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大漠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6351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2010.03 云南行摄--建水古村扫街

已有 837 次阅读2010-3-15 11:50

云南建水县始建于公元1285年,在长达七个世纪的历史岁月里,建水一直是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汉儒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最为充分的地带。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看的内容很多,由于时间有限,只匆匆浏览了团山民居和朱家花园。

    团山民居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村寨.清末光绪至民国年间,团山村人因开挖个旧锡矿,暴富一时,回乡大肆修缮房屋,民居的现存形式主要修建于这一时期。现有建于清末、保存完好、比较有特色的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和古建筑共计21所,建筑面积16160平方米.据2003年统计,全村人口有240户1000余人。其中张姓最多,占总人口的75%。

    团山民居以“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传统建筑形式为主。多为二进院,门楼建筑气派,雕梁画栋充斥其间。屋内屏门、坎窗、柱础等古色古香,雕刻精妙,寓意深刻。可谓多而不繁、艳而不俗、朴而不滞,其内容丰富,捭法细腻,形象逼真,更有书法、壁画、诗词、楹联、典故等令人叹为观止。

                                    ----摘录自网络










06










11










回县城途中,远远看见一座古桥,停车拍了一张。

双龙桥是一座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坐落在建水城西5公里泸水与塌村河会合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蜓盘曲而得名。所谓“双龙”,即是以塌冲河、泸江河两条河,有一桥镇锁“双龙”之意。

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 后来因塌冲、泸江两条河水逐年泛滥,河床增高,使三孔小桥孤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因此,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又续建十四孔, 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并在桥上建盖了3座飞格式阁楼,两端阁楼略 小,居中一座雄伟壮观,有“滇南大观楼”之称。故又名十七桥。

双龙桥全长153米,宽3米,桥面宽敞平坦,由数万块大青石铺成。桥上建有亭阁三座,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布局得体。中间一阁层摞为三,高耸云霄,前后两阁互相辉映。层檐重叠,檐角交错,雄伟壮丽。底层为桥身通道,拾级登梯,可远眺成万顷田畴,群山起伏,波光粼粼等山情水韵 。南端桥亭为重檐攒尖顶,檐角飞翘,玲珑秀丽,可惜此端桥已毁。

建水双龙桥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桥梁。它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休,凝结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智智慧,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录自网络

[大漠 编辑于 2010-03-15 12:12]


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园林,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左侧沿街有13间“吊脚楼”与后两院“跑马转角楼”相通。右侧有家族祠堂,祠前有水池、戏台、亭阁。水池三面有12幅诗词书画浮雕。正中的花厅两侧为“绣楼”,花厅前是东西两院花园,东院有假山稻田,西园有竹林花圃。它是一个滇南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融合的建筑群体。纵观整个建筑、院落层出,房舍迭进,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有“边陲大观园”之称。身临其中,深感奢侈豪华,典雅古朴,花木芬芳,意趣无穷。

    花园园主叫朱朝瑛,字渭卿,建水县人,清光绪丁酉科乡副进士,后因功授广东补用道。辛亥革命后参加重九起义,被推为正都统,该花园是在他任职期间扩建的。

                             ----摘录自网络  
[大漠 编辑于 2010-03-15 12:12]










谢谢浏览。


感谢轻风弄影等20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轻风弄影等20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