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心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4882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学摄影用胶片拍摄,效果更好!(有问必答,不断更新)(三)

已有 150150 次阅读2011-5-22 12:07

引用:
原本由 ppan168 发表
小数码只有在微距时还觉得虚化不错,我是觉得胶片傻瓜机会在这方面会更好,比如拍环境人物时,能突出人物,对环境做点虚化处理!
胶片的感觉我喜欢,喜欢颗粒感!
现在也就玩玩135,120我这没法冲洗,而且价格也更贵,现在还是学生,没太多钱,所以打起了家里的胶片傻瓜机的念头。
曾经想买过胶片单反,看了宾得kx胶片之类的,看着就不知怎么用,手动胶片单反之类的怎么对焦之类的不明白?所以现在又犹豫了  



心民回复:
你说:“手动胶片单反之类的怎么对焦之类的不明白”,嘿嘿,那不是超级简单的事吗,不明白的东西学几天就好了,两三个月就很懂了,就成为你身边人当中的高手了。你很年轻,学习新的知识比我们六零后的人总要快得多啊。我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学习,所以今天在摄影圈子里我不算落伍,学习,是一种人生的快乐,摄影已经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了。

120相机不仅不贵,而且比135更好,原因是:出除了底片大则成像好之外,不要看表面一卷只能拍摄12张(比如海鸥4B),其实认真的拍摄,一整天才能拍完。最好是当天就拍完可以让同一类画面拍在一个卷上,便于冲洗黑白卷使用同一种方法,这比135卷拍两三天然后一起冲洗来的效果更好。我们华影锐视的胶片班学员,就发现135胶片总也拍不完,耽误冲洗,影响冲洗方式的选择,更耽误总结提高的机会(迫不得已135只能中途断卷浪费部分胶片)。

他们原来使用数码单反相机一天能拍几百张、上千张,到了胶片拍摄,就变得非常认真,不好的瞬间不按快门,找不到更好的构图就不按快门,拍摄前的思考突然变得多起来,于是不知不觉的摄影水平提高更快了!目前大家都拍黑白卷,当天拍完一卷120,手工自己冲洗。现在市场上能扫描120底片(当然更能扫描135底片)的扫描仪两千多元,这些投资(包括120相机),和买个数码卡片机相仿,却是胶片摄影足够用的设备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09-27 09:40]


引用:
原本由 摄心—依旧 发表
一期学费多少?时间多长?  


请见下面的链接,该帖子的156楼对华影锐视的《风光摄影提高班(黑白胶片摄影)》有详细介绍。第二期胶片班在十月底开课。给你发送了站内信息。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 ... 1821480#post1821480
引用:
原本由 火麒麟王 发表
最近富士宣布胶片停产,在业内似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却根本上动摇甚至颠覆了原本有心尝试胶片摄影的人的决心。我想这恐怕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信号,预示着行将展露在人们面前的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胶片对于胶片摄影何其重要,不论世界上一班黑白摄影艺术家多么执着,如何坚持,耗材没了,还玩儿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不知老师对将来的前途怎么看。  


心民回复:
你的消息错了,富士没有停产所有胶片,只是停产了一些使用量很小的、老型号的胶片,最近停产的胶片是:
Fujichrome Sensia III 100(35mm,24和36张)
Fujichrome T64(35mm,36张)
Astia 100F(120,220,4\"×5\",8\"×10\"及4\"×5\"快装版)
Velvia 100F(4\"×5\"快装版)
Fujicolor Pro 160NC(4\"×5\"及4\"×5\"快装版)
Fujifilm Neopan SS(35mm,36张)

其实原来用家常见的富士彩色4x5负片Pro 160NC,早就换做Pro 160NS了,所以NC停产无所谓的。这次停产的Neopan SS黑白负片是非常老型的胶片,八十年代新闻记者喜欢,如今新闻人士都数码了,玩胶片的人这些年本来也不喜欢SS,比较喜欢Neopan ACROS,后者不仅生产,产量还很大!

“快装版”很多人不知道,简单介绍如下:有一种8张快速连装的4x5大画幅胶片,销售的时候就带着一套“快装盒”,里面就有了胶片,每抽拉一次就能自动上片,大画幅工作效率提高了,但是使用的人太少。说是此次有的胶片的“快装版”停产,只是这种快装的包装方式没了,散装的仍然在生产,比如Velvia 100F。反正大多数人都是用散装的大画幅胶片,“快装版”的胶片价格很贵!而且,那个塑料快装盒是一次性的东西,反复使用必然很快会坏掉。

再者说,玩胶片人确实少了,但是仍然每年40亿画面的消费,高端艺术圈里的消费非常大。在欧美摄影专业画廊里,还是更加看重胶片作品。目前专业级胶片货品基本齐全,价格也不太贵,胶片供应非常稳定,比如T-MAX、HP5、DELTA等等黑白胶片和各种专业级反转片、专业级负片,都非常容易买到,北京五棵松有好几家在卖胶片和放大相纸,比原来的商家还多了。

对于我们的人生,放心好了,胶片能让巧妇们在有生之年不缺大米,继续烹饪出好的饭菜,你不必忧天。能玩得快乐、能玩得品味更厚,就知足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09-27 09:34]
引用:
原本由 xinmo246 发表
心民老师,我绝对就是你讲得那种控制不了的人,心态好浮躁的那种人。很高深的心态,现在还没有,得有功力的时候再说,现在真的用胶片“逼”出来,逼个好习惯出来。进而练出个好心态。
我是绝对的的菜鸟,就用过别人的数码DC拍过,没用过单反。想买宾得的胶片机,在SUPER PROGRAM和MZ-5N选,那个适合我,或者您还有推荐的,多谢指教。  



心民回复:
用胶片“逼”自己,确实是好想法,但是135相机还是太轻巧,还会以手持相机匆匆拍摄为主,大白天基本不用三脚架。而使用三脚架拍照,才真正能让你静下来,好好构图(想想基本原则或者独特想法),想好所有设置之后再拍。所以,120胶片相机非常好,更适合所有使用胶片学习摄影的朋友。

使用120胶片,每天拍的张数会比使用135胶卷拍得更少,却会更有收获!

