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晋武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31647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摄影

已有 180 次阅读2011-10-12 17:05

问题:


在低照度(黑暗中)或室内,相机的感光度为100,光圈为11,速度为1/5秒,拍摄人物,无容置疑,在此条件下手持拍摄肯定会虚的,唯有使用闪光灯手持拍摄可以避免拍虚,但怎样设置闪光灯使相机的速度提高到1/80秒以上。而感光度和光圈不变。


用手动曝光,分别将光圈、速度调节到你需要的参数,相机根据你设定的参数决定闪光灯的输出量


在相机菜单曝光控制里可以选择1.自动(默认,就是你现在碰到的情况)2.60-200自动;3.200


试过了,还真是这样,挺好用。不过在这种设置下,半按快门时相机提示欠曝为什么?(但当按下快门后拍摄的结果是好的)


相机告诉你,如果没有闪光灯,曝光会严重不足。


曝光指示只是针对不打闪的情况下,你所设置的快门光圈ISO组合的!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的闪光灯没有设置高速闪,当快门速度超过 1/250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过爆的情况。


在相机菜单曝光控制里可以选择1.自动(默认,就是你现在碰到的情况)2.60-200自动;3.200
俺的体会是:
    选择1.自动
    不大好掌握,一般不用;
    选择2.60-200
    选择所需光圈,ISO自动,相机根据你设定的参数决定闪光灯的输出量;
    选择3。200.
    最简单。选择所需光圈,ISO自动,相机根据你设定的参数决定闪光灯的输出量;
    另外:‘用手动曝光,分别将光圈、速度调节到你需要的参数,相机根据你设定的参数决定闪光灯的输出量’也是一种好办法。


 


新娘美姿这样摆


肖像范围


根据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摆姿。头带肩肖像,或称为头部肖像,用以展现新娘的头部与肩膀。当然如果双手抬高接近脸颊,也应算在上述一类中。半身像中则包括人物的头部、肩部和部分躯干。在女性肖像中,此类照片一般是从胸部以下或者腰部裁切的(半身像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头部肖像的一种)。四分之三肖像展现新娘头部到大腿中部或者小腿中部的部分。在特殊情况下,仅露出一只脚也是有可能的。全身肖像展现新娘从头到脚(至少是脚踝)的部分。同样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只露出一只脚。


当画框中不包括新娘的全身时,建议避免从关节处裁剪照片(如膝盖或肘部),不然会使新娘看起来像是截了肢,应尽量从关节之间的部位裁剪照片。



面部角度


最适宜的面部角度依赖于新娘风姿、布光和摄像师想要营造的氛围。


在正面像中,新娘的鼻子指向照相机。从这个角度看新娘脸部最宽,因此圆脸的新娘一般不适合这个角度。


在四分之三侧面像中(有时也可以说是三分之二),新娘的面部朝向一侧,从相机中看不到远侧的耳朵。这个角度适用于大多数新娘。在这个摆姿中,注意离相机远的眼睛看上去会显得小一些。另外,请确保头不要转得过于夸张,不然会使鼻尖边缘和面颊的轮廓线重合,要么就会使新娘的鼻子遮挡住远处的眼睛。
在侧面像中,新娘的面部与相机呈90°。在拍摄时,适度调节新娘头部角度,确保新娘远侧的眼睛、眉毛、睫毛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



肩部


新娘的肩部一般要与相机呈一定的角度。正对相机镜头会让双肩看上去比正常的宽,而且拍出的照片会缺少动感。当然如果新娘的身材苗条,可以让她的双肩正对相机,则能营造出自信的感觉。



头部


倾斜头部  稍微歪一下头能让摆姿看上去更有动感。在拍摄新娘时,头一般是向离镜头近的或高一些的肩膀一侧倾斜,当然也有不少作品不遵循这一规则。最好是让新娘选择她喜欢的倾斜角度。


下巴高度 下巴抬起的高度要适中,如果下巴抬得太高,新娘会看上去显得很傲慢,脖子看起来过长;反之下巴压得太低,新娘会显得过于羞怯,显出双下巴或脖子显得较短。


眼睛 在大部分肖像中,眼睛的表现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眼皮与眼球边缘相接时,眼睛看上去最好看。让新娘的脸和镜头呈一定角度,眼睛看向镜头,露出更多的眼白,能让她的眼睛看上去更大。



手臂


新娘的手臂要和腰部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能够显得新娘上身纤细。同时随之产生的三角形构图,能让观众的注意力回到她的脸部。另外,弯曲的手臂也能为构图营造吸引人的斜线——善加利用这些线条,也能引导观者将视线放在新娘的脸上。



双手


让双手和镜头呈一定的角度能够避免双手看上去失真或变形。拍摄手的侧面轮廓比单拍手背或手掌更有吸引力,因为正面拍摄会让手看上去比正常的大(原理同面部拍摄)。此外,双手在画面中最好有一定距离,这样能让摆姿看上去更生动。


