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心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4882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学摄影用胶片拍摄,效果更好!(有问必答,不断更新)(五)

热度 1已有 101227 次阅读2011-5-22 12:07



心民回复:
校准真是很难做的事,简单的方法就是和你的相机(或者几台相机)点测光做比对,好几块测光表在一起做比对也可以。比对后,如果需要调整“根的参数”,在说明书里讲到了,矫正后如何设置。


心民回复:
谢谢你的巨大支持!整理之后给我邮箱发一份吧,提前感谢了!


心民回复:
恭喜你拥有一台好相机!我没有T2,我有T3和TVS Ⅱ,用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街头摄影非常好,声音很小,我随时装着ISO400的胶片,常常是不举起来就拍了。期望看到你的纪实摄影作品。很多人已经因这种小机器获益匪浅了,用胶片拍摄纪实摄影画面感觉非常有味道啊!


心民回复:
我不知道你的680是什么焦距的镜头啊。它和690只是画幅区别,其他性能全一样。但是我不记得是什么镜头了。总之你计算等效焦距的方法就是按我上次说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135底片对角线长43mm,6×8胶片的对角线是94.5mm,他们之间的换算系数是:43÷94.5=0.46  好了,你去看看那台相机镜头焦距,乘以这个系数就行了。


心民回复:
我建议你从黑白胶片开始,好好练习三个方面:
1、黑白摄影的画面构成特点
2、黑白胶片的冲洗技术
3、扫描后的黑白影调处理技术

反转片是我极不赞成初学者使用的东西:
第一,太依靠别人的冲洗,你自己完全置身之外,对于初学者极不好;

第二,动态范围太低,对于高反差场景,无能为力,大面积死黑的出现难于避免。仅仅这一点,我就不爱用;

第三,过去只有直接用于印刷,才考虑反转片,如果使用放大照片展示,绝对是负片层次更好!

第四,没有更好的反转片冲洗车间,由于冲洗太少,药液再没有十年前稳定,冲洗质量明显不如十年前。而反转片的品质,最重要的依靠就是图片社的冲洗。黑白胶片的冲洗完全依靠我们自己!

如果你有条件控制光比,比如室内静物广告摄影,那么反转片效果还真的不错!但是如果真的用于印刷,那你别忘了:要多拍很多张重复的底片。底片交给别人用一次就难免会严重受伤。


心民回复:
你的相机可以改变ISO设置,设到和胶片一样。或者自动曝光时把曝光补偿调到-2,用ISO100也可。

你有T2,焦距是38mm;我用T3,焦距是35mm。如果还要带数码相机,那么我会带着K5加DA15,大广角和准广角两个镜头配合。多数情况一个T3就够了,你也一样,如果不用K5,心里只想着你的38mm,更会全神贯注,等待最佳瞬间按快门。其实不用带着数码相机,那样反而显得不集中精力。

今天我如果很关注纪实摄影,我会这样带:T3一台,120旁轴一台(比如我的645或者69)。如果我只是随便采风,无所谓纪实摄影的创作,那么我才会带数码单反。比如我出门想重点拍摄风光,顺便拍拍民俗(去吴哥窟),那我会带大画幅一台,K5一台。至于镜头么,可以考虑带DA21和DA15,反正镜头那么小巧,多带两个也非常轻松,不占地方。

很多人坐在汽车上也要拍照,扫扫路边景色,那么可以带个变焦头,比如50-200或者55-300都可以,瞎拍呗,好玩就好。但是在晃动的车上拍照,ISO要提高,以方便提高快门速度到1/1000或者1/2000秒。否则百米内的景色难以清晰。






心民回复:
谁死守着什么了?我们在数码摄影方面非常精通,电脑PS处理图片的能力也绝对是高手!我们在时代的最前列!只有具有了如此高的数码能力,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胶片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有足够影友参考的建议。

然而,学习摄影的手段,到底用什么更好?如果没有研究,就难有发言权!不该认为使用了比较传统的手段,就是不如新的手段更好。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仅仅靠推理,那容易变成盲目评判。实践出真知。如果朋友你用过很长时间胶片,而且实践过使用胶片做教学手段,同时用胶片的能力非常熟练,那才有说服力地来评判别人“误人子弟”啊,是不是?

