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玉苁蓉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34674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内蒙古名刹——巴音善岱庙

已有 1758 次阅读2009-11-10 21:17

   内蒙古名刹——巴音善岱庙原系乌兰察布盟乌拉特中公旗寺庙,现属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管辖,位于本旗获各琦苏木乌宝力格嘎查境内。该庙原以独特风光坐落在乌拉特草原,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驰名中外的佛教文化圣地。
    巴音善岱庙始建于公元1778年(清朝乾隆43年)。清朝皇帝赐匾册封为“脑门乌力吉图寺”(汉意为永觉寺),八世达赖喇嘛赐名“拉西却令”。


    一、历史沿革


    该庙的历史沿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创建阶段;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持续发展至消失阶段。


    第一阶段——创建阶段指1778年—1814年间初建过程。这一段历史与本寺创建人智华陶格米德德功德有关。智华陶格米德幼年皈依佛门,起先赴五台山拜师学经,后去拉萨攻读《五部经》17年,获得拉让巴学位。回乡后在传播佛教文化活动中萌发了建寺之意,继而选择潺潺小溪(蒙语称shand善岱)之源泉之地搭建蒙古包和简单用房,供奉其祖辈供奉的吉祥天母护法为本寺主供神祗,并把家里珍藏的《甘珠尔》经请回寺庙,开始进行佛事活动。他的善行得到广大宗教信徒和乌拉特中旗公爷的支持和认可。这就是巴音善岱庙的雏形。


    1779—1780年,智华陶格米德为正式建庙向乌拉特中公旗和清朝廷理藩院呈请,得到支持和批准。同时,亲赴西藏,把庙址图画请报班禅宝格达定夺。班禅认为,所选的善岱泉原有12条龙尾缠绕之象,此处建庙宇必定兴旺发达。于是,寺庙建于此处。


    1781—1783年间,智华陶格米德率领众人准备大量的建筑材料得到了旗公爷的支援。1784—1785年间建起主殿,藏经阁、厨房、僧人住房等,至此巴音善岱庙已成为相当规模的庙宇。


    1786年农历七月初一黄道吉日该庙的众多弟子和佛教信徒把高僧智华陶格米德奉为东活佛,高僧罗桑叶西多杰为西活佛,两人都是转世活佛。同时,该庙创始人东活佛智华陶格米德被奉为主持喇嘛,掌管全庙教政大权,并世世传到现在。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指1814年—1844年的历史过程。这一阶段应认为是巴音善岱庙最鼎盛时期。期间第二是东活佛罗桑丹碧尼玛和第二是西活佛罗桑丹碧坚赞二人立了丰功。他们在前世活佛们努力的基础上,细心经营寺庙各项活动,本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表现在寺庙占地面积的扩大、僧侣的曾多、机构的完善等各个方面。经过两代活佛之六十年的建设和治理,本寺的占地面积为1.25平方千米,僧侣达1500多名。


    寺庙建筑结构之大与小,法会和受经体系的完善程度,最能说明一个寺庙的档次级别。巴音善岱庙在其历史过程中,除后一阶段建造的部分殿堂外,大部分建筑是在本阶段完成的。在此,将其一一列举。


    塔—大塔1座、中塔13座、小塔32座。大塔高50尺,是巴音善岱庙标志性建筑,于1834—1837年间修建。由于它坐落在该庙北端山坡的最高处,造型被指,色彩鲜明(全纯白色),据当地牧民讲,方圆几十里之外就能瞭望它的雄姿。


    独贡(法会殿)—七大独贡:


    1、朝格沁独贡(大雄宝殿),建于1785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院落面积480平方米。


    2、迪安钦独贡(禅师殿),建于1785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院落面积600平方米。


    3、萨黑顾萨音独贡(护法殿),建于1785年,建筑面积240平方米,院落面积480平方米。


    4、《丹珠尔》独贡(藏经阁),建于1785年,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院落面积400平方米。


    5、雅日乃独贡(夏安居殿),建于1801年,建筑面积240平方米,院落面积480平方米。


    6、敖塔钦独贡(药师佛殿),建于1821年,建筑面积240平方米,院落面积480平方米。


    7、贡日格独贡(普明佛殿),建于1832年,建筑面积180平方米,院落面积400平方米。


    仓(或厢)、吉萨(寺庙后勤机构)14所:1、《甘珠尔》吉萨;2、嘛呢吉萨;3、卓德巴吉萨;4、乔伊拉吉萨;5、东厢(东活佛宅);6、西厢(西活佛宅);7、青瓦院(塔尔寺丹斯仁活佛下榻处);8、令吉萨;9、能乃吉萨(禁食法会主持所);10、贡日格吉萨(普明殿供食所);11、雅日乃吉萨;12、满巴吉萨;13、敖塔钦吉萨;14、洞楚德吉萨。除此之外,还有荣康(大厨房)数间。


    札仓(学部或学院)——6大札仓:


    1、乔依拉札仓(哲学院),成立于1830年,专门学习、研究哲学“五部经”。


    2、满巴札仓(医学院),成立于1829年,专门学习、研究藏医、蒙医,并行医看病。


    3、卓德巴札仓(密宗学院),成立于1793年,专门学习、研究密宗。


    4、丁科尔札仓(时轮学院),成立于1907年,专门学习、研究天文、地理、数学。


    5、喇嘛日札仓,成立于1801年,专门学习和研究宗碦巴的《菩提道次论》。


    6、贡日格札仓(普明学院),成立于1812年,专门学习、研究从初发心、意念三宝、以戒为师、觉悟、奉献人生、广修福德等佛学科目。


    巴音善岱庙有7所附属小庙,大部分修建于该庙发展的第二阶段。它们是:哈日朝鲁庙、本巴图查干高勒庙、龙恩庙、色呼楞查干高勒庙、那仁庙、乌嘎拉吉庙和查干呼硕庙。这些,都表明巴音善岱庙规模之大。


