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醉翁亭 http://bbs.photofans.cn/?1628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天界雪山环绕的地方---阿里普兰

已有 4159 次阅读2005-7-7 13:53

1.人们说没到阿里,就等于没到西藏。走过阿里,普兰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决定去西藏阿里时,才知道那里有个叫普兰的地方,但开始对她并不在意。

进阿里普兰有两条路线:一是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南下,沿新藏公路, 经叶城狮泉河至普兰,全程约3044公里。另一条从西藏首府拉萨西行,经日喀则、萨嘎到普兰,全程约1433公里。

从拉萨西行走南线进阿里,往返都要途经阿里境内,我们特意走进普兰县城逗留,其间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后又查阅有关资料,竞深深迷上了这个天界雪山环绕的美丽地方。





2.从查阅《西藏自治区地名录》中得知,普兰县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西南部的边境县。其东南接尼泊尔,西南接印度;东邻仲巴县,西北与札达县接壤,北与革吉县比邻。西南境为喜马拉雅山脉,东北部为冈底斯山脉,中部为狼楚河上游地区。普兰县民主改革前为辅仁宗或普兰宗,1960年建县。属阿里地区,下辖兴巴、巴嘎、霍尔3区10乡。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约310余公里。人口0.7万余人,均为藏族。

普兰历史久远。据藏文资料,该地历史上先后属象雄王国、普兰王国、古格王国、噶厦地方政府等统辖,遗址和寺宇众多。在公元初始两千多年前,它就成为象雄国中心辖区之一。象雄国衰亡之后数百年,公元十世纪,吐蕃发生内乱,王室后裔逃亡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之一的京城就建在普兰。普兰王国作为古格国王先祖的发迹之地,作为中原、藏地的“边界小邦”生存了七百余载。普兰还是西藏传统藏戏《诺桑王子》一戏的故事发生地。城南达拉卡山上的故宫遗址即该戏中仙女王妃的宫殿。有小萨迦寺之称的康拉悬空寺也在达拉卡山上。

普兰是青藏高原这片高大陆的西南门户,因其有众多雪山环绕的缘故,又被称为雪山环绕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峰,圣湖---玛旁雍措,鬼湖---拉昂措,名胜古迹---科迦寺、贤伯林寺,边境小城---普兰县城,中外古商道---国际市场。这些具有地理、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多重因素,编织起普兰社会历史经济的细而密的经纬。在藏民族精神世界中地位独特,享有盛名。简而言之,它的神山圣湖——冈底斯主峰冈仁波钦和玛旁雍措——即是它神圣至极的象征。普兰因此名闻遐迩,千年香火旺盛,驰名中外。普兰对于我们来说,别具风采的还有它的传说、服饰、歌舞、古商道……即便对于本土西藏人来说,它也具有扑朔迷离的古典感和异域感,是公认的著名佛教“朝圣”地区。所有这一切,古往今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僧人、佛教徒、游客、学者、摄影家、探险者在此留下无数的足迹和动人的故事!





3.沿着雅鲁藏布江,我们经日喀则,向西行进,一路坎坷,一路颠簸。过日喀则与阿里的交界处林卡后,终于踏进了“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据司机说,过去仲巴县帕羊镇到普兰县霍尔乡之间路况极差,来往车辆很少,加上几百公里皆是无人区,走这段路十分担心和恐惧。车要出点事滞留在路上,那就更加苦不堪言。特别是下雨后,在这条路上行车简直就是在泥泞中挣扎。这条路上甚至多次发生过冻死人的事。可现在不同了,路好了许多,一个个帐篷旅馆出现在路旁,来往车辆也多了。

进入阿里普兰地界后,过了公珠错,翻过一个小山口后,就进入了萨摩河谷。 我们遥遥地看见了圣湖——玛旁雍措。这是圣湖玛旁雍措的一支入湖河流。出河口是一片宽阔的台地,这是圣湖玛旁雍措的古阶地。刚刚雨后天睛,眼前的风光美极了,车未停稳,我们就迫不及待跳下来。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左边是美丽宽阔的玛旁雍措,右边是雄伟的冈底斯山脉和冈仁波齐峰。一下同时看到神山圣湖的盛景,真让我们兴奋不己。在圣湖边树立着一个挂满风马旗和哈达的大经杆,周围摆满了用石头堆成的玛尼塔,附近还搭建许多临时帐篷。当地藏民告诉我们,每年有众多国内外教徒前来这朝拜,马年最盛,多时有几千人在这跪拜磕头,场面蔚为壮观。





