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心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4882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学摄影用胶片拍摄,效果更好!(有问必答,不断更新)(四)

热度 1已有 150875 次阅读2011-5-22 12:07

引用:
原本由 cb007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一木林森 发表
感谢心民老师传道解惑!您是位受人尊敬的人!另有站内短信给您劳烦有时间指导。  


心民回复:
给你做了回复。我是不太关注器材的买卖,器材太多,往往让摄影的时间变少了。  



心民老师,我们是上班族,摄影是爱好。除了旅游外,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锻炼摄影技术呢?  



心民回复:
业余爱好者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都想拍,结果什么都拍不好。风光、美女、花草、静物、街头抓拍、民俗纪实。我觉得,应该先集中精力拍一种题材,拍好后,再说别的。比如风光,天天琢磨风光的构图、严格的曝光、风光的后期处理。看相关的书,听相关的课、拜这题材比较出色的高手为师......慢慢来,不要急,有老师指点着,半年能有提高就算不错的了。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入手了爱普生v500,试验扫了2次。。效果不理想。一是照片有点变形;一是噪点多画面不干净。。。能给指点下使用注意事项和设置?谢谢了!  


心民回复:
V500性能不错,就是动态范围比较低,扫描的底片面积比较小(最大就是120底片),你说的两个问题应该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1、颗粒粗:是你的底片颗粒很粗(底片没有噪点的概念),135小小底片你使用100%在电脑屏幕上看,当然颗粒多且粗大!应该50%看,好的135底片应该可以接受(比如T-MAX100和Delta100),当然是120底片更细腻。

2、变形,那可能是你没有把底片放平整,请你把变形的扫描结果发上来,我们看看。你说的变形我简直听都没听过!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入手了爱普生v500,试验扫了2次。。效果不理想。一是照片有点变形;一是噪点多画面不干净。。。能给指点下使用注意事项和设置?谢谢了!  


心民回复:
V500性能不错,就是动态范围比较低,扫描的底片面积比较小(最大就是120底片),你说的两个问题应该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1、颗粒粗:是你的底片颗粒很粗(底片没有噪点的概念),135小小底片你使用100%在电脑屏幕上看,当然颗粒多且粗大!应该50%看,好的135底片应该可以接受(比如T-MAX100和Delta100),当然是120底片更细腻。

2、变形,那可能是你没有把底片放平整,请你把变形的扫描结果发上来,我们看看。你说的变形我简直听都没听过!  

心民老师,您好!把店扫和V500照片传上。感觉店扫的在噪点、色彩都好。。。上面是店扫,下面是V500扫的。。请您指点!谢谢。。  



心民回复:
扫描技术和后期处理技术要结合一起,你要会使用你的设备,不会扫描的人,多好的设备也一样不行!扫描时要根据你的画面做设置和色彩、曲线变动;扫描后,要对明暗、灰雾、色彩作调整;另外,人家的画面干净,是后期处理了,你不做后期,脏的地方就到处都是。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谢谢老师支持和赞同!我们有共同语言!顶一张自己冲扫的请老师批评!大光圈手持拍摄,噪点很高!  



心民回复:
照片确实不错!欢迎常来聊聊。用胶片不在乎颗粒(不叫作噪点),只有大画幅大底片才能很细腻,135底片有很多人就是为了颗粒性才玩儿的。


  



谢心民老师赐教!俺以为胶片经扫描后产生的那些颗粒就叫噪点呢!我那天傍晚在湖边拍的很多片子都有这种颗粒,还不好意思上传了!




135胶片颗粒比较粗,尤其是一般的民用彩色负片、低端的彩色反转片,黑白的颗粒比较细,如果冲洗得当,画面会细的多!

当然喽,120底片才更好呢!上一台120相机吧,也不贵,拍起来更细心,冲洗方式也方便调整。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回心民老师,俺有3台120的机器,但用得较少!玛米亚C220、雅西卡124G、还有一台极少使用的禄来歌德。俺平时扫街瞎拍还是习惯用便于携带的135的机器,等有机会外出时再用120机器。......  