    第三阶段——持续发展至消失阶段指的是1844年至1966年的历史过程。这期间,第三世东活佛罗桑乔巴拉布尔和第四世东活佛若希吉布哈(法名嘎桑龙都嘉措)先后主持,巴音善岱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这一段历史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一时期为三世东活佛时期。这期间寺庙的建筑群越来越大,庙宇塑贡的神佛越来越多。如:六大札仓之一丁科尔札仓于1907年成立;该庙标志性建筑——50尺大塔后面的15尺的8座中塔与1906年修建。1860年和1866年对贡日格札仓进行了大的修缮。在塑造神像方面:1875年塑造药师佛铜像;1882年塑造密集佛像、胜乐金刚像、大威德金刚像、大黑天护法像、吉祥天母护法像;1844年塑造度母像;1889年塑造千佛像,又重新塑造四大天王像;1892年塑造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持菩萨和弥勒菩萨像。本寺在这期间请回《甘珠尔》、《丹珠尔》经,证明法事活动的进一步加强。
    后一期是四世活佛时期。本活佛于1930年坐床。他坐床后的前十五年在塔尔寺进修并任本寺时轮札仓堪布。1945年返回自己的寺庙后主持法事活动到1966年《文革》中寺庙被毁为止。其间,东活佛的业绩是一方面主持寺庙的正常法事活动,使之持续下去,同时更多的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贡献。1949年绥远省和平解放。巴音善岱庙广大僧人在四世东活佛的带领下,欢迎革命队伍,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他们做了有利于革命、有利于人民的工作。1950年在巴音善岱庙建立了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建立了解放后的第一所小学。又成立卫生诊所,由该庙获得“玛让巴”(医学博士)学位的喇嘛负责为当地人民行医治病。这也是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解放后的第一所地区性医院。巴音善岱庙的贡献应该载入史册。四世东活佛若希吉布哈于1955年当选为乌兰察布盟政协委员,后多次当选为乌拉特后旗政协委员,现正为回复寺庙而努力工作。
    二、历史地位
    巴音善岱庙以内蒙古名刹著称,这是总所周知的。它的历史地位可用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首先是它的六大札仓(学院)自然提升了它的学术地位。根据2007年出版的《蒙古学百科全书.宗教卷》有关条目解释,至20世纪中叶蒙古族集中居住的三大地区(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建有佛教寺庙约2500座。其中设有六大札仓的寺庙并不多,而巴音善岱庙就是其中之一。该庙的前三世东活佛都是孟和召(拉萨)学习获得过“拉让巴”(哲学博士)学位的高僧,一世西活佛有“然占巴”(也是哲学博士)学位,而该庙自己也有“然占巴”授予权。
    其次,凡该庙活佛均同时有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的三个委任状,这在蒙古地区的寺庙里是极少见的,它足以说明该庙的历史地位和宗教地位。
    再其次,巴音善岱庙的对外联系和交往极广,社会影响面积极大。西到阿拉善、塔尔寺、拉卜楞、拉萨;东至四子王、达茂、多伦、昭乌达、哲里木;北到大库仑(乌兰巴托);南至鄂尔多斯;东南到五当召、五台山、北京雍和宫等四面八方的大寺高僧、社会名人、农牧民、宗教信徒来来往往、许多能人学者对他赞不绝口,不少高僧大德在此打坐修行,显示出巴音善岱庙在内蒙西部区、甚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宗教中心地位。1925年——1929年间中国、瑞典、芬兰三国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把巴音善岱庙作为考察的重要中转站。德国籍的考察员李伯冷1926年把他拍摄的巴音善岱庙全景照片收录到丹麦考察队员亨宁.哈士纶所写的考察传记《蒙古的人和神》一书中,巴音善岱庙扬名于各国佛学界,从而更加提高了它的历史地位。
    三、重建修复
    巴音善岱庙虽然在“文革”十年中被摧毁并消失,但终究要修复和重建,这是历史的必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发展,名族宗教政策也得到落实。乌拉特后旗宗教文化事业逐渐恢复和发展,迈上创建辉煌的新台阶。有的寺庙,如巴音善岱庙的附属小庙本巴图查干高勒庙等恢复了佛事法会活动。随着形势的发展,内蒙古名刹——巴音善岱庙的修复问题也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根据乌拉特后旗旗委的指示,政协乌拉特后旗委员会对巴音善岱历史沿革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修复该庙的建议。2008年为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快乌拉特后旗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宗教事务局《关于修复乌拉特后旗巴音善岱庙的批复》(内总字[2008]15号)精神,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修复乌拉特后旗巴音善岱庙民间组织,组织名称为“乌拉特后旗巴音善岱庙民间修复筹备委员会”。同时经2008年9月10日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修复乌拉特后旗巴音善岱庙理事委员会,并在9月19日举行了修复开工仪式。
    巴音善岱庙全面修复工作现正在有序进行当中。遐迩闻名的“佛教圣地”——巴音善岱庙将以它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光面貌再现于乌拉特大草原之上。愿乌拉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突飞猛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