针对另一个领域:到了摄影高水准后,使用底片,将会更有品位,将会更有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死抱着数码相机,反而没有更高的艺术位置也说不定呢。很多玩过数码又来玩胶片的朋友,最终都说(起码我遇到的人都说),不再喜欢数码相机的味道了。误人不误人,实践过,才能评判啊!

所以说,用底片拍照是给两类人说的:一是想认真学摄影艺术的初学者;二是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摄影艺术追求者。不是针对一般拍照玩玩的朋友们来说的。

其实,每个人爱玩什么是自己的事,每个人自己有判读力,玩得越深,越明白自己该怎么做;这个帖子一开始只是一个建议,我只是谈我的想法和我的教学体会,喜欢来的朋友就来吧,我们一起玩。我目前暂不教书,只是玩玩,以此修养身体,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就来一起玩吧。







又碰到一位靠推理说话的人。


心民回复:
我在1995年购入大画幅(仙娜F),又玩了一阵子仙娜P2,后来卖掉了。过了几年又要重新买大画幅,就有点拿不准了,听信别人的话,认为风光摄影应该买轻便的大画幅,那就是“双轨大画幅”,于是买了双轨(日本威斯塔,然后就是后悔万分!用起来真的比单轨机麻烦!而且几乎不能使用超大广角镜头!心想反正都要在三脚架上用,干脆还是买单轨机吧,用着爽更重要。携带方面我们有自驾车,下车也走不了多远(用带轮子的摄影包)。于是卖掉了双轨机。

非常幸福的是,单轨大画幅没有想象的那么笨重,仙娜F1和F2型非常轻便,仙娜P2很笨重的样子(吓人),但是真的用起来非常快捷、简单,很容易上手,它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功能,但是基本功能居然非常适合初学者快速学会使用!北京二手的仙娜F1、F2和P、P2等货色都有,一两万元为主,三四万的也有;另外,瑞士阿卡(雅佳)也许是世界上最轻便易用的大画幅,单轨机比双轨机还轻便,我主要是风光摄影、偶尔拍摄人像(商业正式人像我收费很高,只有很有艺术修养的企业主才请我用4x5底片给他拍摄黑白人像)。但是阿卡的二手货非常少见,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完全没有,这是还在生产中的相机,都是定制,新机都非常抢手!我用的是阿卡最轻便的、可以折叠轨道的机型。使用施耐德72mm的XL型大口径超广角镜头(滤镜直径95mm),摇摆、仰俯操作非常自如轻松,想起双轨机的痛苦,我真是幸福死了!圈内早就有说法,用上了阿卡和仙娜,林哈夫就不在了。林哈夫的官方网站说,林哈夫特艺系列是“目前在产的大画幅相机里边,精密程度,稳定性能,便携性最好的相机”,我的感受是,林哈夫完全没法和阿卡相比(比轻便还是比操控?比精密度还是比稳定性、耐用性?)。 有人心灵灰暗,我说什么东西好,他就会说我是在给人家做广告,说这种话的人是不想让我帮助摄影爱好者?

好了,我的建议仅是我个人的感受,我严重不支持双轨大画幅!


心民回复:
我感觉,不是像你们说起来那么轻松,我认为,玩数码就是和玩胶片认真度不同,这是很多人亲身的体会。为什么总有人说“我能做到玩数码和玩底片一样认真”,原因是,他没有玩胶片。他要是真的拍上一百张120或者大画幅胶片,然后转手再拿起数码单反,一定就知道什么叫做认真!

