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迟到的坚持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30872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居住在劳工房的人们(更新中)(一)

已有 31439 次阅读2011-10-24 00:12

这里是国内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国有大型煤矿-北票矿的工人村、家属聚居地。很可能是国内存留的最后棚户区和劳工房了。居住在这里的几代人,经历了英殖民主义和日军侵华掠夺的历史,也见证了共和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这个老矿区的兴衰历程。他们是采掘光明并给人们带来光明的人!他们是人类真正的普罗米修斯!在他们沧桑的脸上,镶嵌着煤城几代矿山人的梦想与荣光!













这里是北票煤矿的劳工村--这里的人们渴望搬出沧桑破旧的劳工房,他们是矿山建设的家属和后裔。有的是矿难牺牲的矿工的家属和遗孀,有的是矿山劳模和光荣退休矿工及下岗人员的后代。在他们的悲情中我读出一种无助与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忍耐与坚强!



远处的竖井见证着昔日曾经的辉煌,这座矿山的兴衰。牵动着每个矿山人的心,人们希望重组之后矿务局能带领着我们走出破产的阴霾,再造辉煌!

谢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鼓励,我将继续不懈的深入的挖掘下去。。。。。
这座小城东边万户萧疏,西边莺歌燕舞。简直如同隔代,棚户区的劳工房亟待改造。  





倚在英国劳工门楼前的倾诉 她说这里的人们的房顶大多年久失修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这红红的砖墙 足有百年历史了



记得小时候 就是小商店 现在是简陋自选超市

至今单身的胖子也住在这里,这里聚集着生活在最低层的人们。稍有出路的都先后搬出了这里,说这里是贫民窟并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




满脸的愁容 似乎有什么不顺心事。。。。。。



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通天河(排水沟),前后房子及上下房子也很窄。如果真的有哪家失火的话,消防车是绝对进不来的。

从这些蔬菜的种类看,生意也不是太好。


矿工的子女大多是在顽强艰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劳工房这残旧的砖墙,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也见证了煤城百年的兴衰历史。

谢爱国及各位老师的顶贴和鼓励支持,我将继续拍下去。
曾经在房产维修处工作现退休的老大娘

谢谢私影空间的支持和鼓励, 我的器材 我的资料有介绍 谢谢!
祖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这里得以延续传承


通往三工村的天桥,有过许多的陈年故事。人来人往,那高高的竖井,是人们心目中煤城的象征,也是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上大学,当艺术家是胖子儿时的一个梦想。现在的他还活在儿时的梦里。

英俊帅气的二蛋今年36岁。单身,是个光荣致残军人!除了靠政府补贴,还在家中十字绣供养自己。。。。。   




基督徒老郑家的卧室很窄小,也就16平左右。工村的卧室家家也就这样了。

西边的太阳才冉冉落下,东边的月亮又高高挂起。日月更迭,月光依旧地照在这斑驳的披挂着岁月风霜的路上。

生活还在继续,但命运却有所不同。


如果用小草来隐喻这里的居民是再贴切不过了:顽强、倔强的生命状态。安于现状的承受与无奈。


为国家做过贡献的冠山工村人,如今成了弱势群体。这里都是老矿工和他们的后代,都是弱势群体,在劳工房里生活了四五十年,多数老矿工患有煤肺,他们为国家贡献了三十多年 ,没有能住上新楼房,这些人在期盼中而失望,在失望中渐渐地衰老、死亡。。。。。



老人的眼眸是期盼下班回家吃饭的儿子?还是守望放学归家那可爱的孙子?

老张51岁 矿务局下岗职工 老伴脑血栓瘫痪在床 老张在家侍候老伴
全靠民政局低保救济 生活相当艰难

这里是中国唯一还住对面屋房子的地区【[一房三间,东西两家,中间为公用厨房, 一家22平方米】,两家共用一个大门,共用一个厨房。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纠结,现实与未来在这里缠绕。未来憧憬与现实失落感的苦涩,构成一幅幅矿山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画卷。

曾经是大国有企业的优秀员工,勤勤恳恳的工作。上班、下班、养家糊口。。。。。。怎么就忽然下岗?就这样一无所有,还要从头再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