手腕 抬起手让手腕微微弯曲(不要让手下垂),能呈现出吸引人的曲线,这种摆姿在拍摄新娘时很受欢迎。


手指 手指要略微分开,这样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和轮廓。


支撑物 最容易的摆姿方法就是不让手闲着——要么握着、要么撑着。当拍摄新娘捧着花束时,不要让她抱得太紧,可以把手藏在花束后面。当拍摄新娘的戒指时,让她将手放在一些支撑物上,如她的膝盖、椅子靠背上等。



胸部


让身体和镜头呈一定的角度能强调胸部的轮廓,依靠灯光能够增强乳沟处的胸部轮廓阴影。正面拍摄则会让胸部显得太平没有吸引力。好的摆姿,能做到提胸垂肩,这对于塑造惹人喜爱的造型尤为重要。



腰腹部


让手臂和身体有一定距离,能让腰显得细。在坐姿中,挺直腰背(让背部向内拱)能让腹部显得平坦。尽量选择站姿而不是坐姿。



腿部


尽管新娘穿着着地的礼服,腿部的摆姿仍然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整个身体的姿势。让新娘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远离镜头的腿上,身子稍稍靠后能看上去更迷人。千万不能把重心均匀地放在两条腿上。让新娘靠近镜头的腿稍微弯曲能在礼服的底部形成漂亮的线条。



臀部


在一些礼服中,这个部位被自然地隐藏了。但如果新娘选择的是修身的礼服,那么让她的臀部和镜头呈一定的角度,并远离主光源。在坐姿中,让新娘将重心移到臀部的一侧,就能达到让臀部偏离镜头的效果。



脚部


新娘通常对她们的鞋子自信满满,但如果让脚尖对准镜头则会让脚看上去扭曲变形。让脚和镜头呈一定角度——如果能让它们指向不同的角度那就最好不过了。一个黄金法则就是至少让一只脚侧转到能露出脚后跟。




本文摘自:《婚纱摄影美姿精选Pose500》


系列书图



《婚纱摄影美姿精选Pose500》集合了世界重量级婚纱摄影师设计的各式新娘摆姿。为无数专业摄影师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和源源不断的拍摄灵感。如果你正在为某个新娘的造型或者外景拍摄场地的选择犯难。何不翻翻本书,选择一些你喜欢的摆姿,并以你喜欢的方式去拍摄。如果你在寻找新鲜的血液来注入陈旧的摆姿设计,书中多款新娘造型一定有一款正中你下怀,尝试着让新娘运用其中的摆姿,寻找最适合她们的表现方式。想要从每天不断反复的摆姿中创新着实不易,而帮助我们脱离窠臼的往往是一个个灵感凸显的瞬间。书中大量的觏照正是这无数灵感之光的聚合。


 


50D 长时间曝光结束后,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在液晶屏看到拍摄结果。
例如,那晚我出门拍马路,设定曝光时间为15秒,曝光结束快门合上后,系统开始计算,液晶屏开始显示BUSY,接着我就要等待20秒后才显示拍摄结果,同样,如果曝30秒的话,曝光结束,等BUSY就要等将近45秒。
刚开始我没有觉的不妥,后来看了哥们的500D后,心里就开始郁闷了,他的500D曝光结束后很快就可以看到结果了,不管是20秒的曝光还是30秒的,都很快就可以看到。


这跟几种情况有关,一是使用的什么格式,RAW还是JPEG,RAW格式会相对慢一些;二是夜景降燥,打开了夜景降燥,处理速度会慢一倍甚至更多;三是高ISO降燥,打开了这一功能速度也会降一倍左右。四是跟卡也有关系,普通卡稍慢一点,高速卡会快一点。


----如果使用了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或者高感光度降噪功能就会出现上述的正常情形。
----另外长时间曝光拍摄夜景时,一定要事先检查一下机内电池是否充足!


降噪原理:
相机用相同参数不打开快门再拍一张,根据所得照片中的噪点细节从你的照片中把噪点除掉,因此,你曝光多少秒,降噪也要模拟曝光多少秒以得到噪点分布图。


 


请教:ps cs5里滤镜的抽出咋不见了?


实际上ps4就把“抽出”排除在默认安装以外了。但是可以将过去的“抽出”插件拷贝到滤镜目录里继续使用。
cs5好像彻底放弃了“抽出”取而代之是功能更为强大的“调整边缘”(在选择工具栏),快捷键是ALT+CTRL+R。
使用过“抽出”的人很容易掌握,其功能远比“抽出”强大得多。您不妨试一试。









 



你好版主,请问折返镜头的中灰滤镜在数码单反上作用大吗,如果没有的话有影响么?谢谢


中灰滤镜的作用是减光,折反头因为是固定光圈,不能靠收小光圈来改变快门速度,配中灰镜的用途是当速度太快的时候,降低速度用的.这种时候不多,基本上没用.


