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 http://bbs.photofans.cn/?3320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长城之子】李少白

已有 3135 次阅读2007-6-21 10:40

昨天,日本著名电视制片人黑柳文博先生在火石工作室为李少白老师拍摄专题纪录片,随手拍下了李老师的几张工作照。
我与李少白老师相识多年,论年龄同属马他正好大我一轮,几年里,通过密切接触,耳闻目睹,肯定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最让我受益的是他的摄影理念和创意思维。
很多人总抱怨没有好的拍摄场景,没有好的拍摄题材,没有好的拍摄对象,但对李老师来说却有拍不完的好题材......。
一个全身心投入到摄影里面的人,每时每刻都会迸发出创意灵感,每天每日都充满着创作激情.....。
我们在一起几乎从不谈论技术和器材,每次见面都是交流和探讨新的拍摄思路,他总是用引导的语气,问答的方式去回答和解说各种问题,在我这里,遇到饭口,经常是一碗鸡蛋汤,两个驴肉烧饼,最多是一瓶带味甜味儿的饮料足可以让李老师说上几个小时,从他身上我终于体会到了“良师益友”的深刻内涵......。

这组片子本身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更谈不上光影效果,但我是用自己对李老师的崇敬心情表现了我心目中的他。





李老师为拍摄长城走过的路何止二万?

李老师把每张照片都看做自己的孩子

这组片子用佳能1DMarkIII ISO感光度3200K 现场光条件下拍摄。

谈起长城,李老师感慨万千,一种长城情结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


丽人姐姐正在继续着李老师的脚步,你的长城系列越拍越有内容了,我一直在关注中。长城的美和内涵不完全表现在形式上,挖掘那些别人视而不见的东西一定会有收获的。

李老师的风采很多影友都见过,很普通的一个老头,但李老师的摄影理念和思维模式很多人并不了解,跟大师学摄影不是学习表面的技术,是要学会大师的思维方式,可惜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是与每个人的性格相关的,性格接近的人也许体会更深刻。摄影作品也是体现个人性格的东东,摄影风格同样体现做人的风格,不同性格的人其实很难模仿别人的。有共同语言才能理解摄影语言,呵呵
老帖新看,感慨万千,07年至今与李老师又已经交往了5年之久,但每次见面交谈,都会从他身上感受到新的理念,我们在成长,大师仍在继续前行......。
是啊,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多深的理论基础,更不在于用多先进的技术装备,内涵取决思考,内容决定一切!
这就是少白老师最喜欢也是这些年被李少白老师用在自己著作里的题头照、肖像照,我拍的,呵呵



很多人都在拍长城,但出发点和目的性各有不同,多数人是被长城的雄伟壮观所感染,以展现、展示长城为主;一部分人是为了探索长城的历史,以解读长城为主;还有一部分人是以长城为素材或背景抒发或演绎自己的创意。
应该说,李少白老师当初拍长城也是为了展示和介绍长城的现状和历史,后来陆续被长城无尽的题材所驱使,所感染,所触动一发而不可收。初期是以宏观、整体写实示人,后来是以微观细节抒情写意,由于李老师超前的思维和行动,已经把长城这个题材定位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且被全世界所认可,长城-李少白,故宫-李少白,后人想去超越已经不太可能。尽管后来的很多长城作品无论角度、色彩、天象、构图甚至后期都有创新,但留在人们心中的最原始的作品或者说“模板”还是出自李少白。
这些年有关长城的摄影作品无以数计,也各有千秋,但追索图片的时代背景和拍摄历程,非李少白莫属,虽然还有很多痴迷长城的摄影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拍摄长城,但能出书立说走出国门的只有李少白,就如同齐白石的画作,后人再怎样模仿,甚至出新,追根求源的结果依然无法匹敌,这是一个思维定式。
既然在形式上无法超越大师,不如重新思考出路,借景抒情,融入内涵,演绎故事,“小题大做”.....,也许会有收获。
就摄影而言,发现美、挖掘美、演绎美、赋予美比记录美更有意义和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