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 http://bbs.photofans.cn/?3320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人像摄影漫谈(一)

已有 299 次阅读2009-8-3 16:54

这组文章已经发表在《摄影世界》2009年第2、4、6、8期上了,后续文章将在10、12期发表。本文只从本人多年人像拍摄实践方面予以总结,仅供参考。


 


人像摄影漫谈(一)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和普及,喜欢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是拍摄人像,我们身边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大街小巷的居民百姓和旅游胜地的各色游客;霓裳艳装,香车美女,明星大腕都可能成为我们关注和拍摄的对象。简言之,只要画面里人物是主体,就是人像。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像就能出神入化,有些人像只是简单记录,有些人能够成为大师,有些人却只是一个爱好者,这就是我们要逐步探讨的话题。


我们手里的任何一款相机只要会操作,都能拍摄你所看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相机是一个记录影像的工具,使用同样的工具,有些拍出了令人赞叹的“作品”,有些人只是拍摄了普普通通的“照片”,换句话说,相机在有些人手里是创作,在有些人手中只是照相。举个例子,大街上的照相馆多数情况是给人拍摄证件照或全家福的,这个过程就是记录,有些工作室出品的片子带有典型的个性特征,可以称为创作,二者相比,前者主要体现技术手法,后者更注重艺术的表现和表达。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跟大家谈谈人像摄影的话题。


 


人像摄影的概念


 


一:人像摄影的类别


人像摄影大致可分为记录性的和创意性的。我们常见的纪念照,旅游照,生活照包括一些纪实性人物照都属于记录性的照片;所谓创意性多数是经过摄影师,化妆师,造型师认真策划精心设计,在被拍摄者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纪念照、旅游照、生活照的概念就很简单了,你只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就可以了,这些照片也许是你的成长记录,也许是你到此一游的佐证,也许是你与家人团聚的记忆,这类照片只要拍摄清晰,人物表情自然,周边环境特征明显,构图比较完美就可以了。(附图一)。


创意性的人像摄影就要复杂得多,因为你的照片是给别人欣赏的,起码要能迎合大众的欣赏眼光,要有明显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含量,要有值得品味的细节,要能打动人心或者愉悦观众(附图二)。


纪实性的人物摄影则需要综合上述两类的基本要素,但更重要的是你要通过照片去讲述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要能通过画面去表现一个主题(附图三)。


商业人像也算是一个门类,顾名思义,这类作品主要是为商业宣传服务的,这里的人物只是载体,围绕人物身边的商业产品才是主体。(附图四


由此看来,首先要把人像摄影的概念和分类整明白才能知道拍什么,怎么拍。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类别,比如观念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等都有人物作主体,凡是有人物做主体的摄影都可归为人像摄影。


人是万物之灵,人物的形象气质,喜怒哀乐都是可以通过影像表现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发现和表达。


 


二:人像摄影器材准备


 


应该说任何具备影像记录功能的摄影器材都能拍摄人像,包括手机。但是从摄影器材的光学性能和操作方式来看,数码相机成像效果会好许多,数码相机又分为普及型相机和专业型相机,从目前市场销售的数码相机种类来看,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是最具代表性的拍摄工具,它是通过镜头直接取景,看到的和拍摄的完全一致,没有视差,其余的如卡片机(俗称小DC),旁轴取景相机(如早期的莱卡)和大中画幅的相机(如哈苏、玛米亚等)虽然也都能拍摄很好的人像,但是卡片机很难保持稳定,早期相机的弱点是无法自动聚焦,虽然现在有了自动聚焦功能,但是昂贵的价格不是大众所能接受的,所以本文主要讲述如何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人像。


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是主要成像载体,它把我们看到的影像以数据形式如实的记录在图像感传器里,随后存储在记忆卡里,图像的大小,根据相机设定的像素大小确定,像素越高,图像越大。其实数码相机的原理不该在这里赘述,之所以提到像素,是与我们后面的问题相关联,多说几句也无妨。


