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心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4882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学摄影用胶片拍摄,效果更好!(有问必答,不断更新)(七)

热度 1已有 150808 次阅读2011-5-22 12:07

引用:
原本由 行者乐摄 发表
非常感谢关老师的指导。
到现在我怎么对自己放大底片非常钟情!
因为我权衡了一下,一个好的扫描仪与一个二手的好的放大机,价格相当,约五千多。我不如自己放大。  



心民回复:
不是钱的问题,是各有优势。

放大机限制多,比如你买的是大底片放大机吗?将来你拍摄更大的底片,难道就要换放大机吗?要有长远考虑。

放大机的镜头可不是便宜的东西!三两千也就买个中档的。

自己放大的尺寸也有限制,你几乎买不到超大的相纸。而喷墨打印却能轻松制作一米五的大片子。

然后就是成本,药水会过期,你放大越多,越省药液;相纸也会过期,你买来后要及时用掉。你到底有那么多作品需要放大制作吗?

唉,等等如此这些,都需要你考虑......
引用:
原本由 yzdapang 发表
请教心民老师:
我使用epson v700扫描66底片经常出现牛顿环。因为没有片夹,所以直接铺在玻璃上扫描。在网上查,有的说用防牛顿环的玻璃,有的说使用专用片夹,花费在100-200左右,不知道哪个效果好。若老师知道,望您赐教?
顺祝您身体健康。  



我认为要用底片夹,要和玻璃保持一点距离。
引用:
原本由 蟑螂先生 发表
纠结了很久,终于入手美能达x300,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心民回复:
135底片主要用来人文纪实摄影,风景摄影需要用120的,否则你难以忍受135胶片上面的颗粒。颗粒性,往往在人文摄影中是有魅力的因素。
引用:
原本由 蟑螂先生 发表
心民回复:
135底片主要用来人文纪实摄影,风景摄影需要用120的,否则你难以忍受135胶片上面的颗粒。颗粒性,往往在人文摄影中是有魅力的因素。  




......今天下午去西湖边拍了一些,在拍摄的时候,感觉要对准一个东西才好,不能把整个风景拍下来,这个感受是不是就是老师所说的135适合人文纪实摄影,不适合风景  


心民回复:
第一,任何底片,只是画幅大小,只影响了成像的画质,不会影响到你的取景构图。

第二,镜头视角(也就是镜头焦距长短)决定了你的取景构图。你说“不能把整个风景拍下来”我真看不明白。是不是你的镜头是50mm的?视角比较窄,不适合风光摄影。你该配个28mm的镜头。

第三,我说的120更好,不仅仅画质比135好得多,关键是拍摄方面,120相机用起来比较慢,一般都要用到三脚架,这样更能让你体会到认真、慢节奏,更能让你拍照前思考得多一些。我在大学学摄影时,老师逼着我们使用三脚架,就是帮我们这帮初学者客服手持相机构图拍摄时的浮躁。使用胶片也能帮助初学者克服使用数码时的浮躁。

总是有些人这时候会跳出来说“我任何场合都不会浮躁,用不用三脚架都不浮躁,用不用数码都不浮躁!关键是理念,不在于器材。”我觉得这些人说话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懂基本人情冷暖!我明明在说一般规律,他们却一定把我的话放到所有人身上,他们不能理解我的话,因为他们几乎是外星人、是机器人,能克服地球人普遍的弱点,本事特大,令人钦佩!

