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云中龙的摄影博客 http://bbs.photofans.cn/?31999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拜访新民学会旧会址

已有 756 次阅读2012-10-7 17:45

读大学期间,有一门必修课叫《中共党史》(现在一般叫中国革命史),对新民学会我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去年购置了上、下两卷共四本《中国共产党历史》,一直搁置在桌案上,偶尔翻阅一下,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我决意要去拜访一下新民学会旧址,这也算是我的红色情结吧,今夏如愿以偿。


炎炎夏日,岳麓山下,湖南大学对面的新民路,我找到了新民学会的旧址,作为一个自喻为准摄影人记录这些文物古迹,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解开湖湘文化之谜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映入我视野的是一块横跨马路的大型牌坊,牌坊上下联为蔡和森的妹妹蔡畅所撰,横批为陈云题词“新民学会旧址”。


 



 


 



 


穿过牌匾便是纪念馆了。邓小平、陈云分别为旧居题字“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额匾和馆名。


 



 



 


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军阀混战,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召开成立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三等13人,所有会员均为湖南籍。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经过争辩,新民学会确定以“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从此,蔡和森旧居成新民学会的会址和活动场所。1920年下半年,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学会停止了活动。


 


1917年,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为了孩子们能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县迁往长沙,1917年到1920年租住在湘江河西岳麓山下荣湾镇刘家台子,现为长沙市岳麓区新民小区新民路。长沙蔡和森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当时这里四周都是坟墓,地处荒凉,房租十分便宜。旧址原为当地农民为守祖坟盖的墓庐屋,房东是宁乡籍人,立了一块门匾“沩痴寄庐”:


 



 


悬挂在旧址院墙的槽门上,匾额大意是“一宁乡籍人寄住在看坟的房子里”。


 


 



 


   1918年春天,毛泽东、蔡和森从周家台子出发,沿洞庭湖东南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毛泽东、蔡和森的外出游学,实际上是他们最早的社会调查,这些使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民情习俗和社会状况,为他们以后参加社会变革,领导中国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原会址于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现存建筑为1986年重建。按原貌复建后旧址占地约175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堂屋、正房、厢房、杂屋等。房屋结构为竹木结构,木排架,、竹织壁、小青瓦屋面;房外有竹篱院墙,前有槽门、水井。 南边有菜地 (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曾在菜地上搞过劳动)。故居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南方普通农舍的特点。整个旧址按原貌布置陈列,有蔡和森等的住房和成立会会议房间,纪念馆东向建有辅助陈列室,全面介绍了新民学会存在三年的光辉史迹。198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陈列室,更新了陈列展览,改善了环境,使纪念馆成为一处集文物、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成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个亮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