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卢荻秋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349638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东瀛旅行记之二 京都(一)

已有 6264 次阅读2012-3-30 17:16


京都(Kyoto)是日本千年古都,人口150万。从公元794年到1868年的一千多年里曾为日本的首都。京都古城仿照中国唐代長安的棋盤式布局,城内分洛東,洛西,洛北,洛南和洛中,市区面积不大,东西宽不到9公里,南北长大约11公里,如果骑自行车从东到西45分钟就可以横穿市区了。京都市周围三面环山,市区内道路起伏,呈现北高南低,东西高,市中心低,骑自行车都是走到人行便道上,有的地方,人行便道中间立着一根电线杆,走起来很别扭,不过骑车也有好处就是非常自由,想在那里停下来就可以拍照。京都春有樱花,秋有红叶,这两个季节是这座城市的极美之时。京都古代文明保存得相当完好,市区小街小巷如同毛细血管,非常像北京的胡同,其名称也很有趣,河原町三条、四条,大宫五条,走进去就觉得恍若置身于北京的西四和东四地区。
    京都岚山是古都第一景色。岚山山不高,海拔不超过300米,但有一条名为“大堰川”的河穿流而过,一座百米长桥“渡月桥”连接两岸,构成了美丽的景色。岚山附近还有一个小镇,街道旁店铺林立,颇有几分古色古香,恍惚间似乎走进了数百年前。沿街还有一些著名寺院,天龙寺、清凉寺、大觉寺等等。寺院中的彩叶是人工种植的,主要有枫树、樱花树、银杏树、红豆树、茶花树等树种,色彩也是层次分明,对比鲜明。岚山上的彩叶树以枫树为主,间杂着栗树、水杉等树种,色彩也是一团团一簇簇,金红瑰丽,令人如痴如醉。游历寺院,观秋色彩叶,听着鼓乐、铙鈸诵经声响,参悟自然美与音乐美,岂不是人生快事。

9张片子拼接。岚山也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留学时写下的诗篇而闻名。所以,一到日本,就去拜谒了那座著名的诗碑。











这棵树据说有千年历史了,树冠足足有200平方米。

二条城位于当时古城京都的二条通尽头,城以街道名称命名。二条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为了保卫京都御所(皇宫),并且有利于自己到京都拜访天皇时安全居住而修建的。二条城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城墙的东南和西南角各建有一座角楼。

穿过二条城的大门,被誉为日本国宝的二之丸御殿呈现在眼前。二之丸采用了唐门风格的装修,散发着深厚的盛唐文化气息,是在江户时代是最豪华气派的建筑。二之丸御殿于公元1603年完工,而后,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再将本丸内的城域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将军德光庆喜“大政奉还”于皇室朝廷,奉还的仪式就在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内。
二条城见证了德川家的荣枯兴衰,是日本历史朝代的移转之地,里面值得一探的建筑文物相当多,例如小堀远州设计的二之丸庭园,以及由京都御所的旧桂宫御殿移筑而来的本丸等。二之丸御殿里共有远侍、式台、大广间、苏铁之间、黑书院、白书院等六个隔间,你可以从梁柱间的雕饰看出昔日繁华,而串联各隔间的纸门画,多半是“狩野探幽”及其门徒所绘制的,二条城也因而俨然成了“狩野派”日本画的史料馆。二条城内名为“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是幕府统治者为保全自身安全而设的报警机关。

穿过二条城的大门,被誉为日本国宝的二之丸御殿呈现在眼前。二之丸采用了唐门风格的装修,散发着深厚的盛唐文化气息,是在江户时代是最豪华气派的建筑。二之丸御殿于公元1603年完工,而后,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再将本丸内的城域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将军德光庆喜“大政奉还”于皇室朝廷,奉还的仪式就在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内。
二条城见证了德川家的荣枯兴衰,是日本历史朝代的移转之地,里面值得一探的建筑文物相当多,例如小堀远州设计的二之丸庭园,以及由京都御所的旧桂宫御殿移筑而来的本丸等。二之丸御殿里共有远侍、式台、大广间、苏铁之间、黑书院、白书院等六个隔间,你可以从梁柱间的雕饰看出昔日繁华,而串联各隔间的纸门画,多半是“狩野探幽”及其门徒所绘制的,二条城也因而俨然成了“狩野派”日本画的史料馆。二条城内名为“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是幕府统治者为保全自身安全而设的报警机关。





京都塔夜色

这就是京都最高的建筑了。


超市购物的老人。





花见小路,位于河原町四条以东,走进街巷,感觉就像来到北京的南锣鼓巷,街道两侧密布酒楼茶肆,还有教习女红的教馆,走到路的尽头,是歌舞伎馆,想着还不会走出几位歌舞伎来,结果等了好一阵,也没等来。倒是在街上碰到了一位。  






法观寺,寺院内有一座木结构五重塔,据院外的牌子介绍,这还是一座日本最古老的木结构塔。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清水寺为公元798年(延历17年)由延镇上人建造,是平安时代之代表建筑物,后来曾多次遭大火焚毁,现今所见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来建筑手法重建,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也是著名的赏枫及赏樱的著名景点。清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原本属于法相宗这一宗派,成为北法相宗的大本山。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相传慈恩大师是唐僧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1994年,清水寺作为古京都文化遗产的一部登录于世界遗产名录上