用你的135照样可以锻炼你的取景,照样可以拍摄风光(拍风光一定用三脚架),任何镜头都能拍摄,只是广角镜头和其他镜头的取景方式不一样就是了。一只特别适合风光摄影的镜头比如24mm,我们也照样用来拍摄人文啊。所以,关键不是镜头,而在于你的用法。



[心民 编辑于 2012-10-03 11:25]
引用:
原本由 蟑螂先生 发表

看完老师的回复,感觉拍摄照片最重要不是在于机器,而是拍摄时候怎么去思考,每个机器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需要把它们的特点给发挥出来,非常感谢老师。
在问下老师,拍摄风景的时候,光圈怎么去调整,现在是50mm的头,  



心民回复:
你首先应该懂得光圈干什么用,三个曝光要素ISO、快门速度、光圈大小,都影响着曝光多少,但是具体的特点却有不同。其中光圈就是来控制“清晰的范围”,叫做景深。因此,光圈该怎么用,你就懂了。

风光摄影一般希望全景清晰,那你就使用较小的光圈拍摄,比如F11,千万不要使用镜头上最小的光圈,要使用比最小光圈大一级或者两级的光圈。但是,拍摄全景清晰的景致,需要控制构图方式,前景不能太近,纵深感要明显。

全景清晰其实是放大较小的时候,才会觉得全清晰,尤其是超焦距使用,你去看看我的另一个帖子《超焦距不是万能的》。因此,对焦的地方非常重要。

当然了,风光摄影也可以使用较大光圈,让主体清晰,前景和背景都模糊,这也是艺术效果。这更需要训练构图的能力了。
引用:
原本由 行者乐摄 发表
关老师,RB67的长是24.5cm,宽14.5cm,高14.5cm,本人亲自量过。不知配什么包?要的是双肩包,如果你知道,请告诉一声。锐意网上的包包内部并没有说明长宽高,它只说明包的长宽高。
另:《A.亚当斯论摄影》,确实是本好书。他对测光表,好像比较喜爱反射式。
另:减蓝滤镜#12,红色滤镜#25,绿色滤镜#58,在锐意网上,他们各叫什么名称?
  



心民回复:
任何的摄影双肩包都可以,里面的小格格布局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如今国内买不到更多滤色镜了。你就买国产“大自然”的吧,能买到什么就买什么。什么号码不号码的,今天,已经对应不上了。原来的滤镜都是雷登滤镜,你那里买得到啊。但是大自然的红镜、绿镜、黄镜都能买到,蓝镜用途不大。另外,国内能买到法国高坚滤镜(方片的)。
引用:
原本由 begonia 发表
心民老师,您对这台机器( Pentacon Six TL )了解吗?这台机器的性能和操作怎么样?容易出问题吗?  


这是潘太康相机,是德国统一前的东德制造的(东德的东西和西德东西,我认为还是品质有不少差距的,同样是蔡司镜头,西德蔡司更好,更精细)。它是120胶片单反相机,早就停产了。很像135相机的操控,不能换后背。这个取景器是腰平取景,还另有配件变成眼平取景,那样就更像135单反相机了。这样的120相机最经典的、自动化程度最高、配件最齐全并且好弄到的高级相机应该是潘泰克斯67系列。

潘太康这相机和俄罗斯的基辅60几乎一模一样,拍摄的画幅是6x6正方形。很多人喜欢这样的画幅,比如我就是。但是潘太康的镜头太难买了,所以我还是喜欢勃朗尼卡SQ系列,非常好用,也足够轻便。玛米亚RB67(或者RZ67)虽然是画幅更大,6x7画幅,但是也非常好用,只是体积大一点,拍摄120胶片反正都要上三脚架,体积大一点就无所谓了。



[心民 编辑于 2012-10-12 09:47]
引用:
原本由 lika 发表
老师好,除了那边数码贴(新手应该买什么相机。。。。)我关注这胶片贴也有一段时间啦,结果数码机没买倒是上了美能达x700和 50 1.4 以及28 2.8这两个头,手上还有个奥林巴斯u2。我还是喜欢扫街多,所以u2是我的主力机啦,x700拍拍人像的,不方便的是x700我要戴眼镜,我视力不好。这段时间开始黑白片啦,呵呵。现在迷上那个黑白味道以及胶片摄影的不确定性,当然还有那期待出片的过程。
不是数码机不好,只是由于数码的便利往往赶在我思想的前面啦。
现在想把x700卖掉换个好些的旁轴扫街,我视力不好,老师有什么建议?
附上我拍的黑白片一张,朋友帮冲洗店扫。
祝老师快乐顺利