当然了,120胶片也是确保“画质更好”的起点,135胶片是完全谈不上精致的画质的。

120胶片机的价格千差万别,二手的很多品质很好,足够你使用好几年,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别一上来就哈苏之类(两三万的花销也不止),用家经验太少,用不好还可能把相机搞坏掉!哈苏最容易被用坏,因为,哈苏在操作上有太多的禁忌。我比较主张使用玛米亚RB67,过去影楼普遍使用,今天全淘汰了,正好胶片初学者接着用!标配(一机身、一镜头、一后背),一千多到三千多,成色不同则价不同。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打定主意入手GF670,又感觉老师的XPAN画幅不错,类似617.。。犹豫了!。。。怎么办?  


毫不犹豫的买120底片相机吧!Xpan开拓空间太小,画幅135标准太小,宽画幅又太特别,你会审美疲劳。你的67大底片完全可以通过后期剪裁获得和Xpan一样的画幅底片面积。  


心民老师,您好!对于GF670 和 玛米亚RB67 怎么比较选择?想听听您的意见。。。谢谢  



心民回复
也祝你国庆快乐!

我更倾向于这样的前提:黑白摄影,由于不同的反差场景,需要不同的曝光方式,并配合不同的显影时间,所以,不能把各种光线拍的画面使用同一种冲洗方式,所以,应该选择能换后备的120单反相机。换后备,就随时更换胶片,使用不同的拍摄方式。比如,高反差的景色,需要增加曝光并减少显影时间;低反差的景色(雾天、阴天、建筑阴面和地势阴面没有阳光直射的场景),需要减少曝光并配合增加显影。总之,手段很多,操控上非常有趣。黑白胶片在高反差方面可以控制到八九级的大光比都能保住适当的纹理,甚至能控制到十级的光比(每一级就是一档快门速度)。

因此,黑白摄影必须把一整卷耗费在同一个光比中,才能整卷显影。(可见大画幅干板单张拍摄是有多么大的方便和优势!)使用120单反相机拍摄黑白卷常常需要四个后备(每个后备可以装同一种胶片,也可以装ISO100和400不同胶片)。所以我的学生里原来有买了宾得67的全套的人也有买了玛米亚7Ⅱ的人,后来还是觉得不如换后备的相机来的更方便。

当然了,如果只是拍摄彩色卷,无论负片和反转片,都因为冲卷由图片社的机器控制(一般不推荐彩卷迫冲,画质会变得很差),你可以不用换后备的相机。

因此,你可以考虑我上述的说法。有钱的人不一定买RB67,可以考虑哈苏、禄莱6008之类的高端相机(准备花掉五六万元差不多)。不过,RB67是初学胶片摄影的最物美价廉的设备,一万元可以买好几个镜头和好几个后背,缺点只有一个:体积大、分量重。我的学生也有使用三台海鸥双反相机的(二手几百元一台),呵呵,确实比较廉价、轻便,但是不能换广角和长焦镜头。




[心民 编辑于 2011-10-04 23:22]
引用:
原本由 xinmo246 发表
心民老师,我这些天一直在寻找您推荐的相机,周末我去深圳看机子,我想问下选购二手的玛米亚,关键看那几点?  


心民回复:
外观都在次要,有几个功能要正常:
1、T门设定和解除
2、预升反光板要有效,然后曝光正常
3、上铉要一次到位,也就是说,推一下就能上铉成功并拍照,有的相机要推两下才能上好铉。
4、多次曝光钮有效
5、后背安装很顺利,也就是说,后背上下的挂钩工作良好,装卸后背非常容易。
6、镜头里面干净无灰尘,更没有霉花。
引用:
原本由 day2000 发表
请教心民 版主
GF670和玛米亚M7II价格也差不多,一个不能换镜头,一个可以折腾,初玩,主要是拍得比较杂,想一般带一个M9/M8,135胶片机,120胶片,具体选择哪个比较好点?  



心民回复:
你把莱卡M9和M8拿来和胶片机说到一起,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啊!老实说,玩胶片到了一定的程度,谁还看得起数码啊?哈哈,在飞思数码后背(利图、哈苏、仙娜等等中画幅数码)的面前,小小莱卡135数码不值一提!数码成像和胶片成像差异很大,两者也不一起谈事,各玩各的,各有各的品味。所以谈胶片相机的时候,不谈数码相机。

说到120胶片机,我在本帖的224楼说了(黑白摄影方面,能换后备才是更关键的相机性能),轻便和拍摄不能兼顾的时候,当然只说拍摄,能拍出好的黑白片就需要对画面层次做控制,做控制就需要考虑每卷不同的显影的方法,所以,能换后备的120相机才是好的选择。如果只是拍彩色胶片,那么就可任意选择120相机。

旁轴取景120相机就是你说的富士和玛7,比较轻便,但是不能换后背。能换后背的相机选择性不多,目前最常见的是哈苏、玛米亚RB67(RZ67)这两款很容易买到,禄莱、勃朗尼卡比较难买到,后两台是电子快门,很多人不喜欢,所以商家也不进货。另外还有120座机(林哈夫69单轨),能换后背,可以移轴,笨重一些,但是拍摄效果会更好。富士6X8功能全面,镜头很棒,能移轴,但是太大、太笨,是灯光影室商品摄影的利器。

我有富士6x9旁轴,只拿它来拍摄彩色,不能换后背(当然也不换镜头),用起来简单、轻便,常常手持拍摄。但是,黑白摄影创作还是能换后背的相机方便。当然喽,大画幅相机拍摄干板,一张一张的拍,更方便控制每一张的显影效果,是最讲究的摄影利器。能耐心玩大画幅的人算是摄影超级玩家。

说到换后备的相机:我建议有钱人买哈苏,那是非常轻巧的设备,镜头成像极佳,A12后背有两个基本够用,四五万一套够用一阵子了。没钱人就买玛米亚RB67,比如我。它全机械不用电池,我有它的四头、三背、两取景器。我还有勃朗尼卡SQ-Ai两头两背。我管它叫做“小朗”,比RB67轻便很多,但是电子快门,很依赖电池。

可换后背的120相机还有645画幅的(玛米亚、宾得、勃朗尼卡都有),很轻便,但是画幅稍小。

还有比较轻便的120宽画幅底片相机:骑士69、骑士612、阿尔帕69,还有617特宽的画幅,都比较昂贵,但是成像极好,可换后背,就是题材适应性较差,主要用于风光摄影。另外还有4x5快拍机,嘿嘿,是很特别的设备,专业高手有不少人喜欢。

以上供你参考。其实旁轴120来他两台机身也不为过,仍然挺轻便。


[心民 编辑于 2011-11-08 15:22]
引用:
原本由 day2000 发表
能否请大侠评价一下勃朗尼卡SQ-Ai?  


