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流彩飞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28601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德天大瀑布横列中越边境

已有 221 次阅读2017-4-29 08:51

德天大瀑布横列中越边境,玩完名仕田园,下一站就是德天大瀑布。与名仕田园相隔不远,37公里。水最充足是夏季,但春季也更有秀美的一面,值得欣赏。

德天瀑布位于中国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和越南高平省重庆县玉溪镇交界的边境线上,西距大新县县城60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196公里。德天瀑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90年代初期始开发并接待游客。


德天瀑布是国家特级景点。排在巴西-阿根廷之间的伊瓜苏大瀑布、赞比亚- 津巴布韦之间的维多利亚瀑布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之后,是世界第四大、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起源于广西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过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瀑布。德天瀑布气势磅礴,三级跌落,水势激荡,声闻数里,无论远近看,都动人心魄,蔚为壮观!这水很有意思,从广西出境,到越南转一圈又回到广西,天意这越南应该是中国的。


中越两国从德天瀑布至中国广西大新县硕龙镇以14.5公里的归春河为界。归春河发源于广西靖西县,全长150公里,途经越南,迂回35公里后又复入我国的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遇断崖倾泻而下,形成瀑布。德天瀑布横跨中越两国,宽约200余米,高约60米,纵深约70米,年均流量50立方米/秒,是黄果树瀑布的5倍,终年有水。


瀑布四周古树参天,花草掩映。瀑布由多道高低不齐、大小不一的湍流穿过丛林直落而下,呈三级跌落。第一级湍流穿过丛林直落天池,连成高约30米,宽约75米的半圆形水幕。天池面积约2000平方米,深约7米,水质清澈,水雾迷蒙。从天池左侧处冲下多道水帘,形成落差约23米的第二级瀑布。第三级瀑布由几道较大的急流相互参差,一同注入龙潭,构成高约12米,宽约120米的瀑布。第三水帘崖下,有一宽约3米、高约4米、深约20米的水帘洞,洞道崎岖,石笋、石柱遍布,洞口观瀑,别有情趣。洞外有深潭,潭中还有一洞,曰:龙潭洞,出水入洞,又是一番景象。德天瀑布的左侧另有一小瀑布完全在越南境内,名为“板约瀑布”。


德天瀑布地处峰林平原河道,游人可以走进瀑布,可以通过所有感觉器官来感受瀑布:看其形、听其声、呼吸含高浓度的负离子的空气,用身体感受迷蒙的水雾,享受大自然的沐浴。瀑布景色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瀑水纤秀,多束水流悠然飞落;春季,木棉似火,点缀其间,绿色梯田,相映生光辉;夏季,河水溢涨,激流排山倒海奔腾而下,响声如雷,水雾遮天;秋季,素绢高挂,碧水清流,梯田铺金,水雾夹着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


瀑布顶有一属中越两共有的小岛,称“浦汤岛”,面积约15亩。岛上绿树成荫。河水从岛的两侧潺潺流淌而扑下断崖。岛右侧约50米,有清朝时期所立的国界碑一座,称为“53号界碑”,上用中越文刻:“中国广西界”,因岁月的侵蚀,碑已有破损,但更显其沧桑。瀑布右侧,有一山峰称为“炮台山”,海拔754米,因清朝苏元春在山顶上修建靖边炮台而得名。现炮台仍完好无损。凳上山顶,可俯瞰越南境内方圆几十公里的田园风光。山的东面有原始森林,林木茂密,古木参天蔽日,高大枧木随处可见,飞禽走兽来往其间,堪称森林公园。瀑布下游的归春界河,一边是颇具特色的异国风光,一边是别具一格的边民小楼或壮族特色的“干栏”房,其景其情,令人陶醉[1]


沙屯叠瀑又称稔底瀑布,德天景区内又一著名瀑布。瀑布似银练般分成七级,恰似水幕织成的梯级,明丽可爱。较德天瀑布之雄奇,沙屯叠瀑显得温婉而抒情,两岸崇山峻岭,树木繁茂,古藤缠绕,时有竹筏渔人于瀑布间出没,更增加其自然古朴的神韵。





德天跨国大瀑布位于中越边境、中国广西大新县。

1、琅东汽车站每日一班直达快巴,8:30发车,单程62元/人(2元保险),时程约4小时;回程车也是每日一班直达快巴,15:30发车,可游完出来后再买票,具体情况可向司机咨询。

2、可在北大客运中心或琅东客运站搭乘去大新县的直达班车,最早7:40发车,每小时一班,约50元/人。抵达大新县后,转乘前往德天瀑布景区的汽车,发车时间为6:30-17:30, 每小时一班,行程约1.5小时,车票15元/人,返程同前。(琅东和北大客运站联系方式见P,大新县客运站联系方式:0771-3630560)

3、自驾。路线:从南宁走快速[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