  



心民回复:
街拍确实需要体积小,快门几乎无声。你眼睛不好,更应该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我认为康泰时T3很适合你。是135相机中成像最好的之一,轻便小巧,快门几乎无声,反应敏捷。定焦镜头35mm,不能换镜头,但是足够用了。
引用:
原本由 常想一二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4_295:}
关注这个贴子很久了,最近迷上了胶卷摄影.也在学习自己冲洗底片.
在冲洗底片的过程中碰到了几个问题.很菜.但对于一个初哥却很重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先谢谢了{:4_295:}
1:底片冲洗完后发现有局部粘连.
2;在冲洗罐里卷片是平的还是拱的.
3:在冲洗完的底片上有底片纸上的过片指示黑点.
  真心希望能得到老师指导和帮助.谢谢了{:4_295:}{:4_295:}{:4_295:}  




回答按你的顺序:
1、关键是你的显影罐是什么形式的?我们都用塑料轨道的装片轴。不用胶带式的,也不用不锈钢的。我们的轨道是AP的(西班牙的吧),非常好用,从来不会粘连。

2、在轨道里面的胶片当然是平展的。任何工具冲洗,都应该是平展的卷起来的,相互之间平行且有空隙。药液就是在这些空隙之间流动。

3、你说的底片上有黑点,你应该扫描并传到帖子上来给我们看看,不知道什么黑点样子。如果你说“底片纸”,说明你是120胶片?那么你的相机漏光,这基本说对了。

国产相机我遇到这现象太多了,因为,我12-14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每个星期我都去拍照,靠租借照相馆的相机拍照(押金100元向父亲借,租金一天几元是我一星期不吃零食攒下的零花钱,包括买一元一卷的120胶片),经常有的相机就漏光,冲出来的胶片上,有那张胶片纸的号码或者大小不同的圆圆的点,那都是纸上印刷的东西。这类120双镜头相机,有一个卷片记数窗口,如果你在阳光很强的地方看这个窗里的数字,就会漏光!如果胶片取下来在阳光下呆几秒,也会漏光。



[心民 编辑于 2012-10-31 15:34]
引用:
原本由 白璧 发表
“ 怀旧”的心态人皆有之,就本帖的立意而言……我比较认同“老马”的看法。

就胶片器材产生的图片(从哈斯到尼康……)都已经是过去时了。
对初学者,无论你前期投入的价格是多么“低廉”,后期(胶片,冲洗)的费用都是比较“昂贵”的开销,如果用底片转换数码……味道完全两样了。
由于“经济”原因而缺少实践经验是必然的结果
对于“ 意念”与“ 纪实”概念与器材关系不大
早年间,我在暗房中所使用过的技术手段,现如今基本上没有什么用途了……
图片最终表现的“ 结果”是目的,片质尤为关键。

  



一看这论调,就不是懂胶片味道的人,不懂胶片的魅力,就可以凭想象来说话,这样你说服不了任何人。

1、“已经是过去时了”是指什么?哪方面过时了?别拿新闻摄影来说事。

2、“较‘昂贵’的开销”?你计算过吗?我的计算和你的计算一定不一样!

3、“如果用底片转换数码……味道完全两样了。”你根据什么这样说?是你对比过?我敢说你一定没对比过,因为,凡是对比过的人,都发现数码相机的画面和扫描底片的画面还是不一样!也就是说,你如果真的做点实事,做一做基本的对比,也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那些说话和你一样的人,大多都是没做过这样的实事!所以,别靠推理(说什么“反正扫描后都和数码相机一样了”),别人云亦云,你会有和我一样的结论。

胶片扫描后的确是数字化了,微喷输出后的照片和数码相机的画面也做微喷,两者放大到24寸,还是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胶片的仍然更有深度,数码的显得肤浅;胶片的有一种立体出来的效果,数码的图像是平贴在纸上。这,需要真做做实际的放大制作,真实亲身体验才能看出来,也需要你的鉴赏力。胶片使用传统银盐制作大片确实有味道,但是扫描后微喷,胶片味道并不丢!