这可是个好东西使用单反相机,当你在光照比较强的时候拍摄小溪\瀑布\云海等时(需要慢门虚化形成纱雾般的效果),即使光圈开到最小速度也降不到很低,这时候,加上中灰滤镜,速度才有可能下来


 


如何判断景物的亮度-测光


拿起一架相机去拍摄,是由拍摄对象的亮度决定相机的曝光量,景物亮度高,相机曝光量减少,景物亮度低曝光量需加大,一张照片曝光的恰当与否取决于对景物亮度的测量。今天的数码相机都内置有测光系统,一般小型数码相机的测光感应器在机身上,直接测量环境亮度,高档的小型数码相机的测光感应器在镜头内传感器附近,称为TTL,测光时通过镜头测量环境亮度,后者制造工艺较复杂但准确度高,一般高端机及专业机均采用此种形式。
测光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矩阵、中央重点及点测光。
矩阵是将画面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测光,之后中央处理器cpu汇总每个区域测出的数值并通过权重计算最后得出一个最终值(见图)﹔中央重点是在整个观景窗中,.处于中央位置直径为10mm左右的圆圈中为主要测光区域,圈内测光值占70-80%,圈外测光值占30-20%﹔点测光是在观景窗中心一小圆点,直径为2mm左右,圈内测光值占100%,圈外不能测光。
使用时,对一般生活相、新闻相,或者说画面明暗反差不太大,、光线相对较为均匀的对象,宜用矩阵测光,对使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拍摄艺术照片,例如光线变化较大、低调或高调这类题材,宜用中央重点测光,它能较机动地人为控制与调整,但对使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点测光准确度很高,点到哪里测哪里,没有权重比例,使用时很自如,很机动,适宜拍摄曝光上高要求的题材,如强反差对象、一些产品广告、翻拍等,但对使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否则很容易弄巧反拙。点测光操作正确时测光的准确度高,操作不正确时则可能完全失败,这种可能较为极端。矩阵不一定很准确,但它也不容易失败,始终都八、九不离十。中央重点介乎两者之间。


拍摄照片的成败关键-曝光量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明白了光圈、快门的意义与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不难理解 “曝光量”这个概念。
先看示意图。我们要将水注满水桶,细水喉的需长时间,粗水喉的可短时间。用数学术语表达:注满一桶水=进水量×时间。







外面光线进入相机,一是以一定的进光量进入,二是以一定的时间进入,进光量由光圈控制,时间由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投射到传感器上形成影像,称为曝光。曝光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就是光圈与快门了。
在这里,曝光量等于水桶内的水量,光圈相当于水喉粗细,快门相当于注水时间。这样就不难理解:要相同的曝光量,光圈越小快门需要大,光圈越大快门可以小。如果用相应于以上的数学术语来表达,就是如下的公式了:
曝光量=进光量(光圈)×时间(快门)。


曝光不准确怎么办-曝光补偿


相机进行测光后,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以一个合适的组合进行曝光,我们称为 “自动曝光”,它使我们不管环境较暗或较亮,都能获得正确的曝光。
使用小型数码相机拍照,实际操作时往往观察显示屏以检查图像曝光准确与否。
我们首先要学会判别一幅照片是:正常曝光?过曝光?欠曝光?
我们在照片上寻找主体,以人物脸部为鉴定对象。


明暗合适,影调丰富,很有层次感为正常曝光









 


部分高光较大面积反白,亮部失去层次者为过曝光









  浏览:141 回复:0 得分:0


主体偏暗偏灰,暗部与中灰反映不出层次变化者为欠曝光









 


相机既然有自动曝光,为什么还会出现过曝光与欠曝光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张照片。


左图主体欠曝光,右图主体曝光正常







这一张照片的背景很亮,主体人物较暗,这样就形成背景环境比主体人物亮很多的反差效果。相机测光时,因为亮背景较大面积,所以相机判断为亮,相机内的中央处理器马上自动调整光圈孔径稍细、快门时间稍快以获取较小的曝光量,如此一来,大面积亮背景曝光正常,小面积的人物就曝光不足了﹔
另一张照片刚好相反,背景很喑,主体人物很亮,因为背景面积很大所以相机测光判断为暗,马上自动调整光圈孔径稍大、快门时间稍慢以获取较大的曝光量,这样大面积的喑背景曝光正常,小面积的人物就曝光过度了。


