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河洛风 http://bbs.photofans.cn/?226520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走进三峡人家 感受巴楚文化

已有 472 次阅读2014-2-21 15:35 |个人分类:旅游日志| 三峡, 巴楚

        今年春节前市区是一冬无雪,都年三十老天爷还是阴霾尘沉,初一一大早更是近年罕见的寒雾茫茫。难道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吗?逃离,逃离这个充斥喧嚣的城市,逃离这个寒雾茫茫的城市,去寻找明媚的阳光,去呼吸那清晰的空气,一路向南方......。
三峡人家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位于大家熟悉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三峡人家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等。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青山飞瀑、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清幽的龙溪水,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环绕下,伴着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吊脚楼上吊着大蒜、苞谷、红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几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棒槌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成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在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领略到峡江人顺应自然,又不断与自然抗争,执着地营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个性。而屋顶上的遮盖物,也是大有讲究的,有盖泥瓦的,也有盖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说。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但这都体现了峡江人民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阁楼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做梦也风流。”                        2014120日   春于文殊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