4、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思想、画面气氛,画面品质也是要有的(有人说反正lomo都可以叫做艺术了,相机好不好根本不用谈了,真可笑!)。在国际上,胶片味道还是更被推崇。别拿新闻摄影的目的和纪实报道摄影的目的来顶替所有摄影目的!

所以,胶片作品在国际上有着突出的、超级的地位,是事实(绝不仅仅是“唯一性”在起作用)。对于初学者,使用胶片练习自己,也是心境的磨练!而艺术摄影,偏偏不需要“快”,不需要匆匆忙忙的拍摄。

  
当然了,像你那样只是拍拍旅游照,确实没必要使用胶片相机,连全画幅数码相机也没必要,不需要体会全画幅带来的画质魅力,继续玩你的D7000,你的帖子我欣赏了,觉得不错(真心话),如果收入旅游指南手册,属于里面挺养眼的图片。

我上面的说法,不是谈需要发稿时间的新闻摄影;不是谈旅游玩玩的记录。我谈的是:一方面强调艺术圈的需求;另一方面建议想“认真学摄影”的有追求的影友,可以考虑使用胶片相机锤炼你的能力。千万不要再说“我用什么相机都能锤炼自己”,这观点我已经在前面批过很多次了!




[心民 编辑于 2012-12-12 19:53]
引用:
原本由 行者乐摄 发表
关老师,你认为买电子天平好呢,还是托盘天平的好?能推荐一款精准的天平吗?你在用的天平是什么牌子什么款式的?  


心民回复:
天平我一直使用很早买的,托盘式,用砝码。配药时通过药粉的微小变化,可以使你的显影效果产生很大差异,这种“后期处理”技术,也是人生的享受(这享受永远不过时)。最终也是数码相机照片产生不了的效果。

大画幅或120黑白底片的动态范围超高,这都不是目前数码相机可以比的,有人说数码相机有发展空间,但是今天呢,我们玩什么?(我们也是数码玩家,而且玩得很深)愿你胶片玩得更好!我不认为,天平品质有那么大的差别。祝你顺利!
祝各位影友新年快乐!
引用:
原本由 年少时 发表
想买台28mm的小相机,选择不多,目前看好富士klasse w和美能达tc-1,比较倾向于klasse w,听说故障率要低一些光圈也大一点,而且有全新的可买。请问老师意见,或有其他推荐?  


心民回复:
我喜欢富士KLASSE W。
引用:
原本由 haozhiping 发表

宾得 DA 15mm f/4 ED AL Limited最大光圈是不是小啊  



心民回复:
如果15mm镜头做成2.8光圈:

1、体积就会很大,失去了饼干头的含蓄、不引人瞩目,以及便携性。

2、大了一级光圈,成像一般来说会下降。宾得的14mmF2.8就没有提高什么成像品质,自动对焦速度还不如DA15更快。

3、景深小?超广角镜头谈不上什么景深概念,大了一级能缩小多少景深?对于拍摄两三米以远的主体而言,景深的变化没意义。

4、有机身防抖,弱光手持拍摄也不需要太高的ISO。
引用:
原本由 即刻出发 发表
在蜂鸟看到同城的影友出G2的机身,成色很好,赶着去拿下了。
同时在T宝拍下一只G28的镜头和胶卷若干,焦急等待中......
相机现在挂在脖子上,抚摸着G2,心里竟有些小小的幸福感......

感谢心民老师。  



心民回复:
恭喜恭喜!