左图主体过曝光,右图主体曝光正常







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现在的小型数码相机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都设有这样一个功能: 曝光补偿。所谓补偿,就是有正补偿,即增加曝光量,也有负补偿,即减少曝光量。例如我们遇到上面第一种情况,我们就要正补偿,增加曝光量,让主体人物曝光正常。遇到上面第二种情况,我们就要负补偿,减少曝光量。相机上的曝光补偿功能往往分为多档,例如Nikon ****,其补偿分别是+2、+1.7、+1.3、+1.0、+0.7、+0.3、0、-0.3、-0.7、-1.0、-1.3、-1.7、-2.0。补偿的大小需要使用者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不过现时数码相机真方便,都带有显示屏可供人即影即看,所以对曝光补偿值的判断,更为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观看显示屏,见到曝光不足就正补偿,见到曝光过度就负补偿。最后,对这样的技术问题就剩下您能否熟练地判别显示屏的图像是过曝光抑或欠曝光。
总结以上,我们将其整理得简单易记:以相机自动曝光为前提,如果遇到大面积的暗背景,小面积的亮主体,就要进行“负”曝光补偿;如果遇到大面积的亮背景,小面积的暗主体,就要进行“正”曝光补偿。通过选择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就能达到调整曝光量的目的。


 


与新入门的影友们谈谈摄影


看到影友们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回顾自己学习摄影的路程,非常理解大家此时此刻的心情,虽然我也没有什么建树,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几十年下来总算悟出一些门道,最近陆续接到影友的电话和短信,单独回复不如体验共享。
一、我为什么学摄影
    我学摄影开始纯粹是感到好奇,那时没有现在的先进器材和后期制作,也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目标,最原始的愿望就是把身边的人和景色记录下来留做纪念。那时的教材就是报纸和杂志刊登的照片,纯手动的老式相机要靠自己仔细的琢磨,先把快门、光圈、焦距、胶卷这些基本的东西整明白,然后就对准身边的人和景拍摄,俺爹、俺娘、兄弟姐妹都是必须记录的人像,家居、花坛、公园、树林也是唾手可得的风景,然后就是享受看照片的乐趣,随着“技术”的熟练和提高,开始摸索冲洗胶卷和晒印照片,再后来终于明白了,摄影就是留驻自己感兴趣的人和景,多年以后还能值得回味(后来才知道那叫永恒的瞬间)。经过相当一个时期的日积月累。终于有了搞些创作的意念,但从何入手?第一步就是模仿,对照别人的作品,站到人家拍摄时的位置,估摸着应该设置的速度和光圈,但洗出的照片根本不是那回事,灰灰的,白白的、黑黑的,那时哪有老师啊,名人咱也不敢问,就这样闷头自己瞎琢磨,一晃就是20年......。


20年里,我走遍了全国各地,随身携带的相机也从海鸥203逐步更新换代到佳能EOS3,只不过已经从凭兴趣拍摄自己的家人和自己认为很美的风景开始向有目的的寻找拍摄目标过渡了,那时自己认为比较上手的是人文纪实和名山大川,借着公款旅游的优势拍摄了很多“作品”,在得意的自我欣赏和向朋友展示之后,突然发现为啥同样的地点和题材,人家拍摄的那么有味道?从各种数据分析也没有太大的出入,但就是“相貌平平”,期间还曾拿自己的满意作品去参加摄影比赛,最终还是石沉大海,这个疑问又困扰了N多年......。
    直到2003年闹“非典”,又赶上佳能数码单反相机EOS10D上市,天时、地利,一颗灰冷的心终于再次跳动起来,原因有二:非典期间多数人都不敢外出,公园、街道、景点就连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也是门可罗雀;数码单反相机的问世解决了拍摄和冲印照片时间差,更没有花钱买胶卷最终没成效的沉重思想负担,当然重操旧业就不是简单的重复以往的习惯,而是把以往的拍摄经验与新的器材结合新的感悟进行整合,我开始从别人的作品中试着去借鉴而不是模仿了。更欣慰的是有了互联网这样的交流平台,一下子感到身边的老师多如牛毛,很多作品都有可取之处,都有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秘诀”,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接着起步了.....。记得那时几乎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气状况,如果是蓝天白云,就琢磨今天要去的地点和拍摄题材,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看看今天的成果,几个月下来,真的有些感觉了,有一种冲动和欲望推动,有一种心情释放和自我满足的成就感平衡,有一种学无止境的紧迫感激励,那时就决心把摄影作为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不好意思,又要继续工作了,我习惯想到哪说到哪,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包涵,大家可以随时插话或提问,互动起来才有意思。