再拿一个例子,如果使用三脚架拍摄,就会更认真;换过来,用一台卡片机手持拍摄,马上就变得草率。很多人以及我的体会就是这样。

我自认为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我判断画面好坏的速度很快,看着不好的画面绝不会拍,但是,一当手持拍摄,边走边拍,就远远不如我用三脚架的时候观察得细致,也不如用三脚架时候想得更周到。我在各大学、各种成人学校带学生学摄影三十多年,遇到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体会也是这样。可见,用不用三脚架,主要是速度慢了,麻烦一点了,于是考虑更周到了,大家都一样,看来,我不是另类的笨笨啊!那种任何时候都不草率的人,是神,不是人!(顺便我再说一遍,我们是在拍摄风光,不是纪实摄影。)

相机大小也很重要,拍起来也不同,用135胶片单反手持拍摄,也很随意,一会儿就拍完一卷,一会儿又一卷,于是我让学生们用120相机(最好去用RB67,很大、很笨的样子),速度慢了,反而认真了,这对于初学者,尤其好处多多!——偏偏有人反对我这个观点,说什么认真与否只是态度问题,不是方法问题,不是工具问题,我认为这看法不符合实际,冠冕堂皇,好像挺在理(我也懂,我也能说!),其实是脱离实际的教条!我带学生那么多年中的体会,那是实际效果在说话,不是凭理论在空讲!!

我这里当然不是说,用了三脚架和大胶片就万事解决了,当然是态度问题更重要,但是手段和工具也是关键的训练过程,能改变心态,磨练心智。大画幅就是最大的磨练心智的工具!让你变得更加平和、淡然!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学者(五十多了),他爱好摄影多年,他看过我说胶片好,就在一次见面中把头摇得像拨楞鼓,认为,他手里的5D2一定比胶片效果好,我说:“某种方面确实好,但是效果不一样,你试试拍二十卷120反转片,再拍二十卷120黑白,你家不是有海鸥双镜头相机么。拍了一阵子,你会突然感到,原来你为什么总是画面毛病百出,全是你明白的问题,但是拍摄的时候还是没注意,三脚架都没买吧?另外,画面味道也完全不同的。”

他马上说:“什么是反转片?”........我无语了。胶片基本完全不懂,就来否定胶片好与不好了。

所以,想明白后再讨论这个问题,你必须真的体会体会,有人连好的胶片相机都没有,就在和我“论述”胶片好还是数码好!有人根本没摸过大画幅,就在否定胶片的魅力!有人根本没有用胶片放大过一米照片(起码也要30寸吧),就来说胶片味道不存在!站着说话不腰疼,大概就是针对这样凭想象说事的人来说的。






心民回复:
这两套相机,还是第一套划算:
1、大画幅且不说双轨和单轨相机问题,关键是镜头,150和120有点重复了!但是这套价格真不贵。将来你需要买个90mm镜头(135等效焦距25mm)。

2、RB67这套其实不贵,但是眼平取景器用途不多,你还需要一个腰平取景器。将来也要配一只50mm镜头(135等效焦距25mm)。

——120相机轻便一些,所以我们都买了一套甚至两套(我有RB67配三支头,还有勃朗尼卡SQ-Ai配三支镜头)。但是大画幅相机是另一种感觉,慢慢拍,慢慢思考中,需要你的定力。120和大画幅都该有,如果只想买一套,就买大画幅吧。


心民回复:
你能认真,真不容易啊,小小的135相机很难不浮躁啊!其实,初学者,使用120大相机(甚至更大的相机)才更好呢!而且要用黑白的,不用彩色,更不用反转片,因为黑白底片更让你关注如何曝光和如何控制影调。

我是大画幅,阿卡,4x5底片,平时我喜欢用伊尔福Delta100,但是后来还是觉得T-MAX 100反差大一点,针对吴哥千年古建筑,还是选择了T-MAX 100的干板。柯达的产品仍然货源充足。目前,玩儿胶片的人越来越多了。