4.圣湖玛旁雍措位于普兰县境内东北面,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三面环着雪山,白玉似的雪山如众星拱月,使得这里更胜仙境一筹。那雪山陡峭嶙峋,白光眩目耀眼,看似很近,其实遥远。圣湖玛旁雍措湖水清澈,蓝得令人惊异,湖水最深可达7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当天天气晴好,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清晨,圣湖玛旁雍措格外宁静,静得令人置身于此,一时会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

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佛教战胜当地苯教所取的名字。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在西藏的众多湖泊中,玛旁雍措不是最大、最深,也不是最高。但是,它却拥有最尊贵的地位。

据说,玛旁雍错周围还有八座名寺。它们分别是位于东面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面的萨迦派聂果寺,南面的格鲁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贡噶举大德果仓瓦的修习地果祖寺,西面的莲花生大师的修习地切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习洞,北面的竹巴噶举派的朗那寺和东北面的格鲁派的日苯寺。





5.年复一年,香客们不远万里,历尽艰辛,也要来这朝圣,并用玛旁雍错的圣水洗身、洗头、洗脸、洗眼睛,以求消灾祛病。域外的印度、尼泊尔香客往往要在此安营扎寨,每每还要用水罐提些圣水回去馈赠亲友,或高价在市场上出售。我们一行在圣湖边游览,也用圣湖的水洗手和洗脸,以祈能一睹神山的风采,保一路平安。




6.经过圣湖的洗礼,我们继续向神山冈仁坡齐峰方向走去。一路风光瑰丽,令人目不暇接,难以置信。





7.冈底斯山脉就是耸立在青藏高原内部一条巨大的山系,宛如高原的脊梁,平均海拔高度5300——6000米左右。位于普兰境内的神山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714米。向主峰走去,富有西藏风情的标记,便一路可见。




8.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冈底斯山脉之中,神山冈仁波齐峰傲然屹立,气度不凡,形状鬼斧神功,在整个青藏高原独一无二。常年厚雪的顶部尤如一个巨大的冰雪金字塔,中间裸露一道褐白相间尤如阶梯状的山崖,如同一条通天台阶,直上霄汉。据说是神话中佛苯两大教派大战时失败的纳苯琼滚落山所致。

远看冈仁波齐峰,仿佛是一位披着白头巾的修女头像,近看又似披满白雪的狮身人面。而久久凝望其峰顶宛若皇冠晶莹夺目,又感觉冈仁波齐峰是一座神灵的塑像。西藏大多高峰都被登山探险者征服了,而冈仁波齐峰这座“神山”,由于多种原因,至今仍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处女峰。

冈仁波齐峰梵语称之为“湿婆的天堂”,藏语意为“雪山之王”, 苏丹红帽教则称之为“主宰世间一切的地方”。峰顶终年冰雪覆盖,常常隐蔽在云雾之中,又充满了一种神秘感。雪峰周围还发育了数条冰川,风光十分优美。此山还是四条大河的源头:向东是马泉河(为雅鲁藏布江的上游,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向西北是狮泉河(进入印度和巴斯坦后称为印度河);向西南的是象泉河和向南的孔雀河(皆是恒河源区的支流)。这四条大河皆起源于冈仁波齐峰,然后向不同方向流经不同的地域,最后皆浩浩荡荡的汇入了印度洋。

见神山冈仁波齐峰面目确实不易,我们刚赶到这里时天有些阴,冈仁波齐峰顶云雾笼罩。怀着虔诚的心,我们将车停下,驻足静静地守侯着,心里默默祈祷,约30多分钟后,神山云消雾散,渐渐地露出真容。真是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见到了冈仁波齐峰雄姿!能见神山真容,不仅是运气,更是福祉。司机说,他已多次途经这里,但能真真切切看到冈仁波齐峰真容,还是第一次啊!(未完待续)






