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 http://bbs.photofans.cn/?3320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与新入门的影友们谈谈摄影

已有 127838 次阅读2006-11-27 14:09

最近经常浏览这个版块,看到影友们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回顾自己学习摄影的路程,非常理解大家此时此刻的心情,虽然我也没有什么建树,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几十年下来总算悟出一些门道,最近陆续接到影友的电话和短信,单独回复不如体验共享,这里综合大家的一些提问,谈谈自己的感受,也许会让各位少走一些弯路.......。
一、我为什么学摄影
我学摄影开始纯粹是感到好奇,那时没有现在的先进器材和后期制作,也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目标,最原始的愿望就是把身边的人和景色记录下来留做纪念。那时的教材就是报纸和杂志刊登的照片,纯手动的老式相机要靠自己仔细的琢磨,先把快门、光圈、焦距、胶卷这些基本的东西整明白,然后就对准身边的人和景拍摄,俺爹、俺娘、兄弟姐妹都是必须记录的人像,家居、花坛、公园、树林也是唾手可得的风景,然后就是享受看照片的乐趣,随着“技术”的熟练和提高,开始摸索冲洗胶卷和晒印照片,再后来终于明白了,摄影就是留驻自己感兴趣的人和景,多年以后还能值得回味(后来才知道那叫永恒的瞬间)。经过相当一个时期的日积月累。终于有了搞些创作的意念,但从何入手?第一步就是模仿,对照别人的作品,站到人家拍摄时的位置,估摸着应该设置的速度和光圈,但洗出的照片根本不是那回事,灰灰的,白白的、黑黑的,那时哪有老师啊,名人咱也不敢问,就这样闷头自己瞎琢磨,一晃就是20年......。
今天就写到这吧,要干活了。
谢谢儒版关注,利用模特换妆的空隙,再多说几句。

20年里,我走遍了全国各地,随身携带的相机也从海鸥203逐步更新换代到佳能EOS3,只不过已经从凭兴趣拍摄自己的家人和自己认为很美的风景开始向有目的的寻找拍摄目标过渡了,那时自己认为比较上手的是人文纪实和名山大川,借着公款旅游的优势拍摄了很多“作品”,在得意的自我欣赏和向朋友展示之后,突然发现为啥同样的地点和题材,人家拍摄的那么有味道?从各种数据分析也没有太大的出入,但就是“相貌平平”,期间还曾拿自己的满意作品去参加摄影比赛,最终还是石沉大海,这个疑问又困扰了N多年......。
直到2003年闹“非典”,又赶上佳能数码单反相机EOS10D上市,天时、地利,一颗灰冷的心终于再次跳动起来,原因有二:非典期间多数人都不敢外出,公园、街道、景点就连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也是门可罗雀;数码单反相机的问世解决了拍摄和冲印照片时间差,更没有花钱买胶卷最终没成效的沉重思想负担,当然重操旧业就不是简单的重复以往的习惯,而是把以往的拍摄经验与新的器材结合新的感悟进行整合,我开始从别人的作品中试着去借鉴而不是模仿了。更欣慰的是有了互联网这样的交流平台,一下子感到身边的老师多如牛毛,很多作品都有可取之处,都有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秘诀”,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接着起步了.....。记得那时几乎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气状况,如果是蓝天白云,就琢磨今天要去的地点和拍摄题材,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看看今天的成果,几个月下来,真的有些感觉了,有一种冲动和欲望推动,有一种心情释放和自我满足的成就感平衡,有一种学无止境的紧迫感激励,那时就决心把摄影作为自己唯一的爱好了,

不好意思,又要继续工作了,我习惯想到哪说到哪,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包涵,大家可以随时插话或提问,互动起来才有意思。

.......待续





终于完成了今天的拍摄,接着唠叨下一个话题:

二、怎样学摄影
昨天遇到一个大学生陪者朋友来玩,在看了我拍摄的照片后,非要跟我学摄影,我问她玩相机多长时间了,她说好几年了,我随手给她相机让她先给模特拍几张热身,谁知,她对准模特就是不按快门,接着就是让模特往左一点,头抬起来,手放平等等,整整3分钟,模特已经不耐烦了,最终拍摄失败。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有如下对话:
我问:你们是专门学摄影的,为啥迟迟不按快门?
她答:好象和学校老师讲的不一样。
我问:哪里不一样?
她答:在学校都是老师给设计造型,指导模特摆姿势,然后让学生拍摄,现在让我独立拍摄,脑子里一片空白。
........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怎样学摄影
我认为,学习摄影并不难,特别是现在,各种相机、器材已经相当先进和普及,不管是作为业余爱好还是想以此为职业,可以说任何人都能拍出暴光准确,构图完美,色彩鲜艳的照片,但是这些近乎完美照片多数情况下是大自然赋予的或者说是老天爷给设计好的,你只要对准它们按动快门就行了,但为什么同样的条件下有人就能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拍?我认为,主要区别就在于你是在拍照片,他是在搞创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在数码时代,拍照片可以随心所欲,偶尔还能碰上个“大片”,你仅仅借助了先进设备和低成本的优势,但是你忽略了拍摄的主题和要表现的重点,换句话说,你拍摄的随意性导致了有量而没有质。一个严谨的摄影师,会用很长时间去思考一个主题,从器材的配置到天气的变化,从角度的选取到视点的取舍,从模特的选择到服装的搭配,最主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要有创新和突破。因为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学摄影关键是
1、熟悉自己的器材,设想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去应对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
2、苦练基本功,如何持稳相机,如何改变参数,如何敏锐观察,如何注重细节......。
3、学会借鉴而不是模仿。网络的发达,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参考资料,但关键是要学会看门道,看人家如何取景、构图,如何把握时间和空间,设想你如果去拍摄这样的场景会怎样发挥。
4、就风光摄影来说,天时、地利虽然重要,要让自己的作品出彩,就是在构图范围和取景角度上多动些脑筋罢了,
5、人像、人体摄影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观察和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谁愿意与你配合?没有细致的观察,如何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再就是不要总是被那几种常规姿势所左右,要善于改变固有的思路,根据不同的对象,把她(他)的优点用到极致,把她(他)的缺陷最大限度的抹杀。
6、不要迷信参数。经验证明,看着别人的作品去模仿参数绝对是个误区,聪明人会在与大师共同拍摄的时候悄悄的“偷”些东西。更多的是勇于自己亲身尝试,经历几次成功和失败,那些秘诀就是自己的了。





三、如何确定自己的拍摄题材
拍摄题材大体分为这样几大类:
A、风光摄影 这是新人最容易介入的题材,可以参考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拍摄主题应该说是取之不尽的,泱泱大国,锦绣山川,几代人也拍不完,作为初学者,沿着大师们的足迹,亲身感受那种身临其境的美景秀色真是一种锻炼和享受,但是正因为已经有先人把它记录下来了,想要超越绝非一日之功,踏踏实实从细节入手也许才会找到一条自己的出路。
B、人文纪实 作为外出旅游的成果和巧遇,应该非常有现实和历史意义,但要深入发掘需要具备综合知识和技巧,最好给自己拟订若干个专题,长期关注和持续拍摄,蜻蜓点水往往事半功倍。
C、新闻摄影 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技术,最主要的是掌握它的时效性和主旋律。
D、商业、体育、时装、广告摄影 这属于非常专业的门类,一般人还是别碰它。
E、人像(人体)摄影 应该说入门容易出好作品难。我认为,拍摄人像又分为普通人像和艺术人像现在又可以细分出视觉人像了,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简单记录还是创意发挥还是商业包装,初学者应该从拍摄普通人像入手,从你熟悉的人开始,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通过仔细观察,抓取对方自然舒展的瞬间,千万不要不分对象的刻意模仿别人的造型和姿态,固定姿势摆拍是学习的开始,快速抓取是常用手段,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构思完成共同创作才是最高境界。这个过程会因人而异,它涉及到摄影师的创意思维能力,模特的个人素质和表现能力,化妆造型的合理搭配,灯光布局的适当配置等等知识的积累,最关键的就是摄影师是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否则就不要太固执的研究人像摄影了。
F、其他门类摄影 生活照、旅游照、纪念照应该没有太深的学问,自己认为满意就OK了。
四、如何选购器材
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说白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步配置,数码相机肯定适合大家,镜头的搭配又要根据相机是否全画幅来确定,但我认为现有的镜头都能用,有钱就一步到位,钱少就逐步轮换,最主要的是根据自己确定的拍摄门类合理选配。
很多影友把不出作品归罪于器材,或者觉得只要有了好器材才能拍出专业的片子,实话说,好器材确实有它的优势,成像质量、对焦速度,色彩还原,变形控制都属上乘,但是现在所有的商品镜头如果不是搞专业摄影或商业摄影,它们与高档器材的差距几乎看不出来,不要总是忧心重重,其实我最近的一些作品是用佳能早期的35-135/1:4-5.6的老头拍摄的,现在也就值500元吧,很多细节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弥补的。
一味的烧器材对多数人来说是个误区,关键还是镜头后面的人头最重要。