心民回复:
勃朗尼卡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热销,体积小巧,6x6画幅非常经典,镜头品质也很好,当然不如哈苏的蔡司镜头,但也非常够用。把它和玛米亚RB67放一起,你会惊讶发现它小巧很多(见下面图片),我管它叫“小朗”。但是在我国上世纪并不热门,重视它的人非常少,主要是它使用的电池很少见,三十年前我国小城镇难以买到它的电池(4LR44柱形),今天这电池多见了,可是相机在市场上快消失了。我在九十年代使用SQ-A拍摄艺术人像,平均每天拍摄十几卷,用了七八年,没遇到问题。

SQ是66画幅系列,SQ-Ai是勃朗尼卡66画幅最高级的型号(勃朗尼卡还有67画幅的GS-1,体积大,就不提了)。比较常见反而是不带小字母“i”的机型,两者差异是:Ai机型快门速度多了16秒和B门(SQ-A最慢速能到8秒,其实已经非常够用了,这也是电子快门的优点,机械快门相机一般最慢只有1秒);T门的操控不用拧那个钉子,直接拔起那个钉子就行,用完按下就OK(只有拿起这台相机的人才能听懂“钉子”是指什么)。

Ai电池也不同了, SQ-Ai使用四个纽扣电池(LR44),但是电池仓非常特殊,里面有一个装电池的附件,薄薄的塑料件套住那四个小电池,坏了或者丢了就没地方找!所以,我还总是为了用电池的问题而担心很多,因此,我的玛米亚RB67还是让人更踏实。

套机之外的东西,真是不如玛米亚RB67好找到,价格也比玛米亚贵了很多。比如眼平取景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持握相机的手柄等等。RB67的附件非常多,所以比较便宜。玛米亚RB镜头里有一只柔焦镜头,拍摄人像的利器,小朗的镜头里好像没有这东西。

——总之,A和Ai两机型差异很小。要注意,电子快门相机的B门是完全耗电的,夜景摄影不建议使用B门,T门是机械快门,所以可以多多使用。

结论是:小朗玩玩还是很棒,但是电子快门的胶片相机目前会修的人难找了,千万别出故障。好在,认真用,不磕磕碰碰,一般也坏不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10-13 20:39]
[心民 编辑于 2011-10-13 20:39]


引用:
原本由 zoe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识途老马 发表
您引用的两幅照片的“冲击力”与胶片或数码没关系,是拍摄者的视角和镜头的运用以及表现形式造成的。
我倒是建议初学者先买一台二手的,过时的数码单反相机去体验,等对摄影的构图、色彩、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有了感觉再考虑更新器材或就此打住。
[识途老马 编辑于 2011-05-22 21:25]  



只有追求艺术感觉和画质的才玩黑白和胶片,从成本上个人和一般小单位都不会再碰它。只能作为一种个人爱好来培养了,绝大多数人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不会接触到使用胶片的机会。为此,现在摄影教学中,除个别艺术院校能提供黑白胶片的实践场所,其他院校一般是没有的。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心民回复:
不要断章取义,我明明说了那两张图不是来说胶片相机,而是谈定焦镜头靠近拍摄的冲击力。因为使用胶片相机,我们一向主张使用定焦头训练摄影技术。尤其是120胶片机,更要用定焦头。

我也说了,着急的事用数码更方便,你们单位的活动摄影,当然应该使用数码,这人人皆知,包括一般的生活摄影。新闻摄影当然使用数码,这是起码的道理(我们不必为此费口舌),因为,数码摄影的主要优势就是“快”!这是报道摄影师的福音。但是艺术摄影可以慢慢拍摄,使用胶片更有品位、更在艺术圈子里被认可!事实上,即使是纪实摄影,国外也很流行胶片相机拍摄,按说数码摄影更方便,但是高端人士离不开胶片的特殊画面味道。

另一方面,胶片相机用在初学者上面,能让大家静下心来慢慢学习摄影的真谛,会使他更认真的学习,其学习效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胶片比使用数码相机来的更好!最近我们华影锐视开设的“胶片摄影班-风光摄影提高班”再次证明了用胶片学习摄影的魅力。没有教学经验的人参与这个讨论,意义不大。

目前,一般为了自己旅游纪念拍照的普通学摄影人,我们在数码相机摄影上有着完善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充分熟悉数码相机上诸多按键和菜单设置,传授各种题材的拍摄方法。只有,那些非常喜欢“摄影艺术”的人们,才需要从胶片来学习摄影。加上胶片学习非常省钱,也适合大学生想学摄影财力有限,那么使用胶片相机训练自己,起步代价很低,等到数年后学会摄影,还喜欢数码摄影时,再靠自己的经济实力买数码相机,那时的花费,比初学时的相机同样代价能买到更高端的器材。


[心民 编辑于 2011-10-19 10:54]
引用:
原本由 molioga 发表
前两天发现心民老师的帖子,这两天看了好几个,老师的观点我感觉都很有道理,有个问题,特意注册了问一下心民老师。
作为普通人,数码照片都是送图片社洗印出照片的,图片社的洗印工艺是统一的吗?不同图片社出的照片会有不同吗?如何选择图片社?



