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笨羊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427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佳能5D--II体会及试机(实时取景对焦,高ISO表现,与大马三的像质和噪点控制比较等。不断更新)(四)

已有 337129 次阅读2008-11-29 22:45


大摄鬼兄:
我手头只有PS CS3,识别不出5DII的RAW,不知你说的那几个软件是否能识别?
用JPEG文件可以不依赖于DPP,试了两张,个人感觉效果还是有,但没有RAW那么明显,也没有“1秒钟”的过程。
不客气。






harmless兄:
不客气,多交流!

jameszhcn兄:
C1、C2、C3的作用是保存相机的当前设置到某一个位置,然后供随时调用,具体介绍在说明书的187页。
进入菜单的“相机用户设置”,然后选择C1、C2、C3的其中之一,选择“注册”,就把你当前的“大部分设置”保存在这个位置了。以后要用到这些设置,只需把模式转盘转到对应的C1或C2或C3即可。
其他的个性化设置,说明书上都有详细介绍,恕不赘述。

“我是阿哲”兄:
对焦速度和精度,我感觉肯定不如大马三,但只能定性描述,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感觉。
是要具体的测试,真还不知怎样进行?望能指教方法和指标,谢谢!
有两个功能:“高ISO降噪”和“长时间曝光降噪”。在以上的测试中,高ISO降噪都是机内缺省的“标准”状态,还有“弱”、“强”、“关闭”三种状态。长时间曝光降噪是关闭的。
下面是高ISO降噪依次为“标准”、“弱”、“强”、“关闭”时的测试片,ISO为12800。















个人感觉,减噪效果以此为强、标准、弱、关闭。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个疑问。
我个人觉得:机内降噪,正是DIGIT4相比DIGIT3的优化和进步。如果把所有的软件降噪全都关闭,那么,我们就不是在比较5DII和大马三的降噪性能,而是在比较当前这两台测试机的CMOS的制造误差了。个人感觉没有意义。

不好意思,没理解准确。
我还真没设置C1、C2、C3,因为还没有进入实战阶段。

grouptwo 兄:已回短信,请查收。

harmless兄:太专业了,建议佳友在线网站请harmless作为顾问、建立专业评测室。我们等着坐享其成。

但我看原图,总觉得不同的“高ISO降噪”设置,RAW转成JPG后的噪点还是有区别。也许是心理因素。
电话询问佳能服务中心,“单反数码”的专业人员告诉我:5DII的问题只能记录、无法回答,因为他们至今没有样机、也没有说明书。
留点悬念吧。

我此前用的都是“快速对焦”而不是“实时对焦”,明天试一下。
但也不应该出错。

我也有5D。感觉中大马三比5D的降噪已经好许多,而5DII比大马三又有进步。所以,我觉得5DII和5D(更不用说APSC机器)比,应该在各方面(当然也包括高ISO)要强很多的。
个人愚见:“前提是抛开降躁”,就很难讨论“5D2到底比老机器高ISO强多少”。因为5DII的降噪,主要就是靠的DIGIT 4。如果既不考虑DPP软件降噪,又抛开了机内降噪,那么,5DII的高ISO表现应该比5D差,因为在同样面积的CMOS上,5DII的像素比5D高了很多。

谢谢各位佳友的支持。
对G1的评价,我欠账好几天了。好在已经有专家作了真正的评测(而不是产品介绍),链接为:
http://tech.163.com/digi/08/1204/14/4SAUVEDM001628C0.html

我个人的使用感觉是:
1、成像质量比最高端的DC(DP1除外)都要好,因为“面积才是硬道理”,G1的感光元件面积是一般DC的6倍以上。
2、快门时滞、对焦速度都接近450D这一档次的机器,但这是指不用闪灯的时候。打开机顶闪灯,基本上就和DC一样慢了。
对焦的噪音很低,手动对焦环在AF时是不转的,相当于“内对焦”。
3、虽然ISO可以到3200,但是800以上的片子,放到100%就很难看了。当然,“拍实但有噪点、比拍虚强”,也是对的。
4、LVF很好用,我严重不同意上述评测中关于“LCD足够好、LVF是多余的”说法,测试者肯定没有在较强阳光的室外环境下用过LCD取景。
5、LCD可以大角度翻转、以方便各种角度的取景。但是,LCD向上时,如果机器离地面高度超过约1米时LCD就会自动关闭,G1还有高度检测功能?
6、轻便。M3/4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机器、镜头都可以做得特别轻便、小巧。感觉机身加14-45(相当于135的28-90)镜头,比佳能G9还轻。
7、性价比高。套机6100港币、人民币5000多一点;往后出的45-200镜头也只要2000多元。
8、时尚。穿西装,用单反机就会不太协调,带G1,就和原来带徕卡差不多。有一位时尚女士,原看中了索尼的a系列,但一见G1就倒戈了。
9、不能拍短片,不管是那种分辨率的都不行。这比大部分DC都差。
我原以为:M3/4与3/4系统比,面积会有缩小,其实不然,见下图:
我的试机片: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104&threadyear=2008&threadid=95505