心民回复:
胶片其实还是黑白来得味道足啊!我不喜欢反转片,是因为它不能让我在冲洗的时候有更多的控制,只能老老实实的按要求去做。反转片还属于更多的纪实性摄影。当然,通过增曝和减曝也能玩出特别的色彩,长时间曝光更能产生特别色彩。但是,我还是觉得,黑白胶片可控空间大,动态范围大得更多,影调控制更有摄影人的创作空间。

你平时不拍120,是因为你担心太多的彩卷消耗,如果玩黑白,自己冲洗,国产卷也不错,成本会很低。而且,120每卷只能拍十来张,就能早早拍完,根据你的目的去冲洗。当然了,你说的相机都不能换后背,不属于好的黑白摄影用相机。为什么要换后背,我在这帖子的前面说过好几次,其中224楼说得比较多。



[心民 编辑于 2011-11-30 22:01]
前面我多次说到使用好的胶片和稳定的药液。我的做法是:使用伊尔富Delta胶片,ISO100和400的各用一半,由于常常买不到ISO400的Delta胶片,也使用伊尔富HP5(这也是ISO400胶片中挺好的型号,但是颗粒比Delta400粗)。手工冲洗,无论是120还是4x5干板,我都使用显影罐,药液是原厂浓缩液“伊尔富LC29”(1:19稀释)。根据高光曝光过度了几级,来调整显影时间。

黑白显影是根据景色的反差来控制画面的影像,高反差的场景和低反差的场景,显影时间完全不同,甚至配方也不一样,显影操作也不一样(比如不用浓缩液,也不用D76,而使用D-23配方;使用亚当斯的两浴显影法等等)。因此,胶片也要分类拍摄。120单反相机通过换后背,使不同的胶片获得不同的显影方式;4x5干板就非常方便了,反正是每张单独拍摄的,可以单独控制显影时间和配方。

所以,我出门总是带着两套相机:阿卡(雅佳)4x5座机;勃朗尼卡SQ-Ai,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相机拍摄。


[心民 编辑于 2011-12-03 10:23]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谢谢老师赐教!我平时拍120的较少主要是没机会外出(家有九旬老母不敢离开呀!),每天散步时顺便扫街还是135的方便。我想我最终可能也要玩个大画幅的,担心散片不好买,还有就是从未用过怕是无法驾驭,另外请教老师,您知道Rittreckview这个机器吗?性价比怎样?




心民回复:
你说的Rittreck View 是日本双轨座机“维斯塔”的前作,太老了,我用过一阵子维斯塔45SP,这是双规座机里面非常好的品牌和型号。45SP是双轨机里面功能最多的。

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单轨座机。这样使用很大的广角镜头也没有任何操控上的麻烦。我常用的镜头是施耐德的72mmXL那支镜头,看看上面帖子里的图片,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那是赫赫有名的阿卡座机和XL超大广角镜头。相当于135镜头的21mm视角。加上座机的平移摇摆,这镜头要有多么大的视场啊!所以我不用双轨机了。我的阿卡单轨机很小巧,比双轨机还要小,轨道可以折叠,收起来放入摄影包非常简单轻松,不占地方。很适合野外风光摄影。买了延长轨,也可以使用长焦距的镜头或者微距摄影。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再向老师请教个问题,最近这些天京津冀地区连日大雾阴雨天,俺带上一台海鸥机消耗灰雾大的公元5003,发现拍的冲的都很失败!拍摄时和显定都应该注意哪些?我只加大了摇晃显罐的力度以图增加反差,但效果不明显。  


心民回复:
你的图片不是反差问题,是取景问题。画面要尽量简洁,黑和白的区域(主体和陪体)要有明显的分布,不能混为一团,谁也不突出。主体要非常明确。去看看网上Milena Galchina的黑白作品吧。建议你拍摄前先用你手机的黑白模式拍一张,判断了你的画面是否值得拍摄,再架起胶片相机。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胶片党人 发表
再向老师请教个问题,最近这些天京津冀地区连日大雾阴雨天,俺带上一台海鸥机消耗灰雾大的公元5003,发现拍的冲的都很失败!拍摄时和显定都应该注意哪些?我只加大了摇晃显罐的力度以图增加反差,但效果不明显。  


心民回复:
你的图片不是反差问题,是取景问题。画面要尽量简洁,黑和白的区域(主体和陪体)要有明显的分布,不能混为一团,谁也不突出。主体要非常明确。去看看网上Milena Galchina的黑白作品吧。建议你拍摄前先用你手机的黑白模式拍一张,判断了你的画面是否值得拍摄,再架起胶片相机。  

老师觉得这样的小景不值得拍,但这却是我散步时经常的举手随拍!我的毛病就是拍片太随意,不讲究不严谨!看来以后要认真改掉用数码相机时随手瞎拍的毛病了!再来张有主体的请老师批评!