二、怎样学摄影


昨天遇到一个大学生陪者朋友来玩,在看了我拍摄的照片后,非要跟我学摄影,我问她玩相机多长时间了,她说好几年了,我随手给她相机让她先给模特拍几张热身,谁知,她对准模特就是不按快门,接着就是让模特往左一点,头抬起来,手放平等等,整整3分钟,模特已经不耐烦了,最终拍摄失败。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有如下对话:
我问:你们是专门学摄影的,为啥迟迟不按快门?
她答:好象和学校老师讲的不一样。
我问:哪里不一样?
她答:在学校都是老师给设计造型,指导模特摆姿势,然后让学生拍摄,现在让我独立拍摄,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怎样学摄影
    我认为,学习摄影并不难,特别是现在,各种相机、器材已经相当先进和普及,不管是作为业余爱好还是想以此为职业,可以说任何人都能拍出暴光准确,构图完美,色彩鲜艳的照片,但是这些近乎完美照片多数情况下是大自然赋予的或者说是老天爷给设计好的,你只要对准它们按动快门就行了,但为什么同样的条件下有人就能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拍?我认为,主要区别就在于你是在拍照片,他是在搞创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在数码时代,拍照片可以随心所欲,偶尔还能碰上个“大片”,你仅仅借助了先进设备和低成本的优势,但是你忽略了拍摄的主题和要表现的重点,换句话说,你拍摄的随意性导致了有量而没有质。一个严谨的摄影师,会用很长时间去思考一个主题,从器材的配置到天气的变化,从角度的选取到视点的取舍,从模特的选择到服装的搭配,最主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要有创新和突破。因为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学摄影关键是
1、熟悉自己的器材,设想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去应对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
2、苦练基本功,如何持稳相机,如何改变参数,如何敏锐观察,如何注重细节......。
3、学会借鉴而不是模仿。网络的发达,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参考资料,但关键是要学会看门道,看人家如何取景、构图,如何把握时间和空间,设想你如果去拍摄这样的场景会怎样发挥。
4、就风光摄影来说,天时、地利虽然重要,要让自己的作品出彩,就是在构图范围和取景角度上多动些脑筋罢了,
5、人像、人体摄影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观察和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谁愿意与你配合?没有细致的观察,如何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再就是不要总是被那几种常规姿势所左右,要善于改变固有的思路,根据不同的对象,把她(他)的优点用到极致,把她(他)的缺陷最大限度的抹杀。
6、不要迷信参数。经验证明,看着别人的作品去模仿参数绝对是个误区,聪明人会在与大师共同拍摄的时候悄悄的“偷”些东西。更多的是勇于自己亲身尝试,经历几次成功和失败,那些秘诀就是自己的了。
三、如何确定自己的拍摄题材
拍摄题材大体分为这样几大类:
A、风光摄影 这是新人最容易介入的题材,可以参考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拍摄主题应该说是取之不尽的,泱泱大国,锦绣山川,几代人也拍不完,作为初学者,沿着大师们的足迹,亲身感受那种身临其境的美景秀色真是一种锻炼和享受,但是正因为已经有先人把它记录下来了,想要超越绝非一日之功,踏踏实实从细节入手也许才会找到一条自己的出路。
B、人文纪实 作为外出旅游的成果和巧遇,应该非常有现实和历史意义,但要深入发掘需要具备综合知识和技巧,最好给自己拟订若干个专题,长期关注和持续拍摄,蜻蜓点水往往事半功倍。
C、新闻摄影 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技术,最主要的是掌握它的时效性和主旋律。
D、商业、体育、时装、广告摄影 这属于非常专业的门类,一般人还是别碰它。
E、人像(人体)摄影 应该说入门容易出好作品难。我认为,拍摄人像又分为普通人像和艺术人像现在又可以细分出视觉人像了,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简单记录还是创意发挥还是商业包装,初学者应该从拍摄普通人像入手,从你熟悉的人开始,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通过仔细观察,抓取对方自然舒展的瞬间,千万不要不分对象的刻意模仿别人的造型和姿态,固定姿势摆拍是学习的开始,快速抓取是常用手段,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构思完成共同创作才是最高境界。这个过程会因人而异,它涉及到摄影师的创意思维能力,模特的个人素质和表现能力,化妆造型的合理搭配,灯光布局的适当配置等等知识的积累,最关键的就是摄影师是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否则就不要太固执的研究人像摄影了。
F、其他门类摄影 生活照、旅游照、纪念照应该没有太深的学问,自己认为满意就OK了。


四、如何选购器材


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说白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步配置,数码相机肯定适合大家,镜头的搭配又要根据相机是否全画幅来确定,但我认为现有的镜头都能用,有钱就一步到位,钱少就逐步轮换,最主要的是根据自己确定的拍摄门类合理选配。
    很多影友把不出作品归罪于器材,或者觉得只要有了好器材才能拍出专业的片子,实话说,好器材确实有它的优势,成像质量、对焦速度,色彩还原,变形控制都属上乘,但是现在所有的商品镜头如果不是搞专业摄影或商业摄影,它们与高档器材的差距几乎看不出来,不要总是忧心重重,其实我最近的一些作品是用佳能早期的35-135/1:4-5.6的老头拍摄的,现在也就值500元吧,很多细节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弥补的。
一味的烧器材对多数人来说是个误区,关键还是镜头后面的人头最重要。
我目前的常用配置如下:机身2个。佳能10D和1Ds;镜头3个。28-70。70-200is。腾龙90微距。我主要拍人像,这些镜头足够了。
一些小配件还是必要的,如直角转换镜,这东西可以让你拍到别人无法看到的视角,好使。