谢谢独特视角!
还是大马二的时候去过的雾凇岛,至今对吉林佳友的热情感激不已。很想再去,到时联系你。  








高健兄:
多谢鼓励。
就5dii本身而言:1、对焦的准确度已经能令人满意,我用当初试大马二的方式试过,很少脱焦。2、和大马三一样,5dii也有按镜头微调对焦的功能,如果遇上失焦的镜头可以微调并保存微调结果。3、对焦速度,应该与这个档次的机器相符。
至于和大马三比较,在对焦上5dii肯定甘拜下风。见我前面的帖子,大马三能合焦的低反差场景,5dii就是合不了。从技术上分析5dii对焦系统的帖子已有很多,5dii发布时,就是因为对焦系统没有比5d改进,曾引起过很多影友的不满。

jameszhcn兄:
你原来用惯的是什么机器?是不是快门阻尼比较大的那种?
这种感觉,在我从大马二改为大马三时的头几天特别明显,因为大马二的快门阻尼比较大,当时还因为大马三有问题呢。几天后就适应了。
5DII的快门阻尼,比大马三还是要大,所以我没有这种感觉。你再适应几天应该就好了。
发在“数码相机”了,请大家了解、指教。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9&threadyear=2008&threadid=95505
  


感谢以上各位的鼓励。
casinoking兄不提醒还真没注意到,5DII取景器视野从5D的96%提高到了98%。原因不确定,但5DII的取景器外观与5D有一些区别,更接近于1系列,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casinoking兄提到的那些镜头我没有,抱歉。
还有一个比大马三改进的地方:增加了sRAW1,为1000万象素。用大马三时,有时会嫌RAW体积太大、JPG又后期调节不便,就会用sRAW,但只有5百万像素,有点不爽。现在就可以选择sRAW1了。

kozer兄:
应该是CF卡FAT32文件格式对于单个文件容量不能超过4G的限制,5DII一次最长只能拍摄12分钟的全高清视频或24分钟的VGA分辨率视频。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次不间断地拍摄12分钟视频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是会场、剧院等的全程录像。

翠鸟兄:
5DII竖幅构图的RAW文件:
1、用DPP3.5转为JPG,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目录中的缩略图是竖幅的,用IE打开(我理解“用視窗XP看图片”是指的用IE打开)也是竖幅的。
2、用Zoom Browser EX中的RAW Image Task转为JPG,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是横幅的,没有旋转过来。

对不起,我从未拍过一次性12分钟的短片,除了会场、演出的“全程录像”,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场合有这种需要。
但即使拍到12分钟,也不会到“300度高温”,即使是华氏的(那也相当于摄氏150度,TC=5/9(TF-32))!

感觉这不需要试。
全幅和非全幅只是相机感光元件的面积区别,对镜头不产生任何影响,包括视角、焦距等。因此,同样的镜头,同样的距离,虚化肯定是一样的。
你可以把非全幅机的片子看成是全幅机片子中间挖出来的一块。
多谢指教。确实不应是“视角不变”,而应该是“透视关系不变”。

对焦微调功能从大马三开始就有了。是对特定的镜头的对焦精度进行微调,并记忆下来。这样,这个镜头、用在这台机身上,对焦精度就能得到提高。

我觉得应该是“只是多一个步骤”。
我个人习惯是不用点测光。在使用RAW时,均衡曝光更重要。

谢谢冬雨兄!一点心意而已。

我的体会是:用RAW格式,后期可以在正负2档内无损地曝光补偿。而点测光更多地只考虑某一局部的曝光,可能会使片子的其他部分的过曝或欠曝超出2挡的范围,使得后期调整也无法挽救某些细节。我从胶片机转向数码机时也沿用了点测光,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
改用中央重点测光后,则基本上没有遇到过超出2档、调不回来的情形。
纯属个人体会,不同的题材情况不一,仅供参考。

应该的,同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