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云中小川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2891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雁北耍孩儿----我的影展

已有 5953 次阅读2012-1-11 11:29

雁北耍孩儿是一个稀有剧种,因其天下独一团而稀缺,因其独特的唱腔而珍贵。三年前的正月里和几位影友去农村拍“耍孩儿”戏,那时我对“耍孩儿”的了解知之甚少,只是出于对舞台摄影的爱好。几年下来,我多次跟随剧团下乡拍摄,被这一古老稀有剧种跌宕起伏的命运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主要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及周边地区。它的剧目取材广泛,富有传奇性。唱腔婉转流畅,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

    雁北耍孩儿戏是由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受其它戏曲音乐和民歌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耍孩儿戏的唱腔很有特色,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后部发出),每句唱词前习惯多用“咳腔”,“咳”在词前—— 山西其他剧种的“咳腔”一般都在词后,唯耍孩儿的“咳”多在词前。第一句唱词的咳腔有唤起听众兴味之感,第二句唱词前的咳腔,有承上启下作用,既为上句补不足,也给下句做铺垫。这种唱法在戏曲中颇为罕见,故又被称为“咳咳腔”。耍孩儿戏的表演非常活泼而且歌唱性、舞蹈性都很强,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最大特点是生活化,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耍孩儿有自己的传统剧目,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木鱼》、《狮子洞》、《白马关》、《七人贤》、《三孝牌》、《打佛堂》、《对联珠》、《送京娘》、《花园会》、《二龙山》、《赶脚》等40多个。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演唱发音方法、丰富的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使得戏曲研究工作者称雁北耍孩儿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的一块“活化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耍孩儿戏有很大的发展,大同及其周边县区,涌现出很多耍孩儿戏班社,至抗日战争前夕,在舞台上唱红了的耍孩儿戏艺人比比皆是,其中较有名望的有崔甫(水仙花)、赵珍(盖天红)高宪(三娃旦)、辛致极(飞罗面)等。

    解放后,大同市对这一古老剧种给予大力支持,1982年成立了大同市耍孩儿剧团,这是全国唯一的耍孩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03年剧团和大同市艺术学校联合招收了三年制、五年制耍孩儿班学员共计70余名。以减免学杂费等许多优惠条件的形式培养耍孩儿艺术后备人才。耍孩剧团成立20多年来,除了每年的下乡演出活动外,还捧回了全国、省、市级大小奖项100多个。1992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市耍孩儿剧团获得12项大奖,著名耍孩表演艺术家薛国治(小飞罗面)获最高荣誉奖——特别奖,著名青年演员薛瑞红(小小飞罗面)获优秀表演奖,市耍孩儿剧团被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2006年耍孩儿剧种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2月,王斌祥、薛瑞红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耍孩儿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剧团现有演职人员90多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国家二级演员5名。近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大师工作室推荐名单”出炉,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列入传习所公示名单中。

    大同耍孩儿剧团每年演出近200场,绝大部分在农村,演出条件较艰苦,观众多为中老年人,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喜欢该剧,也是传承发展的基础。做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愿用摄影艺术去表现“耍孩儿”,为宣传这一古老剧种尽一份力量。

       戏曲“活化石”雁北耍孩儿——刘晋川摄影作品展前言

                           王祥夫

     京剧虽是京剧,但南北都有,昆曲也一样,发展到现在,非但是国内有,在国外,亦有许多昆曲社团在活动。而即使是地方戏的河北梆子和河南豫剧,也到处有社团在活动。而大同的“国宝”地方戏“耍孩儿”却在别处不多见,说到传承、剧目的繁多和演员的齐楚,大同的“耍孩儿”剧团堪称天下第一。刘晋川先生多少年来一直致力于用影像关注和研究“耍孩儿”剧种的发展和传播。与文字不同的是,刘晋川先生让人们于一幅幅照片中领略“耍孩儿”有声有色的魅力。可以说,本次的专题摄影展既是一部“耍孩儿”的发展简史又是一次“耍孩儿”多姿多彩的现状展示。其民俗价值与戏剧的史学价值相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其珍贵。

     王祥夫是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大同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小品文学会会长。《


   这是应县北楼口村一个翻修过的明代古戏台,戏台墙上有“大清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有耍孩儿班到此一乐”。题壁,这是目前有关这个剧种考证到最早的文字记载。当地人已经明白这里的重要,除翻修了戏台,还重塑了两匹马。
  



这是耍孩儿有记载的传承人辛致极(飞罗面)的故居。衰败的院落与当今繁荣的耍孩儿如天壤之别。但我们应该看到这里曾经生活过耍孩儿艺术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似乎感觉到有一种精神还飘荡在这个院子里的角角落落。

这一声声有穿透力的声音,穿越古堡破空而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喜欢这独特悲凉的调。

这是耍孩儿在农村演出的情景。这里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一个经典缩影:古老的剧种、贫瘠的土地、当代的轿车、还有各色衣着的人。

这是耍孩儿在农村演出的情景。这里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一个经典缩影:古老的剧种、贫瘠的土地、当代的轿车、还有各色衣着的人!

