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丁源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30791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尼康二代80-400镜头的实用心得与体会(一)

已有 156999 次阅读2013-8-2 18:04

如果说尼康16~35/4镜头的出现改变了我摄影多年对变焦镜头的固有观念,那么,这只新一代的80-400镜头则令我感到惊喜。在这里,谨谈谈自己对这只镜头的实用感受,顺便聊聊自己对选配和使用镜头的一点心得。
变焦镜头的灵活便捷是不言自明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其画质表现与定焦镜头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在摄影创作中自己是从来不考虑变焦镜头的。但16~35/4的出现开始改变了我的观念,当然,这也同D800E的出现密不可分。一些朋友在谈论镜头时往往会忽略机身技术与镜头的关联性,而事实上,镜头的技术表现在不同的机身上运用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尽管16~35/4镜头比14~24/2.8的数据表现更令我侧目,但如果没有D800E的高像素基础我也不会有选用它的念头。
16~35/4镜头的1635 两端中心解像力分别比14~24/2.81424两端高出4线和2线,虽然四角失真要稍逊于14~24,但对于3600多万像素的画幅选择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至于一级光圈之差对于超广而言也并没有那么重要。最要命的是14~24/2.8欠缺2835端这两个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广角创作焦段,而14mm的超广运用范围又实在有限,不然为什么要选择变焦呢!


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在D800E上16~35/4几乎还可以替代微距镜头。
这幅照片就是D800E+16~35/4镜头在35mm焦段用F4的光圈拍摄的。

而这是用D800E+16~35/4镜头在28焦段用F4的光圈拍摄的。

好了,现在言归正传,再来看看二代的80-400镜头。
网上对这只镜头的测评资料比较详细,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有些自己认为是节点的地方还是觉得有必要罗嗦一下。
首先,这只镜头吸引我的还是技术数据。与尼康二代变焦王牌70-200相比,80-400采用的ED镜片少了3块,不像70-200那样夸张地用到了7块。但80-400用了一块70-200也未曾采用的尼康目前最强悍的超级ED镜片,而且使用的位置是第二组镜片,恰好在第一组保护镜片组的ED镜片之后。一块硕大的超级镜片在这里“把门”,对镜头画质的影响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从数据图示看,80-400相对于70-200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至于其他技术运用方面两支镜头没有差别。

这是80-400的数据线对。


这是70-200二代的数据线对,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不难看出,厂家的重点也在400焦距端。
也许有朋友会认为看镜头不能只看数据图,但至少解像力和色光的平滑过渡是硬指标。就像尼康的105微距一样,不管你多么欣赏它,可它的基本数据就限定了它就是微距中的一只名副其实的狗头。这是我认为对镜头最重要的基本数据,其他的可以去网上了解更详尽的资料。
现在我们来看看实际运用效果。
相信一般青睐80-400的人主要都是冲400端和“打鸟”去的,那就先看看它“打鸟”的能力吧。
这是一组在奥森公园拍摄的大苇莺。这幅焦距为102mm,光圈5。



这幅焦距为280mm,光圈8。

这幅焦距400mm,光圈8。

以下几幅都是用220mm--400mm焦距、F8的光圈拍摄的。






再看看拍摄小翠的效果。







顺便说一下,前边的苇莺和小翠拍摄ISO都选择的400,包括后面的所有照片都是手持拍摄的。由于光线的原因,速度都不高,也好看看这个镜头的防抖效果。







上面的翠鸟大多是不超过1/125秒拍摄的,像最后一幅这样用1/50秒拍摄的不在少数。
接下来再看看这个镜头拍摄荷花的效果,相信不少朋友都有70-200拍摄荷花嫌镜头太短的感受,那么我们就看看80-400的效果吧。





以上的荷花分别运用了多次暴光、移动追焦拍摄技法,都是手持拍摄的。下面再看看微距和焦外的表现。


微距是用400焦距和5.6光圈手持拍摄的。好了,有点急事耽误一下,等回来接着发。

现在再来看看人像拍摄的效果。因为镜头到手时间仅3周,也没怎么出去拍,所以只能看个大概。选择的图片大多与复杂光线有关,这样也好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镜头的处理能力和特征。





往日外出拍摄大多要带上4-5只镜头,如果是“打鸟”带428以上的镜头,一般脚架支在那里就是一天,其他的东西很难拍到。就算是拍鸟因为镜头太大太重的原因也很难根据拍摄要求及时变化和调整。有了这只镜头则感到方便了许多。