心民回复:
哈哈,白鹅和白雪地重叠,主体仍然不突出啊。下面一张比较突出,可是又没了更多的环境。
引用:
原本由 dongmingab 发表
看了老师的这个回帖有些糊涂了:老师一定是喜欢Mileana Galchina 作品,所以才推荐。但是这个年轻的女摄影师相当部分的作品是使用135拍的,用135的中长焦镜头,而非老师推崇的120等中大画幅相机。看了国外网站的介绍,她的近期作品都是数码黑白,是不是我们初学者用胶片相机也要学习数码相机的味道呢?
附上摄影家的图片。
  



心民回复:
哈哈,我粘贴错了外国名字,应该是Michael Kenna(迈克尔-肯纳)英国人吧。老男人,和小女子不是一回事,哈哈。他使用大底片拍摄,黑白胶片。他擅长慢门摄影,也喜欢黑白夜景摄影。他来过中国,拍摄的中国更有独特视角。他的摄影理念是:不怕到“很俗的”旅游景点,在那些地方,他照样会找到自己的独特视角。因此,我们中国的不少摄影师在熟悉的地方找不到拍摄的东西,真是很遗憾!

他的作品如下:第一组是在国外拍的;第二组是在中国拍的;第三张是作者头像。都是他作品的缩微小图。大图,建议影友去网上搜搜吧。




[心民 编辑于 2011-12-07 22:52]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心民老师,观片灯箱和观片放大镜。。。必要有吗?因为我想扫描后就能看了。。。请老师指点?  


心民回复:
灯箱和观片放大镜主要是为了看底片品质,你直接扫描,可以不用了。
引用:
原本由 水如天 发表
无意中看到心民老师的这个帖子,花了点时间一气看完,感触颇深,支持心民老师。
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数码影像大行其道,其盛行的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大量数码垃圾影像。不能否认,数码相机方便快捷,现在许多专业摄影师也开始大量使用数码相机了。我从2003年开始买了第一个小DC,后来又买了一个长焦DC。对于DC的发展,我认为就像90年代的cpu发展一样,科技的进步使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所以一直耐着性子没有上数码单反。直到今年10月份,感觉没有数码单反实在是不方便,才进了一个500D。其实就我个人而言,依然对胶片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年都会拍几卷胶片。前一段时间还进了一个二手的contax Tvs,今年外出旅游的时候,只带了这个小相机,平心静气的拍摄。胶片相机拿在手里,心里感觉是在拍摄,感觉很踏实。胶片拍出来以后,冲洗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扫描的过程带来了惊喜,看片的过程是那么舒服。现在在电脑上看照片,基本上2/3的时间看的都是胶片拍的。平时没事的时候,拿着放大镜看着反转,又是另一种享受。
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玩胶片就是玩一种心态,体验的是整个过程过程,玩的就是这个“味”。
这是我发的帖子,使用负片拍摄,请老师指点一二。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 ... amp;threadid=143465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 ... amp;threadid=128551
  



看了你的照片,尤其是第二组,挺好的!不过,我更喜欢黑白照片,彩色片子要对色彩控制得非常有味道(遇到难得的彩色景致加上好的后期处理)。黑白,要对画面结构控制得非常到位,黑白的魅力要说的话,可以写一本书!除了这本“书”之外的理由,我还喜欢钢笔素描作品,所以更喜欢黑白摄影作品。 下面就是我很喜欢的钢笔素描:



[心民 编辑于 2011-12-19 12:35]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听心民老师的意见T3今天入了,很巧合正好同城有个人有卖,当面交易的,很开心,当天就拍了一卷。但有点问题请教新民老师,t3这机器没有单独的AEL,曝光量的控制好像只能靠曝光补偿?如果不控制,往往容易过暴。在一个是最大光圈2.8的情况下,快门速度在1/25到1秒之间没有其他档了,手持拍夜景的话好像没办法啊?请老师赐教。  


心民回复:
T3是一个程序曝光和光圈优先的自动曝光相机,没有手动曝光。半按快门重新构图,这时测光值锁定;T3有自定义功能,你可以研究研究,我原来有个“自定义表”,后来找不到了。比如可以设置:闪光灯在开机时,是不闪光位置还是自动闪光位置;还可以设置AFL锁定的时间;还可以设置固定焦点和自动对焦(固定焦点很适合抓拍),好象有七八种设置......

快门速度是无极变化的,取景器里显示的很粗略而已,其实每一级都有,最慢到180秒,最快1/2000秒。谁听说夜景摄影要手持啊?除非想瞎拍,1/30秒以下就该使用三脚架。

至于说T3做弱光街拍,那是这样做的:使用黑白ISO400卷,你自己迫冲到ISO1600或3200(进口黑白卷迫冲能力较强),保证手持1/8秒以上,你看不见显示,就只能判断曝光时间已经到了多么的低,尽量1/30秒以上拍摄。底片摄影最大的困难就是弱光摄影。迫冲后,画面品质很差,但是味道很特别,见下面森山大道的作品:


引用:
原本由 dongmingab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能给我们讲讲这两幅钢笔素描表现出的色调和构图的特点吗?黑白摄影中怎样借鉴呢?  