我目前的常用配置如下:机身2个。佳能10D和1Ds;镜头3个。28-70。70-200is。腾龙90微距。我主要拍人像,这些镜头足够了。
一些小配件还是必要的,如直角转换镜,这东西可以让你拍到别人无法看到的视角,好使。




枫哥千万别把俺当回事,最近咨询的朋友太多,统一答复还能省下不少电话费,呵呵。
直角取景器作为相机的一个附件,通常具有以下用途:
1、适合拍摄低角度的照片,甚至可以将相机放在地上取景
2、拍摄静物
3、具备放大功能,针对手动对焦的镜头,可以精确对焦。
4、适合抓拍(偷拍),
五、关于摄影理论与摄影实践(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不能否认,目前通行的摄影理论是前辈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相当一个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器材的更新和轮换,其中一些针对传统相机和暗房工艺以及评论照片的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人们的口味了。数码相机和后期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冲出传统理论的束缚,开始尝试印象、感觉、幻觉、虚拟和时尚了。过去传统胶片未曾想象的效果,如今可以轻松实现,”画”的照片甚至比拍的照片还有视觉冲击力,过去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矩和要素,在一些简单的“创意”面前黯然失色,这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更新了,接受和欣赏水平与时俱进了。难怪一些曾经系统学习过摄影理论的朋友在电脑屏幕面前感慨万千:“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和书上讲的风马牛不相及啊”。
如今学习摄影,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实践。先实践,发现问题再对照理论找依据,没有依据,就找高手问答案。换句话说,就是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去拍摄,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实践,再对照书本找论证依据,那样你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会提高数倍。
我们尊重理论,但绝不要被理论所束缚,
我们崇拜大师,但大师未必出手就是大作;
我们怀念传统,但毕竟时代在变迁;
我们提倡创新,但拒绝以创新为借口的恶俗。







