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 http://bbs.photofans.cn/?3320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我扛起了三八枪》八路军129师纪念馆暨邯郸著名景观简介

已有 5567 次阅读2010-8-8 08:09

最近几天一直在河北邯郸为当地旅游局拍摄宣传册图片,有幸游览了邯郸地区所有的景区景点,其中刘邓所属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对我感触颇深,这里被称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发祥地”,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作战立下了卓越战功......。
因正片的版权已经交给当地政府,这里仅发表几张筛选后还可自己使用的片子,以表达自己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在当地旅游局的配合下,旧址展馆的讲解员穿上八路军的服装,为129师师部站岗,这也是当地推出的“当一天八路军”主题活动的纪实照。

当年刘邓大军就在这里指挥和调动千军万马,席卷太行,扫清日寇。

这是邓小平和刘伯承的旧居,一张床一盏灯一部电台,简朴生活,超凡智慧,运筹帷幄,指挥大军一举收复和保卫了祖国的半壁江山。





为了配合拍摄,涉县旅游局专门组织讲解员换上八路军服装在旧址现场展示当年八路军战士的风采 。











刘邓大军的丰功伟绩影响了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作为后来人,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发扬前辈的传统,追随他们的足迹,担起身上的重任,让红旗、军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
还有一组烈士陵园图片今天拍摄,稍后上传。





上午祭拜了邯郸烈士陵园,被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一代名将左权将军和他的几位亲密战友长眠在北侧的《左权将军墓》,南侧的陵园墓地安葬着数百名在战斗中或经历了战争之后牺牲的烈士,最令我感动的是很多无名无字的墓碑和只知道姓啥和职务,没有名字和碑文的烈士墓,这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长眠在家乡和作战地的前辈们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本想向先烈敬献鲜花或花篮,由于附近没有花店,只能随手采集几朵无名小花表达后辈的哀思之情。  











用四张接片拍摄了烈士陵园西侧墓地全景图。
革命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邯郸是个极有内涵的好地方,这次与当地政府的接触和合作,再次提升了对邯郸的了解。这次拍摄了几个主题:黄粱梦、丛台旧址、天下第一龙、弘济桥、太极之乡、涉县129师旧址、瓷窑旧址等。通过拍摄,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每个拍摄点都有一个传说,每个主题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内涵,所以说,拍摄过程更胜过拍摄结果。
这里发几张所拍地点的原片,马上要出去了,先发片,后做说明。

【黄粱梦】
经典成语“黄粱美梦”就出自邯郸,
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都158年,演出了许多英勇悲壮的历史活剧,经司马迁写进《史记》后,形成数百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邯郸一位专门研究成语典故的学者考证,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其中直接与邯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也有200则。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方面,成为邯郸市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例如: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邯郸学步、顶天立 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完璧归赵、盛气凌人、贫贱之交、利令智昏、不遗余力、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惊弓之鸟、舍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翼而飞、狗尾续貂、瓜田李下、鹿死谁手、黄粱美梦、路不拾遗等等,都发生在邯郸。我们很难再找到一 个与如此之多的成语典故有关的城市。2005年10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
为什么这么多成语典故在邯郸聚集呢?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长期在此定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成语典故涉及的历史故事大多发生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成语典故来源有 四:一、著名历史典籍关于邯郸事件的记载,如《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等等;二、古代赵国历史名人的记载,如《荀子》、《慎子》、《公孙龙 子》;三、历代文人墨客整理、撰写的关于邯郸的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小说、传奇、笔记、戏曲、辞赋等等;四、古代赵国帝王将相文治武功的业绩和叱咤风云的故事。

此片是我用两张片子合成的,背景是根据传说绘制的一幅画,前景是一尊现代石雕。





【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
全称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属于国军战斗序列,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共领导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而成,全师共1.3万余人。
部队编制
129师   
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      
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   
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   
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   
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   
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   
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   
辖各师留守部队   
特务营 炮兵营 工兵营 骑兵营 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 政治部主任 肖劲光   
教导团团长张贤约
演变历史
①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②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地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   
③1945年8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被中共中央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入晋冀鲁豫军区。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由来
1940年八路军为抗击侵华日军,挥师挺进太行山区,一二九师司令部12月底迁驻赤岸村,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广大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解放战争中,在这里指挥了上党、平汉等战役,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5年12月迁至武安。一二九师共在这里生活、战斗了五年的时间,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专程回到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并挥笔书写了“勿忘一二九师,激发爱国精神”,赠给涉县人民。如今,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已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特别说明一下,129师领导里面胡奇才和张贤约两位将军的后代后来结为夫妻并与我共事10多年,看到这些我有一种优越感,呵呵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325年--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