心民回复:
从素描中借鉴影调和构图,是学习摄影的重要步骤。需要你慢慢体会黑白灰之中的影调分布,去体会画面构成上的前景与背景关系,去观察画面的兴趣中心其笔触是如何细致入微,以及陪体是如何轻描淡写。......嘿嘿,说起来话就多了,把你喜欢的素描作品找出来,放在一起对比看,你或许会有总结。也可以去看看美术作品赏析这类书。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见面探讨。真是说话轻松,十分钟能说几千字,而写字太累人了。天津一定也有很多人同时喜欢摄影和绘画,我们都可以见面一起探讨。我们华影锐视有一个“绘画小组”,探寻着绘画给摄影的帮助。

  
[心民 编辑于 2011-12-20 15:40]


引用:
原本由 dongmingab 发表
心民老师,我还是想知道您推荐这张照片的初衷:这张钢笔画就是一张白描勾线,没有明显的影调和光影关系。所以非常渴望老师讲解黑白摄影或者胶片摄影从中能够借鉴的地方。我也想象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构图拍一张照片,会好看吗?



心民回复:
这张图的构图我很喜欢,重点突出了眼前这颗大树,远处的树和房子是陪体。我想可以起名《我家旁边的大树》,有了树的细节,让观者充分了解了你家这棵树的苍老、粗壮、美丽,也看到了你家房子和这棵树及其它树之间的关联。每人理解构图的想法会有不同,我喜欢这张图的原因还有绘画本身的魅力,树的描画非常精美,房子的细节不多,但是树与房子之间的关联却跃然纸上。

有人也觉得房子应该画完整,我觉得这样不完整反而更突出了树的魅力。如果房子完整了,或许会分散视线。绘画构图的兴趣中心不是一定把陪体画得非常轻描淡写(房子细节有,但是不很多),不完整本身,也是弱化陪体的手段。摄影上,也可以利用景深的虚实,来控制主体和陪体。


引用:
原本由 yinduren 发表
心民老师,你好。
我以前只用过小DC,有一点点摄影基础,现在想报您的培训班学摄影。
想买一个玛米亚RB67,您有什么店能推荐的吗。
另外,这个相机操作麻烦吗,我怕不会用,呵呵  



心民回复:
你在浙江?去上海摄影器材市场看看吧,RB67是非常多见的东西,非常好找,挨家对比成色,一定能买到好东西。但是,你什么没有懂行的人,就比较麻烦,你没法认真试用你的货色,有问题你也发现不了,卖家不想骗你,但是卖家大多也是外行人!

北京五棵松器材城也有很多RB67,成色好的需要慢慢找,甚至经常去扫市场,会遇到好东西。懂行的人有空就去逛逛。我每周也去瞎逛。其实我的相机很多,太够用了,没有目标,只是看看新行情。

RB67非常简单,学会用它也就是十分钟的事,关键是你身边要有懂行的人。来北京的话,可以到“华影锐视摄影培训机构”找我。
引用:
原本由 云水天阶 发表
我这里有一个海鸥的135的,df-2ET测光坏了,看来需要个外置式测光表了?只有先拿测光表测光,然后再拿相机设置参数再拍,有点麻烦了.  


心民回复:
你说使用测光表有点麻烦?我们玩胶片摄影的人,全都使用外置测光表,运用得当,速度很快。关键是,你的眼睛也可以帮你的忙。没有测光表,你也可以估计曝光值,这需要训练,三两个月就能顺练到“一看场景就知道曝光值”,可见,估计曝光不可怕。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心民老师好!
用T3拍了10多卷彩色负片,一直是送去店里冲扫,......现在想自己买台扫描仪,爱普生V500,以后想冲卷送到店里,自己扫底。不知道V500扫出来是否比那家店扫的会好?
或者老师能给推荐其他方案比较经济快捷,画质又还不错?我现在不会洗太大的照片,只洗过一些10寸以下的小照片,我想短时间内最大也不会洗超过A4纸那么大的照片吧。
还有一点我暂时没用过黑白卷,因为黑白卷本身比较贵,店里冲扫也比较贵,不知道用黑白卷冲扫出来的图片和用彩色负片冲扫出来的图片后期改成黑白会有哪方面的区别呢?