心民回复:
北京已经不流行数码文件做彩扩洗印了,而使用微喷打印。效果更清脆、更清晰。使用彩色相纸洗印的效果和打印的放在一起就能看出来画面不通透,影调肉肉的。两者成本差不多(或许打印价格高了15%),使用爱普生原装墨水打印,保色性和防水性更好。

每个图片社出来的片子都有不同,需要你固定一个,然后第一次打印前去看看:在他的电脑上看你的图,和你的电脑上看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你回家要做屏幕校正,因为,好的图片社每个月都做屏幕校正,除非你的屏幕太差,无法校正色彩,你那还是换屏幕(如果是24寸以上的,需要花三四千元,比如戴尔U2410。我使用“艺卓专业制图CG223w”,22寸要花一万几千),否则任何图片社也打印不出来你想要的色彩和明暗。
引用:
原本由 day2000 发表
请教RZ67ii,RZ67,RB67区别何在?  


抱歉,我没有太了解RZ67这类电子相机。因为有RB67那么稳定的发挥,RZ67也没什么吸引力了。尤其是,这类相机我们绝对不会使用相机的测光表和自动曝光,完全靠手持测光表和手动曝光。所以,不建议去玩RZ系列。

很多使用过RZ系列的摄影师说,RZ67故障率比较高。我想,今天已经没有人修理和更换电路板了。而RB67机械结构简单,会修的人很多,有一般故障,手到病除。北京五棵松的吴师傅专修机械相机,用他的话:修RB67和修自行车一样那么简单!
引用:
原本由 molioga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molioga 发表
前两天发现心民老师的帖子,这两天看了好几个,老师的观点我感觉都很有道理,有个问题,特意注册了问一下心民老师。
作为普通人,数码照片都是送图片社洗印出照片的,图片社的洗印工艺是统一的吗?不同图片社出的照片会有不同吗?如何选择图片社?



心民回复:
北京已经不流行数码文件做彩扩洗印了,而使用微喷打印。效果更清脆、更清晰。使用彩色相纸洗印的效果和打印的放在一起就能看出来画面不通透,影调肉肉的。两者成本差不多(或许打印价格高了15%),使用爱普生原装墨水打印,保色性和防水性更好。

每个图片社出来的片子都有不同,需要你固定一个,然后第一次打印前去看看:在他的电脑上看你的图,和你的电脑上看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你回家要做屏幕校正,因为,好的图片社每个月都做屏幕校正,除非你的屏幕太差,无法校正色彩,你那还是换屏幕(如果是24寸以上的,需要花三四千元,比如戴尔U2410。我使用“艺卓专业制图CG223w”,22寸要花一万几千),否则任何图片社也打印不出来你想要的色彩和明暗。  


谢谢心民老师的答复。
由于一直是业余水平,还要追问一个业余的问题:您的意思是现在有用微喷打印的地方,还是要自己买一个微喷打印机。
谢谢!
刚刚看到,宾得又转到理光门下了,唉……



心民回复:
到专业微喷的公司去打印。自己家不必制备高级打印机,自己打,也就是玩玩,想出作品,那成本太高!使用国产墨水,根本不能和爱普生原装墨水比。
引用:
原本由 titus5200 发表
学习了!传说玩了胶卷,数码就拿不上手了!  


心民回复:
不用听什么传说,玩胶片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些人根本看不起数码相机拍的画面了!

但是谁都天天带着数码相机,生活照随时拍,胶片拍摄之前也会拍两张数码的图片作为胶片拍摄的参考。就很像过去拍摄大画幅胶片之前,要拍两张波拉片确认效果,然后才正式拍摄。


[心民 编辑于 2011-11-08 15:28]
引用:
原本由 三寸学 发表
俺作为一个摄影方面的生瓜蛋子的感觉:胶片摄影像过去娶妻,要慎重,一旦揭开盖头好坏您都得留着了,这就是您老婆了,不满意再娶妾不是不行,麻烦大的很。数码摄影像现代人嫖妓,先看再干,喜欢就包养,不喜欢就换,遇到可人地没准也就成了老婆。嘿嘿,只是举例谈感觉绝无任何贬义或者歧视性(俺也没这资格)。  


呵呵,在玩胶片人的眼里,那,永远不是正房(不可能成为老婆)。


[心民 编辑于 2011-10-25 08:30]
引用:
原本由 只是个影子 发表
跟老师学习一期的黑白胶片风光摄影,受益匪浅。

以前从未正式学习过摄影,对摄影知识所知非常有限,而且还是个“数码盲”,仅凭对胶片摄影的喜爱,在报读这期“风光提高班”之前很担心跟不上进度。

三个月学习下来,收获的不仅是关于构图、测光、曝光、胶片的特性和冲洗方法这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认真严谨地去对待摄影,懂得了在拍摄之前需要进行必须的思考,而不再是随便按快门拍照。

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慢慢改正“拍照”时的坏习惯和错误动作,哪怕拍出的照片仍然难入方家法眼,但已经足够令自己欣喜。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摄影的这三个月,是一段很快乐的日子,谢谢老师,谢谢大家!  



心民回复:
不知影子是谁?总之,谢谢你的夸奖!咱们胶片班新的一期即将开始,老学员有免费再听一轮的机会,有时间就继续参加我们的训练吧。
引用:
原本由 scorpio21 发表
看了这个帖子觉得心民老师真是一位耐心细致的好老师,孜孜不倦。
现有我有个问题向心民老师请教。我本是用过一阵单反现在主要使用奥林巴斯的EP2了,但最近有喜欢上了胶片,想搞一套胶片单反,请教一下心民老师:宾得的 MZ-S  加 FA43 1.9LE和FA77 1.8LE这个组合如何?望老师不吝赐教。  



心民回复:
喜欢上胶片了?应该恭喜你!不过如何选购胶片相机确实需要考虑的。这和数码相机选购很不同。

1、纪实摄影:135底片相机合适这类题材,但是应该考虑的不是单反。单反相机本来就是给记者用的,业余人士没必要那么张扬,不需要长枪大炮。今天的新闻摄影还是用数码比较快捷、方便,所以今天业余纪实摄影人不是为了新闻摄影,而是为了纪实摄影的味道,就像“森山大道”在街头逛来逛去的悄悄拍摄。因此,如果是这样,就该买小型135相机。我前面说过我的那么好的135单反(世界顶尖的EOS-1v)也一样基本闲置了。