这款80-400重量与70-200基本一样,都在1500克上下,目前行货价格在16500上下,也比70-200贵不了多少。个人认为,其实对于这么长的变焦来说,光圈不够大就这个价钱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我倒觉得这个镜头最奇怪的设计在于调焦环不仅比焦距环小许多,而且位置还怪异地设计在了镜头后端——非常别扭,且严重影响精细迅捷的手动调焦。
就尼康系列的现状来说,个人感觉有D800E,再加一个16~35、80~400,以及一个老的手动55/2.8微距就基本上可以应付所有拍摄要求了,除非有专门和特别的需要。
最后,简单说一下这个55/2.8微距镜头。这是一个非常牛且便宜好用的镜头,实际运用中个人感觉除了尼康老的AF50/1.8(有距离窗的、不带D,也是尼康四大牛头之一。可惜现在基本上连二手都找不出来了)以外,就是AIs50/1.2也不能和它相比。作为老镜头中尼康得分最高的四大牛头之一,55/2.8微距不仅其锐无比、色彩自然真实,而且用着标头也表现不俗。
好了,事没忙完,晚上回来接着聊。

不用客气。看看尼康55/2.8镜头的效果吧.一幅是微距,一幅是当标准镜头用的效果,还有一幅是当标头拍摄放大100%的效果.




谢谢关注。其实谁都知道尼康有70-180和200/4两支微距牛头,我也非常喜欢200/4微距。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焦距太长的缘故,200/4的景深非常浅,尽管有“远距离”拍摄的优势,但太浅的景深却总是令人痛苦不堪,而且,同样是由于长焦的原因,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不像55微距基本上都是手持拍摄,非常方便焦平面的协调——而这正是拍好微距的关键所在。


当然,可能会有许多朋友会对手动调焦心存顾虑,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熟悉运用的问题,在相当广泛的领域,手动调焦未必就一定不如自动调焦,而且,如果要讲求画面的精细,恐怕手动微调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吧。






所以,二代80-400的推出对于我来说除了愚蠢的手动调焦环设计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令人满意的,画质显然要强过老的手动428,让我可以放心地不用再为那6公斤重量的使用尴尬发愁了。
感谢各位惠顾的朋友。


谢谢关注。增倍镜可以用,但考虑到一是再好的增倍镜都必然会对画质产生影响,二来这款镜头光圈本来就不够大,因此还是慎用为好。(如用二倍镜则为800/F11了)

二代80-400和一代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运用的都是尼康的最新技术,对焦非常迅捷而且安静。

感谢关注!
慢慢来,陆续再上一些看看效果。这是400mm焦段、5.6光圈手持拍摄的,防抖打开至最强端。


没时间上网,只有抽空发一些,望谅。


感谢桑川老师关注。非常抱歉现在才有机会看到的的留言。
你说的应该是16-35/4吧?从参数看的确如此。作为尼康稍早些时候的王牌广角变焦镜头,17-35/2.8的确不错。但17-35的中心解像力为广角端(最佳光圈8)24线,35mm端(最佳光圈11)22线,分别比16-35少两线,这是硬指标。也许一般状况下不明显,但如果用高像素相机还是有区别的。其次,16-35的最佳光圈刚好和17-35相反,这无疑为35mm端的运用提供了更宽的技术保障;第3,16-35纳米涂层、ED镜片的运用也是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对画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4,16-35二代防抖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相似于4档的快门速度;第5,17-35的线性失真与16-35接近,但四角失光数据却要差很多。硬技术如此,不是单凭感觉而辩优劣的。有一种观点应该注意,镜头的优劣除了硬技术指标以外,相机性能对其的影响以及使用方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镜头好与不好最根本的评判一定是与你的使用为基础的。个人认为,除了商业狗头之外,只存在摄影人用得不好的镜头,而没有什么本身就不好的镜头——何况,17-35毕竟曾经也是真正的牛头之一。

感谢荻秋的关注。
从这幅图来看,80-400在画幅大小上有了更宽裕的选择余地,而且对于景深的控制、细节的表现也能够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感谢山杨友的关注。
二代80-400的最近拍摄距离也比较适当,使拍摄范围更加广泛。而且这款镜头的色彩还原比较真实。个人感觉在暖色方面镜头反映更加敏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