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德旭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8365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中原风情》......添加中......(七)

已有 6005 次阅读2012-4-18 22:24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道教的信仰是“长生成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道教徒们不懈地探索、寻找达此目的的各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客观上亦促进了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即有以符水咒说为人治病。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亦从阴阳五行说和经络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状况,认为人的疾病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寒热有关,提出用针炙调安人体三百六十脉,以草木和禽兽等动植物为人治病。有的经典则以固精、炼气、养神作为强健人体的方法。

最值得注意的是晋代道士葛洪、南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以及唐代道士孙思邈,他们对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当然,这是撇开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及其医学理论中的糟粕部分而言的。

东晋葛洪著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在《金匮药方》中有关于结核病、天花等多种传染病的记载,并指出肺结核(“尸瘵”)是会传染人的,可导致全家覆亡。《肘后备急方》辑有简便药方百余种,可谓我国第一部急救手册。

齐梁间人陶弘景,精通医药学,撰有《本草集注》、《药总诀》、《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其中《本草集注》是将当时所用七百三十种药“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诏时用土地所出”而成的,对药物名称、来源、产地、性状、鉴别、功用、炮制等均有说明,是唐《本草》的蓝本,为古代药物学的重要著作。另外,陶弘景还首创按药物性质进行分类的药物学分类方法。





被人尊为“药王”的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著有三十余种医学著作,现存有《备急千金要方》、《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史称萁 “至于弱冠,颇有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孙思邈在医学上重视饮食疗法,强调医德,对妇婴疾病亦极为重视,《千金要方》中列有《妇人方》三卷和《少小婴孺方》。

被人尊为“药王”的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著有三十余种医学著作,现存有《备急千金要方》、《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史称萁 “至于弱冠,颇有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孙思邈在医学上重视饮食疗法,强调医德,对妇婴疾病亦极为重视,《千金要方》中列有《妇人方》三卷和《少小婴孺方》。





道教医学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但道教医学是以实现其宗教信仰为目的的,其中掺杂有不少违背科学的成份,因此,我们在看到道教医学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它的消极方面。



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即有以符水咒说为人治病。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亦从阴阳五行说和经络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状况,认为人的疾病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寒热有关,提出用针炙调安人体三百六十脉,以草木和禽兽等动植物为人治病。有的经典则以固精、炼气、养神作为强健人体的方法。

点穴开光.........

在疾病问题上,道教主张预防重于治疗,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指出:"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在平时应注意保健,如起居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经常换洗衣服,动静要结合等,尽量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旦生病,则应早治,不使小病变成大病。

孙思邈就曾告诫世人,平时居家,稍有不适,就应该即时告诉医生。若隐忍不治,希望病情自己好转,一耽搁说不定就成了大病。他还特别向老人指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针灸几个穴位,以泄风气。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以预防各种疾病。"为了预防疾病,道教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行气、导引、吐纳、胎息、守一、存思、内丹等。人们若能按照道教的养生方法,坚持锻炼,自然就会少生病,从而也就不须多吃药。

在用药问题上,道教医学主张尽量用草木药,少用动物入药。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大医精诚第二》中说:"自古以来贤达的医生为人治病,多用动物做药方。虽说人比动物要珍贵,但是动物跟人一样也是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损彼利己,所有物类都会认为是不可取的,何况是有智慧的人?杀生以求生,离生也就更远。所以我现在的方子不用动物入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思邈指出,即使不得已要用动物入药,也最好是利用自然死亡的各种动物。总之,不杀彼之生命以济此之生命,是道教医学所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对于保护野生生物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道教医学坚持多用平常药品,少用名贵药品。在古代,一般医生治病多据《黄帝内经》,药方是历代相传的经方,而药则大都依《神农本草经》。这些药方一般都很昂贵,普通百姓只能望"药"兴叹。道教医家有鉴于此种弊病,在实践基础上,淘汰了古医书中一些不易寻得的药方,并打破了"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的传统,或一病而立数方,或一方而治数病,在制方上开创了新的路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方》即大多具有廉、简、验的特点。他们认为,多用几味普通药材,制成"复方",其疗效并不比名贵药方差。

道教医家在处方用药上所坚持的以贱代贵、方便实用的原则,不仅体现了其医学的平民化倾向,而且对于今天保护野生生物也是十分重要的。名贵药材多取自一些濒临灭绝边缘的野生生物,如虎骨、羚羊角等,少用名贵药材即是保护野生生物。

道教医学积极开发药物来源,注重各种资源在临床治疗上的综合利用。如道教十分重视日常饮食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他们对各种蔬菜的成分、营养价值、医疗效果曾进行过详细精微的研究。南朝道士陶弘景所撰《本草集注》所列药物中即有"谷部",专门讲述谷物在医疗方面的价值。至唐代道士孙思邈进一步将这种颇具特色的饮食法加以完善,称之为"食治"。其弟子孟诜承其传授,着有《食疗本草》三卷。通过饮食的进补及禁忌,即可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大宝库。道教中人为充实、丰富这一宝库做出了许多贡献。



道教医学主张多样化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疗法外,还可以应用针灸疗法、物理疗法、气功按摩疗法、精神疗法等。运用多种疗法,既可以减少药物对人的毒负作用,也有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





孙思邈就曾告诫世人,平时居家,稍有不适,就应该即时告诉医生。若隐忍不治,希望病情自己好转,一耽搁说不定就成了大病。他还特别向老人指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针灸几个穴位,以泄风气。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以预防各种疾病。"为了预防疾病,道教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孙思邈就曾告诫世人,平时居家,稍有不适,就应该即时告诉医生。若隐忍不治,希望病情自己好转,一耽搁说不定就成了大病。他还特别向老人指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针灸几个穴位,以泄风气。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以预防各种疾病。"为了预防疾病,道教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