心民回复:
其实很多店家的服务还是挺好的,但是,黑白摄影我们都是自己冲洗,使用进口的药液冲一卷也就是一两元钱。彩色的胶卷送出去冲洗,只要它的业务量足够大,药液就会比较稳定,效果比较可靠。

说到扫描,一般店家的扫描不能按你的需求扫描,使用多么高级的设备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扫描不是全自动方式就能令人满意的,要根据不同画面调整扫描的色阶,所以,一定要自己扫描才更好。至于说使用V500么,我觉得勉勉强强能用吧。动态范围一般,不如V700(V750)效果好。而且V500扫描的底片大小最大只能120底片。我原来就有学员买V500,没过几个月他换了大底片(4x5)就很后悔,还不如一次到位买V700了,才相差两千来块,可以再也不换了。即使使用V700扫描120底片也可以一次扫描两条底片,扫描135的底片一次能扫描4条,工作效率实在高多了(V500一次扫描的底片太少了)。
[心民 编辑于 2012-01-29 18:41]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心民老师好!
用T3拍了10多卷彩色负片,一直是送去店里冲扫,......现在想自己买台扫描仪,爱普生V500,以后想冲卷送到店里,自己扫底。不知道V500扫出来是否比那家店扫的会好?
或者老师能给推荐其他方案比较经济快捷,画质又还不错?我现在不会洗太大的照片,只洗过一些10寸以下的小照片,我想短时间内最大也不会洗超过A4纸那么大的照片吧。
还有一点我暂时没用过黑白卷,因为黑白卷本身比较贵,店里冲扫也比较贵,不知道用黑白卷冲扫出来的图片和用彩色负片冲扫出来的图片后期改成黑白会有哪方面的区别呢?





心民回复:
其实很多店家的服务还是挺好的,但是,黑白摄影我们都是自己冲洗,使用进口的药液冲一卷也就是一两元钱。彩色的胶卷送出去冲洗,只要它的业务量足够大,药液就会比较稳定,效果比较可靠。

说到扫描,一般店家的扫描不能按你的需求扫描,使用多么高级的设备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扫描不是全自动方式就能令人满意的,要根据不同画面调整扫描的色阶,所以,一定要自己扫描才更好。至于说使用V500么,我觉得勉勉强强能用吧。动态范围一般,不如V700(V750)效果好。而且V500扫描的底片大小最大只能120底片。我原来就有学员买V500,没过几个月他换了大底片(4x5)就很后悔,还不如一次到位买V700了,才相差两千来块,可以再也不换了。即使使用V700扫描120底片也可以一次扫描两条底片,扫描135的底片一次能扫描4条,工作效率实在高多了(V500一次扫描的底片太少了)。
[心民 编辑于 2012-01-29 18:41]  



好,那我就听您的,准备买V700,行货淘宝卖5100,实体店卖6000多。今天我刚在实体店把K5+21+70订了,行货6900+2850+2850。哎,陆续还要进扫描仪,显示器,三脚架这些大件,感觉已经陷进去了。
我想买个宾得ist胶片机,1000左右,不知老师怎么看。主要在网上看这机器配70头能用。还挺不错的,而且以前的老镜头也蛮便宜的。  



心民回复:
胶片机如果买135的,适合纪实摄影,胶片小,颗粒比较明显,正好符合了纪实摄影的粗犷味道,很多人喜欢这种味道。但是如果用于风光摄影,还是需要一定的细腻度,那还是120相机更好。1000左右可以买到比如原苏联的基辅60,正方形画幅非常经典,国产的海鸥双镜头相机也很不错,4B型应该卖五六百元,4A更好,大概一千多元。风光摄影慢慢拍,而且拍摄黑白,一定让你的摄影很享受。
引用:
原本由 jennifer81 发表
全篇看完,心民老师的帖一定要顶!绝对教材水平。。

顺便说说俺的体会,
胶片的感觉真的很好,因为不能立时看到,所以有期待,看到了有惊喜。但是好像现在旅游的话,胶卷应该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买,而且冲洗的地方也越来越少,随着数码的发展,对于旅游照相应该是数码更方便。。

数码的问题是拍的时候太随意,拍很多,好的少。。我觉得是个习惯问题,我发现自己在对构图不满意的时候很难按下去快门,或者本来看到一个漂亮的光线照过来,结果构好图光线过去了,我就干脆不照啦。。不知道算不算是个好习惯。。

PS我还不会,仅用过光影魔术手随便修过图,我的习惯是除非照片的某个地方真的好不然尽量不剪裁,整体构图不好的直接不要了,这样久了在照的时候就会更注意画面的构图,。。。不过心民老师帖子总很多次提到过剪裁的好处,想问下我这样的做法对么?。。。是先考虑构图呢,还是先照回头剪裁呢,毕竟现在像素都很高,剪剪也不影响出图。。

