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博陵廖柯摄影小巢 http://bbs.photofans.cn/?375472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岁月悠悠 千载八塔

已有 755 次阅读2013-2-21 20:04

八塔山位于辽宁省义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前杨乡八塔村,距锦义铁路泥河子车站1.5公里。八塔山高约226、9米。南临沟壑,北靠季节河,西连群山,东吻村庄,民风淳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
这是能够把八个塔拍全的不好找的一个角度,但离塔太远了,我没有长焦,用40mm焦距放大100%截图,大家凑合看,等败得长焦(借也是个不错的途径)在给大家看清晰的照片!

锦州义县八塔山并不为锦州大众所熟知,我在锦州工作24年,lp是锦州的坐地户,之前lp也不知道有八塔山这个地方。

山上八座砖塔为辽代建筑,分别建在酷似巨龙脊背形蜒起伏的八个凸起的水成岩山峰上,俗称八塔子。八塔是结合我国传统建筑特点和少数民族建筑特有形式而建造的,八塔造型奇特,各不相同,有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十面形,均用青砖砌成,形体简单朴素,浑厚大方。虽构造简单又无雕饰,但形制大小各异,排列错落有致,别具风格,其风格特点在全国古塔中是唯一的,1988年,八塔子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塔山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的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个阶段的塔林。是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为纪念佛祖一生,以赞颂释迦牟尼从降生、成道、初转法轮到涅槃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八个阶段而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中国辽代唯一的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建筑实例。
1号塔塔铭净饭王宫生处塔,建于独立峭壁上,方形,须弥座束腰式,实心砖砌二层,高2.5米,塔尖呈葫芦状;据查,净饭王宫即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时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宫,净饭王即迦毗罗卫国王,乃释迦牟尼之父。此塔铭明确指出释迦牟尼生于迦毗罗卫国王宫,是净饭王的王储,是这一古老国家的王位继承人。但是,这位王储在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烦恼,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说教,竟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出家修道,遍访名师,几近周折,经6年苦行,终于在菩提迦耶城的菩提树下悟到世间无常和缘记诸理,随之而“成道”。
(图片为大尺寸截图)

2号塔塔铭菩提树下成佛塔,亦建于独立的峭壁上,高2.78米,形制与1号塔相似,塔顶渐收,略呈三角形,塔身东侧刻有“菩提树下成佛塔”7字塔铭;二号塔铭的由来源于菩提迦耶城。因其城被传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所以北宋前期游印度的中国僧人在此立碑,共有汉文碑刻五方,其中最早者立于公元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晚一方立于宋明道二年(1033年)。由于佛道故事讲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成道”,因而是作为原生于印度这一树种的名字“菩提”二字也便成了佛教的专用名词,有了“觉”、“智”、“道”的意义,以指豁然开悟、如人睡醒、旭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还可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图片为大尺寸截图)

3号塔塔铭鹿野苑中法轮塔,高2.07米,塔座圆形,塔身呈方形;此塔是纪念释迦牟尼在鹿野苑中开始传教,为乔陈如等人说“苦、集、灭、道”、“四谛”以及“八正道”,佛经称为“初转法轮”。关于鹿野苑,唐代高僧玄装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中载言曰:“双林八水,味道列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佛经载鹿野苑右天竺波罗奈国。佛教神话说,佛之前身为波罗昵斯国王,有林地养鹿,每日以一鹿供王充膳。有孕鹿垂产,鹿王菩萨告王愿以身代。王感菩萨仁慈,悉放群鹿,因名施鹿林,故有鹿野苑之称。
(图片为大尺寸截图) 塔身左侧为八塔村。


4号塔塔铭给孤园中名称塔,高2.3米,塔座下呈圆形,上为两层重叠交叉五角形,塔身为十面体;“给孤园”,即“给孤独园”的简称,也称为“祗树给孤独园”或“祗园”,乃佛家园林名,为古中印度侨萨罗国舍卫城长者给孤独所购置,为佛说法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园。”初为释迦牟尼去舍卫国说法时与僧徒等停居之处,后来演化成僧寺的泛称。八塔中造此塔,实为辽末统治集团欲借大兴佛寺、浮屠之举,用以挽救没落衰亡之势。据传,造塔同时,并于四号塔南坡中间平台上造有佛寺,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

