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切磋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17519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春天的约会

已有 581 次阅读2008-3-14 11:42

再过几天就是维吾尔族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特撰稿——

春天的约会
春天来了,诺鲁孜节如约而至。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据说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都过这个节日。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3月22日,也即公历3月21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
 古代传说在这一天,太阳走到了赤道,南半球与北半球不偏不倚地享受着阳光的抚慰。这天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历史纪录中是春天的开始,在这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欢庆春天的到来。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维吾尔族在信奉伊斯兰教以前,崇拜天神、日神、月神、星神、水神、地神、火神(灶神)、祖先神等。在他们看来,星神是掌握人类命运祸福的主神,其中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之一,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所以穆斯林们正好在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时,举行诺鲁孜节,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年节。
节日形成初期,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此时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复苏、牲畜产仔的时节,这时牧民们—面兴高采烈欢度节日,一面清点安全越冬的牲畜,准备开始草原放牧。随着以牧转农、定居进程的发展,该节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鹘”记载的西回鹘用塔吉克语称此节为“诺鲁孜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节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节”色彩。总之,诺鲁孜节在增进西域和中原间的礼尚往来、加强文化交流,在形成古丝绸之路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这天一大早,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7种肉食,7种粮食,7种调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意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人们击打诺鲁孜节鼓,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聚到一起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也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农村更是热闹非常,处处欢声笑语。小伙们摩拳擦掌,在达瓦孜(高空走绳)、叼羊、赛马、斗鸡、斗羊、斗狗、摔跤等活动表演中各显其能,彰显出热情、奔放、粗犷的个性。那身手敏捷,英姿勃发的少年,引来少女们的青睐。“诺鲁孜”节的“五谷丰登”饭以及碰鸡蛋、打布球、核桃入洞、拔恰麻古、转火球等习俗,对研究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疏勒县牙甫泉镇庆祝“诺鲁孜节”活动上,风筝比赛是第一个出场表演,一声哨响后,学生们手中的风筝万箭齐发,呼啸着冲向天空,场面十分壮观;紧接着镇中学女老师穿着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气氛更加活跃了起来;摔跤比赛激烈地角力场面让人很是过了把瘾,撒盖地(荡秋千)把人高高旋转甩起,使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为之捏了把汗。最为精彩的要算是叼羊了,牙甫泉镇队与应邀的英吉沙县队激烈地争夺,让人大饱眼福……
“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春天的节日,春天的典礼。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人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










多谢朱版主指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