心民回复:
我在国外,利用wifi用手机回复,就简单说两句吧:
你这机器确实不贵,但是阿卡的东西要一次性买全所有配件,否则问题比较多,首先是附件难寻,因为两个方面:
一是你图里面的皮腔是普通皮腔,手风琴式,不能用广角镜头。你能买到广角皮腔吗?
二是镜头板,你这里是老式大板141,完全买不到这种附件!大画幅镜头通用,但是镜头板差异很大,就像换个卡口,没有对应的镜头板休想用镜头。

其次是前组,你这里是“大前组”,不方便。还是买69小前组,叫做F  Classic。皮腔是广角式混合皮腔,广角能用,中长焦也能用到两百多mm。


用手机写帖子,太麻烦,光标位置都难以控制!


心民回复:
69前组的镜头板叫做110,新品有,二手反而很难买到,每个镜头都需要配一个镜头板。F型的皮腔是广角型的,你不是去改变你说的那一台,而是找到更恰当的商品。当然,价格也就是两三万了。F Matric新品是四五万呢。F Classic好像没有新品了,二手应该是接近三万。


心民回复:
我不搞研究,知道怎样选择使用大画幅镜头,但是很多概念也说得不精准。简单说两句,回头有机会再多说:

你要分出来两个视角:一个叫做拍摄视角;另一个叫做涵盖视角(也叫做清晰成像圆视角)。前一个是底片画幅决定的,同一个镜头,比如90mm,在6x9画幅上是标头,在4x5上面就是大广角;后面的这个视角是成像圆的视角,同一个焦距镜头,就有大的成像圆和小的成像圆。比如施耐德90mm镜头分作好几种成像圆,用角度来表示:100度至110度,涵盖角越大,允许的平移摇摆的幅度可以更大。但是这几只90mm镜头在4x5上面,都是同样的相当于135画幅的25mm大广角。

建筑摄影需要更大的镜头涵盖角(你看书上说的视角,就是说这个涵盖角),一般风光摄影,不需要很大的涵盖角。所以,买镜头不要图太大的涵盖角,价格贵不说,滤镜太大也不好配。

大致明白就行了,别钻研,这里要有:No study的精神。懂得深不深,和你摄影水平高低关系不大。我属于挺不求甚解的人,但是几十年来,我摄影很快乐、很顺利,拍的片子,在商业上蛮受欢迎的,十几年前挣了数百万元养家糊口还觉得足够宽裕了;在艺术上更是不拘一格了。


心民回复:
谢谢你的关心,我身体其实不太好,最近尤其是常常头晕。在柬埔寨就因为这个问题,我走的景点很少;回北京也还是有点晕巴巴的,不爽!

你说的GSW690是富士旁轴机吧,rb是指RB67吧?这又是两种不同的相机。几乎不能来对比,说老实话,都应该拥有!

690是便携相机,不能换镜头,但是用起来很快速、简单,我喜欢一支镜头走天下(定焦头),所以,我也有富士69旁轴,相当于135画幅的28mm视角,手持拍摄也基本没问题,体积不小,但是很轻。

RB67应该是一台几乎没有缺点的相机,唯一缺点就是“体大身沉”,但是这缺点也在不同人眼里,看法不同。比较沉,带来的问题是几乎不能手持拍摄,这个“缺点”有时候是个优点啊!

除了体大身沉,RB67是个功能非常全面的120单反相机!价格也不贵,简直找不出来批评它的理由了!