心民老师有空看下俺的相册,指点下构图的弱点呀。。。
谢谢啦。。。
等K5到货。。。。
  




心民回复:
1、旅游纪念照,当然是数码更方便,我也是数码相机不离身的。我平时带着两台相机,佳能S95,康泰克斯T3(或者带TVS Ⅱ),喜欢粗旷的效果时,就用胶片,平时记录还是数码。

2、构图严谨非常好的习惯,欣赏你!我也是尽量不剪裁,我前几天去街头摄影,全体使用135胶片,拍出来的有歪的也有斜的,我看挺好,都不用剪裁。但是我们不排斥剪裁,需要剪就剪,很灵活的思路。如果剪一剪效果更好,为什么不?亚当斯的后期也常常做剪裁。因为我们使用定焦镜头,不太合适的地方也要拍(我们不能跳悬崖或者进河里),所以别机械的排斥剪裁。

后期处理无论是数码还是胶片,都避免不了,但是一定不要误解PS,我们不是为了改头换面,而是要控制层次、控制色调,相机不会自动给你需要的影调。绝不仅仅是构图好了就一切OK。所以,不会后期处理,就不是完整的摄影行为。

你的佳友相册没有图片啊,没看到。
引用:
原本由 jennifer81 发表

谢谢心民老师的回复啊,我的K5+da21到手啦,兴奋中。。。

按照您写的试机了,选的RAW格式,我看有个帖子说要关闭防抖和什么除噪点功能,我关闭了防抖,但是没找到除噪,是不是这个RAW的设置里边没有除噪这一项啊。。。

试机的帖子您说镜头盖盖上照ISO100 和ISO400 1S,4S,15S各一张就行了,可是我看还有的帖子说照白纸,反转啥的,有必要么?敬请指点。。。

水平仪没必要测的吧,家里没有水平仪,我就默认桌子是平的,看了一下没有偏差就行了。。感觉水平仪意义不大,不知道开了它会不会影响速度啥的


我的照片分了3个专辑,点我的相册在左边列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正中那么大个位置它就不显示,只能从左边选了文件夹点进去才能看  



心民回复:
我的做法你可以参考:不考虑JPEG了,我用RAW,你带个笔记本电脑,装好PS-CS4(或5),到时候测试前,把宾得相机的RAW设成DNG,盖上镜头盖,用手动对焦、手动曝光1秒、2秒、4秒,ISO100、200、400各拍一张全黑的图,在PS里把DNG转存成TIFF,就可以用测试软件测试了。

拍摄白纸做反转没必要。坏点在全黑的画面里足可以完成测试了。

水平仪在拍摄建筑和录像的时候常用,对速度没有影响。

你的相册看了,很欣赏!有的视角很不错。可惜很多画面后期处理痕迹太重。要知道,好的后期处理几乎看不出处理过。画面色彩味道不是强加上去的,要自然的融入画面影像的味道中,所以,任何画面最终的完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好的摄影作品不光是摄影本身,功夫还在摄影之外。


[心民 编辑于 2012-02-01 14:51]
有一本书讲到了摄影人的思考,任丰老师的《大画幅摄影指导》,前言里面说到了摄影的思路。不是相机问题,是想法的问题。他说到了大画幅相机起初是技术优势吸引他,然后由于是拍摄速度慢下来了而改变了摄影观念,最后超然于摄影构思和观念,进而考虑更多美的表现,改变了人生观......

这里我上传任丰老师这本书的前言,希望有心人细细品读:






引用:
原本由 jennifer81 发表

谢谢心民老师,已经下载PS CS5,打算开始学习啦,我相册那些是光影魔术手瞎调的,只是为了个色调,尤其是2012第一场雪那组,是手机拍的,画质本来就差。。

我见到有人推荐一个以奥比多公司的Lightroom照片专业后期调色软件,并非PS,相比要比PS操作简单的多,要比美图等专业的多,不知道心民老师是否知道这软件怎么样,我老觉得PS好像很难啊。。。  



心民回复:
Lightroom我很早就玩,但是后来觉得还是Camera Raw更好用。可以非常简单的配合PS的图层、蒙板,对局部区域做精确调整。所以,千万不要听信那样的说法:Lightroom才是摄影师必用软件。这个说法是给不会更高级的PS功能的人来说的,因为,大多数摄影师其实不懂PS。

然而,我们说的PS,就是包括了Camera Raw ,因此,好好学习Camera Raw 和PS的配合,你一定受益更多!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多次说到Lightroom和Camera Raw的区别,进入下面的链接,在关键字搜索Lightroom吧: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 ... 2&threadid=2222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入t3以后拍的一些片子
http://www.photofans.cn/album/showalbum.php?userid=345256
在左侧目录里,全部为t3拍摄,店扫,请老师拍砖。  