六、一直围绕摄影的几种分歧或争论
1、提倡摆拍还是抓拍
2、人体摄影是艺术还是色情
3、是否需要对原作进行后期处理
4、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5、数码和胶片谁的生命力更强
今后还会有
6、.......
7、.......
学习摄影的人,在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用手中的相机,用自己的思想,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是硬道理。如果为以上这些没完没了的争论所困惑,就如同走进了一间没有光线的黑屋,永远也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其实,以上这些争论注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直角取景器佳能系列单反相机都能用,摄影器材城有卖,大约1300元左右。
呵呵,谢谢大家关注。
有些题目还在酝酿中,希望大家借着这个帖子提出自己比较困惑的问题,咱们一起讨论如何?
没有看到这样的照片不敢妄加评说,从通常意义上讲,B门只适合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下拍摄静止不动的景物和人像。
回复春风十里:这里有个连接可以参考
http://www.photofans.cn/showthread.php?threadid=235983
经过两年多的使用,我认为这个组合作为家庭摄影还是不错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有环境的其他场所,都能派上用场,尤其适合经常外出拍摄的朋友。目前市场同类产品很多,价格也相差无几,对业余爱好着比较实惠。
感谢大家的认同。
本来在“拍摄技巧”栏目发表这篇言论是为了集中答复一些影友的提问,没想到还给“全站置顶”了一天,确实有些受宠若惊啊,呵呵。
《网络摄影》的兴起和普及给我们构建了相识、相知、学习、互动、交流、展示的平台,也揭开了摄影艺术神秘的面纱,其实只要用心去感悟,用眼去捕捉,用脑去思考,用手去雕琢,任何喜爱摄影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大师......。







回复cjb266169
在混合光源的环境里首先建议用数码相机的RAW格式拍摄或者用自动白平衡模式。
一幅照片的成像效果与色温有很大关系,上述模式可以通过后期适当微调。
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拍摄人像只能是现场记录而已,因为模特是面对大众的,无论姿态或表情只能跟随她的变化,摄影师是相对被动的,所以只能根据摄影师的眼力适时抓拍你认为最好的瞬间。
展会和群拍对新手而言只是个练习的机会。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感光度(ISO)调节设置,那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保证能与相应的光圈速度配合拍出满意的照片。但是感光度越高,图像的颗粒就会越粗糙,所以提高感光度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我的体会是手持拍摄的情况下先保证快门速度在1/60秒以上(低于这个速度我是很难保证手持拍摄的稳定性的)的情况下,尽量用低数值的ISO。相机和镜头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类似的帖子很多,可以参考。





实话说,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出来容易,表达出来难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得意的作品,今后也不会有,因为很多东西是不可能通过一两幅作品就能诠释的。一个严谨的摄影师,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过去中发展的。学摄影的过程除了天份还要勤奋,少走弯路可行,但没有捷径可循。前不久一位影友刚入门就想获奖,让我告诉他是否有秘籍,呵呵,可能吗?摄影作品是有思想的,有品位的,有技术含量的,这些东西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思考才能获得。
另外,别人的点评属于“马后炮”,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同一情景很难再现,想好了才拍是关键。

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关于曝光组合,通常情况下,风光摄影可以优先考虑景深优先或光圈有优先模式,以为那是在静态环境里拍摄,重点考虑如何把远近处的景物拍清晰;人像摄影建议首选光圈优先模式,尽可能用大光圈控制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动态影像拍摄当然要使用速度先决;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或使用闪光灯拍摄时,才使用P档,这是我的体会。

关于对焦锁定,相机都有相应的设定方式,通常在半按快门时对焦,只要不松开,焦点应该是锁定的,不会与构图产生矛盾。

“最大光圈上再提高1-2档”?半档也提高不了啊,应该是缩小吧,呵呵。一般来说,曝光欠一些保险系数大。


雪飘飘真是有心人,谢谢哦。其实有些东西也未必准确,想哪说哪,仅供参考。
学摄影主要还是靠多实践,巧琢磨,要有自己表达或表现的主题和视点,对于刚入门新人来说,要学会借鉴,但不要盲目模仿,“借题发挥”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借飘飘的帖子给刚入门的影友几句忠告:
要重视器材,但不要迷信器材,把器材做工具,才能物尽其用;
要学习理论,但不要满口专业术语,有时术语反而制约了自己;
要勤于动脑,但不要把自己往牛角尖里推,能够触类旁通才是走捷径;
要勇于实践,但不要过早标新立异,打好基础才是长久之计;
要学会借鉴,但不要刻意模仿,取其精华才有用武之地;
要听得批评,但不要来者不拒,有些评论并不客观,自己心里明白就好;
要学会表达,但不要带着情绪,毕竟作品是给别人看的;
要善于观察,但不要戴有色眼镜,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现实;
要运用减法,抓住主要特征才有拓展空间。