知道丛台还是从“丛台老窖”白酒广告里看到的,这次亲临其境一睹风采。丛台旧址就坐落在市中心,这次入住的市政府邯郸宾馆的后门直通公园,早上起早去拍的片子。




【天下第一龙】
此龙位于距邯郸市西北10公里的姜窑村,这里西依紫山,山势耸拔,岭麓龙盘,丘岗虎踞。村的西面,巨崖交错,峭壁矗立。闻名于世的邯郸古石龙就发现在这里 ,天下第一龙,龙群共5条最长的369米,高2。5米,宽3米,每节1米左右,龙爪形象逼真,深埋于15米的土层中,土中可见海洋生物排泻物,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此石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龄最古老、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古龙,专家考证与赵王陵修建有关,有的地质专家甚至估计:古龙上层的地貌约有50万年,古称五龙岗.目前尚无资料记载它们的年代与用途.
此次拍摄得到特许,可以说零距离的接触了这条大龙的各个部位,充分发挥14L镜头的优势,拍摄了一些角度和机位独特的片子,已被博物馆收藏。


【弘济桥】
弘济桥位于永年县广府古城城东2.5公里的东桥村,距邯郸20公里,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又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
弘济桥在建筑规模上略小于赵州大石桥,在河北省及至全国现存的古代石拱桥中当数第二位。
据当地导游介绍,弘济桥的建造师是一代宗师鲁班的妹妹,仔细看看,确实比鲁班大师建造的【赵州桥】稍逊一筹,呵呵


【邯郸烈士陵园】准确地说应该叫“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陵园路中段。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
陵园北院以园林建筑为主。独具民族特色的雄伟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大门两侧镌刻着朱德总怀念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大门两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手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入门巍然耸立着高24米的烈士纪念塔,塔顶光芒四射的红五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东、北、西三面分别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纪念塔正北是人民英雄纪念墓,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建,墓内陈列着317名团职以上烈士英名录。纪念墓前面东西两侧有“八路军”和“民兵”两组群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东侧是左权将军墓,有周恩来总理的亲题墓碑。墓对面是左权将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左权将军的遗像和遗物。院东北部为烈士纪念堂,陈列着部分革命先烈的遗像、遗物。西北部是刘伯承题名的陈列馆和“四八”烈士阁。南院以陵墓为主。前面有纪念亭、纪念碑,后面墓内安葬着团职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200余名。   
北院:以园为主,民族形式的雄伟建筑群,分布于苍松翠柏之中,大门横额镶嵌着朱德题写“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八门迎面而立的是高达24米的列士纪念塔,正成刻着毛泽东的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东北西三部分别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题词。塔的最高处是包金刻作的五角星,象征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北是人民英雄纪念墓,内有317名团级以上干部的英名录,与墓体相连的石碑上刻有刘伯承, 陈毅徐向前,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题词。纪念墓东是高大雄伟的左权将军墓,对面是肃穆庄严的左权将军纪念馆。墓前的牌坊横额为谢觉哉题词“人民共仰"墓前的牌坊下的汉白玉墓碑,是周恩来亲手题写出的“左权将军之墓”,墓旁有朱德写的挽词和彭德怀写的墓志。左权将军大墓两侧有附墓说座,分别安葬杨裕民,何去,高捷成,赖,张衡宁,张光华先烈。墓旁各碑记载了烈士的生年经历。左权将军墓对面是肃穆庄严的左权将军纪念馆.   
南院:以陵为主,有纪念亭纪念碑,及烈士墓 ,墓内晏葬着团级以上的干部和边区著名杀敌英雄战壮举英雄约200名,南北两院的主要建筑和墓葬都有飧刻的中央领导题词。
片中两位祭奠者是陪同我拍摄的两个80后。


这是在太极拳之乡,河北永年县广府城墙上拍摄的。
此处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南距邯郸市1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系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
这里的民众非常推崇太极拳,他们的表演队历游世界多国,这次拍摄特意选择在城墙上的平台。
广府城墙是保护最完好的古城墙,据说当年国军部队被围在城里无法进出,老蒋特意派飞机空头食品,但终究远水不解近渴,还是被共军拿下。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彭城和磁县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这些地区宋代属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间特色的瓷窑。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在装饰上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其中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开创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   
在色釉基础上,又创造了在已烧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烧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绘宋“红绿彩”。单以上两项技术成果与艺术成就,已确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磁州窑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96.4万。邯郸市的市花是月季。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历史文化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魏征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女娲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 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 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从古到今,黄粱一梦以及由此演绎、黄梁梦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 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如今,以杨露蝉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1]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祝福邯郸早日腾飞,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此次邯郸拍摄,得到国家旅游局、国家新闻总署相关部门和邯郸旅游局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各个景点领导及工作人员大力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