结论,69旁轴适合背着走,拍人文比较方便;RB67适合开车带着走,拍摄风光和人像比较方便。如果自驾游,车总在身边,那么多远我都会带着RB67。




心民回复:
不同的胶片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样,比如很多低档次相机,机身里面有油,用来润滑。温度很低就会冻住;但是高级相机不用油,而是用油性材料,不会冻住。一般来说,全机械高端相机,能适应的低温,总比数码相机来得更可靠!比如佳能NEW F-1,能在零下三十度工作!这就是我为什么更换过很多胶片机,就这台我不舍得卖。

严酷环境摄影还不仅仅要考虑相机,还有镜头的防尘防水能力;还有胶片本身抗冻能力(低档次的有可能破裂);电池不能仅仅靠机身上的电池,要配置外挂的电池盒。







120还是135(顺带回复yzdapang在461楼的提问)



心民回复:
按照你的问题先回复,然后说两句我的想法:

1、其实我更推崇黑白胶片摄影。黑白卷也不容易过期,一次多买很多也没关系。冲洗自己动手,使用国产乐凯浓缩液可以,我用进口浓缩液,拍柯达胶卷我用柯达浓缩液;拍伊尔福卷就用伊尔福浓缩液。——黑白卷一定要自己冲洗,很多手段图片社无法做到。即:根据你曝光时的方式,针对高反差和低反差景色,做显影时间的调整,甚至药液配比的调整,那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这是胶片时代的基础的“后期处理”,而使用彩色卷,你就失去了这种调整,完全听命机器的标准冲洗。另外,黑白影调的味道,那就别提了,可说的话又多了......
当然喽,彩卷也可以,如果是好的网上冲洗店,效果也可以。手工又不能做,所以麻烦点就忍了。

2、你说的SuperA和MX不算老相机,用起来非常简单好用。

3、胶片冲洗出来用扫描仪扫描后,比数码相机的JPEG其效果还是很不同。关键我们为什么拍胶片?在科学数据上,其实数码文件可以做到非常好,四个关键指标:色彩的精准、分辨率和锐度的表现力、噪点控制能力、层次的丰富性——数码画面色彩更准,任何胶片都很难做到精准的色彩还原;分辨率随着像素的提升,越来越可以放大到非常之大,135底片做不大;噪点控制能力任何底片都比不了数码单反的细腻;层次表现,彩色底片比不了数码单反,但是黑白大底片可以表现更好一些,数码单张,还很难超越(做HDR不算)。——结论是,数码JPEG比较差,但是RAW文件在色彩和噪点方面表现更好,分辨率和层次135底片也比不了RAW,只有120和更大的底片效果比单张数码文件更好。但是,玩135,玩的就是技术上的不足带来的陈旧的味道。

扫描之后,我们还要做PS处理,处理技术非常关键,决定了所有的艺术风格。我在扫描中只是尽量把细节全扫出来,所以扫描时我不用扫描仪的自动曝光。认真调整扫描仪的色阶曲线,之后在电脑里面好好处理,后期PS的能力很重要。

心民的看法:
一、关于扫描;二、关于135还是大底片。

一、扫描后,底片的立体感和厚重感还是能看得出来,和数码相机的数码味儿不一样,所以,很多人认可用胶片拍摄然后做扫描和打印的影像;有些人更认可暗室用药水直接放大出来的照片,这两类人平行存在,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个人,有点骑墙,更倾向后者。原来我在我的学校里设计建设暗室,现在我宅在家中不上班了,等我腾出精力,在家里做个暗室,正好闲着一间18米的屋子(原来是我的“健身房”),放大机和镜头、24寸大显影盘都有,现在都不好买到了,都是我十几年前用的,一直不舍得放弃。

二、用135还是更大的底片呢?可以根据主题选择。我当然主张使用120以上的底片,因为我拍风光摄影比较多,人文摄影我也喜欢细节表现多一些的画面,所以主要是120底片或更大的底片,比135底片层次细腻度更好,锐度和分辨率都更好,这些,对于黑白摄影都非常重要。粗拉拉的135效果,比较适合人文摄影,记录人的故事这类摄影,画面粗糙一些反而有沧桑感,有历史沉淀的感觉。我喜欢645胶片拍摄人文,每卷16张,画面可以放大到24寸或者更大,画面粗糙度也有,但不像135那么的粗。