除了相机的机身,还有一个重要物件就是镜头,优质的镜头会使图片更清晰,色彩更真实,只有二者配合,才能完成摄影过程。镜头的种类就多了,从鱼眼到长焦,不下几十种,还是那句话,任何镜头也都能拍好人像,关键是如何恰当的运用。按照常规,人像镜头的焦距应该在35毫米以上(对于大多数非全画幅相机而言,在选择镜头焦段的时候要计算你的机身参考系数),因为这样的成像不会产生变形,低于这个焦段,就属于广角镜头范围了,如果把握不好,会使人物产生不舒服的变形或扭曲,当然追求特殊效果除外了(附图四)。


有人会经常问起,哪个焦段的镜头拍人像最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也很难回答,所谓简单,就是拍摄的人像只要不变形,能满足你的构图要求就能用,所谓复杂,就是你要如何表现人物,比如抓拍人物,在无法靠近或不能靠近的情况下,只能用长焦距的镜头远距离拍摄,为了追求细节和人物的质感,用定焦镜头也许更可靠,所以没有固定的衡量模式和标准,完全取决于你要表现的内容。


通常我们在户外拍摄人像,没有场地的限制,构图比较随意,用任何焦段的镜头都行,无非就是你怎样选择和保持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室内拍摄人像,由于场地的限制,长焦距镜头肯定无法施展,用中焦距变焦镜头会轻松许多,关于镜头的选择没有最佳方案,完全取决于你的财力和图片构图。


顺便提一下三脚架问题,很多朋友都把三脚架看做必需设备,以为只有用三脚架才能保证图像清晰,这些多数属于心理作用,少数是为了商业用途。按照目前的数码相机质地,拍摄人像不用三脚架也完全可以胜任多数场合的拍摄,除非在弱光环境下拍摄静止的人像。没有三脚架,你会更灵活的改变构图和视角,尤其在拍摄对象面前,三脚架往往会对他产生约束感。


有了相机和镜头你就可以任意发挥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会令你迷茫…..


 


1、如何设置相机的拍摄参数


很多刚入门的影友,在看到一幅好作品时,总要提一个问题:能说说你的拍摄数据吗?这个问题,在胶片时代确实很有价值,也是摄影入门的必修课,一幅曝光正常的作品,必定是一个最佳参数的组合,那时候没有数码相机的即拍即现技术,完全取决于经验和暗房,在条件相当的环境下,借助别人的参数会提高自己的成功率。数码相机出现后,再去追求参数就有些东施效颦了,本来可以立马看到的结果,干嘛非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摄影技术而言,合理的设置拍摄参数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自己连相机的按钮功能和基本设置都不会,就不要去研究摄影了。一幅好的人像作品,未必都是完美的曝光组合,但一定要有能够保证图片质量的基本设置。现在的数码相机,自动化程度和操作的方便性已经相当完善了,关键看你怎样运用和把握,数码相机的特点就是随时能够看到结果,我们根据已经拍摄的图像,只需做些修正就能保证曝光准确,没必要去参考别人的数据呀。再说啦,人家拍摄时的环境,光线和角度也是随机产生的,你为啥要去模仿呢?


关于数码相机的设置,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但这些规律只是一个参考值,也包括个人的使用习惯,当你熟悉相机的性能后,这些规律就不太重要了,所以首先建议大家先认真阅读自己手中数码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把相机的各个按钮功能搞明白,结合按钮功能去了解相对应名词术语,把这些术语的含义搞准确,你就知道该如何进行相应的设置了。


通常人像拍摄前要进行这样几个选项附图五


2、拍摄模式选择


拍摄模式分为风光、人像、动态和自动,有些相机还会细分更多的内容,这些都需要你根据拍摄主题做出选择,比如以风光为主兼顾人像时,可以按照风光模式设定,以人物为主体时,当然要设定人物模式,相机的这些模式也是根据常规条件计算出来的,但未必是唯一的选择,有时也会出现“歪打正着”的奇迹,呵呵。


