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品读生活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364776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武夷山下小扬州——石塘古镇

已有 587 次阅读2017-5-9 20:47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游记投稿| 武夷山, 扬州

       武夷山下,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走出了一个千年古镇;一条长长的铅山河(古称槐溪河)泛起了一座古镇的历史繁荣。
这就是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美誉的石塘古镇。
       石塘古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yan)山县境内,历史上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
地之一(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铅山的造纸业)。2003年7月,石塘镇
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他位于铅山县东南40公里的半山区。相传五代前(907-960)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
“十塘”的谐音,故名石塘。


        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人都记得,乔致庸当年到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收购岩茶,就是从沿山河的石
塘码头开始了水运之旅。
      石塘位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北麓。地处东南沿海的武夷山脉,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不仅盛产造纸的毛竹,而且盛产茶叶,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1689年清康熙年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27年俄在中俄边境设“恰克图”城(意有茶叶的地方)。茶叶之路从此走向兴盛。精明的
晋商看中了武夷山的茶叶,茶商将茶叶北运,他们雇佣挑夫翻过武夷山,首站来到武夷山北麓的铅山石塘镇,在石
塘装上船后由铅山河顺流而下,一天便达铅山县河口镇。在河口换上大船后,茶叶沿信江入鄱阳湖,抵九江,逆长
江至汉口达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而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途中换畜力大
车,经太原,至张家口,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仑,达中俄边境恰克图。再经俄罗斯西伯利亚,抵达圣彼得堡。
茶叶之路途经中国7省,它穿过茫茫戈壁,蒙古大草原,横跨欧亚大陆,全程近2万公里。




          如果说茶马古道给石塘带来繁荣昌盛,那石塘纸业的兴盛成就了千年古镇。
          宋元以来,石塘因盛产毛竹和水运发达,手工造纸不断兴起,到明万历年间已发展成江南手工造纸中心和集
散地。这在著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自记载:“铅山的纸槽几乎遍及全县乡村,仅石塘
一地槽户不下五百,各槽帮工一二十人”旧《铅山县志》也称:“纸商采办,重镇石塘,上关毛边,销往苏杭。”
       石塘街上纸号林立,纸店遍布,纸栈毗邻,各地商人既在此办厂,又在此安家。于是石塘三里长街人来人往,
明清建筑古韵浓浓,一幢幢富户大宅,三里连营;一条条大弄小巷,巷巷相通。
       石塘因纸而繁荣,唯纸利天下。石塘纸发端宋元,鼎盛于明清,有“品重洛阳”之誉,有江南纸都之称。




        石塘古镇繁荣的经济,造就了古镇的建筑的神秘和美丽。石塘古镇老木工、古镇历史发掘传承人卢志坚对我们
介绍说,该镇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街绵延三里,与其相连接的是葫芦般的港沿及十条巷弄,构成纵横交错的“三纵十
横”古镇版图,里弄、街坊、门楼、城墙造型独特、古韵悠悠。








         石塘古镇的古民居与周围的山、水、景致构成一幅秀丽清新的江南水乡山居图,自然、纯朴、原生态的古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石塘当代史上的红色基因点缀的古镇更发异彩。
        石塘也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率红十
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维埃政权。1937年秋,闽赣各路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在石塘镇
集中,并开展整编成立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938年国共合作,闽北红军游击队于次年2月奉令在石塘集中(今
石塘中心小学内),成立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抗日前线,并在石塘饶州会馆内设立通讯处(对内是县委
机关)。同时,还在石塘成立了闽北特委,下辖铅山、崇安、上饶、浦城、建阳、邵武、光泽、顺昌等县委,后不
久迁入崇安坑口。


         如今的石塘古镇,秉承着先辈们的红色基因,延续着古镇的灵山秀水,正如古镇人姚筱舟(唱支山歌给党听作者)
歌词所唱的一样,石塘 的人民永远跟党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