大家一起学构图——构图的困惑


一、        主体居中


每每说道摄影作品,总离不开谈及构图,构图有这么重要吗?好的构图怎么就看的那么舒服呢?构图有没有诀窍呢?构图会不会捆住我们的手脚,使我们变得教条呢?图片一出等等构图问题就不断地萦绕着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构图缺陷,怎样练就在拍摄时留心布置画面疏密间架,其实,了解构图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了解美的奥秘,才能获取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困扰着我们的视觉,使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困惑之一主体居中这是最常见的构图困惑,很多主体居中的照片是不能让人有感觉的,为什么会这样?摄影者不禁要问,在拍摄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感觉,当看到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景物时,是真有那么一阵创作的冲动,用眼睛通过取景框尽力地盯住看,生怕抓不住这个景象,最后,照片还是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照片虽然很清楚,色彩很鲜艳,可是为什么不能吸引人呢?困惑挫伤了我们的创作热情,这个困惑的原由究竟在哪里呢?
    这个困惑的产生是个生理自然的问题,解决这个困惑先从了解我们自己开始。图片是用我们的眼睛来观看的,摄取图片也是通过我们的眼睛。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与看就这么不同呢?剖析现象我们可以了解,看图时我们用的是双眼看大图,拍摄时用单眼(即使是双眼)看的是小图,还有相机的聚焦和测光功能设计在取景器的中心。双眼看图和单眼取景、大图和小图这些怎么就会有两种观看的感受呢?从图片是为了观赏这个目的看,双眼审视图片是决定图片构图成败的关键,双眼到底在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眼睛是感受外界明暗色彩的唯一器官,在张望时还可以区分物体的远近,区分远近是依赖的双眼,两个眼睛看到不同的视场,经重合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立体的景象,既然双眼是不同的视场,就会产生两幅景象重合不到的地方,这个位置一般称其为盲区,双眼的盲区是在中心部位,无怪呼双眼对中心位置出现的物体视而不见,原来眼睛看不见中间的物体,这样说可能夸张了,谁说看不见!照片中间的一个小点都能看见,看见是看见了,可是,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少能对此感兴趣,如果真正体会到自己生理上的这点需要,会不会从照顾自己的需要出发,安排好图片的画面。取景时为什么这个现象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取景时也是用眼睛感受景物的,取景的感受怎么与图片的感受会不一样!我们大家忽略了拍摄时是用的单眼观看的现实,单眼是不存在盲点的,但是,看景物也不是,即使是双眼,看到的是取景器小图,小图在眼睛看到的范围只是一个部分,这时小图在眼中只能算是一个点,我们宏观的眼睛不能完全融入小图中去体会眼睛的观感,只能做的是尽力的捕捉,很少去安排布置。
    另外,相机制造商也在诱导我们做主体居中的行为,对焦(自动聚焦)、测光都设计在取景器的中央,使得我们的主体脱离不了中间的部位,结果产生的都是让人不感兴趣的图片。说了这么多,不就是不让把主体放在图片的中央,放哪儿合适呢?看过舞台报幕员站的位置吧!舞台的1/3或2/3处,图片是个方框平面,这样处理画面,上下左右1/3或2/3处放置主体,我看应该可以吸引大多
数欣赏者的视线。主体居中也不是完全不可,这要看是什么样的主体了,如果是要对称图形或金子塔构架,就该突破这种框框了。
    二、错乱的线条线条是绘画表现的基本方法,在摄影中同样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很多很多的照片不能登入艺术的殿堂,究其原因有很多便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主体与其它线条之间的关系,不能让线条达到错落有致,很好的去衬托主体,使得线条无序的与主体重合交错,最后,无情的“切碎”了我们精心营造的画面。线条起着这么大的作用,我们怎么会这样无视各种各样的线条存在,怎么会让线条无序的充盈画面,我们的眼睛平时都在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图片上会出现这么多的线条?这又不得不说我们观看的方式,眼睛在观看实景时看到的是立体的景象,视点始终是一个,不论你怎样运用眼睛,只能看住一个点,有人说了,我们不是把朝向方整个扇面的景象都看清了,怎么能说只看到一个点呢?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清很大面积的景象,依赖的是眼球不停的运转和眼睛不断地变换焦距,景象在脑海中有所暂留获得的印象。图片是个平面的景象,把实景的前后都反映在一个平面上,景象已被固化,虚实已不能由眼睛来随意调节,景象的前后重合在一个画面上,那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不就在发挥强大的视觉影响力吗!
    由于我们眼睛的运作,让我们忽略了主体物前后无关线条的存在,使我们的画面经常是横出枝节、头上长枝、斜切画角等等,对我们的图片构图起着破坏力的影响。
三、平分天下
    如果我们把每个风景图片都看作是一个一个的小天地,再把这方天地往大了去想,就是我们一个一个的天下,那这个天下我们怎么分配好呢?看看我们多数人怎么分的,天与地平分,天与海平分,平分来,平分去,却总感到是分配不均,画面不能稳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已经很公平的处理了天下,而这天下却显