3、选择曝光模式


曝光模式一般分为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和程序自动等,人像摄影如果是以人物为主,背景可以忽略的话,光圈优先是比较常用的拍摄模式。根据成像原理,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速度越快,利用大光圈突出主体,虚化背景,这个时候快门速度就会相应的提高,便于抓住人物的表情瞬间。对于动态人物,也可以选择速度优先模式,比如拍摄体育比赛。实际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设置,完全取决于你要拍摄的题材和形式,最好的老师是自己,只有多实践,多动脑,一定能摸索出自己习惯的,顺手的方法。


4、ISO的设置


ISO就是感光度,胶片时代,胶片的感光度是有局限性的,标准的感光度是ISO100,高一点的可以达到200400,再高的就属于特殊用途了。数码相机也是基于这个标准,把默认的感光度定在100,另一方面,感光度与影像的颗粒度是成比例递增的,感光度越高,颗粒越大,影像也会越粗糙,结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扬长避短的灵活设置自己的相机,比如,当光线比较暗淡时,即使用最大光圈也很难满足速度要求时,提高ISO感光度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提高一级感光度,相当于提高2 档快门速度或增加1档光圈,这也是数码相机带来的优势之一。当然,随之带来的是图像颗粒度会有所增加,当颗粒度很大时,相片就很难制作大尺寸画面了。好在现在的高端数码相机已经基本攻克了这个难点,当感光度达到ISO1600时,仍然可以拍出较高质量的图片,普通的数码相机也能应对ISO400-800的环境。


5、图片大小的设置


现在的数码相机,多数像素已经达到600万以上了,最高的达到3000万甚至更高,像素的提高,也就奠定了图像高画质的基础,像素的原理就是在相同的成像面积里,像素越高,密度越大,画面越精细,可放大的尺寸也就越大。除非图像用于商业巨幅广告,一般情况下,600万以上的像素就能制作24英寸左右的图片了,即便用于印刷,800万像素也能应付了。由此而言,我们拍摄人像,如果不是为了制作大幅照片或用于精致印刷,800万左右像素就足够了。可以根据你自己相机的档次,设置成最大格式就可以。还有一点,就是用啥格式存储,目前只有JEPG格式和RAW格式可选择,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所谓有损压缩也是相对的,一般用途的照片几乎看不出差别,这个问题涉及到图片后期处理,这里先不赘述了。


当你完成了以上设置,就可以拍摄了,我们下一讲就谈谈拍摄过程的注意事项。


 



人像摄影漫谈(二)


 


三、人像摄影的基本要求


 


实话讲,人像好坏没有统一标准,狭义上说,作为记录,自己看着舒服就是好片。广义上讲,作为作品,画面清晰,虚实有序,人物动作表情生动自然,光线运用恰当,细节层次丰富,色彩真实饱满,画面简洁流畅,整体通透清爽,大家都说好就是好片。


应该说,学摄影的最终目标绝不是为了自娱自乐,大家都想拍摄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都想得到更广泛的好评和认同。如何做到这些公认的“标准”呢?根据我的体会,首先要问一下自己是否适合拍摄人像。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人不理解,有相机的人都能拍人像,没错,但是拍好人像还要具备一些先天的条件。


1、良好的沟通能力


先说说“玩”摄影和“做”摄影。“玩”摄影应该说没有对摄影师自身条件的界定,只要有正常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玩”摄影。比如风光摄影,你可以独自一人默默地走南闯北,也可以成群结队的集体行动;比如商业产品拍摄,几乎不需要与人沟通,自己独立就能完成;但人像摄影就不同了,你面对的是一个有思想,有表情,有激情,有形体的人,如果你只是把他的形象记录下来,就如同照相馆拍摄证件照,那么沟通就相对简单了,只要告诉他坐正了,笑一笑,然后按快门。还有就是街头抓拍和拍展会模特,基本都不需要沟通,你把看到的人物拍摄下来也可以算是一次人像拍摄。但是,如果你想认真的,严谨的,真实的拍出一个生动,又具有本人特质的人物,就必须主动与他沟通。我接触过的人像摄影大师都是思维敏捷,幽默风趣,语言生动,具有亲和力和责任心的,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会不停的与拍摄对象说话,调动他们情绪和表情,无论是抓拍还是摆拍,观察和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有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行为古怪的人,是很难与人接触的,不去接触,就无法沟通,没有沟通,就不会有结果。你面对拍摄对象,人家也在面对你,你在想怎样把他塑造的更完美,他也在想你会让我怎样表现,双方只有产生互动才能完成合作,生动自然的人像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获取的。(附图:与模特在沟通)