天界雪山环绕的地方---阿里普兰
[醉翁亭 编辑于 2005-07-07 21:14]


9.最早把冈仁波齐峰作为神山的应该是生长繁衍在山下的古象雄人。他们在自己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创造出一种原始的宗教——苯教。苯教徒认为:天像一顶八幅伞盖,地如一朵八瓣莲花。冈仁波齐峰就是伞的柄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天地的中心而把二者联系起来。苯教始祖辛饶米保且就是从这里下凡到人间来的。然而,今天的冈仁波齐峰却是藏传佛教的第一神山。

将神山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奉为神山圣湖的,有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苏丹红帽教等众多信徒。在这些虔诚的信徒心目中,能够朝拜神山圣湖是莫大的福气,朝拜之路的艰辛被他们看作实现精神升华的必要历练。一年到头,都有尼泊尔、印度和中国成千上万虔诚的信徒,循着佛祖的足迹,不远万里,不辞辛劳,来这里向神山顶礼膜拜,在圣湖中沐浴洗礼,以解脱一生罪孽,求得灵魂升天。据悉,印度人做梦都想把神山圣湖划到他们那边去,可是她却在中国的版图上。每年有几十万印度人想来这里朝圣,可中国政府只能发两千个签证,为此印度人大为不满!

藏俗认为:转神山一圈可洗掉一生的罪孽,转百圈即可成佛。在藏传佛教中,围绕坛城环行一次就算完成了一次坛城仪式,环绕者的心灵会得到净化,罪孽会得到减轻,能祈求到无病无灾的福祉。藏传佛教认为冈仁波齐山就是一个坛城,信徒们来此转上一圈,就能求得一年的平安。塔钦镇是转山道的起点和终点。转山道共有两条:围绕冈仁波齐峰的大转山道(外圈),长约60公里,身体好的年轻人转一圈需20个小时左右,如果是以磕长头的方式转山一圈,则至少需要半个月;内圈是再冈仁波齐峰南侧的山路上转上一圈,长约15公里,一般人在2-3个小时内即可转完,而且可在冈仁波齐峰南侧正面欣赏这座美丽的山峰。每年难以数计的朝圣者从全球各地乘车、骑马、徒步,有些藏民甚至坐拖拉机悄悄走来,冒着艰辛甚至是生命危险转山,以实现他们心中的梦。





10.从札达古格王朝遗址回程时,我们再次踏进普兰的土地,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特意从巴嘎拐道专程进普兰县城。途中路经圣湖边一个叫即乌村的藏乡,这里颇有藏区人文风情特色。此村庄离湖边仅数百米,早晚在这观圣湖景色,位置甚佳。村旁还有一座小石山上有喇嘛庙,山下有许多堆放整齐并刻满经文的玛尼堆和牛头骨。在此地拍摄可将玛旁雍措的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能很好地反映出来。






11.再往前走不远,就到了一处叫“鬼湖”的地方了。鬼湖本名为拉昂措,原本与玛旁雍措同为一湖,两个水系相通,间隔仅3公里。不过奇怪的是玛旁雍措是淡水湖,水质可饮用,湖里生长着大量高原无鳞鱼,湖面成群的海鸥翱翔,湖边还有大片的沼泽草地。而拉昂措则是咸水湖,湖边全是荒凉的沙丘,显得毫无生气。不过拉昂措的风光异常优美,碧蓝的湖水映着纳木那尼圣洁的雪峰,四周金黄色的沙丘更使拉昂措像一颗镶嵌在金色绸缎上的蓝宝石。在青藏高原耀眼的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争色,云影光波间透射出无限的神韵。并不象传说的湖水喝下去会眼瞎,鬼湖的平面图看上去像一张剥开的人皮那样恐怖。