一块场地,简单的化妆,锣鼓响起来,耍孩儿唱起来。这是戏曲最早的形态。今天还有这种形态。这是民间耍孩儿艺人大同公园演出。

这是一方被戏曲侵染了的天空,伴随她们一生的戏文就是耍孩儿。

在当地民间演员的表演同样精彩

在大同的庙会上总是少不了耍孩儿的演出,雪花飘荡,天寒地冻,也挡不住人们对耍孩儿的喜欢。

在大同的庙会上总是少不了耍孩儿的演出,雪花飘荡,天寒地冻,也挡不住人们对耍孩儿的喜欢。

粉墨人生

传统经典剧目“扇坟”剧照

这是《扇坟》最华美的一场戏顶灯舞,是舞蹈与戏曲的完美结合。

娥娜的身姿,华丽的服饰,指间流露出的万千媚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薛瑞红在传统剧目《金木鱼》中表演。

耍孩儿戏既可以演小戏又可以演大戏,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传统经典剧目“金木鱼”剧照

耍孩孩儿武场、文场兼备极具观赏性。这是传统剧目“金木鱼”中的武场戏。

精美的头饰,几缕光影晕,虚与实,让画面如梦如幻。

耍孩儿戏的表演,首先是舞蹈性很强。《扇坟》中的小娘子自穿缟素孝衣,左手端纸灯,右手持折扇,绕灯扇动;走挖步(两腿并拢、脚脯点地、向后踢)前挪后腿,左右旋转,有快有慢,变化多样。实为其他剧种所罕见。

这是大型民俗歌舞“想亲亲”剧照,其中耍孩儿传统剧目,《扇坟》成为该剧的精彩片段。

传统经典剧目《金木鱼》剧照

《扇坟》是耍孩儿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出观众所喜爱的经典剧目。在剧中由王斌祥饰演的猪八戒笨拙中透着一丝精明,鲁莽中夹杂着几分可爱;由薛瑞红饰演的孙悟空变化的美女婀娜多姿,似出水芙蓉,调侃的间隙也偶尔露出抓耳挠腮的“猴相”,两人互相盘诘和对答中,演员运用眼神,略显夸张的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猪八戒急不可耐的心态和自作多情的心里。

《扇坟》中猪八戒的脸谱上独具一格,不同于其他剧种用面具来体现猪八戒的形象,而耍孩儿猪八戒的脸谱则全部用油彩勾画,画出的效果栩栩如生。身穿黑色宽袖架裟;走路时或高抬腿,慢落脚,两只宽袖左右摆动;或曲肘歪头碎步快走,其夸张程序与民间地秧歌相近。

独特的演唱发音方法、欢快火爆的打击音乐、取材广泛的丰富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使得耍孩儿这个古老剧种日渐为专家学者所瞩目,它被称作戏曲史的活化石。

耍孩儿戏它的演唱很有特色,传统唱法是后嗓子发声,声音浑浊、朴厚,吐字模糊不清,再加上主奏乐器大板胡的“吵弦”伴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近乎“有腔无字”的艺术状态。

耍孩儿的脚色分红、黑、生、旦、丑五行,表演上大量吸收民间舞蹈动作,更接近于生活,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

耍孩儿的脚色分红、黑、生、旦、丑五行,表演上大量吸收民间舞蹈动作,更接近于生活,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

演员在农村演出时在后台练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上的精彩是台下的功夫,演员在后天练习小云手。

两个年轻演员正在为自己化妆,专注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们对耍孩儿的热爱。

演员在后台化妆,昏暗的帐篷,艳丽的服饰,对比中我们能感受耍孩儿演员的艰辛,但从他们的神态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精神世界的充实。

虚幻的影像,真实场景。带上狗演出是他们的传统,相信狗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一丝不苟才会博得观众的喝彩。演员在在用水纱压鬓。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剧团团长王斌祥正在认真化妆,其专注的神态能感觉到他对耍孩儿的热爱。

年轻的演员被台上精彩的演出深深的吸引,未来这个舞台必定是属于她们的。

耍孩儿第四代传承人王斌祥在为徒弟整装。坚守和传承是耍孩儿剧种生存发展的基础。43-剧团现有演职人员90多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国家二级演员、演奏员8名。2011年,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大师工作室推荐名单”出炉,大同市耍孩儿剧团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公示名单,耍孩儿经典剧目《扇坟》被评为山西十大文化品牌。

台上粉墨登场,台下甜酸苦辣,默默地坚守,无言的追求。

耍孩儿演出多在农村,条件比较艰苦。这样的演出每年有上百场。

演员在化妆,在台上的表演有时只有几分钟,但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有时又是一生的功课。

戏中的武打场面

后台换场

演出结束后清洗油彩,不知到自己洗去过多少粉墨,无数次的重复,这就是舞台,就是生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