曝光问题除了依靠相机的测光系统外,经验也很重要,补偿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经验的摄影师通常遵守“宁欠勿过”的原则,欠暴通过后期可以修正过来,过暴就很难调整了。另外就是灵活运用多种测光模式。
谢谢大家的认可。
学习摄影还是要循序渐进,不要盲目的模仿或者跟风,要不断的积累拍摄体会,也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开窍,那一定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你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
你想到的别人未必想到,
你拍到的别人也能拍到,
你创造的别人只能叹服。

这属于纯技术的问题,增减暴光过去主要针对胶片的特性和洗印效果而言的,数码时代完全可以通过后期修正这些问题.在自然光的环境下拍摄难免会遇到光线不理想的现象,解决办法就是避开那些影响效果的时段或者采用适当的遮挡,柔化手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性,摄影也不例外。毕竟我们投入了金钱,时间和精力,况且摄影不同于其它竞技项目,摄影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门类。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相机是玩具还是工具。

我认为,二者都合情合理,对于一些相机收藏爱好者来说,她是一件“玩具”,准确的说是一件藏品。相机自问世以来经过百年演变,包含了很多的历史,文化甚至故事和知识,收藏家看中的就是这些价值,他们倾心于那种把玩和观赏的快感,就如同字画和瓷器。但对于普通大众,则更倾向于作为记录自己或家庭或景观的工具,照片的价值就是体现在这种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实的记录之中,对于一个以摄影为职业的摄影师来说,相机就是赖以为生的饭碗,她会给自己带来财富和生存的希望......。

2、不同的目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方式。

收藏者只对相机的品牌,来路,以及机械性能,内部构造感兴趣,除了感受那些成像效果,细节质感和品牌效应外,一般不去用于创作。

普通大众只须了解相机的一般使用,掌握简单的拍摄技巧,拍出清晰的画面就感到满足了。

初此以外的一大群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他们追求的内容要复杂的多,追求的标准要高的多。下面就重点分析一下这个群体的心态。

A,兴趣使然型。他们把摄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利用工作便利,外出旅游,家人团聚,亲朋交流,用相机拍摄那些感兴趣的景色和人文,以求得到一种心情释放和人生历程的记载,所拍摄的照片多数用于个人收藏。

B、自我展示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扩大,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个人作品的平台,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观看,是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称赞,尤其是一些奇闻佚事和精彩的瞬间,通过与大众分享,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C、交流探讨型。这些人对摄影已经超出爱好的范围,他们感兴趣的是摄影的理论和设备性能,技术指标以及表现形式的表达和研究了。

D、商业职业型。前面提到职业摄影师把相机作为谋生或生存的工具,所以他们会把摄影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拍摄题材,表现体裁,市场需求,商业价值,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己的作品换成钱,他们往往很少参与公众交流,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迎合市场。

以上分析未必准确,但是不同的心态会指导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式,最终从他们的摄影作品体现出来。

3、怎样学习才是有效的。

应该说,经常在论坛里发帖、浏览的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取得别人的评价是主要的,观看别人的作品从中获得启发是必要的,评价别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是需要的。但是很多时候你拍摄的东西都是随机遇到的,在构思的瞬间,你几乎没有时间去预测拍摄后的效果,只有在回放时才能凭自己的眼力确定作品的成败。这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经验多数是自己多年积累获得的,部分是通过交流得到的。所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自己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借鉴别人的技巧。我一直认为,大家包括专家对作品的评价都是“马后炮”,因为就摄影而言,已经形成的作品,是没有改变余地的,即便后期可以做些修饰或补救,但效果也是有限的。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就是靠自己的悟性和学会借鉴。