12.过去,去普兰县城路道非常难走,约80公里路程竟走了近三个小时。但沿途优美的田园风光,却让人不觉艰辛。据说,现在路修建好了,省时多了。越往前行,地貌变化也越明显。道路四周的土山是红土,那些暗绿色的褶皱是丛丛毛刺草,与我们一路经过的阿里荒原的感觉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车子驶入大片的鹅卵石滩地带,数不清,看不完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望不到边,让人想象这里过去应该是一片汪洋的海底世界。




13.普兰多变的地貌。




14.普兰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在阿里地区形成独特的景象,群山连绵不绝,山间白云迷蒙团团,处处浓荫碧翠,呈现出李可染的山水国画般的效果。到普兰就象到了世外桃园一般,到处是牧场,遍地有牛、羊、马群,野生动物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岩羊、盘羊、狼、狐狸、猞猁、山豹、旱獭等在途中也时常可以见到。在我的感觉中,就象一个新都桥式的摄影家乐园。





15.普兰到处是牧场,遍地有牛、羊、马群,





15.普兰到处是牧场,遍地有牛、羊、马群,




17.马群,野生动物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岩羊、盘羊、狼、狐狸、猞猁、山豹、旱獭等在途中也时常可以见到。





18.马群,野生动物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岩羊、盘羊、狼、狐狸、猞猁、山豹、旱獭等在途中也时常可以见到。





19.马群,野生动物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岩羊、盘羊、狼、狐狸、猞猁、山豹、旱獭等在途中也时常可以见到。




谢石头蛋蛋老弟和回乡青年、和平的关爱和鼓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谢闻彤的问候,这还是前年进阿里拍的片子。当时在网上己许诺写一篇游阿里攻略,两个专题:古格王朝和普兰游记,前两个题材早己写了,由于种种原因,普兰游记现在才补上。

http://www.photofans.cn/showthread.php?threadid=87183

[醉翁亭 编辑于 2005-07-08 10:31]
20.不知不觉中车子驶入大片的鹅卵石滩地带,数不清,看不完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望不到边,让人想象这里过去应该是一片汪洋的海底世界。





21.越靠近县城,道路就一路盘旋下山,一个弯接着一个弯地拐。忽然,居高临下,孔雀河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树也越来越多,树丛下是鹅卵石垒起的美丽围墙,被一个个围墙环绕的藏居连结的,居然是一个不小而又宁静的藏族村庄。




22.我们情不自禁停车观赏,徒步进村游览:只见红柳白桦,小河流淌,玛尼成堆。 藏居各且风格,门框窗梁上有细致的绘画,不少人家窗台上还摆放着盆栽植物,村舍一间接一间,一直延伸到巨大而平整的山崖旁边。




23.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子道路的中央有一溜长长的玛尼石堆,将近60厘米高、100米长,大大小小的玛尼石堆得整整齐齐,大的比篮球还大,小的只有拳头大小。上面的刻的文字有阴文有阳文,大字笔势恢弘苍劲有力,小字密密麻麻精美绝伦,还有刻肖形的,风格迥异却一般精彩。




24.山崖底下宽阔而水流不大的河滩,就是恒河的上游孔雀河(又叫马甲藏布)。离河面不高的山崖上有许许多多洞窟,据说那是过去人类居住的遗迹。一个急转湾,过了孔雀河上的一座小桥,我们终于来到整个县城依孔雀河山崖而建,传说中又颇为神秘的地方---边境普兰小县城。

普兰全县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加上外来的也不到1万,真正是地广人稀。普兰较阿里其他地区海拔低,光照充足,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100毫米,无霜期110天。由于喜玛拉雅山高大的雪峰下堆砌着黄沙和砾石的压积层,普兰可耕地面积很小。在异常干旱的阿里高原,普兰算是最为温暖湿润的地方,当地的传统经济是半农半牧。全县形成南粮北牧的特征。万余亩耕地集中分布在马甲藏布(孔雀河)沿岸,多为水浇地。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土豆等。牧区则主要分布在霍尔、巴嘎两区,饲养牦牛、犏牛、马、绵羊等。全县的农牧制品有青稞酒、酥油、皮张、羊毛。普兰全县河湖中产鱼。中尼、中印边界均有国际性质的边贸,以农牧品、轻工业品为主,年交易额约500万元。大部分农田都种植青稞。