风光摄影需要根据景色反差,来控制显影时间,所以,使用干板拍摄才是最恰当的,每张底片单独冲洗,只有大画幅有这样的幸福,大画幅用起来比120复杂不了多少,效果可是“好老鼻子了”  即使用120胶片,也一定使用可换后背的相机,高反差景色用A卷,低反差景色用B卷,正常反差景色用C卷,冲洗的时间都不一样,不能把不同反差的东西拍到同一个卷里面啊!所以,135一卷太长,拍不完就不行,中途换卷太麻烦,不如用两台相机拍不同反差的胶卷!总之,135不灵活,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我比较多的还是拍120和大画幅。当然,我有很多台135胶片相机(8台),对比一番之后,发现,旁轴相机康泰克斯G2的效果,比135单反的更好。但是,细节表现能力还是不如120相机拍的。


心民回复:
复古?不懂你的复古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是为了复古,是为了更好的摄影。买相机要问你两问题:
一、你要拍什么?是玩玩?还是艺术创作?玩玩,就在乎体积重量,不太在乎效果;创作,可以买大一点的,功能多一点的。

二、你要花多少钱?新的三五万拿不下来,旧的两三千就可以买到。

120相机新旧型号多得很,比你听说的数码单反,可能品牌更多,型号更多!





心民回复:
lomo的相机我没兴趣,但是lomo的不拘一格的行为,有参考意义。

玩乐和创作,其实有时候也就是一层窗户纸。我们的摄影不要总是“背负着人民的期望,背负着民族的痛苦”,摄影在于我,是很随意的。我尤其喜欢这样的理念:不要试图把拍摄的东西解释得很明确、很深厚、很时代感、很政治、很哲学......摄影就是你内心的一瞬间的感受,你截取的这个画面不可能很真实、很客观,只要你喜欢,你快乐,你舒服,就OK!
关于胶片相机的选择和性能




心民回复:
你问了四个问题:
1、有体积小点的120相机吗?
2、135胶片拍摄风景比APS-C画幅数码和4/3画幅数码,谁更好?
3、高反差场合,胶片表现如何?
4、自己扫描还是图片社扫描?

回答:
1、胶片大,相机体积一定不能小,这是科学。最小的120相机也比135相机大。最小的120相机就是“旁轴120相机”,你去百度搜索吧,比如“富士645”系列,有变焦的、定焦的、自动的、手动的、镜头伸缩的和镜头折叠的,款式很多,体积比较小,分量很轻。二手价格也就在2500-4000之间,适合人文摄影。还有很昂贵的“快拍机”,比如瑞典的哈苏和瑞士的阿尔帕、日本的骑士都有,价格在三万至五万左右,适合人文,也适合风光(这几款快拍机的镜头是世界超一流的)。

——老实说,拍摄风光无所谓体积,120相机价格最低的是玛米亚RB67(三千元左右的成色已经很好),镜头丰富,功能全面,体积不小,但是放在三脚架上后,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容易,拍摄的效果也呱呱叫!九十年代很多大师去九寨沟拍片子,都是带着它。还有一种非常不错的相机“玛米亚7Ⅱ”(简称:玛7Ⅱ),价格不低,体积不算大,镜头很丰富,但是取景方式只有眼平而不方便,不能换机背。

2、135底片的效果如果只是从技术上对比,在大多方面都不能超过APS-C和4/3相机。只有一个方面或许可以勉强对比,见第3回答。但是,即使不能超越,我们还是喜欢这种缺陷,喜欢粗颗粒效果,喜欢色彩不够精准的效果,人文摄影一般放大不很大,拍摄反转片印刷杂志的整版,能表现出很好的画面品质。但是放大照片后(无论彩色还是黑白),就不如数码单反细腻,甚至连佳能G12这样的相机,135底片也比不了。当然,这里都是说RAW,JPEG在对比画质方面根本不上档次。