2、较好的文化素养


摄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审视。在你的镜头里,怎样才是美?怎样才是真?怎样才是大家能接受的漂亮和美丽?摄影的基本功除了熟练的运用相机,还会体现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同样是拍摄人物,有些作品让人过目不忘,有些照片却无人喝彩,可见大众也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摄影作品毕竟是给大家看的,所以必须考虑大家的视觉感受,尤其是人像摄影作品,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与真人面对面的感觉,我们定格的瞬间,就是对你整体评价的结果,你的审美观,你的美学基础,你的拍摄技巧,你的表达述说都会体现在画面中。(附图:张檬的特写)


3、灵活的应变能力


人像摄影不同于风光景物,大家是在相对动态的环境下合作的,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或者说人物的状态和心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求摄影师能随时适应这些变化,很多精彩的画面和瞬间,都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比如最经典的人像作品之一《温斯顿·丘吉尔》这幅拍摄于1941年的摄影作品不仅激励了英国人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也成为许多中国人脑海中的深刻记忆。这幅作品的拍摄故事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在拍摄过程中,丘吉尔总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自信、镇定的丘吉尔不相符。于是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快门,一幅世界名作由此诞生。我在拍摄中也有很多类似经历,附图这张发型作品,就是在模特以为已经拍完正要起身离开的一瞬间完成的(附图:发型)


4、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幅作品的格调也能反应作者的心态,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定会在你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一些作品过于追求新、奇、特,尽管前期细致讲究,后期制作精良,但内容违背了生活常规甚至伦理道德,超出了大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一样不会得到认可。健康的心理才会创作脍炙人口的佳作,用一句俗话总结就是要让作品达到“清新脱俗,自然生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初学者在初期主要是对一些佳作的模仿,比如造型,美姿等等,但很多情况下你所模仿的东西未必适合拍摄对象,生活中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明星般的美貌、气质和身段,不能要求被拍摄者做出与本人性格毫无关联的动作和表情,那样只会弄巧成拙,我们更欣赏那些接近本人特质的作品,以致多年以后还有回忆和品味的价值。现在的有些人喜欢追求时尚,但又找不到生活依据,往往在拍摄时会让被拍摄者按照自己想像或设计动作去表现,比如让模特趴在铁轨上,站在高速路中间,甚至夜晚摆出鬼神姿态,再就是不考虑对方是否适合,模仿一些极度夸张、大胆的动作,似乎在追求一种另类的感觉,但很多元素违背了生活常识甚至道德规范,这样的作品很难被大众接受更不要说引起共鸣,充其量也就是一种个性张扬的表现。(附图:    )。


 


四、人像摄影的沟通“技巧”


 


