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精张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432523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架势堂作品赏析(二)

已有 377 次阅读2014-10-30 15:19


  摄影是兴趣点繁多、关注点分散的爱好。大家日常谈及最多的无非是构图、色彩表现。

  一直认为,构图的本身除了关联人们的普遍审美之外,还会有形而上的延展,因人而异产生抽象和思辨,甚而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色彩表现也因各人不同的主观倾向而变得异常复杂,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是所见即所得的真实还原好,还是应景生情的适当渲染好?我们需要记录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还是需要拍摄自己的审美理想?

  扯远了。既然如此纠结,不如拍了再说。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由此不断实测和体验各种硬指标——比如画质。有人把解像力、反差、对比度、锐度混为一谈,也有人喜欢随意调整色温、色相和饱和度,并沾沾自喜。这种人除了表现出对摄影实拍的不自信,还在对另一个专门的PS艺术进行肢解和亵渎。







  【P1】架势堂片子中占比很小的花草小景。只说一句,这样的焦外跟镜片玻璃材质有关,后期不了。




  【P2】我的习惯,仍然感觉应再欠一些为宜。架势堂总的倾向是纪实。这张应为表现镜头散景,也即焦外成像韵味的测试片。
  某些老镜头的焦外成像有强烈个性化特征,几乎不可复制,比如英国Dallmeyer Super Six和法国Kinoptik。最近看到有人通过PS进行“画意派”图片的创作,叔深感惶惑。相比而言,通过镜头散景表现进行实拍,与仅仅通过拍摄取材而进行移花接木的PS,我显然认为前者更具画意,后者跟摄影几乎没啥关系了。




  【P3】这张片子的构图很精彩,色彩对比和映衬值得关注。蓝色垫底渲染,其他的不同颜色呈线性延伸恣意蔓延。因右上部色块厚重,左侧本来略显单一,但三个人出现在左下角的位置,自然形成了关注点,很好地平衡了构图。 



  【P4】迷人的色调,而且那么和谐——肤色、衣服和地面散布的阳光。
  对于一个手动头玩家来说,必须培养出对瞬间的捕捉能力;瞬间,往往意味着人的表情,情节的走向,图片的格调。我估计架势堂在进入摄影工作状态之后,随时都在准备着按动快门,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不过我还是很讶异:络腮胡的架势堂叔叔举着沉重的佳能大马三作射击状,近距离的三个小孩儿居然可以熟视无睹?!就拍摄实践而言,这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P5】忍不住还是要说,再欠一点更油润。事实上原片很可能就有提亮处理。其实欠一点过一点都不要紧,这跟技术操作关系不大,涉及个人情感偏好的因素要多一些。
  总的感觉,拍摄者与被拍者都很从容。
  反正叔是越来越腼腆了,思想包袱越来越重,生怕惊扰甚至伤害了被拍摄者。作为一个纯粹的图片欣赏者,不妨尽管去推衍画图中人物的过往沧桑;但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还需要退出这一步情感上的距离,真实地还原一下拍摄现场的情景——架势堂如何可以做到近距离面对这样一位表情复杂的老者,从容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所以叔要说的不是表现技法,而是拍摄准备——包括但不仅限于事前沟通。




  【P6】极好的画质,出色的用光和色彩表现,还有迷人的焦外……
  这张片子的构图很有意思。小孩明显是居中的,但看起来却一点不呆板。仔细一看,小孩儿正好处在两条斜线的交叉点。背景倾斜的路面和斜刺里伸出的竹竿形成交织,有效地改善了人物居中的平庸构图。给人的视觉效果是,这个小孩儿明显地被“拱”起来了。
  架势堂对几何线条和图形十分敏感,这种敏感可能一半是天生的。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某方面的潜能和特长之后,都会迫不及待地予以充分发挥。这种充分的程度差不多快要或者已经超过极限。据说蹦极会上瘾,不过还是不要忘记:过犹不及。





  【P7】一直排斥使用闪光灯,对别人拍人像打反光板也很不理解。始终坚持认为:自然光就好。没有直接光线投射的时候,便尽可能寻找间接光源。
  以前看过别人发的一张片子:图中一个旗袍女子临窗而坐,面部朝向屋里,窗外阳光明媚。在没有任何道具暗示的情况下,背对木窗的女子面部出现了高光,这也太惊悚了!不过大约很多摄友对此应该是习以为常的:画幅之外,肯定蹲着一个人在那儿打反光板。叔当时就说:为嘛不设计这个女子手里摊开一本线装书翻阅,让窗外的阳光通过书页的反射,自然地投映到她的面部呢?这样更符合逻辑。
  架势堂的这张片子大致如叔所述。很显然他也是一个崇尚自然光线的摄者,只不过他对场景的表现能力,对光比微妙变化的捕捉能力比一般人要高出不少。




  【P8】对比是形成片子兴趣点的重要表现手法。架势堂在他为数众多的片子中大量使用了对比手法。最直观的是光比、色彩对比,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对比,也有后期抽象与形象、概念与意象的对比。
  按照架势堂的构思习惯,这张片子应有几何图形阵列衬托人物的意思,色彩的对比更是显而易见。  




  【P9】这一张的兴趣点,很自然地通过站立老者的关注形成了。这类摄影叙事手法跟对比不同,倒很像对仗中的“流水对”。
  架势堂刻意选择了一个能够完全和清晰地呈现背景石屋上文字的角度。文字和数字符号的出现,强调了人物和场景的纪实感。




  【P10】无光不成影。对光线的各种形态的表现和追求,是摄影不可或缺的技法。
  这张片子的表现手法并不新奇,但场景较为特殊。




  【P11】这一张片子貌似普通,实则不易。对生活中真实情节和客观瞬间的记录,可以做到不惊不扰,如此自然地呈现出来。所谓有大美而不言,展示了纪实人文摄影的真境界。




  【P12】童话般的微观世界带来的视觉震撼。对偏好纪实人文摄影的架势堂来说,偶尔为之,小酌怡情。但这张图令人叹为观止。不管别人叹不叹,反正叔是叹了。
  在跟架势堂聊天谈到这张片子的时候,他很不以为然地说:吸引眼球而已。
  叔并不这么认为。虽然自己并未真正研习过微距拍摄,但在其他论坛也看过不少片子。有些人的确很用心,拍得很精致,纤毫毕现,但并不能给人以美感。
  我第一次在群里转发这张图片的时候,煮粥说:小蚂蚁过河,先试试水深水浅……
  这句话道破了这张片子超越一般微距摄影作品的关键。
  架势堂本人忽略了一个问题,作品一旦产生,即为客观存在,其内涵可能因他人不同的解读而发生超出原作者构思定义的变化。事实上,这张片子并非像他本人说的那样,仅仅是通过特殊器材和特殊表现技法颠覆了人们的常规视界。有趣的是,看过的人几乎都会因这只蚂蚁的姿态和所处的场景产生相关故事情节的编排和联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蚂蚁的倒影和涟漪都已不在构图的理解和认知范畴,却因强调了这只蚂蚁的拟人化而显得生机勃勃。
  这对拍摄者架势堂很可能是一个意外,然而这也是真正意义好片的魅力所在。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的微距拍摄,都还仅仅停留在对所拍摄物的肢解和放大的程度上。仅此而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