3、胶片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动态范围很大!我这里主要谈黑白底片,由于黑白底片可以控制显影时间和配比,我能把如下的高反差场景带回所有的层次:当时是一个从门框里面向外拍摄的画面,屋里面很黑,屋外地面阳光直射。经过点测光测量,画面最重要暗区是门梁,ISO100,F32,2秒;画面最重要亮区是门外地面,ISO100,F32,1/60秒。这两者之间相差了七级曝光值!数码单反哪怕是全画幅,也不可能做到一张就能记录所有层次了。但是我用黑白底片,居然当使用的是国产乐凯底片,在显影方面做了手段,最终得出层次各方面都不丢失的底片!

4、我前面不是说过吗,扫描,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是采集画面层次的关键,是你后期处理之前的关键步骤。当然应该自己扫描,图片社给你扫,一定只是自动曝光,那样省时间。爱普生V750就足够好了。当然,我还有中晶Artixscan 2500更专业的扫描仪,扫描没有玻璃阻隔,效果非常通透,扫描大底片尤其不错。扫描仪有寿命,买二手要买使用不多的。





心民回复:
这方面的书真是太少,写得好的更少。我推荐看明白老书《纽摄》,里面的相关部分很适合入门者学习。将来需要更高级的手段,可以看看亚当斯《论摄影》。读透了,就全够了。


心民回复:
在光线不变的情况下,曝光值就不该改变,总不能随着被摄物体的深浅而一会儿曝光多,一会曝光少,这就是自动曝光带来的问题!所以,你在准备拍摄某一组照片之前,先确定一个曝光值(我使用测光表,遇到一般物体就使用测光表的入射测量法),得到一个标准的曝光值,然后把相机设为M档,锁定这个曝光值,然后反复拍摄就行了,这一组曝光,由于光线没有变化,你的画面明暗就非常稳定,白鸟就是白鸟,灰鸟就是灰鸟,这样曝光非常简单。当你换了光线位置,就要重新确定不同的曝光值。

使用胶片拍摄,我们从来离不开测光表,考估计曝光、靠相机测光表,都不准,尤其是拍摄反转片,太容易曝光失误了。

另外,拍摄动体应该使用感光度高的胶片,让你的快门速度尽量高。所以, 说老实话,拍鸟的题材,今天还是数码相机拍摄来得更方便!数码单反的画面品质超越135胶片(噪点更细,锐度更好),我们拍摄135胶片是追求粗犷的质感,你拍鸟,也追求粗犷的感觉吗?太粗犷了,鸟毛的细节不是都丢失了嘛?

粗狂的感觉,一般用于表现陈旧、古老、落后、沧桑、悲凉等等气愤的画面,也适合表现人像摄影中的深沉、质朴的风格。所以,使用胶片拍摄非常有意思。但是,偏偏把这些风格用在野生动物摄影里面,我真的不太理解。



心民回复:
1、135底片如果追求很不错的画面品质,放大到10寸,基本到头了。10英寸比A4小一点。

2、135胶片很多,你根据需要去买,也要自己去实拍,了解不同的胶片,冲洗出来自己对比后,就有想法了,别人不能替代你的判断。用胶片半年以上,才会有一点对胶片的感觉,那时候,你就不会问这种问题了“选什么卷合适”。根据你的钱,买你能买到的最好的胶片。一开始买两三种,用后做选择,选好后,不要换,基本稳定住,这样,你就更有感觉了。我的感觉是,柯达T-MAX比较好用,冲洗也简单省钱;伊尔福FP4宽容度很高,很细腻,但是原装药液冲洗比较贵。——我当然只说黑白手动冲洗。如果使用彩卷,感光度越低的越细腻。我不怎么用。