5号塔塔铭曲女城边宝积塔,高2.04米,塔座、塔身皆呈八角形;此塔铭佛典中虽款言释迦牟尼生前于此有何活动,但玄奘旅居印度时,却目睹曲女城人烟稠密、繁盛富饶、佛教寺院林立的盛况。据玄奘所记,可知曲女城为当时北印度大城。查曲女城亦作羯若鞠堵,《佛国记》作蜀饶夷城,公元七世纪上半叶为印度戒日王的都城,在今北方郡境内之卡瑙季。可惜此城在十一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入侵时被毁。佛教中之所以将曲女城也列为释迦牟尼一生中的一个阶段,大概就是因那里佛教繁盛而以代表释氏所创佛教广为流传的缘故吧。
(图片为大尺寸截图)

6号塔塔铭耆堵崛山般若塔,高2.3米,塔座、塔身皆为六角形;“耆堵崛山”,乃梵文音译山名。其中“耆堵”义译为鹫,“崛”为头,以同顶形如鹫而名。其山又名鹫峰山或灵鹫山,相传为释迦牟尼说法处,在印度阿耨达王舍城东北,省称为耆山或耆堵。铭中之“般若”,乃梵语“智慧”一词,佛教用此,意为脱离妄想,归于清净。筑塔记佛祖八段之一,是言佛法无所不在。
(图片为大尺寸截图)

7号塔塔铭庵罗卫林维摩塔、8号塔塔铭婆罗林中圆寂塔,为1984年重新修建,仿1、2号塔呈方形两层束腰座,两层叠涩檐。“庵罗卫林”即庵罗园。其园在古天竺毗耶离,佛教传说为佛说《佛摩诘经》处。高僧法显《记传》载曰:“毗舍离城城北大林重阁精舍……城南三里道西,安婆罗女以园施佛作讲经处。”铭中之“维摩”是指维摩诘,乃释迦同时人,也作毗摩罗诘,意译作“无垢”或“净名”。其人曾向佛弟子舍利弗、弥勒、文殊师利等讲说大乘教义。其人与舍利弗等问答大乘教理之辞记录成典后称为《维摩经》,此经合称为《维摩诘所说经》。筑塔以此为佛之一段,是言传佛法者之广。释迦牟尼于鹿野苑中完成“初转法轮”之后的45年间,在中印充各地游行教化,获信很多,人们尊其为佛陀。于80岁时,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婆罗双树下涅槃。
图为七塔。

第八塔

到了八塔子村口,就能远远地看到后面的八座塔了。从侧面看看山峰上八座塔,远近高低、起伏连绵。这座山脉真像一条蛟龙驮着八座塔从山上冲下去,很有气势。走进一些,那突起的山峰,又像驼峰一样,突起饱满,似乎一群骆驼从山上走下来。
八塔山四至六塔南侧山坡上曾建有娘娘殿三间、药王殿一间、僧舍三间,并置石碑二通、铸铁钟一口。七塔东南曾有望海寺三间,内供释迦牟尼像。建国前,每年农历四月十八这里有庙会,大车小辆摆满河滩山脚,游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解放战争中寺僧逃遁,解放后又无人管理,建筑和碑、钟等多数毁坏丢失。在第六塔和第七塔之间有一座新修的庙,叫望海寺。据李书翰老人讲,那里原来就有寺庙,也叫望海寺,晴天从那里可以看到大凌河的入海口。八塔子村的老人说,山上曾经有一座庙宇建筑群,叫八塔寺,望海寺是其中的一座。八塔寺大约有四十多间房子,后来在战争中毁坏了。
1983年夏,辽宁省博物馆古建筑工程师曹汛考察八塔子时,在二塔塔身东侧发现"菩提树下成佛塔"七字塔铭,此塔铭恰与兴城白塔寺楹柱雕刻的"辽代八大灵塔塔铭"中的二塔塔铭吻合。根据该塔铭和塔的形制,曹汛认为,八塔子是辽代用八塔并立,以纪念佛主释迦牟尼一生八个阶段的仅有建筑实例。
    当地村民对八塔山来历的另一种说法。据说,八塔山建塔前,曾是一条草龙,喜欢作恶,殃及一方百姓,使这里连年发生灾荒,百姓叫苦不堪。后来,有经过这里的仙人发现了问题,指点百姓们在山上修建了8座宝塔,以镇压恶龙。结果,立塔之后,草龙果然得到镇压,灾荒远去,祥和降临。
前四塔,自右向左1、2、3、4塔。

5、6、7塔连成一线,左上角为7塔。

从山谷西侧看塔林,左上角的8、7塔和右端的1、2塔好分辨,3、4塔似有似无,5、6塔被山体遮住了。

前七塔合照,右端为1塔。我实在不能再向后退,下面是河谷,第八塔没有收进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