得这么的不够太平,细想一下历史给我们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大一统时代以外,三国是最富有时代故事的历史了,也是我们印象最深的时代了,孔明为了不具备抗衡实力的刘备能够存在一方,提出要促成三足鼎立之势,让刘备在天下相对稳定的阶段得到了发展。三足鼎立与我们的摄影又有何干呢?两点是线,三点是面,两点的线是扯不清的,而三点在面上是可以站稳的,一个稳定的格局我们为什么不能拿来应用呢!
    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只看到了天与地、海与天,难道在这两者之间再加上一个什么的,才能做到所谓的三分天下,达到我们要的平衡,那这个能使我们画面平衡的东西究竟在什么地方。
    别急!就在天与地、天与海之间,这个平衡应该由摄影者自己来掌握,怎么做呢?在自己的心目中始终把图片的天下看作是三份,在两分天地间如何应用这三份天下,不是有个远交近攻的策略吗!中间的这部分不是被天侵占,就是被地吞并,这样天下就会相安无事,一个感觉良好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记住,希望感觉到景物的深远,地面或海洋多些。希望感觉到辽阔那就让天空多些。
四、趋势的秘密
    什么是趋势?趋势是事物发展可能到达而还没有到达的方向,发现某种趋势,便可以引导众多追随者去追寻相同的目的。趋势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没有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这些趋势都隐藏在图片中的什么地方,这些隐含的趋势都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趋势在图片中具体的是些什么呢?
    趋势在图片中没有具体的指向,趋势的表现基本隐含在线条或着事物的指示当中,什么样的线条具有趋势的作用呢?平行的线条有吗?可以说没有,平行的线条即使在地球上转上几圈也不能相交,就是说没有到达的方向。在图片上纵横交错的线条有吗?也是没有,因为相交的线条已经到达了目的地。线条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我们要的趋势呢?不是平行的线条,不在画面中交错(线段可能在画面内交错,但是,没有实质交错也可)的线条,要在画面以外的不远处相交,还有隐含在事物指示当中落点在画面以外的隐含线,这些都是具有趋势作用的线条。
    发现具有趋势作用的线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图片有了这些趋势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宽阔的想象力,发挥思维的空间,产生无穷的乐趣,让观赏者在图片以外找寻各自的答案,这样扩大了图片的作用。比如,图片上一个人或一群人都在看着画面以外的某点,看图者就会被这些视线所吸引,去想象画面以外有些什么。还有,风景图片中运用好具有趋势的线条,这幅风景图片就存在无尽的想象魅力。发现了这个秘密,我们还能放过这些具有趋势意义的线条和指示隐含线吗!
五、曲线的魅力
    曲线很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而且,我们对曲线有着一种莫名的喜爱,而自然界能够体现曲线完美的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动物或是植物,还有是一些有运动现象的物体,曲线除了这些潜在表现生命运动活的象征寓意以外,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奥秘,使得曲线的魅力让我们能够痴迷不返。
    平时我们看图片时,当看到一些简单曲线时,会用弧线、S线来表述对曲线妙的感受,而当曲线愈加扭动,组合更加复杂时,情绪会被愈加的激发,那这个情绪来源的动力是怎么形成的?怎么会有一种无穷无尽的感受。单纯找寻曲线的魅力所在是不太容易的,如果我们把曲线截成一个个线段,那就会看到这些线段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的边线,这样我们了解到这些曲线中隐含着许多的圆,看出这些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又能给我们哪些有关曲线魅力的答案呢?圆,我们知道自从人类迷恋这个东西以来,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求,当祖冲之在1500年前把圆周率第一次摆到我们的面前以来,这个答案一直在无穷无尽的算着。我们图片中的曲线里隐藏着一个一个的圆,曲线越复杂包含的圆越多,无穷无尽的魅力越多,那这个魅力是不是与这个无穷无尽的算术有关系呢?如果不是,又用什么可以作更完美的解释呢!?
    无论怎样的阐释,圆、曲线是我们图片构图时力争抓取的,让曲线的魅力出现在我们的图片当中,尤其是人体摄影最应该把握好的,单单对横陈人体的表面光感、质地作表现,而忽略了人体中存在的曲线,我想这张图片只是个人体记录而已,没有艺术可言,也就根本的失去了人体艺术的魅力。
六、关联的意义
    关联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或反差形成的内在纽带,当两种事物(或以上)需要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如果没有关联这只能引起视点散乱,我们平时在拍摄中,有时总是想把看到的就都拍下来,图片出来一看,才发现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了,这时候才想起了减法,减法一用,如不得法,又剪去了图片的意义。那多个主体在怎样的情形下能够组合到一个画面里?应该应用什么方法来做呢?
