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沉默仙人掌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5336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良渚新“玉”与消逝5000年的文化见证——良渚博物院(一)

已有 6300 次阅读2010-1-26 13:50

良渚文化概述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其影响达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


参观从邀请开始,先上博物院介绍册(杭州所有的博物馆均不收门票,所以没有门票费一说)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的建筑出自英国首席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与周围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丽洲公园相映成趣。从2005年3月破土动工,时隔3年半,我们终于得以缓缓迈入这个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浙江省唯一专题博物院。
  博物院有三个展厅。从施昕更先生试掘良渚、到苏秉琦先生感叹“古杭州”,再到良渚古城发现,古墙古城门的复原,70年的良渚文明考古历程,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块块足以乱真的仿制还原品中,得到了如实再现。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第一个展厅就叫“发现求真”,反山王陵突破性的发现,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的发掘,莫角山宫殿大型喷画……这些文字与实物的结合就足以让你的考古知识翻番增长了。在即将离开第一展厅的时候,你还可以在体验教室亲身感受一下考古的乐趣,跟着投影仪的显示,一步步的选择工具、挖掘地点、挖掘方法,放电影般,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完成一次考古之旅。

博物院的高度就是当年良渚古国的城墙高度。


博物院墙体材料为伊朗进口石材,选其原因是由于这种石材和良渚玉的颜色光泽非常接近。出土的良渚玉之所以不是通透晶莹的,是因为4、5千年来被石头钙化了,反显独特。


良渚文明在实体上的体现,就在与玉壁和玉琮。简单而言,玉壁外圆内径亦圆,玉琮外方内圆。而玉琮更是良渚独特的造型,唯良渚特有,之后影响了很多其他地方和文明。

庭院内的花坛造型就是玉壁和玉琮,整个庭院显得大气一体,却又不失精致独特,与其文明特征呼应。



面包会有的,呵呵
良渚遗址是一种消逝的文化的独特见证,又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艺术有较大关联

  良渚遗址所显示的规模化农业及其生产方式是东方群居社会的基本特质。中国后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为这种基本特质所规定。良渚遗址的精神文化以玉器为主要表征。这种玉器不仅全世界最精美而且绝无仅有,还显示精神文化在当时已由物质文化中分立出来。良渚遗址大墓随葬大量玉器,以及大、小墓在规模、型制、随葬品等方面的悬殊差异,标明良渚文化社会不仅有社会分工,而且有了社会分层。掌握玉器的社会等级控制社会机器,他们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礼仪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制度开了中国宗法政治的先河,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线索。玉器显示的阴柔、文弱和自守的精神气象也在中国传统文脉中沿袭。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繁多,充满东方式的神秘和浪漫,构思与造型甚至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和逻辑思维水平。良渚文化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玉器纹饰和兼具写实与抽象风格的黑陶造型是中国夏、商、周青铜鼎的原范式。良渚文化用漆和丝织工艺均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距今4000年前后,良渚社会在没有形成直接的继承者后突然消声慝迹,成为一支已消逝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良渚遗址及其遗物显示良渚文化累积厚重,曾盛极一时,对整个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影响深远。探索良渚文化本身主要有赖于良渚遗址,研究中国的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艺术,良渚遗址在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良渚遗址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目前正处于不可逆转的自然变异和人为损坏之中

  良渚遗址区远古时期是一典型的湿地,出土的大量植物孢粉和动物遗骸证实,当时此地为典型的亚热带湿热型气候。良渚先民用智慧来认识和利用自然因素,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和合理安排,建成优良的人居地。即便在体现社会分层的建筑安排上,良渚先民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势,莫角山、瑶山、反山、汇观山等重要建筑群或建筑基址利用自然山势或土墩适当加高或修整,不露痕迹地凸显崇高神秘意象。建筑物地基处理采取夯实、火烧等办法,既利用又改变土地的自然属性,以提高强度与抗潮能力。平地规划为平民区或农耕区。经良渚先民改造的良渚遗址区后来几千年一直成为丰裕的粮仓和景致宜人的最佳自然栖息地。
内部院落的整体造型也是简洁大方,内外呼应。水面错落点缀着一些玉壁和玉琮造型的石质装饰。

继续内部院落,非常喜欢这里。



良渚文化以全世界最精美的玉器、石器所表征的礼制、连续作业之犁耕生产方式、大型工程营建、大规模社会生产组织系统、早期科学技术思想以及丝织、黑陶、髹漆、木器等手工业抑或商业的萌生而著称,是中国文明的前奏,是夏、商、周文明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学界素有“文明曙光”之誉。良渚文化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和成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所反映的文化形态,对后来中国社会意识和思维的发展影响深远。良渚文化规模农业和大型营建工程显示当时社会剩余劳动空前增多。社会财富的非平均分配导致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并成为普遍现象,使显贵者阶层、准国家制度形成,露出后来中国宗法政治之端倪。良渚文化与日本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明、印第安文明等亚洲、美洲的文化和文明的内在关联也可以找到许多例证。良渚文化是剑桥大学教授伦福儒(Colin Renfrew)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等人论证的环太平洋文化底层、中国——玛雅连续体的典型案例。

  良渚文化分布面远及于环太湖流域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的36500平方公里,60余年的考古发掘证知,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两镇范围内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


大厅非常大气,也非常简朴,要知道,她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所以整体建筑基本上很少见金属。我想这也是英国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文化统一吧。

发现和命名
  1934年发现浙江吴兴1936年发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遗址。良渚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的黑陶相类似,因此,也称作龙山文化。1939年,有人把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区,并指出杭州湾区的文化相与山东、河南的有显著区别。1957年,有人认为浙江的黑陶干后容易褪色,没有标准的蛋壳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于1959年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现经发掘的重点遗址,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浦赵陵山、武进寺墩,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青浦区福泉山、浙江余杭莫角山等。良渚文化以早期的赵陵山和张陵山,中期的瑶山和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为典型。


文化特征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是博物院,也是一座雄伟的城墙



博物院四周绕水,周边是美丽洲公园







文化分期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 器形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 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