25.孔雀河像一条迎风飘扬的哈达,绕着普兰县城蜿蜒流过。夕阳西下时分,站在孔雀河谷举目一望,四周峻峭的雪峰上好像洒了一层金光,雪峰下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起伏有序,沟壑纵横。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形成了青藏高原难见的湿润气候,大片的绿洲似翡翠般镶嵌在孔雀河谷,错落有序的村庄,缭绕的炊烟,赶着牛羊的牧童和转经的老人,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26.孔雀河两岸是密密的民居和道路,河滩上青翠的树从是灰黄色土地上最好的点缀。再向远处看就是荒凉的山崖、零星的兵站和山头的浓云。我们还看到远处一座高山顶上有一处建筑遗迹,依然可见一大片红色断壁残垣,规模十分庞大,山脚下有之字形道路通向山顶。据说,这是普兰的一大名胜——古宫和贤柏林寺遗址。




27.大约在四百年前建在山顶的贤柏林寺,曾是阿里地区最庞大的寺院。依傍山坡密密麻麻的窑洞,传说是王子和妃嫔们居住过的地方。随着岁月流逝,不知历过了多少年多少代,这些洞穴成了尼泊尔贫民的住所。




28.到普兰的游客,一般都会游览鼎鼎有名的普兰国际市场,我们也不例外。

毗邻印度、尼泊尔的普兰,自古以来就是高原西部的重要对外贸易通道,是我国通向南亚的重要通商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正式批准建立“普兰国际市场”。60年代以前,普兰的国际市场的贸易大户大多为印度商人。1962年以后,国际市场的贸易活动一度中止。1992年7月普兰正式开放边境贸易,199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普兰为国家二级口岸。从此,国际市场日益兴旺起来。

这里的孔雀河河面上有一座由两国政府出资修建了一座新桥,叫东风桥,名字颇为气派。桥上的装饰更有特色,五颜六色的全是藏传佛教的真言、法器。桥下街道两旁全是摊贩的棚子。有了这座桥,中尼两国的边民往来方便了很多。





29.我们过了孔雀河上的东风桥后,在山道上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再爬过两个小山丘,终于来到贡噶村,看到在普兰和阿里地区小有名气的“国际市场”。这个市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和最简陋的国际市场。显然用“国际市场”的标准来看这个“国际市场”,差距是巨大的。





30.在一小块空地上,有两排新盖的普兰国际市场——两排黄色的砖房,大约有二三十间,旁边还有普兰国际市场“旧址”---约二三十亩地上有六、七十间奇特的土屋。






31.驮运货物的马都挤在不宽的夹道上。这里生意人有印度人、尼泊尔人和藏人。我们走进里面,逐家看了看,店铺里的商品大同小异,都是一些纺织品、化妆品、金银首饰工艺品和具有异国风情的锅碗瓢盆等。也有羊绒等大宗商品。还有尼泊尔咖喱粉、藏红花、印度沙丽、尼泊尔火柴、小装饰品等。那些衣着艳丽、额头上点着红点的尼泊尔姑娘堪称这里一道丽景,她们大都会讲流利的藏语。





32.其实近年来,到普兰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本地的藏族商人和国外的印度、尼泊尔等国商人,而且还有来自四川甘肃、新疆、青海,甚至东北的商人。这里是众多商道的会聚之地。普兰国际市场实质上是商品中转站,也是勇于跋涉的商人聚敛钱财的地方。各国各地商家川流不息地匆匆而来,又匆匆远去。据说每年政府都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交易会,六月至十月普兰国际市场的贸易最为热闹红火。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这个昔日偏远荒凉的县城,如今已成为祖国西南边陲热闹、繁华的商业重镇。

今天的普兰县城,沿街的饭馆、新建的宾馆、说各种语言的海内外游客、出售藏区和印度、尼泊尔特产的店铺,处处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漫步在普兰县城,只见各种饭馆招牌林立,除了藏家风味,还有川味、湘味。这里既能看到尼泊尔、印度有钱的朝圣人,又能看到许多肩挎相机、录像机,身着鲜艳服装的旅游者,也能看到衣衫褴褛的尼泊尔背夫,使普兰更具“国际性”色彩。






冰雨:谢谢你向来对我的鼓励。

晨波:我摄影的进步还得多谢你的启蒙和指导。你近年来不停地跑,也够辛苦了!