小的135胶片机我比较推荐康泰克斯T3,拍摄的声音非常小,定焦镜头,成像极佳!尺寸小的机身非常低调,特别适合抓拍真实的现场。如果不在乎快门声音,那么康泰克斯G2更是非常好的相机,可以换镜头,其镜头品质是135系统里最好的那一类(都是蔡司T星头),快门声音比单反小,比T3声音大。几乎不能悄悄的静拍。过去很多报道摄影师、旅行杂志、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都非常喜欢它的轻便、成像好。单反相机则笨重,而且尼康、佳能、宾得、美能达等等镜头一般也不如G2的镜头。

2、人文民俗摄影:这和纯粹的纪实摄影不同,可以拍得慢一点,也可以使用G2的一套来拍摄,但是从底片的成像能力来讲,还是120底片更好。120底片的面积是135底片的三倍到六倍,放大或扫描后的画面品质会好很多。人文民俗摄影拍摄的内容涉及到人物的活动和人物的特写,用得到一定的抓拍手段。过去投到画报社的稿件,如果不是120底片,刊登的机会就不多。

很多旁轴取景的120相机非常适合这类题材,比如玛米亚7、富士120旁轴系列(从645到6x9)、勃朗尼卡645旁轴、宾得67,这些相机拍起来的感觉和135相机没什么不同,可以很快捷,只是相机体积比较大。

至于120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就比较重、比较大,更适合风光摄影,或者配上眼平取景器和卷片手柄,也能拍摄人文民俗这类题材。

3、风光摄影:最好的风光摄影相机是大画幅相机(一般讲,4x5英寸画幅以上叫做大画幅),4X5英寸的胶片是135底片面积的13倍,底片的平展度和品质、镜头品质也都更好,都是和120相机不可同日而语,大画幅放大到一米也不吃力。135放大的尺寸很有限,高要求的话,12寸也就到头了。有人使用120拍摄风光,一般放大尺寸低于20寸也足够用了,但是大画幅还有移轴和摆动的多功能,其画面效果会更好。

——所以,你如果想考虑胶片相机,应该和你拍摄的题材挂钩。我则是三种相机都有,因为,三种题材我都拍摄。因而,也不太赞同你选购135单反相机。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能介绍中画幅和大画幅在摄影上的区别?介绍一下大画幅相机好吗?谢谢。。  


心民回复:
大画幅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你去去看见关于大画幅的书吧。在百度上输入“大画幅”你就能看到有一本书《大画幅相机》,是 齐晓东写的,很不错。

看了书还有什么问题,再来发帖,我们一起交流。这本书讲了很多相机,但是使用相机的技巧讲得不多。我们华影锐视开设了胶片摄影班(北京唯一以胶片摄影为主题的摄影班),班上使用120相机的占多数,也有几位开始用大画幅,我也在课程里讲授大画幅使用的技术。

华影锐视摄影培训机构还在建设标准的暗室,支持想使用传统放大技术(放大机、放大纸和药液的使用)制作自己的“原作”。目前大多数人还是手工冲卷后使用扫描仪,学校也为学员提供扫描服务。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拍摄,快乐的摄影气氛相当浓郁。


下面是百度查阅的截图:

[心民 编辑于 2011-10-31 11:18]


引用:
原本由 scorpio21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scorpio21 发表
看了这个帖子觉得心民老师真是一位耐心细致的好老师,孜孜不倦。
现有我有个问题向心民老师请教。我本是用过一阵单反现在主要使用奥林巴斯的EP2了,但最近有喜欢上了胶片,想搞一套胶片单反,请教一下心民老师:宾得的 MZ-S  加 FA43 1.9LE和FA77 1.8LE这个组合如何?望老师不吝赐教。  



心民回复:
喜欢上胶片了?应该恭喜你!不过如何选购胶片相机确实需要考虑的。这和数码相机选购很不同。

——所以,你如果想考虑胶片相机,应该和你拍摄的题材挂钩。我则是三种相机都有,因为,三种题材我都拍摄。因而,也不太赞同你选购135单反相机。  



感谢心民老师的认真回复,写的透彻入理。我现在135旁轴已经有了 美能达的 TC-1(个人感觉和康太克斯的 T3 差不多,镜头焦距有点差别)和柯尼卡的 HEXAR AF。120的是 玛米亚 RB67 proSD。您觉得是补充一个G2好呢还是上135的单反,现在已经没有数码单反了。  



心民回复:
看来你早已是道中人啊,可喜可贺!你的135旁轴真是很够用了!

RB67适合风光摄影,135不适合拍摄风光。当然,如果很喜欢风光,可以考虑大画幅。双轨机的尺寸不大,分量也不重。我们华影锐视的风光摄影班学员主要是120相机,有几台大画幅。我们观点是,每天不必多拍,只拍两三个画面,每个画面拍两三张底片(120让原地不动拍好几张),把能拍得到的拍到最好,足够了。所以无所谓相机笨一点、大一点。

欢迎你有空到华影来玩,我们多多交流。我们的胶片班学员摄影积极性超级热烈,远远比数码单反班的学生更认真的迷摄影。

下面是华影锐视的地图。我一般都在,二四和六日的全天都有课(数码摄影课和胶片摄影课),一三五晚上是数码后期处理课。其他时间一般都有空。

[心民 编辑于 2011-10-31 12:32]


引用:
原本由 scorpio21 发表
还是胶片相机的问题,有仔细分析了心民老师对我关于上135单反的问题的回答,我理解心民老师的意思是:
纪实 135旁轴
人文 135旁轴 120皆可
风景 120或者上大画幅。
完全没有必要搞一套 135单反。
不知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请心民老师指正。  



心民回复:
说得对!补充如下:
风光摄影有黑白和彩色之分。大画幅相机很适合这不必多说,但是120相机不是都适合黑白摄影。

因为黑白胶片的显影控制非常重要,我在前面回帖中(本帖224楼)说过了显影的控制。所以,黑白摄影需要更换胶片后背,针对不同的显影需求,不能把不同反差的片子拍到一个卷里面。因此,能换后背的120单反相机比不能换后背的120相机更好用。

旁轴120非常适合拍摄人文。
[心民 编辑于 2011-10-31 16:15]
胶片摄影的乐趣需要你去亲身体验


引用:
原本由 承德老頋 发表
胶卷难买啊......
胶卷好贵啊......
拍完后还要去北京冲洗啊......

