工具的仪式,因以网为代表,所以叫醒网。经过祭湖、醒网仪式的固定和流传,逐渐民俗化,形成了神奇的冬捕习俗,在查干湖世代传承。
    查干湖的“祭湖醒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二是通过祭网,唤醒己经沉睡的渔网,张网下湖,顺畅平安。
    建国后,查干湖成立了渔场,吸收了周边渔民,仍然沿用原始的捕鱼方法,传承着神奇的冬捕习俗,多时一冬常有百趟大网入湖,红网(丰网)时,有的一网竟打出40多万斤鲜鱼,使查干湖冬捕更为壮观。近年来,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性,查干湖的渔民每年捕鱼都控制在200万公斤以内。

    基本内容:
    一、准备
    查干湖冬捕在每年入冬(11月份)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网具及其附属工具的准备。将网进行检修,按技术要求,重新装备——俗称“装网”。一趟网由96(也有100块的)块网和一肚兜(网肚)组成。按照习俗,网肚修完后要装上五谷杂粮,意即希望它饱获而出。其它工具也同时重新修理、制作。
    其次是人员的组成及车马的配置。
    冬网是多人集体的劳作项目。人员的组成为:鱼把头1名,二下手1名,跟网人12人,打镩8人,扭矛、走钩各4人,小套(小股子)20人,送旗(灯)4人,打更2人,车老板3人,其它杂活等共60人左右 。必须由鱼把头按人员技能、素质及体力等情况严细分配,做到冬捕时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人员组成后,就是车马的准备。一趟冬网必须选三挂马车、三伏爬犁,选健壮骏马12匹,在开网之前15天用精细草料喂养,确保冬捕时马能经受住严寒和超负荷劳动的考验。
    二、祭湖神和开网宴
    准备工作之后,鱼把头要祭湖和举行开网宴。
    祭湖神是鱼把头单人亲自到“湖神庙”前(现在一般都在湖岸边的龙王庙),焚香、跪拜湖神,祈求平安,多出红网。
    拜祭湖神后,鱼把头要举行开网宴——俗称“饱肚”。必须杀羊,将羊的胃摘下,用“五谷”盛满,用红绸九尺裹好,由鱼把头亲自将它投入湖中,祈求冬捕时网肚满是鱼获物。“开网宴”上鱼把头宴请上湖的四梁八柱,摆上菜倒上酒,鱼把头将酒高高举起,对上湖的每个人仔细嘱咐一遍,然后大吃一顿,这就是开网 宴。
    三“祭湖、醒网”仪式。
    开网前,由鱼把头根据冰层厚度,请喇嘛来确定黄道吉日,举行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
    郭尔罗斯蒙古人祭祀查干湖一般在春夏之交和冬季举行。春季大湖水面融化后,开始明水捕鱼前要举行“祭湖醒网”仪式;冬季是在冰冻四十公分厚时,开始冰下捕鱼前举行“祭湖醒网”仪式。这一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流传至今天,所表达的则是郭尔罗斯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
    “祭湖醒网”的场面非常壮观,带有几分神秘与神奇。首先要在选好的场地上布置祭坛,冬季在冰面上,春季在湖岸山地上。祭坛设置方向按祭祀时间确定,一般在上午举行,面向太阳。祭坛两侧各设一根苏鲁锭;祭坛上摆放贡品和喇嘛诵经用的各种法器。祭坛前设置九处用来燃放圣火的“火撑子”。仪式开始时点燃圣火;九处“火撑子”前凿开一冰洞(明水期不设置,直接向湖面扔贡品),用来向湖中抛洒贡品。
    祭湖醒网仪式按以下程序进行:
    喇嘛诵经;喇嘛带面具按顺时针方向绕圣火跳查玛舞;族人领袖诵祭湖词;渔把头诵醒网词;族人领袖、喇嘛大师、渔把头等将供品向冰窟湖水中抛洒,同时有蒙古族青年在场外跳安代舞;德高望重的族人为渔民赏赐壮行酒。
    四、捕鱼
    喝完壮行酒之后,随着鱼把头一声“上冰”,所有参加冬捕人员,跳上拉网车或爬犁,三挂大马车,60多号人,浩浩荡荡开赴冰上作业。这时鞭炮齐燃 ,赶马车的吆喝声、鱼把头的号子声、爆竹声、喇嘛的诵经声、马铃声、鼓声、号角声,神秘地在查干湖面上飘荡,使寂静的雪野充满了极其诱人的魅力。