同时建议多玩玩黑白胶片,冲卷自己控制,然后扫描。颗粒多一点无所谓的,玩儿的就是粗犷的画面风格。这种粗矿,数码相机无论如何也模仿不出来的。
引用:
原本由 即刻出发 发表
就像心民老师说的,135的胶片似乎不能约束到我,很快一卷就咔嚓完了。
现在我还不能完全适应胶片相机,比如G2的拍摄距离要0.5m以上,因为没有液晶屏,在放低机身取景的时候只能盲拍,有时候忘记摘掉镜头盖,无法回看等等,如果等照片冲扫出来并能体验到胶片的魅力的话,这些应该都不是问题吧,希望如此。
心民老师,我比较喜欢人文题材,我认为以人为主题的题材最能打动观众,可是congtax的G2能满足人文主题吗?



心民回复:
那么多大师使用135胶片机完成了人文摄影的伟大作品,你如果不能,那一定和相机没关系。何况很多老一代高手,其相机还远不如G2这么好!即使今天,数码时代,135胶片做人文摄影也照样能拍出数码所不能实现的画面品质。

不过,想认真学习摄影的人,如果匆匆忙忙的、不假思索地拍,用什么相机都不会有好的成就。

盲拍,是人文摄影的基本技术,不论是胶片还是数码,都要会盲拍,眼睛看左边,手里却在拍右边......好好练习吧。

0.5米的距离拍摄人文难道不够用?我不理解你的说法。人文摄影一般是两三米距离拍摄的。



[心民 编辑于 2013-02-14 09:05]
引用:
原本由 lika 发表
心民老师元宵节快乐,今晚把帖子又看了一遍,想问下如果康泰克斯T2和富士GA645这2个机子只选一个?我现在取舍不下,T2小巧方便,GA645画质好,我喜欢人文纪实类的
谢谢  



心民回复:
人文纪实摄影应该说135胶片够用了。但是不买T2,应该买T3,镜头更好,35mm比38mm更实用,T3快门和过卷的声音几乎听不到,让拍摄非常隐蔽。

至于说你要用120相机做纪实摄影,也是不错的想法,画质确实更好,但是这类相机的声音很大,即使不要自动过卷的相机,快门声也太响亮!
引用:
原本由 蟑螂先生 发表
没有什么技术可言,看着也有些模糊,希望老师讲解下  


心民回复:
坦率说,画质不怎么好。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你的相机镜头比较差;
二是你用的胶片品质差(也许是过期卷?)
三是你的曝光不正确(时多时少)。
四是你的扫描精度低。
五是你的后期处理水平低(你居然使用“美图秀秀”做后期,那是远远不够的!)

我建议一开始学习胶片摄影的朋友,使用黑白胶片,比如柯达T-MAX 100。用原装柯达TMAX药液冲卷,手动自己干,乐趣多,你的知识水平提高也更快。不要关注色彩,先关注构图用光,同时学习Photoshop。

  
[心民 编辑于 2013-03-21 11:03]
引用:
原本由 jackphoto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开始摸索135黑白摄影,市面上型号多。。能否给说说如何选择黑白胶卷?比如人文街拍胶片品牌差异和选择等等。。。谢谢



心民回复:
是这样,我可不是研究胶片的人。我是用家,用惯了一两种,其它就不考虑了。

我用135黑白卷主要是伊尔福HP5,这是一种ISO400的卷,反差适中,层次丰富,动态范围很宽,颗粒不少啊!感觉上比柯达T-MAX400颗粒粗一点。但是我喜欢这种粗一点,又不要过分粗。因为,135就是搞人文摄影,粗矿一些,显得很有力度!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人文,也常常在画面里面加入杂点,追求这种粗矿。

基于扫描的需要,胶片反差不能太大。T-MAX胶片就是反差偏大,直接用相纸放大,效果不错,但是扫描,则希望反差小一些的胶片。将所有画面层次扫出来,然后PS放弃一部分暗部(最暗那部分)的层次,保住最亮那部分的层次。

我才看到,你在我去美国的那半个月提问,至今我才看到。想必你已经会安装胶卷了。
提问:
心民老师您好,看了你的用胶片相机学习摄影效果更好的帖子,想买个胶片相机好好认真学习摄影。不知道购买 nikon fm2相机+ ais 35mm/1.4合适否? 除了这个,还有外置测光表,扫描仪外,还需要购买其它的设备吗? 谢谢!