走过这条古老的小巷,就能看到清水寺了。

京都御所和仙洞御所建在京都御苑内,可以说是一个大院墙套着小院墙的建筑群,京都御苑范围很大,周边长达4.25公里,院内广种参天大树,还有许多重要的文物遗迹,御苑内现在是一个公园,人们自由出入休憩活动,但不能随意进入京都御所和仙洞御所,这两个地方必须提前预约。据说日本人想来参观,都要提前半年至一年预约,只是对持旅行签证的外国人特别关照,提前预约,隔天就能参观。
京都御所是日本平安时代时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从公元 784年奈良迁都到京都至公元1868年的明治维新迁都东京(江户)的108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现在的皇宫为孝明天皇重建,内有名门9个、大殿10处、堂所19处,宫院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

承明门是一座中国式建筑,有 5 间、3 门、12 柱。是天皇行幸和上皇让位以及天皇即位、元服、立后、立太子等严肃礼仪时走的门。进了承明门,右侧有日华门,左侧有月华门,都是按中国风格建筑的门,结构与承明门相同,但比承明门少 4 根角柱。在日华门的东北角是春兴殿,这是一个全木质结构、铜瓦铺顶的侧殿,古代是天皇继位时放置神器和御镜的地方。现在的建筑,是大正天皇(公元1912~1925 年在位)即位时建造的

建礼门是天皇圣驾通过的门,在皇宫紫宸殿的正南面,后来此门除天皇的圣驾通过外,一些来访的外国国王、总统等国宾到此才把门打开,由此通过。邓小平访日时,建礼门就打开了。

仙洞御所全园面积为 49,137平方米,其中北池为21,780平方米,南池为27,357平方米,是一个水面占很大部分的大池庭。庭园的南池被八之桥藤架等分为两部分,包括北池在内,庭园由三个部分组成。从北开始有“真、行、草”三池庭。北池部分东西稍稍长一些,东面、南面和北面是筑山,北西侧是被称为“阿古濑”的小池,其北岸上部是“纪氏遗址碑”和芝御茶屋遗址,东北山丘上是镇守社。无论是北池还是南池,园路都设置在山前,沿着园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庭园(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网页)。
参观仙洞御所,也感到这座园林建筑贯穿一个“朴”字,追求人工美化与天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无漆的小桥栏杆,据说就是追求一种刀削斧凿的原始工艺效果;小小的茶亭就用圆木支撑起来,天然质朴,看似一种“拙”,但拙得很有意趣。园林建筑小品是这个感觉。还有入门时看到的那座恢宏的御车寄,将山水之情寄予其中,独特的不对称屋顶,我就理解成巧借山峰的韵味,错落有致,产生阶梯式的韵律感,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不对称,就是破了祖宗的规矩。

仙洞御所内古拙的园林  


桂离宫(かつらりきゅう,日语作Katsura Rikyu,建于1620-1624年)。桂离宫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桂离宫建在桂川河边,翠竹为篱独具特色。庭园以水为本,联系周边的桥、庭(亭)、轩,水清浅,但曲折回环。倒是这个园林建筑更多地折射了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的特色,就觉得是一个大盆景一样。桥虽小,却让人感到咫尺千里;庭堂精致,尽显日本民族特色。庭院的中心是书院,足见设计者对后水尾上皇的喜好了如指掌。实际上,就是建筑必定要以人为本,让形式服务于人。

公元794年日本迁都京都后,于796年在京都建立了东寺,又名教王护国寺。公元806年,日本僧人空海从长安青龙寺得道归国,在东寺宣扬佛法,是为日本真言密教的发源。公元823年,东寺被赐为真言密教的道场,以后虽数有灾劫,但世代香火旺盛,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寺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建,1644年由德川家光重建的五重塔是日本最高的古塔,高57米。东寺的正殿“金堂”重建于1603年,是一座静肃宏大的建筑。空海居住多年的大师堂,又名御影堂,重建于1379年,其内供奉空海自大唐带回的密佛不动明王。讲堂则供奉有金刚大日如来等21座佛像。灌顶院则是对长安青龙寺建筑的仿建。
每月21日,平日清静庄严的东寺会变得繁华热闹,这是东寺举行“弘法市”的日子,熙熙攘攘的市集上从小吃、民俗工艺品、小日用品到古董,无所不包,而21日一过,寺院立刻又恢复了平日的清静,前后两日之对比,恐怕谁都要发出繁华如梦的感叹了(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网页)。
东寺院内的山茶树花开得繁茂,银杏金黄,枫叶通红,游历其间,更觉得充满唐风的建筑苍劲雄浑。





东本愿寺为佛教净土宗大谷派总寺院,位于京都下京区。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把原来的本愿寺一分为二而建立。正殿建于1602年,大师堂建于1658年,后遭火焚。现在人们所能看见的寺院,是遭到火焚之后于明治二十八年重建的。大师堂相当于中国佛寺的大雄宝殿,南北76米,东西58米,高38米,高度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木建筑之一(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网页)。
从网上给出的数据看,东本愿寺的大师堂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64X33X35)还要大一些。在实地看也是有这种感觉。寺院的地域非常开阔,这在寸土寸金的京都市来说,令人称奇。在京都,占地面积最大的要算京都御苑、二条城,其次就是东西本愿寺。

东本愿寺的大师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