    网车到达网场后,由鱼把头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鱼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方向是与正前方成70—80度角)确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灯),鱼把头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旗,再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汇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鱼把头送旗的角度、准备等,都是鱼把头师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鱼把头插出翅旗后,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之后下穿杆(长18—20米的细杆),由走钩将插入冰下的穿杆用走钩将之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后端系一水线绳(1厘米粗的聚乙烯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跑水线的水股子拉着水线绳带动大绦向前走,马拉马轮子绞动大绦带着大网前进,后面是跟网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与沉 。两侧网前进到出网眼后,己将整个网全部下入水中,此时水中的鱼全部围在网中。
    接下来是出网。由三匹马拉动出网轮,由出网轮上的旱绦和卡钩配合将双侧网合并一起,96块网组成的一张大网,一次同时拉出每翅的3块,称为一拉,分16次拉出。第一拉没鱼,第二拉开始出鱼。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最后,因每拉赶鱼的原因,更多的鱼都集中在网肚之中 。网肚是网后端的一个兜,一个网肚最多能容纳百万斤的鱼获物,捞完网肚中的鱼后,将网肚拽出冰面,将鱼装车运走。由打镩、扭矛、走钩的将网再次装到爬犁上,到此,一网次冬捕结束。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
    网:查干湖冬捕最原始是用“麻网”,将麻披纺成经,缠在“线桄”上,再用麻经织成网片,网片穿上两根麻绳作为纲,网纲分上下纲,上纲装上小木块作为网剽子,以保浮力,下纲装上用泥烧制的泥绞子,确保网具沉入湖底,现在都己改进,网线为聚乙烯线,网剽子用泡沫浮子,底绞用铸铁制成。
    爬犁:装网和运输网具的工具,用铁管焊成,上面纵向放几根松木杆,以便装网。
    绞盘:俗称马轮子,分出网轮和翅轮两种,均由轮胡和底盘组成,在冰上可以拉走,用来绞大绦和旱绦用。
    轮杆:木质,一头插入马轮中,另一头套在马上用之传输动力的动力臂。
    冰镩:由铁匠专门打制的破冰工具。由镩头、木把和提手组成,开凿冰眼用。
    冰崩子:用来捞冰的工具。由冰崩头和杆组成,头为小铁圈加铁网组成。
    扭矛走钩:前方为回勾的铁器,用以调整传杆方向和行走传杆的工具。
    大绦与水线绳:均是聚乙烯绳,只是粗细之分,大绦直径1厘米左右,长80厘米左右。
    卡勾、单勾和双勾:
    卡勾,一头固定在旱绦上,搭起冰上刚出水的网。在承受大力的情况,用创斧可以拉开,脱离网具,俗称卡勾。单勾和双勾是搭起拉动网具时使用。
    捞子:捞水中鱼获物时使用。
    大勾、小勾:搭捡网具时或下网时使用的工具。
    穿杆:长18—20厘米的松木杆,在冰下行走,带动水线绳。
    旗和风灯:用以指示方向和位置的工具。
    创斧:用来打卡或固定马轮时使用,主要使用是打击。
    服饰:羊皮袄、貉壳帽子(老把头戴)、棉帽子、靰鞡头、大头鞋、手闷子和手套。不讲究美观,但确实保暖、适用、特别适应在冰上作业。蒙古袍、蒙古靴、喇嘛服饰等。
    基本特征:
    一、 文化特征
    查干湖冬捕文化体现的是北方蒙古族草原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查干湖渔猎文化,反映出前郭尔罗斯特色文化。
    二、神秘壮观
    由于科尔沁草原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查干湖神秘的冬捕造就了北方特有渔猎文化,捕鱼仪式非常隆重而神秘。加之美好的生态环境、古老的渔猎方式,使捕鱼场面更加壮观,为国内外罕见。
    三、 规模大、产量高、堪称世界之最。
    查干湖冬捕场面非常大,上千人在寒雾弥漫的冰面上同时作业,最多一网次的产量为40多万斤。
    四、 原汁原味,原生态。
    查干湖水质无污染,所产鱼类居国家级绿色食品前列,被国际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虽然先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查干湖冬捕仍沿用原始的捕鱼方法,沿用传统捕鱼习俗。
   五、重环保,突出可持续发展。
    查干湖冬捕仍沿用原始捕鱼工具,避免了现代机械对湖水的污染,同时,控制捕鱼数量,保证了渔业的持续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