.....................................................................................................................................

心民回复:
你应该再好好看这个帖子,我早就谈过什么相机学摄影更好。

创作你的黑白艺术作品,和学习摄影都可以使用玛米亚RB67(或者RZ67)。这相机除了大一些、笨一点,什么缺点也没有啦!我首先关注使用120胶片;第二要使用可换后背的相机。所以你的135相机不好用,画面效果不佳,拍摄起来很轻,容易不认真。相机大一些就要使用三脚架,会让初学者变得很认真。能换后背的好处就更多了。去看我这个帖子吧。

此外还需要的东西正如你说的:扫描仪和外置测光表。黑白胶片摄影才是关键,要买的东西:暗袋(大一点比较好用)、显影罐(一次能冲洗两卷120的更好用)、温度计、1000升量杯(两三个)、配药液的五升量杯、存储药液的瓶子(太大的容易氧化,一公升的正好。冲洗的药液反复使用并配合补充液)、晾干用的夹子。

恭喜拥有6008!抱歉没对比过这两支镜头。平时都是标配蔡司的80头。60那只真的不了解。66正方形画幅我除了会置办80头之外,我会直接购入40mm焦距的镜头,拍摄风光。人文摄影我会置办50mm。

135底片由于颗粒很粗,只能拍摄人文题材,不适合风光题材了。主要是有数码全画幅在这里比着,风光摄影只能使用120底片或者更大的底片来拍吧。

既然拍摄人文题材,你想想人文摄影多么在乎”低调、含蓄“,快门声音咔咔作响就太不好了!所以不建议使用胶片单反来拍摄。使用旁轴135相机声音很小。比如康泰时G2,旁轴相机,快门声很轻,它有七只镜头,都会让尼康和佳能镜头黯然失色,它的蔡司”T星“镜头至今也是世界王牌镜头!还有康泰时T3,柯尼卡”巧思“,雅西卡T5等等不能换镜头的小相机。我说的这几台小相机都可以自动对焦。

尼康F3是胶片时代不能自动对焦的新闻相机,但是性能远远不如同时代的佳能”新F-1“和潘泰克斯”LX“。这些都是不能自动对焦的相机。胶片时代135单反好用的还是自动对焦相机,比如佳能EOS-1v,它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单反相机,而且完美兼容今天佳能
所有的全画幅EF镜头。尼康很多年后出来了F6,也是很棒的相机,但是不能完美兼容今天的所有尼康镜头。你若用135单反,那么使用自动对焦相机会比较灵活吧?——但是这些相机都是快门声比较大的(不自动对焦相机的快门声还更大,主要是技术比较老么)。

另外一台相机叫做”哈苏X-pan“,手动对焦相机,快门声不很大(毕竟是旁轴相机,没有反光板),使用135底片,可以拍摄标准135画幅,也能拍摄两张135底片宽度的”宽银幕画幅“,于是它拍摄风光也能胜任。价格的确贵一点,但是特别棒。

心民回复:
嘿嘿,说说胶片颗粒:

第一,除了超级专业的特殊胶片,比如柯达过去的一种彩色负片是ISO 25的感光度,颗粒超细;或者柯达T-MAX 100黑白胶片使用最佳的冲洗方式(手工来做),颗粒也会比较细腻。那么一般的135胶片颗粒本来就是多、就是大!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告诉影友:“今天数码时代,胶片拍摄风光起码是120底片或者更大底片,135底片不要拿来拍摄风光,拍摄人文纪实摄影还是挺好的。”为什么可以用来拍摄人文摄影呢?这就是第二点。