人像摄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摄影门类,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和记录、美化自己眼中的美女、帅哥以及身边男女老幼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一幅成功的人像作品,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表情和形体上,当然也包括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与其搭配的服饰。对于摄影师(也可以叫拍摄者),如何把眼中的人物最完美的、真实的、经典的、永恒的瞬间记录下来,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本文就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给大家絮叨几句,供参考。
1
、拍摄对象的选择
一般来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拍摄对象,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拍出你想达到的效果,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模特(拍摄对象)的问题了。根据平面拍摄的视觉原理,人的脸型偏小、偏瘦,五官端正是很容易塑造的,因为他轮廓清晰,各个角度都能展示脸部的美感,透视效果会比较突出,即便人长得不是很漂亮,但经过适当的化妆和修饰仍然会给人比较舒服的感觉。再就是身材体型和身体比例,拍摄全身照片这一点很重要,修长的身材和标准的比例,即便形象不是很漂亮,也能使人看着顺眼。对专业摄影师而言,选择理想的模特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很多优秀作品,除了摄影师的因素以外,与模特的表现力和对所扮角色的理解程度是分不开的。对普通摄影爱好者而言,同样喜欢镜头感强的拍摄对象,省心省力还能出效果。当然,看模特是否漂亮,也与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有关,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嘛。大家可以留心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和在镜头中是有变化的,生活中看到的是三维空间,镜头里记录的是二维空间,二者相比,少了一个视觉空间,照片里看到的人就会显得了一些,所以常常会感觉拍出来的人与现实中的他不一样了。说起来,任何人都能被拍摄,但要想拍出好的作品,根据题材和创作思路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也是很重要的。



2
、拍摄前的沟通

选择了合适的满意的模特,并不意味你就可以拍摄出好的作品。大家可以看看,许多在展会上拍摄的模特,应该说都是顶尖美女了,可为什么照片效果并不好呢?尤其是模特的表情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互动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沟通,你只是拍到了她的“型”,并没有拍到她的“神”,她们只是在用一种“通用”的表情来面对大众,你拍到的仅仅是一幅美女照片而已,并没有体现摄影师的个人风格,具体说,你是“蹭拍”的照片,并不是独立创意或创作的摄影作品。这样的照片,只能展示美女的风采,但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幅好的人像作品,应该是摄影师独立创作的,为拍摄对象“量身定做”的,能够表现被拍摄者最佳状态的,能被大众称之为艺术摄影的作品。所以说,要达到形神兼备,个性突出,美艳脱俗,真实可信,就必须双方有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需要通过语言和交流,其最终结果就是表达了你对她的欣赏,取得了她对你的信任,这种信任除了人品就是拍摄技术。
记得摄影大师李少白对我说过一句话,“要想拍出好的人像,必须做到对方想让你拍”,仔细品味这句话,其实就是“沟通和自信”,让对方在完全信任和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自然的发挥,尽情的表现。沟通的结果就是唤起对方的自信,同时也激发了你自己创作激情。一般来说,尝试沟通可有多种形式,根据你对对方的第一印象,勾画出你想表现的创作“草图”,清纯的还是性感的,沉稳的还是活泼的,摄影师要学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形象些说,摄影师应该在沟通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去扮演一个编剧或导演,一个心理学家,一个相声表演艺术家,一个心友善亲和的长者,一个相见恨晚的挚友,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一个久别重逢的好友,一个热烈疯狂的粉丝”………
总之,你通过沟通,使对方更加自信,也与你消除了距离感,你们的合作就会在有声有色,欢歌笑语里开始了。

3
、拍摄中的沟通

拍摄开始后,往往前面的片子都会比较呆板,那是因为模特还没有适应你的拍摄环境,尤其是在摄影棚,闪光灯会刺激对方造成短暂的不适应或紧张情绪,摄影师此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边拍摄,边引导,勿指责,多鼓励,可以随时把拍摄效果给对方看,告诉他下面要注意的细节,实践证明,这种沟通非常有效,对方在看到自己的形象后,会逐渐的兴奋起来。有条件时还可以播放一些对方喜欢的背景音乐,刻意创造一些宽松氛围,消除对方的紧张感。对于外拍,也就是通常说的户外人像和环境人像,包括群体拍摄,也同样需要良好的沟通,最好事先说明你想拍摄的照片类型,让对方尽快适应拍摄环境,比如海边,山野,建筑物附近,商业街等等,摄影师应该提示对方作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表情和动作,这样拍摄的作品才会相得益彰,精彩自然。


唠叨了半天,不知道说明白没有,也许有人会说,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没有专业的拍摄环境(如影棚),或者只是作为一种爱好随便拍着玩,但是我认为,要想拍摄出好的人像作品,没有一种专业思想去激励自己,没有按照专业的标准去要求自己,那就别老说学习二字了。