请各位老师见谅!!!  



心民回复:
河北来北京一次挺辛苦,不过基于胶片摄影的魅力,还是值得跑上几趟,但是不会很多。我来说说具体做法:

胶片不同批号的特性会有些不同,所以每次购买应该一次买很多卷(100卷不算多),去一趟北京即办成。

拍胶片远远和数码拍摄不同,每次出门拍摄的张数会很少。三个小时,拍一两卷120,是常有的事,那才20张左右,所以你买的胶片不会很快用完。100卷用半年,不用多次跑北京。

胶片一点也不贵,这从两个方面看:

首先:单反数码相机很昂贵,加上镜头两万五千也不过是个中档的,胶片120单反相机两千元加上扫描仪也不过万元,已经是比较高档的(比如玛米亚RB67加上爱普生V500扫描仪),比起数码单反省下来的一万五千元,转而用在胶片消耗上,能用三五年。三五年后,如果一直使用数码相机,你会觉得落后而想更换,而胶片机十来年不用考虑更新。如果一个学摄影起步就使用胶片相机认真学习练习的人,最终的花费只会比数码单反更低。还有很多低档的120相机(比如海鸥4B,五六百元),那就不用说了。

其次:胶片的价格和二、三十年前没什么变化,我们二三十年前买T-MAX卷的价钱和今天的价钱几乎相同,考虑到这些年的货币贬值,这就等于降价了。根据什么谈:“胶卷好贵啊”?

为什么北京冲洗?黑白胶片自己手工冲卷,自己配药液非常便宜,每冲一卷几分钱成本;使用原厂浓缩液来冲卷,每卷一元钱(使用补充液的方式)。冲洗后,自己扫描就行了。玩胶片,主要就是玩黑白,黑白摄影的魅力这里就不解释了。

结论:如今玩胶片,一胶片不难买;二胶片不算贵;三不用去北京冲洗黑白。但是学会了胶片使用,那摄影乐趣难以形容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11-06 18:48]
引用:
原本由 MonsterCrz 发表
心民老师好.我想请问下心民老师对于M卡口的镜头有什么推荐?还有扫描仪除了V700还有便宜的选择么?谢谢  


心民回复:
我认为胶片黑白抓拍方面的纪实摄影,才可以考虑使用135底片,比较轻巧、比较快捷。其他情况,都该使用120黑白底片,画质实在比135好得太多,而且使用120的人心情更平静,拍照更认真。比如:人文民俗、风景摄影和纪实摄影的混合,把120旁轴带在身边,很多题材都随手能拍,不用上三脚架拍摄人文。快门声音非常轻微,相机体积也不吓人,摄影师显得很低调,风光摄影和人文纪实通吃。事实上,这类题材哈苏也胜任,它虽然是120单反,但是体积不大、分量很轻,就是需要眼平取景器才更方便。

所以,再好的M镜头,也因为底片的限制,玩不出很棒的画面品质。所以我不玩莱卡。我觉得,蔡司镜头并不差,所以我使用两台康泰克斯G2配了6支蔡司T星镜头。和莱卡对比已经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事,在135这么小的画幅上,已经没有太多的画质可对比的空间了。

说到扫描仪,你想要买品质差的就可以省钱。你都使用莱卡啦,我看扫描仪的重要指标“最大密度值”你就要考虑,3.6以上的专业级扫描仪是基本配置。你能买那么贵的相机,根本不该考虑更便宜的廉价扫描仪。千万别在扫描仪上面省钱,那就本末倒置了!我建议你应该考虑更贵的扫描仪,比如中晶ArtixScan 2500,非常好!价格么,一万五左右。它的最大密度值或许指标不如爱普生V700,但是感光芯片很大,扫描的画质确实很棒。这就比如135全画幅相机比半画幅相机的感光芯片大很多,成像就不会比半画幅差。


[心民 编辑于 2011-11-07 12:57]
只有经历过了,才有资格说“好不好”。

先不说艺术,先说说胶片摄影纯技术的有趣的方面吧,这涉及到动态范围的大小。举个例子:从一个长廊里向外拍摄,现场光反差很大,最重要的暗区(长廊里面的结构)测光是:ISO100、F32、2秒;最重要的亮区(被阳光照射得很亮的大面积地面)是ISO100、F32、1/125(之所以用F32,那是因为使用大画幅的干板拍摄)。这样的光比相差8级,只拍一张,黑白胶片冲洗后各区域都可以得到适当层次,数码相机直接拍的肯定出不来,通过PS处理也很困难。难道使用HDR合成?那谁都会,胶片也能做(多拍几张不同曝光,然后扫描,然后PS合成),但是想只拍一张就出来层次,这样做,是摄影的乐趣,也是艺术圈里的高境界(靠纯技术,不靠PS合成,不靠PS美术拼图),这样一次出来的片子价值更高。

在我们华影锐视的胶片摄影班里,所有人都学会了这样的方法,这是亚当斯的显影控制法。摄影,不学习不行,高手点拨就是有用!有人说,摄影不需要学习,那太极端了(其实他自己也带过徒弟)。艺术要自己去悟,非常重要,但是基本功,需要向前人学习,而且基本功的学习,不是几天就行,需要长时间磨练。就如同美术界、音乐界,基本功的学习极其重要!