第二,人文摄影无论是今天数码时代还是过去的胶片时代,都不用放大到很大。一般来说是八寸照片,或者A4画面印刷在画报上,都可以应付;还有今天用在网站新闻报道时,你只需长边1024dpi就可以完全应付所有的网络分享(也就是两百万像素的画面就够了);颗粒多的时候,会失去一些细节,但是人文纪实摄影并不在乎这部分画质上的损失(放大能看出来,而缩小图片就看不出来的这些损失,多数场合可以忽略)。而你觉得画面难看,是你在屏幕上放大很大来看图,这就是“虚假观察”的结果!你应该缩小到15%至20%来观看,此时画质如果是可以接受的,也正好说明它够用了!

第三点是观念问题:颗粒是艺术的组成部分。我从来不会指望民用彩色负片能出什么细腻效果。我2011年拍过很多彩色135负片(去德国一周就拍摄了六七十卷),故意使用ISO400这么高感光度的(只带了这一种富士彩色负片),就是不在乎颗粒多,反而有时候是这种颗粒是一种画面味道。这种味道使用黑白胶片会更加吸引人!所以为了这种味道,很多人继续使用黑白胶片拍摄人文摄影,相机一般都是最好的定焦镜头相机,比如康泰时T3、康泰时G2、哈苏Xpan。

另外,扫描135底片用于人物纪实摄影,分辨率不要用到那么高啊,3200dpi,太可怕了!一般使用1600dpi已经够用了。扫描120底片我们用1250dpi。说到扫描的画面解像能力,v600比v750真是相差很多呢!


2..5米以上拍摄人像没有变形。构图需要你前后移动,有无环境自然能把握。如果不拍摄特写,这两支镜头够了。如果拍摄特写,镜头太短了。广角镜头拍摄人像环境就多,更要主要肢体的变形,拍摄不要靠的太近。

你要放大到多大呀?如果24寸,1250够了,如果想多一点,1600也行。总之你要真的放大一次,别光凭想象。用1600和1250都扫描,都各做一张就知道了。

这需要经历过,才能懂得,不要在那里不做事,空分析。

你把120底片画面制作一张24寸,你是正方形,那就24x24寸吧(我们多用6x9的120底片)。黑白底片,TAX100,高手冲卷,1600dpi扫描然后专业输出店给你出图。同时把K5的画面制作成黑白,剪裁为正方形,也在同一家微喷为24寸,做个对比吧。你会有很感性的认识,不要我来给你费口舌,说了也没用。

事实上,输出时,是由输出公司给你插值打印的,你扫描的精度只代表原始的采集状态,不是直接为了打印,那像素好像不够,包括K5直接拍来的像素也不够,但是打印插值是一种特殊算法,不必去操心,效果很好呢!

我没有这样翻拍过。我对比过几次高精度翻拍和扫描仪扫描,精细的解像力方面,总是扫描仪胜出了。

我对扫描仪不太研究。扫描仪的镜头一般不止一个。我用的中晶artixscan 2500好像就是有3个镜头(就是价格贵),每只镜头分辨率或有不同。总之,我没遇到过你的问题。用爱普生V700扫描了那么多次,也从来没有出问题。

扫描仪涨价了?我想是必然的。玩底片的朋友们的硬件环境越来越糟了。

我的个人看法是,这玛米亚新闻机相机太笨了。不如勃朗尼卡SQ-A好用(也算是和哈苏一样很经典的66正方形画幅)。我认为,如果使用沙慕尼45大画幅配个申豪120后背(能拍6x12、6x9、6x6、6x4.5四种画幅),用起来一点也不慢。如果不做偏摆移轴,一两分钟我就能拍摄完毕,比这台玛米亚新闻机用起来真的不慢。沙慕尼相机也非常轻巧,它确实不是快拍机,但是各种移轴摆动的艺术效果,实在是很好的。等你要求高了,就直接使用4x5底片,那才是最讲究的摄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宇宙. 2016-6-2 08:54
学习老师诲人不倦,精心育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赞一个。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