90梦:在网上一见到你,就自然想起你上西藏的情景和我们在东北一起摄影的日子。

西域刀锋:多谢你的厚爱和鞭策,对摄影我确是门外汉,还要向各位学习,以期不断提高。
33. 从普兰县城出发,我们乘车前往20公里开外中尼边境的科迦村,游览千年古寺——科迦寺。在孔雀河河谷里一路颠簸,一路观光,远处的雪山晶莹剔透,牦牛、羊群悠闲地出没于草甸之间,在雪山和绿树掩映的山谷里,白色藏屋点缀其中。孔雀河水从这流出中国境内,一直流往恒河。远远地看见许多经幡飞扬,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科加寺。






34.科加寺并不大,但在当地颇有名气。科迦寺建于公元12世纪初,系由古格王供养的名僧仁钦桑布主持修建的。开始属噶当派,后改宗为萨迦派。寺内供奉有一尊经高僧仁钦桑布加持过的文殊菩萨。传说这尊菩萨塑像在运往噶尔的途中,路经此地忽然开口说话,要留在此地,于是在这里建起了大经堂,故科迦的意思是“家园”。该寺后来成了中国、印度和尼泊尔边境上的一座重要寺庙,得到三国信徒的共同信奉。现有僧人15人。




35.科加寺并不大,但在当地颇有名气。成了中国、印度和尼泊尔边境上的一座重要寺庙,得到三国信徒的共同信奉。




36.在寺院僧人引领下,我们逐一参观整个寺院。科迦寺中数十盆花草,摆放在石台、长椅上。寺内壁画古旧,据称是“文革”期间寺庙改为牛圈所至。所幸寺院整体建筑等未遭破坏,保存完好。1997年国家又拨款维修,添置了全套大藏经。参观中间,在一堆卡垫中发现有“同治”两字,展开来看,竟是“大清同治元年”织造。没想到,在这么边远的寺院,竟然会有大清同治元年织造的“宝贝”,可见该寺历史相当辉煌悠久了。还有更奇的是,在措钦大殿中,竟悬挂有许多虎、狼、豹等猛兽标本,并有济公和尚的塑像悬空,这些东西如何会走进这样的殿堂?对我们来说是确是个谜。






37.僧人还给我们介绍,巴桑是科科迦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体寺的僧人,“文革”初起,他害怕寺中珍宝被毁,便携带十余件文物潜往尼泊尔务农,不管日子过得多苦,都不曾变卖文物。16年后,闻知西藏落实宗教政策,又携宝回国,让神佛们重新各安其位。这件功德使他当上了科加寺的寺管会主任、自治区第六届人大代表、自治区佛协会员。




38. 科迦村是依科迦寺而渐渐形成的,对宗教及其高僧大德的强烈崇拜,名寺附近总是渐渐聚集起居民村落,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据说,是因为村头有了科迦寺,才使曾经分散的藏民不断聚拢过来。如今科迦村己是个有200余名藏族群众的小自然村。




39.在地广人稀的阿里高原,这么大规模的村落并不多见。科迦村是普兰著名的米粮之乡,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耕耘的科迦人,善良淳朴,温和好客。这里地处喜玛拉雅南坡,离尼泊尔只有10来公里的山路。现在,普兰县城通往中尼边境的公路刚好从村子旁边经过,自从有了公路,出入科迦村的尼泊尔人也日见多了起来。




40.古老的普兰,曾演绎了无数沧桑的传奇故事,魅力经久不衰。如今,这里又焕发了新的青春,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再见吧---普兰,待我有时再回来!(全文完)

此文图片除个别用胶片拍外,均为佳能10D所拍。

并谨以此文参与喜行于摄---征文活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