当然沟通这个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周边的人,要带着专业眼光和普通人的身份不断的去审视,去尝试,去实践,才会逐渐走进人像摄影的“王国”。


 


 



人像摄影漫谈(三)


 


很多朋友喜欢人像摄影,但对于初入门的朋友,构图是一个经常困惑大家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人像摄影构图的一般规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人像摄影是最常见的一个摄影门类,我们先抛开那些概念的东西和一些理论不谈,结合实际讲讲我是怎样理解和运用构图和色彩的吧。


一、人像摄影的构图
说到构图,它是基于相机画面限制给我们划定的一个拍摄范围,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呈现你想得到的景观和人物,超出这个范围的物体,就无法摄入镜头。


本文仅就我们常用的数码相机来讲讲构图的基本要领。


目前的数码相机几乎都是矩形画面,也就是长方形画面,在拍摄时可以横拍也可以竖拍,我们也可以把人物主体放在画面的任何地方,但最终一定要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和创作目的。


在人像拍摄中,多数情况是把人物放在画面的中央,但拍摄外景或是纪念照时,也会根据环境适当改变人物的位置,这些没有一定之规,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了。


但是为啥有些人物照片看着总觉得不舒服,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构图上。


例如这幅照片(图一),模特的表现和灯光运用都不错,但人物主体偏移到了左边,给人的感觉除了右边画面有空白外,人物的腿部也显得缺失了一些,即便后期可以剪裁右边的空白,但腿部很难完整了,整体看还是一幅遗憾的作品。


再看这一幅(图二),人物脸部虽然在画面中央,但整体偏下了,上部的空白留着多余,下部的实体又显得少了点。所以说,在人像摄影中,构图也是一幅作品成败的关键,前面说过人像摄影要注重人物的表情,但构图不当,再好的表情也无法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再来说说构图模式。人像摄影无非就是横构图和竖构图,横构图便于体现环境特色,竖构图更能突出人物特点。我认为,采取何种构图模式完全取决于摄影师的创意和人物的特点,前面还曾经提到了照片的用途,例如有些用于杂志的图片,当然竖构图更符合版面要求。那么怎样构图更好呢?这个问题与每个人的审美观有关,但是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物肖像还是竖构图比较舒服,他可以避开一些杂乱的背景,较好的表现主体细节,纪念照旅游照横构图会把背景收入镜头,对于体现环境有衬托作用。


在人像摄影中,尤其在户外拍摄时,巧妙的利用、借助或回避周边环境,也会给作品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


这组图片就是利用环境构图的,样片中,(图三)出现了环境的弧线、斜线(图四)和横线,构图时让人物的位置与环境处于不同位置,如对角线或垂直布局,与这些线条形成了呼应和对比。(图五)曲线的利用是反映摄影师观察力的佐证。这几张片子的背景从正面看是七彩平行线,但是如果把主体放在中间,画面会显得呆板,给人以中规中矩的感觉,假如采用不规则的构图(图六),在画面里留出大量的空白,其实留出的空白并不是多余,它可以为后期加入文字或其他元素留出有效的余地呀,这也是我们创作时考虑到后期应用或者说图片用途的小窍门。
前面几张的曲线效果,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把背景的曲线与人物的斜线,直线,甚至三角线有机的结合,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背景的线条色彩与人物的服装色彩也是很协调的。这些都与摄影师细致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有密切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用心积累,才能用万变应对不变。另外,在构图中,要注意避开那些无关的背景和杂乱的光线,尽可能使画面干净、简单。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初学构图的小招数,可以用黑色的卡纸,按照取景框的大小掏一个矩形孔,遇到有感觉的景观,先用这个小东西模拟构图,然后再决定是否拍摄,时间久了,就会为自己练就一双摄影眼啦。