4、怎样使自己的作品有价值。

一幅摄影作品的价值通常有这样几个方面:

a、观赏性。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向别人展示,首先要符合自己或大家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没有硬性的指标,但要符合公众视觉的接受底线。

b、趣味性。通过幽默的动作或画面情节,记录下那些可笑,神奇,深奥,惊险的东西,让观看者产生互动效应。

c、新闻性。在第一时间拍摄的事件,同时要具备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背景和文字辅助等这些新闻要素。

d、感染性。这类片子多数以纪实题材为主,通过图片去打动别人的心灵和产生共鸣。

e、商业性。商业性的范围比较宽,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观,还可以是花草动物等,但是这些图片应该是可以作为广告素材,产品推介,景观介绍,形象包装的。

如果围绕这些用途去思考,去创作,去拍摄,你的作品就有了价值,你也就知道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是多么必要了,同时你也能找到学习的途径和重点了。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并不都是出自高手,关键在于题材和画面的掌控。就拿大家比较容易接触的纪实摄影来说,选择题材是第一位的,而选择题材与摄影技术几乎没有关联,它是一个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决定的。其次是如何表现,表现手法有很多选择,主要看你如何选择视角,这一点也和技术没有太多的关系,画面和光线的控制确实需要一些技术手段,只要动些脑筋也可以解决。所以说,摄影作品的诞生人的头脑才是最最重要的,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摄影玩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摄影师的理念和文化积淀,是创意思维能力,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角度,相机就是一个工具。


在经过漫长的磨合期之后,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为啥做摄影。因为摄影作品是让别人看的,进一步说是给别人用的,看的人说好,那也许是真的不错,因为他接受了你的画面和表达思想,用的人说好,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图片可以为他带来效益。如果我们在拍摄之初就想到这些,你的劳动就不会是无效的。


确实是这样。有些人看到我拍摄的人像总是用白色背景或黑色背景,甚至提出这样的背景没有意义和视觉元素,有些人喜欢环境人像,但是拍出的作品人物与环境根本不搭界。

我所以这样拍,就是考虑到片子的后期用途,白背景更方便抠图换背景,无论杂志、广告都可以使用,黑背景可以突出主体,灯光效果更容易表达,艺术内涵更丰富,当然灰色背景和其他色彩的背景也会各有用途,比如时装,儿童等等。环境人像的图片用途相对要狭窄一些,只适合与其对应的商业用途。

很多朋友在拍摄和观赏图片时,只对人物的长相感兴趣,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理解摄影师的拍摄意图,也没有从图片的用途考虑,还是停留在照相的阶段,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种“用途思维”,你拍摄的作品也只会停留在照相阶段.


你这个问题无法完成.因为你在拍摄人像时的光线和环境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提供数据?拍摄数据是相机根据当时的各种条件随机生成的,别人的数据是别人当时拍摄环境的记录,没有参考价值.
现在的相机自动化程度很高,你只要把好构图和光线以及拍摄角度,用相应的设置(如自动挡,P挡,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等)都可以拍摄的.


室内用专业闪光灯拍摄时,可以把白平衡设置成“闪光模式”或“阴天模式”,没必要用自定义白平衡。


拍摄风景主要是看作者想如何表达和表现,整体表现非广角镜头莫属,局部表达中长焦最佳。


舞台摄影会对演员和观众产生干扰,所以绝对不能使用闪光灯。
一般都是利用现场光,拍摄时可以把相机的ISO调高以便提高快门速度,对于新手,我建议直接用“P档”(程序自动档)拍摄,对焦方式可以改用“追随对焦”,三脚架也未必方便,还是手持比较灵活。镜头就用70-200吧,85定焦头在弱光下对焦很慢。
这个帖子发出来已经很久了,看到如此多的点击和回复感到很欣慰。
摄影不是一门技术,是一门学问,就如同上学,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拨,书本的东西也只是一个概念和提示,更多的东西是靠个人的悟性取得的。
喜欢摄影的朋友们,加油吧!

用手头的相机先从拍摄身边的人和景开始吧。摄影的感受是一个漫长过程,只有勤奋,没有捷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