心民回复:
非常喜欢你的《坐车回家》,非常生动!多多拍啊!期望看到更多你的胶片作品。你说的店扫看不出品质好坏,因为图片太小。其它图片看不到,说是你“没有展示”,我也不懂如何展示,我的图片都是放在帖子里,不懂如何放入相册。
[心民 编辑于 2012-02-02 22:44]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入t3以后拍的一些片子
http://www.photofans.cn/album/showalbum.php?userid=345256
在左侧目录里,全部为t3拍摄,店扫,请老师拍砖。  



心民回复:
非常喜欢你的《坐车回家》,非常生动!多多拍啊!期望看到更多你的胶片作品。你说的店扫看不出品质好坏,因为图片太小。其它图片看不到,说是你“没有展示”,我也不懂如何展示,我的图片都是放在帖子里,不懂如何放入相册。
[心民 编辑于 2012-02-02 22:44]  



这次应该能行了。传照片的话就在“我的相册”里,然后“管理我的相册”,点“上传照片”就行了,传完得给图片归下类,不然展示不了,我刚才就是没归类。  



心民回复:
看见了,你的照片很有细致的观察力!给你其中一张赠分了,到你的站内信息可以看到提示。

谢谢你教会我怎么用“管理相册”,我从来没有关注相册的事,我对展示自己,比较看淡。以后我也尽量去展示,玩玩乐乐。原来都是别的朋友帮我做。
引用:
原本由 宾得K7用户 发表
心民老师对禄来35S这款相机怎么看,我只想买个便携相机随身记录身边事。最好是全机械手动的,,有人说它不好对焦(要估焦),但的确是个让人一见就喜欢的小机器呀。
  



心民回复:
反正我不喜欢禄来35系列,主要是两项:

1、镜头40mm的视角我不喜欢,不如35mm、28mm实用。定焦镜头的光圈3.5,也有点小。

2、安装胶片的方式太麻烦,耽误时间!这类小相机本来也就适合纪实摄影(胶片在这个时代,风光摄影也就是120胶片可以胜任了),用来纪实摄影抓拍,换胶片是经常的事,太繁琐、太慢的方式,让人很烦。

手动估计焦点还可以接受,不过,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还是更方便的,纪实摄影么,经常来不及精准的考虑曝光,有自动曝光配合曝光补偿,还是更方便。我使用康泰克斯G2,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时,配合曝光补偿,非常好用。即使不做曝光补偿,多数情况也误差很小。可见G2的局部测光方式非常实用。
引用:
原本由 行者乐摄 发表
   关老师,看了这个帖子后,再综合一些论坛的纪实摄影---G4摄影网,发觉他们大多用胶片机,更对胶片机有兴趣了。
   你能推荐一台胶片机吗?,它要小巧一些,扫街用的,它的功能尽量强大,有遥控器更好。胶片机分什么像现在数码的全幅之类的吗?如何鉴别?--这个太麻烦了吧?或者你在北京帮物色一台?
   胶片机的相片,自己冲洗容易吗?你说的那个扫描器,它可以不用冲洗,就直接扫描胶卷里边的图片出来了吗?
  真的一点不懂。  



心民回复:
用于纪实摄影的胶片相机其实很多,但是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快门和过卷的声音应该小;
2、体积尽量小,单反相机不如旁轴相机来的轻便易用;

——胶片机完全没有数码卡片机那样的时滞,按了快门马上就能拍下来。所以抓拍速度都比数码卡片机来得快。至于说画幅,只有两种可以考虑:135底片和120底片,这方面你要看看书,如果连相机的画幅还不知道,我这里就难于写那么多字了。

135相机适合做纪实摄影有很多,旁轴相机里表现很好的就是康泰克斯(康泰时)T3和TVS Ⅲ、TVS Ⅱ这三台价格不高,成像超好,声音极小。至于说,欧林巴斯、理光、美能达、尼康都有很好的胶片小相机,那些很难买到,声音都不如康泰时的。声音最小的是黑机身的柯尼卡“巧思”,其静音功能,世界第一!但是也不容易买到成色好的。上述都是旁轴相机。135单反也勉强可以做纪实摄影,但是比较引人注目,过于张扬。快门声也很大。

120相机也能做纪实摄影,要抓住关键的瞬间,其实胶片用不了多少张,所以,一卷6张到10张都够用。比如玛米亚7Ⅱ、富士67、富士69,这些都是旁轴相机,快门声很轻,体积比135相机大,但是比120单反小很多。120单反相机操作麻烦一点,不太适合抓拍,声音也比较大,不过高手里也有人这么用。