当学习了视点趣味中心处理的方式后,对单一主体在画面的位置处理方法已经了解掌握了,当主体是两个或是三个甚至更多的时候,构图便又变得无所适从了。当所谓具像的主体是两个以上时,主体已不是具体的这几件物体了,这个主体已是蕴涵在具像主体中的某种联系,在此称之为关联,当这个关联存在的时候,图片中虽有多个物体,也不会引起视点分散。例如:最常见的旅游纪念照,没有人会认为景物与人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把二者分开来拍摄,这里有个内在的联系,便是到此一游的关联。还有,当要表现贫富差距时,总想有一个代表富的形象,再有一个穷的衬托,即使他们各做各的事,也不会分散观赏者的注意力,这就是他们的内在联系在起作用,关联使得画面看上去协调一致。掌握关联方法处理画面又有什么意义呢?运用关联方法摄影大量的是在纪实类摄影当中,热点新闻摄影很多应用这个方法,这个拍摄方法可以通过表面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问题,帮助从现实形象上很快了解社会矛盾的变化,促进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事物关联很容易在画面上实现对比,达到讽刺和幽默的目的,试着去发现多个事物内在的关联关系,为社会发展担负些责任。
七、排比的作用
    图片是通过平面来反映所摄范围的立体景象的,景物无论远近都压缩在一个平面上,这样,使得很多有着纵深效果的景象,不能通过拍摄来很好表现,有时拍摄了看上去还不错的景象,可是,出来的画面却缺失了许多当时看到的纵深感,无形的消除了画面冲击作用,平面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平面可不可以表现立体的效果,可不可以表现出纵深感,让画面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呢?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做到呢?
    平面画面的远近表现方法是利用物体远近的大小不同来做到的,但是,在平面画面中不是所有的大小不等的物体都可以表现出这种特质。我们常常会运用大小不等的物体来拍摄手托太阳或另一个远处的人物,造成这只手真得是很神奇的错觉,这就是平面压缩的结果,使得远近透视的感觉消失了,这些大小不等的物
体便没有表现出远近冲击的效果。怎么做好呢?多观察发现具有排列组合的物体,站到有一定透视关系的角度上拍摄,这个物体远近的关系很容易被发掘出来,平面便有效的利用起来,画面景象也会随之让视觉活跃起来。排比可以让我们得到平面以外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风景拍摄中注意运用好这个方法,会让图片的景象格外引人注目。
八、寻找气势
    当看到有些图片时,观赏者会被图片中的某种力量所驱动,不由的赞叹道:“图片好有气势”。气势是怎样一个具体的形态?气势又是怎样存在于图片之中的呢?在了解气势是什么具体表象之前,我们先感受一下我们自己心里对事物状态的直觉,当物体显示的状态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物体没有沉重感。当事物从我们身旁由近至远离开时,我们对这个事物没有紧迫感。当在一个昏暗的环境里,虽有些光亮,我们仍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如果把这几种感受集中到一
起,我们的心里会产生一个怎样的感受,我们会被沉重感压着,被紧迫感逼着,被恐惧感驱使着,最后,被这些感受所震慑直至屈服。这个综合感受的结局便是事物气势的体现。理解了气势感受所需要的几种状态,在图片中我们又如何运用好这几个方面呢?沉重感是主体在画面中占,紧迫感是画面物体有运动的方向性,恐惧感是由深沉的色彩造就的。那么主体占据了整个画面,物体运动的都成飞速的线条,画面深的都黑暗成一片这些会不会有气势呢?我看不会,主体占据了整个画面缺乏了比较,不能感觉到有足够的大。物体运动方向是可能的趋势,不是向远的趋势,更不是运动的现实状态。黑的完全,不能算作色彩,黑反而会感到安宁,暗示可以稳稳的休息了,大面积的凝重色彩还是要通过小部分光亮相比较,才能感受到内在的作用。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的试着去找寻气势,让色泽深沉有向着拍摄者运动感的事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来实现对气势的感受。有时色泽不是绝对的,如翻卷的白云、汹涌的海浪也能造就气势。线条起着这么大的作用,我们怎么会这样无视各种各样的线条存在,怎么会让线条无序的充盈画面,我们的眼睛平时都在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图片上会出现这么多的线条?这又不得不说我们观看的方式,眼睛在观看实景时看到的是立体的景象,视点始终是一个,不论你怎样运用眼睛,只能看住一个点,有人说了,我们不是把朝向方整个扇面的景象都看清了,怎么能说只看到一个点呢?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清很大面积的
景象,依赖的是眼球不停的运转和眼睛不断地变换焦距,景象在脑海中有所暂留获得的印象。图片是个平面的景象,把实景的前后都反映在一个平面上,景象已被固化,虚实已不能由眼睛来随意调节,景象的前后重合在一个画面上,那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不就在发挥强大的视觉影响力吗!


由于我们眼睛的运作,让我们忽略了主体物前后无关线条的存在,使我们的画面经常是横出枝节、头上长枝、斜切画角等等,对我们的图片构图起着破坏力的影响。如何避免混乱线条的影响力,这需要不断地锻炼我们眼睛的观察力,锻炼让眼睛对拍摄景物无关的光影、色彩、物体也引起注意,避开或用技法处理有影响的线条,让画面变得整洁一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