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瞬间往事 http://bbs.photofans.cn/?2062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狮城匆匆(三)

已有 9448 次阅读2005-11-17 07:18

正恍惚间,忽然迎面一位道冠麻履的道士迎面走来,和几位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妇女擦肩而过……象这样的情景恐怕只有在新加坡能见得到。

中国城里的花园旁边也能见得到这样的地摊,摊上多是些中国的音乐和日用品。对这些摆摊的老人来说,生活是如此的艰辛。

街道两旁的连廊里,仍旧是熟悉的景象。

这个“撞”字用得很独特,生动而有力,想必味道一定很好。


这里比国内要更迷信,到处都可以看到供着香火的所在。在街道边的大树下,偶尔还能发现这样的牌匾……

在桥南路(SOUTH BRIDGE ROAD)上有两家相隔不远的寺庙,近处豆绿色的是JAMAE清真寺,远处是印度教的SRI MARIAMMAN神庙。即使是在华人聚居的地方,同样可以有不同宗教信仰存在,大家各供各的,谁也不影响谁。

新加坡有诸多迥异的文化背景,饮食上更是个东西合壁的大杂烩。这里餐馆林立,口味天南海北。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去大排挡,因为那里不仅价格合理,东西也做得正宗,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走在大街上,如果要找吃的东西的话要向“下”看,因为几乎所有商场的地下都有大排挡式的就餐场所。不过要论规模和口味,在中国城附近的LAU PA SAT(老巴刹)可以说独占鳌头。要吃好东西的话一定要日落了再去,否则白天海鲜通常还没有到位,只有吃便餐了。

照片上是LAU PA SAT的外观,坐地铁NS26或EW14站下车走几分钟就到。

图片上是LAU PA SAT内部的样子,室外也有无数的桌椅。室内按放射状布局,分四个部分,穆斯林的在一起,卖猪肉的另占一支,连餐具都是严格分开使用。

我是到达的当天晚上和同事去LAU PA SAT吃的晚饭,有几样东西是一定要介绍一下的。可惜嘴太馋,未及摸到相机,美食早已成了回味了。

* STING RAY,招牌上中文叫“方鱼”,通常是BBQ烧烤的做法,最后涂上很辣的酱汁,旁边怕你不够辣,还摆着辣椒。鱼肉非常鲜美,一个中份的大致要12到13新币,一新币大致合五块人民币,以下的价格也以新币标注。

* LAKSA,中文名为“口力”“沙”两个字,前面一个字找不到,只有这么凑合了。发起音来有些怪异,同“拉撒”,可味道很浓。实际就是米线,汤是用椰子汁配辣椒熬的,加上鸡肉或海鲜,或再配上鱼丸之类,滋味好得不得了。四块一碗。

* SA TE,中文叫“沙爹”,就是烤肉串,五毛一串,配上一小碗酱,吃着很过瘾。

图上是LAKSA,旁边是一杯很润的自制“罗汉果”,一块二一杯。如果想喝得舒服的话,就找店家自制的饮料。新加坡的含酒精饮料比较贵,啤酒通常是虎牌,一瓶卖五块到六块左右。

这是第二天中午在LAU PA SAT的一家叫“默罕默德”的马来档口吃的炒羊肉,配上一块后来才知道是虾饼的炸食。开始要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看着比较“地道”。马来餐的味道很重,偏爱油炸食品。

这是另一家在乌节路商业街上的大排挡,味道也不错。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价格比LAU PA SAT略贵一点点。上面说的那些美食在这里也能吃到。那碗LAKSA就是在这里吃的。

进去右手第一家就是卖LAKSA的米粉店,是家老店,生意很好。

这家店的对面就是家卖饮料的摊子,自制的饮料很值得一尝。

大排挡里面的样子。所有店家一字排开,菜点均明码标价,且都有照片参考,很方便。

新加坡地方不大,交通很方便。大街上公共汽车穿梭不停,地铁也四通八达。如果对狮城不熟,还是坐地铁方便。地铁的内部和香港的很像,都有一层隔音隔热的自动门。从乌节路坐到中国城单程要两块一,如果几个人一起去的话,还是坐出租车方便,价格也不十分贵,和上述同样的路途,打的大致要八块多一点,还免了大热天走路去地铁站的辛苦。

自动售票机,触摸式操作,简单好用。要去哪里,找到车站一按就好了。

正在施工的环线地铁。

就此告一段落,回头再贴一些花絮和小品上来。谢谢各位的观赏。

谢谢西域月光的鼓励。继续发几张小品:


文字的大意为“智者也会笃信耶酥”。

是否恰如其分呢?

乍一看以为是彩票,搞不懂这么多停车的单子该看哪个。

新加坡虽是世界上环保和卫生法规最严格的地方,还是不能免俗。

独立已40年,仍旧是殖民地的味道,连BURGER KING的汉堡包还特意推出“英式鸡肉”。

这是我见过最有创意的经营移动电话的摊子。尤其“手鸡”的叫法让人啼笑皆非。广告上还有一句“前进吧,新加坡!”,够爱国。

在印度或印度教盛行的地方千万不要提牛肉,瞧,牛就和众神一样在印度教神庙上供着。神能吃么?

在这样的纷繁复杂的城市里,每个成员的生存哲学都是不同的,它也一样。

全文发完,谢谢关注。

回冰雪之梦兄:我是做梦都回石头城啊……
谢谢楼上几位DX的鼓励!

新加坡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后已经没什么新意了,毕竟国土太小,能做的事情有限。我上次是九八年去的,感觉还比较新鲜,这次再去,似乎很难察觉到狮城有什么变化。还是国内的城市发展迅猛,一年不见,许多高楼就平地冒出来了。
谢谢鼓励!

实在惭愧,吃得太急了,许多都没有拍下来。有机会下次再去一定专门拍一拍那里的美食。
再次感谢各位仁兄鼓励。

新加坡人是个多民族的聚合体,在一般的街面上听到的大都是英语和马来语,在中国城附近几乎是各种方言的中文,到了小印度就都是印度语了。这么多民族的文化混杂在一起,治理这么好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就是一条“立法和执法严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