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西部公社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4184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广州人的地理故事——《我的第二次南极》(四)

已有 8902 次阅读2009-1-8 10:50

希望站设博物馆,有垃圾处理堆放室,污水处理设施,有教堂,有休息站、酒吧间等等,还有医疗人员,接待游客的小卖部。我们在这里购买了一些邮票,盖纪念戳,邮寄明信片。由于这艘船不到中国长城站,我们唯有在其他国家的工作站办理这些事情了。

在鹅毛大雪中,我们结束了希望站的探访,乘冲锋舟返回大船。

离开南极半岛,我们要按原路穿过德雷克海峡,这是被称为死亡海峡德著名之处。
德雷克海峡为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最近距离的位置,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处,复杂的温冷海流在此交错,通常称之西风带,为此常年有风暴或者巨浪。一般在这个海峡遇上风暴巨浪的概率接近百分之五十左右,我的两次往返德雷克海峡遇上风浪的次数也就是50%的命中率,都会有一程遇上风浪。
但是德雷克海峡有许多海鸟会跟随船舶飞行,又是拍摄海鸟和观赏海鸟的机会。特别是南极的信天翁有巨大的个头和长距离的飞翔能力引人关注。我们在返航的途中,有很多时间就在甲板上抓拍海鸟,拍累了就在休息厅叹酒水聊天,极度悠闲和享受,人也变得懒散了。

这是傍晚饭后回舱房时透过肮脏的舷窗拍下的海浪图,感光度调到1000,效果还可以,较好反应出德雷克海峡的面目。画面上暗位细节大部分可以看到。当时船摇摆较厉害,站立不稳,要连拍数张。

这是在光线极为昏暗的条件下于船舱拍摄,风浪平缓一些,仍然隔着肮脏的舷窗,用2000度ISO,主要想了解相机效果,贴此也是给影友们参考下。

海浪击起的水沫在阳光下也会反射出彩虹,成为我们穿越德雷克海峡的拍摄素材之一了。拍此图片使用中焦镜头就可以了。

下半夜4点多钟,船舶抵达了乌斯怀亚港口,靠岸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熟睡中。我爬起来,到了甲板上,天空已泛红。

乌斯怀亚港口外面的水面是毕格利水道,为火地岛上阿根廷和智利两国的分界线之一。火地岛在旅游方面著名的只有阿根廷乌斯怀亚市,水道对岸智利方面黑灯瞎火,没有旅游的知名地点。

这是凌晨的乌斯怀亚市一隅,太阳已将云彩染红,高出的雪山也开始出现橘红的光影。
当地人说,乌斯怀亚市天天都有朝霞和红云。





邮船码头对面为停泊游艇之处,岸上高位是机场的建筑。

早上,会有许多海鸟飞翔在海面和船舶间,乌斯怀亚市的海岸边拍日出很有意思。
我们的南极之旅要告一段落了,喧嚣的港湾也沉寂了下来,让我们这些过客多拥有一份美妙的记忆。

登岸后,我们直接前往机场,乘航班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转乘航班到巴黎,开始漫漫的回归路途,12个小时候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再次转机飞香港,又是12个小时。由乌斯怀亚市开始一共用了三天时间才回到广州,飞行了两万公里以上,合计起来,此次南极之旅的空中飞里程,已超过了围绕地球飞行一圈的里程。

毕格利水道上空飘过一抹红云,带走了我们对南极的一片思念。













翡翠蓝冰山在南极不容易遇上,大部分人没有这个福气

这是毕格利水道旁的一个被遗弃的码头,泊靠着小破船。入夜,破旧的小船给港湾添加了几分宁静。

这是一艘停泊在乌斯怀亚港旁边的破船,为昔日南极的探险船之一。船已经沉陷入海泥中,但依然透露出昔日的风姿——它运载探险者们往返于凶险的德雷克海峡,令人为过去的探险者和他们的勇敢感叹,的确是,今天谁还敢乘坐这种小船到南极。
使用ISO1000拍摄,没有脚架。岸上的路灯照到船身,呈现橘黄色,明静的海水静静露出船的倒影,夜空中的云彩,给人感到有些压抑又能于静谧中感觉到天空中的另一种动感。拍摄后自我感觉较好,在此多写几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