以往的摄影教材里,把构图细分为若干方式,如黄金分割、九宫格、对角线、等腰平均线、对称、非对称等等,这些方式多是从绘画引申过来的,但是摄影与绘画毕竟有区别,绘画是静态创作,摄影是动态抓取,绘画可以几天甚至几年完成,摄影只能在瞬间决定,因此我们不可能在摄影创作时去回忆那些固定模式,也没有时间让你去翻教材,很多东西都是常年积累和沉淀的结果。一个摄影师的造就,绝非听几次讲座,看几次影展、学几本教材、请老师点评就可以完成的。没有先天的悟性,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细心的观察,没有审美的眼光,想成为高手(还不敢提大师)只是一个梦。


二、人像摄影的器材


很多朋友初学摄影往往会注重器材,看到优秀作品时更是关注作者使用的镜头或数据,器材圈也流行比如俗称“人像皇”的85毫米f1.2135毫米f2.0等定焦镜头,认为这样镜头拍出的人像细节好,背景虚化明显,色彩还原真实等等。的确这几款镜头成像非常出色,但价格又非常昂贵,普通爱好者只能敬而远之。我的体会是现有的常规镜头一样可以拍出很好的人像作品,关键还是自己如何使用。也有朋友提到拍人像用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好,我觉得这要看你的图片用途和追求的效果。


商业人像摄影对片质要求高,而且多数是摆拍,这种情况用定焦头是可以的,如果是摄影创作,追求人物的生动表情和动感,那么变焦镜头就显得更灵活了。前面也提到,人像摄影的精髓是人物的表情,在实践中,我们距离人物越远,对主体人物的影响和干扰就会越少,人物也就越自然舒展,定焦镜头拍摄时,人物与镜头的距离是相对固定的,一旦有位置的变化,摄影师必然要前进或后退才能完成构图,这个过程也许就会失去人物的真实状态,变焦镜头相对来说就灵活得多了。所以说,如何选择镜头还是要根据你的拍摄需要确定,一般情况,我还是推荐使用变焦镜头搞创作。


三、光线的运用


拍摄人像就离不开光线,无论是室内还是外拍人像,正确的利用或布局光线是一门学问。外拍时,利用自然光是最简单,最理想的选择,但是光线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稍微一迟疑,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一般来讲,一天中最理想的光线是早上天亮到10点左右,这个时期的光线非常通透,色温也适合人物的肤色表现,但是由于是刚刚起床,人物的状态还没进入最佳,这时候拍摄会显得比较仓促。较好的时机还是下午4点到日落之前,这才也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段,这个时候,阳光从侧方照射,与暗部形成了一定的光比,反映到照片上会形成很好的立体感。


但是无论怎样用光,表现人物主体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多实践,多感受,多思考。


自然光线条件下拍摄人像,有时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比如反光板,外拍灯,闪光灯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暗部的层次感,尤其逆光拍摄时,辅助光是很重要的,但这些用文字很难表达和叙述,还要自己亲自体验才能领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室内拍摄人像,尤其是在摄影棚里拍摄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本文重点说说室内灯光使用知识和一般技巧,更深层次的用光技巧需要自己动脑筋琢磨。


室内人像摄影完全依靠灯光照明,常用的灯光包括长明灯(持续照明)和闪光灯(瞬间照明),持续光就如同自然光,按照一般的拍摄方法就可以了,闪光灯就相对复杂些,因为闪光灯只是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发光,这就要求相机拍摄模式与闪光灯同步。


通常的相机设置如下:


1、拍摄模式 目前的数码相机拍摄模式有很多种,但在室内闪光灯环境下拍摄只能使用手动模式即M档,M档的特点是必须手动设置曝光参数,因为在室内闪光灯瞬间照明的条件下,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是无效的。


2、白平衡设置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保证色彩准确的必要条件,在现在的数码相机里都有特定环境下的相应选择,我们通常选择闪光灯模式(闪电标志),也可以选择自动白平衡模式(AWB),这样才能保证色温基本准确。