虽然说120旁轴相机体积大一些,但是比起任何135胶片机成像更好,只好权衡中取其优点了。

相机你要去买二手货,到大城市都有二手相机市场。按你的花销计划买,两千到七八千的都有。

扫描仪不是冲洗胶卷,你要先冲洗胶卷。彩色的需要在图片社冲洗,找好的图片社,药液稳定,冲洗得好。只冲卷,不洗照片,回家自己扫描。但是彩卷冲洗费比较高,我们主要玩黑白(喜欢黑白),正好省去这个花销。

黑白卷当然自己冲洗,非常简单,买本书好好看看,学习方法。使用进口原装药液,每卷冲洗成本一两元。扫描后做一定程度的后期处理,然后打印照片。


[心民 编辑于 2012-02-11 10:34]
引用:
原本由 暗夜潇湘 发表
我本来准备买RB67.后来看到店里有个GW690III型,旁轴机好轻便啊,不过视角等效135是35mm的视角,底片69的。不知道用来拍风景,这个视角好用不?还有就是这个相机的视差怎么样啊?  


心民回复:
我查阅了资料,你说的GW690III是90mm镜头,等效焦距是39mm,不是35mm,这两个数字在取景视觉上相差很大呢。和我的那台69只是镜头不同,其它都相同。

我的是GSW690Ⅲ,镜头是65mm,等效焦距是28mm,相机全机械不用电池,手动对焦,操控简单易用,富士龙镜头成像非常棒,28mm的视角很适合风光摄影。我也拿来拍摄人文纪实题材,我使用柯达Tri-X 400胶片,那画面的丰富层次和细腻度,真是令人折服!相对于120单反相机而言,体积小、分量轻,手持用它一上午就能拍摄十卷人文题材(每卷六张),这也不算多!只是快门声有一点过于清脆。

RB67非常好,物美价廉,可惜太笨重。于是我根据需要选着带,有时候都带着(富士69拍人文,RB67拍黑白风光)。RB67我总是用50mm镜头(等效焦距24mm)拍风光,我关心的是能换后背,而不是关心能换镜头,我出门几乎一路不换镜头。换后背才是玩黑白胶片摄影必须的事!想明白为什么换后背重要,我讲过很多遍,请在这个帖子上面的关键字搜索中搜“换后背”,就明白了。




[心民 编辑于 2012-02-19 09:54]


引用:
原本由 因非子 发表
引用:
原本由 心民 发表
......
120胶片机的价格千差万别,二手的很多品质很好,足够你使用好几年,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别一上来就哈苏之类(两三万的花销也不止),用家经验太少,用不好还可能把相机搞坏掉!哈苏最容易被用坏,因为,哈苏在操作上有太多的禁忌。我比较主张使用玛米亚RB67,过去影楼普遍使用,今天全淘汰了,正好胶片初学者接着用!标配(一机身、一镜头、一后背),一千多到三千多,成色不同则价不同。  



我以前听说哈苏皮实,怎么操作都不容易坏,看来还得当心点。谢谢心民老师。

  



心民回复:
哈苏的质量很高,正确使用,一般不会坏的。关键是使用哈苏的禁忌太多,而且保护装置却不足。这方面远远不如日本的120单反相机。120单反本来就是有很多禁忌,比如其中之一是“不给镜头快门上弦,就不能换镜头”,玛米亚、勃朗尼卡、富士这几种日本120单反,都能做到锁死机构,而哈苏却不能锁死,结果,有时候不小心把镜头拿下来了,才发现快门没有上弦,完喽.....!!!镜头再也别想安装上去了,也就是说,相机坏了,花钱修去吧。

而这问题在我说到的上述几种日本120单反相机上根本不会发生,没有上弦,再使劲你也拿不下来镜头! 而且哈苏上弦要上到底,否则使劲拿下镜头也一定坏掉相机!哈苏给快门上弦过程中不能按快门按钮(居然可以按下去),否则上弦不成功,你却以为上弦完成。因此,上弦要专心,不能随手上弦就卸下镜头。这些问题,在玛米亚和勃朗尼卡上面都不会出错。



[心民 编辑于 2012-02-19 10:39]
引用:
原本由 day2000 发表
老师能否推荐一个外置测光表?  


心民回复:
我用日本“世光”758D,防身防水滴,功能全面,2800元左右。比德国高森、日本肯高的测光表都更好用、更省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宇宙. 2016-6-2 08:56
学习老师诲人不倦,精心育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赞一个。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