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chpsps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4975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即将修缮召稼楼古镇景区

已有 6545 次阅读2009-10-7 14:29

今天去即将修缮的闵行浦江镇召稼楼古镇景区拍了几张片子。

       召稼楼镇现位于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内。明朝工部右侍郞谈伦子田,曾在此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因此名曰“召稼楼”。召楼镇兴起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到清朝中叶时开始衰落。到光绪初有尚有商店60余家,居民百余户,当时还称召稼楼镇。镇内水道四通,航行方便。老姚嫁浜贯穿镇中,保安桥联南、北街为一体。上世纪20~30年代仍有商店60余家,居民百余户。1949年有商店78家,有南北什货、茶馆、豆腐店、棉布百货、药店、鲜咸鱼店、米店等店铺,手工业作坊好几家,经营碾米、饴糖、轧花和榨油,从业人员数十人。50年代仅剩小店数家。1984年有商店25家,居民3100余人。上世纪60年代于镇侧建召楼酒厂,80年代扩为江南啤酒厂,所产召楼大曲曾为上海名酒。镇南有批把园,镇西有谈家牌楼,即谈氏故居朋寿园故址,今已湮没无寻。奚、谈、沈三姓望族世居于此,而奚氏列第相望。民国名人曹汝霖、黄炎培幼年时均就读于召楼奚氏家塾。

      召稼楼南临上海市南汇区,西距闵行区吴泾镇5公里。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古镇(浦江镇革新村内),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现面积达150亩之广,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筑,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有“礼耕堂”、“梅园”等。像这样大规模的文化历史遗产,目前在上海已很少见了。“礼耕堂”灰瓦墙门里庭院深深,12道墙门一道叠着一道,确有几分深宅大院的气派。堂内有五进大院,厅堂楼宇共计138间。骑马墙、荷花墙、白墙黑瓦……古代上海郊区主要的房屋形态在此一览无余。“梅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房间99间,由于居住人群相对较少,整体建筑格局相对完整,但随着年代久远,不少房屋已不适于居住。 “召稼楼镇”其实是一个远去的地名,一度被简称为“召楼镇”。今日寻来,当年那些得名的楼早已灰飞烟灭,留了一段史说“明工部右侍郎谈伦子田,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如今这里是浦江镇革新村,看到将古镇残迹作背景,耕种着的人们,仿佛还听得见几百年前的钟鸣。

召楼三宝  
1、召楼大曲(已失传)  
2、召楼羊肉  
特点:鲜美爽口,不膻不腻,是佐酒佳肴。(谈家巷、召楼集贸市场有售)来碗羊肉面一级棒。  
3、召楼拆蹄(手撕油走蹄膀)
特点:色泽红亮,甜而不腻,肉质细嫩,酥烂浓香,鲜美可口。(召楼人都会做)


      清光绪《南汇县志》这样称:召稼楼镇“跨王家浜为市,商店六七十家,居民约百余户,水道四通,航行称便。奚氏列第相望,书香不断,称望族焉……”据史料记载,它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

  沿着古镇西街一路前行,横跨元明清三朝的“礼耕堂”无疑是当地最负盛名的宅院。12道一层叠着一层的墙门,不仅让人真切体会到庭院深深,更感受到几分深宅大院的气派。目前,宅堂内的5进大院,138间厅堂楼宇已基本复原。

      古镇修复中,包括“报恩桥”、“礼耕桥”等在内的四桥重建,亦将成为亮点。谈龙江、东晓江等七大水系在年内打通后,将逐步串联其中。届时,从市中心乘上地铁8号线,在浦江镇下车,换乘水上交通交通工具,摇着船橹“漂”进古镇,将在世博前成为现实。









































结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