不懂胶片就不要说胶片不好;不懂数码,也没别说数码不好。只有两边都懂,才能说明白各自的优缺点。你赞同谁的观点无所谓,但是,你该真的懂其中技术特点,才不盲从。

把胶片摄影称作“陷阱”的人,几乎是完全的不懂胶片的人,暂时没有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资格,“旁听和提问”更适合你,等你懂点胶片知识,再来“评价”胶片吧。我就事论事,别听着不高兴,不是针对具体的人,而是一贯的社会惯例:有长久的经验,才有判断的能力和评判的资格。

初学者使用胶片,可以学会很多数码相机无法提供的知识,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对他在做影调控制、精致的构图控制都有帮助。构图方面确实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学习到,但是,正如高手的一句话所说:“拍之前停一下,想得更多些,对于初学者会有很多好处。”胶片拍摄不能拍了马上看到,这就需要拍之前多多想想,用数码相机会使很多初哥(不是全部)拍起来匆匆忙忙,这些“停一下,多想想”,对于初级水平的朋友会有很多数码相机带不来的收获。

摄影学习,不需要“快”,需要慢慢的拍。练习过程不是赶任务,马上成像不是最佳的学习手段。在数码相机学习的课堂上(外景现场教学),我们训练学员的过程中,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段:规定一个景只拍两张,拍了不许看相机背后的屏幕(只用光学取景拍摄,关闭屏幕显示),然后马上交作业。当场分析大家的拍摄效果。就会发现他当时很多不注意的取景问题和技术问题。这样的训练,效果非常有效,不让你拍了看看然后删掉、再拍再删掉那样的随意拍摄。于是,拍之前就会想得比较全面。学习后,就会在真正需要你快快完成任务的实际应用场合,你不会手忙脚乱的拍拍看看的左右为难。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有去实践了,才有资格否定它,否则又如何继续探讨?



[心民 编辑于 2011-11-10 11:49]
引用:
原本由 otcolin 发表
心民老师,请教个问题。

在120相机哈苏503CW和富士GF670W中如何选择?谢谢!  



心民回复:
这完全是两类相机,哈苏503是单反相机,可以:
1、换后背:通过不同后背在不同反差景色的拍摄,建立不同的显影方式;
2、换取景器:非常方便低角度取景;
3、换镜头:可以获得超大广角和中长焦的不同视野。

富士670是旁轴取景相机,上述三项全是不能更换的,带W的是等效焦距28mm镜头,比较适合人文民俗纪实摄影的便携拍摄,但是如果拍摄黑白卷,那就非常不方便!拍摄人物肖像不可能,超大广角风光摄影也别想。总之,从功能讲,不能比120单反。从便携上讲,你对比的是哈苏,那么轻便方面也不比哈苏有更多优势,因为,哈苏实在太轻、太小巧了!日本的“勃朗尼卡SQ系列”完全仿照哈苏,所以也属于非常小巧的120相机。

结论,从长远看,按你的问题,我认为,哈苏比较实用。只是哈苏价格比较贵而已。
引用:

心民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很纯粹的摄影菜鸟,但是对摄影有极大的兴趣。手里唯一的器材就是几年前富士出的卡片机Z10fd,用到现在对它十分不满意,出片容易模糊泛白,还抵不过人家高端手机拍出来的效果,所以想把它换掉。现在疑问来了:
在看到您的帖子前,我一度很迷恋宾得的单反,尤其是粉红色的KR(没办法,女生都是外观控吖),但是又听说K5搭配三饼干才更实用,因为轻便小巧,成像质量相当不错,可惜不是彩色的外壳,而且这样的搭配它的价格也着实让我吃不消吖。
您说,学摄影用胶片拍摄,效果更好。可是我对胶片机一无所知吖,不知道适不适合我用。我喜欢拍些花草,风景之类的,很少拍人像,因为我觉得我刻画不出很有内容的照片。如果真要入手胶片相机的话,我该怎麽选择呢?它拍出来的效果会不会比K5+三饼干好吖?会比K5+三饼干贵嘛?因为我才参加工作,木有钱吖,T.T,另外能不能麻烦老师,推荐一款胶片相机呢?最好是能买到新机器的产品。
希望老师看到我的留言,能回答我,  




心民回复:
玩玩旅游摄影以及一般的花花草草拍摄,还是数码相机来的方便,还真的不一定要买胶片机。如果是想认真学习摄影艺术,想从中享受更多的快乐,那才有必要考虑胶片相机。

你该不是仅仅因为钱少而考虑胶片相机的吧?钱少很正常,刚工作,靠自己不靠父母,这我很欣赏!喜欢摄影,从胶片相机入手,结合图书和老师的帮助,你一定能很快学好摄影,而且,如果把摄影玩到了高水准,更会喜欢胶片摄影。

在国际上的摄影艺术圈里,比较低端的摄影,才离不开数码相机呢!高水平的人群里,只有新闻记者离不开数码相机,他们不是摄影艺术圈(商业摄影当然用数码,更方便、效果更好,而且高手云集,但是离摄影品味、摄影艺术更远。)。没办法,胶片摄影目前地位仍然非常高。玩胶片,不是偏好,是趋势!圈子不同,想法不同,难以沟通的话,不沟通也可,但是不必相互指责。

只是喜欢拍拍花草,数码相机也很好用的。五千元就可以买到很好的数码相机包括镜头!比如:为了轻便买松下G3+变焦饼干头;为了快速拍摄买佳能尼康的低端数码单反相机。

如果认真玩玩摄影,胶片机一定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收获和乐趣,推荐看看一本书:《美国摄影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它不是摄影艺术书,主要是摄影技术讲解,还讲到了胶片冲洗和放大,适合初学者阅读。见下面图片。风光摄影,很适合胶片拍摄,那种厚味儿,对比数码相机拍的画面真是非常明显的不同!

胶片相机正在生产的很少了,而且非常昂贵,都是专业人士喜欢的高端120相机以及大画幅相机。建议你买一台二手相机,但是你家那边有没有,我就不清楚了。北京上海都有二手相机市场,非常便宜,也很可靠。网上购物能买到很多二手相机,那就需要你的好运气了。我们身边很多人通过淘宝和eBay买东西,一两年来一直还算幸运,大家都买到了好东西,按他们的购买比例,80%的交易令人满意。

你是女生?体力有限?但是我身边的很多女生并不在乎相机重一点,因为,双肩背包在身上不感觉太重,拍摄时也不是把相机拿在手里拍风光。下面三种胶片机供你考虑:

1、120单反相机,贵的是哈苏(三五万起步),便宜的比如“勃朗尼卡SQ-A”、“玛米亚645”和“玛米亚RB67”,物美价廉。SQ-A五六千,后两者就更便宜了。120单反相机功能全面,专业人士爱不释手,风光摄影、人像摄影通吃。