3、感光度设置 为了保证图像画质最佳,噪点最少,我们一般都把ISO定在100以下。


4、快门设置 在室内闪光灯环境下拍摄,要考虑闪光灯与快门同步,也要考虑手持拍摄能持稳相机,通常把快门速度定在1/125秒,最高也不要超过1/200秒,过个好或过低都会出现快门不同步的现象了。


5、光圈设定 这个问题是室内闪光灯摄影正确曝光的关键。前面的几个参数都是相对固定的,拍摄期间不用再去调整了,决定曝光是否准确都是由光圈决定的。光圈用多大合适呢?这里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1)闪光灯的功率;(2)闪光灯与人物主体的距离;(3)几盏灯光之间的光比。


关于闪光灯的功率要根据拍摄场地的面积确定,面积大,可以选择功率大些的,反之则选择小些的,一般20平米左右的摄影棚选择功率300-600瓦的就可以了。


闪光灯与人物主体的距离要根据拍摄意图确定,一般距离人物一米以上比较合适,太近了会对人物眼睛造成影响。


室内闪光灯拍摄人像,可以用1-3盏灯照明,有时还可以增加灯的数量,但目的是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问题咱们后面再谈。


以上所说的这些条件都是为了获得准确的曝光结果,光圈的设定就是在这些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数值,有条件的可以用测光表测定,没条件的需要多次试拍才能获得。


在其后的整个拍摄过程里,只需要适当修正光圈值就能保证曝光准确了。


四、服装道具的搭配


既然是照相,我们就要考虑被拍摄者穿什么服装更能符合拍摄主题。我的体会,外拍人像,服装最好简单合体,色彩不要复杂,要与人物的身份相符,


要与拍摄主题和环境相适应。这个问题没有定义,需要摄影师自己策划和考虑。只有适当的服饰才能体现拍摄主题和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五、人物状态的抓取


无论外拍还是室内拍摄,都是为了把人物的特点和个性表现出来,无论是摆拍还是抓拍,能抓住人物最精彩最自然的神态才是关键。一幅好的人像作品,就是能把人物最真实的状态定格在瞬间。所以摄影师的功力就是体现在人物神态瞬间的抓取上,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需要自己不断的摸索和感受,当然还是回到了沟通和观察的话题上了。


六、怎样训练自己的拍摄基本功


摄影毕竟是一门学问,如果仅仅是拍摄一些纪念照、旅游照,当然不必过于刻苦,只要熟悉拍摄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完成一些创作,也就是想拍摄出成功的作品,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里也包括一些基本功。


我们所说的基本功主要是:


1、稳定的把持相机  如果连相机都不能拿稳,就不要玩摄影了,但要想拿稳相机则需要有足够的臂力和耐心,尤其是专业级别的相机,多数都在1公斤左右,这就需要不断的适应和练习,方法也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2、    敏锐的观察力  这里所说的观察力不是仅限于对人物外表和容貌的观察,是对人物整体形态和内在素质的观察,是从摄影表现的角度对拍摄对象一种审视。


3、    对光线的感应能力 一个好的摄影师,他一定能从复杂的光线环境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束光,也同样可以用多种手段去制造那些自己喜欢的光照效果,这个基本功同样需要培养和锻炼。


4、    灵活的应变能力  照相机是摄影师的工具或者说是武器,必须熟练地掌握和操作才能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拍摄,目前的相机都有自动功能,但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那些自动功能很难体现自己的摄影水平和创作意图,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创作思路适时的转换拍摄模式和相机设置,这个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多看几遍相机使用说明书,反复的尝试对比,才能找到窍门。


  5、善于借鉴适当模仿  曾经看过一些资料,其中归纳总结了不少人像摄影经常见到的姿势,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动作习惯,这才是体现个性的最好姿势,如果一昧的模仿别人,有时反而弄巧成拙,建议大家多从网上或书本画册搜集图片,反复观看,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一个图片库,当你面对一个人物时,就会产生一些联想,尤其是摆拍人像时,你可以根据你的联想适当的指导对方纠正一些细节,但切不可让对方摆出并不适合他(她)的那些“高难动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