2、120旁轴相机,比如富士6×9、富士6×8、富士6×4.5,二手的3000至7000不等,镜头有两种,其中广角镜头等效28mm的比较贵一点,非常适合风光摄影、人文纪实摄影。但是不能换镜头。

3、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很便宜的海鸥相机几百元,适合胶片摄影入门学习。但是只有标准镜头,不能换镜头。

我没有推荐135相机,主要是觉得135底片目前局限性比较大,一般用在人文纪实摄影上,风光摄影基本不用。120底片禁得住放大,昨天我们刚刚制作了两张一米见方的大片,胶片使用“伊尔富HP5”,66正方形画幅,画质确实不错!对比大画幅当然有差距,但是比5D2拍的画面,应该好的多。我在学校即将展示两张对比片,都做成一米五的大片子,一张是胶片,另一张是佳能5D2的,我相信差距会很明显。

今天的人都很明白,即使开始先买了胶片相机,也还会买数码相机,所以,手里两种都有时,大家都慢慢懂得如何权衡数码和胶片之间的意义。我也是两边都玩,摄影创作多用胶片(偶尔用5D2数码单反或者适马DP1),平时生活记录、人文纪实拍摄大多用数码相机(K5单反、微型43、卡片机S95)。

有什么不明白及时来信,发邮件、发短信均可,买胶片相机说起来话很多。有些人否定胶片的价值,我们则非常肯定它的价值,这叫做价值观不同。也是品味不同。




[心民 编辑于 2011-11-19 09:26]




引用:
原本由 8style 发表
谢谢心民老师很耐心的回复,我今天到我们这的数码城去看了,我们这小地方,都没有您说的相机卖,连我之前喜欢的宾得单反都没的卖。网购不知道可靠不吖?数码产品毕竟不比衣服吖,心民老师我纠结了。T.T
心民老师,我是换好的卡片机呢?还是换成单反,还是去买胶片相机呢?我困惑了。
还有,今天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种很漂亮的小花,我用我的Z10拍了很久,都没办法拍出小花的可爱,我想我不仅需要更换器材,还需要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有了好的摄影技巧,即便不用高端器材,也能出好片片。对吧,心民老师。O(∩_∩)O~
整好心民老师推荐了一本好的教材,谢谢了吖。  



心民回复:
你喜欢花草,还是数码相机吧。佳能的低端单反够了。好好看我这个帖子,有很多建议。
引用:
原本由 一木林森 发表
老师:习作1.2.是店冲店扫,无后期处理。
1.店冲扫水平如何?
2.本身拍摄的曝光等因素对冲扫的影响?
3.扫描后一般简单的后期如何做?



心民回复:
按你的顺序:
1、店冲扫?我不太知道每个店的服务差别,一般专业图像输出店面,扫描品质很好。

但是冲卷么就不好说了。说彩色吧:大的店冲洗多,药液不断补充,药水显影能力很稳定;小的店,冲洗少,三天也许才开机一次,药液放几天就氧化,那样冲洗效果就不好。

黑白卷显影需要好的药液,我认为,D-76虽然很好,但是不如柯达原装浓缩液更好,也更不如伊尔福原装浓缩液。主要是D76由人工控制,每个人配的药液都不一样。浓缩液是工业化生产,药液很稳定。除非自己配药液,那么,D23配方很不错,你可以自己试试。我认为,黑白一定是自己手动冲洗,因为,黑白的影调控制不是标准冲洗可以满足的,要根据你的景物反差,控制冲洗的时间,甚至控制药液的配比。

2、你拍摄时的曝光,决定了冲洗时的方式,太多的变化了,你要从基础学习,买一本专门谈黑白冲洗的的书看看吧。

3、扫描的好坏决定了画面的最终品质,扫描很好的图片,效果是“灰灰的”,影调很丰富,但是平淡的影调需要后期处理。黑白和彩色都是这样。后期处理也主要是提高反差和控制高光层次,那就说来话就长了,因为不同的景色,后期处理也不同。我把图片调入CR窗口,做很多调整(锐度、亮度、曲线暗调等等),还会在PS里的图层中做适当的分区调整,做到不失真的原则和影调丰富的原则。

总之,你应该有全面的数码后期处理知识,因为,扫描后的画面就已经是数字图像了,有点像数码相机拍的文件,但是仍然保住了较多的胶片味道。

最好的后期处理,可能还是传统的暗室使用相纸放大,但是,那样的问题将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了。我们华影锐视正在建设黑白暗室(彩色暗室涉及到药液保鲜问题,必须每天冲洗,我们不做商业运营,因此不能考虑),配备能用4x5底片的放大机,使用可变反差相纸需要使用彩色放大机,为喜欢胶片放大的朋友提供快乐的空间。嘿嘿,总有人烦我为华影锐视做广告,我就是要说,我总忘不了说到我们的“华影锐视”,因为,这里已经是影友的快乐天堂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12-03 09:47]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识途老马 发表
“味道”也是个人主观感受,多数人是无法区别的,何况“味道”只能闻,是不能看和听的,呵呵
  


我想大多数人都明白所说的胶片的“味道”不同于饭店里的酒菜的味道!胶片的味道却是不可以闻但是可以看的!  


心民回复:
赞同!味道不全是个人的独特体会,胶片味道在懂胶片的人眼里,一看就能看出了,放大到24寸,大家一眼就能体会到,说明胶片味道还是有很多共性的!看不出来的人,那他和胶片还很远。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谢谢老师支持和赞同!我们有共同语言!顶一张自己冲扫的请老师批评!大光圈手持拍摄,噪点很高!  



心民回复:
照片确实不错!欢迎常来聊聊。用胶片不在乎颗粒(不叫作噪点),只有大画幅大底片才能很细腻,135底片有很多人就是为了颗粒性才玩儿的。



[心民 编辑于 2011-11-22 23:43]
引用:
原本由 一木林森 发表
感谢心民老师传道解惑!您是位受人尊敬的人!另有站内短信给您劳烦有时间指导。  


心民回复:
给你做了回复。我是不太关注器材的买卖,如果你器材太多又太重复,就带关键的,别的不犹豫。想器材的事太多了,往往让摄影的时间变少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11-26 21:2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