3、冲洗后,用你的扫描仪做认真的扫描。

4、数码单反和胶片的曝光不一样,用数码拍照的数值,用在胶片上不能说错,只能说不好。尤其是黑白胶片,我们曝光和数码曝光差异非常大!数码一般采取的方式平均曝光,兼顾高光,也兼顾暗光,这样做,实际上暗部丢失很多。但是,胶片决不能丢失暗区,所以要增加曝光。你这样做做:测试方法,先按数码相机的曝光值拍摄一张,然后增加一级曝光,再增加一级曝光,冲洗后,看看那一种效果更好。

但是,这样做,不适合135底片,我前面的回帖说过很多,只有每一张底片都是不同的显影时间,冲洗的效果才更好。增加曝光的底片要减少显影时间,减少多少?需要摸索。总之,一开始先用标准显影,水平高了,就知道不同时间显影的魅力了。我在我的“胶片摄影班”上,第三课就讲解了为什么不同的底片要单独冲洗的好处,于是大家更喜欢使用120相机,不同的曝光方式换不同的胶片后背,不会混在一个卷里面拍摄。三个月课程结束,个个都已经是专家了!(虽然还不是艺术家)

5、120相机都适合风光摄影,你真敢主观臆断,敢说“旁轴不适合风光摄影”,大胆啊!旁轴不适合微距摄影,但是,却是风光摄影利器!很多风光大师,至今还在使用120旁轴相机(富士69)拍摄风光摄影,更多摄影大师,使用真正的旁轴相机“617宽画幅”大相机(见下图)拍摄风光!那几乎是风光摄影中的名器!取景器插在相机上面,完全属于有视差状态,但是,那个取景器做过视差校正,两三米之外,视差就已经很小了。

645胶片只是因为胶片尺寸小,所以一般不用来拍摄风光(也有不少人用),根本不是因为旁轴问题。拍摄人文,应该让相机很小,一个镜头就足够用,专家说了“我才不换镜头呢!”把你现有的镜头发挥到极致,你已经忙不过来了,老是想着“换镜头、换镜头”,这是不太懂摄影的人,最常纠结的问题。645单反(宾得、勃朗尼卡、玛米亚,好几个品牌)体积大,很笨重,快门声音非常响亮,反而不适合人文摄影。



心民回复:
我不研究相机,645相机真是太多了,我不喜欢折叠镜头式的相机,我担心折叠多了,会出问题。体积上,折叠机比较好携带。

关键看你拍什么,如果拍摄人文,还是不折叠镜头机型来得更快捷。

富士645有很多种,这里大致说到三种:
1、定焦相机(两种镜头:等效28mm;等效45mm),全机械,不用电池,不能自动对焦(估计焦点或者双影重合),不能自动曝光,快门声“卡”的一声,还算可以接受,不很吵人。体积是富士645系列最小的。

2、全自动定焦(等效37mm)机型,对焦:自动;曝光:自动和手动齐全,过卷也是自动,但是,过卷声音真是挺吵人!

3、全自动变焦,和第2种几乎完全相同,就是镜头是变焦的,等效聚焦30-55mm。

我说的也许不太准确,基本是这样的。这里不谈折叠镜头的机型。


心民回复:
同意!


心民回复:
你的问题很好,让我好好想了起码十分钟!

我问我自己,为什么喜欢两个画幅:一个是66,另一个是69。明白了这个问题,其他画幅就全明白了。

说到120胶片,它是从大画幅和135之间获得平衡的中等画幅,所以至今,说到“中画幅”就是指120相机。中画幅底片比135底片更细腻,比大画幅更轻便。这种骑墙状态,也正是平衡的开始、且衰落的起点;上下不是、又左右逢源。

66画幅是正方形的画幅,是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的经典画幅。当初是“禄莱“创立的画幅,”哈苏“发扬光大。人像图片需要空间,所以方形画面更有摄影余地,杂志印刷做剪裁也非常从容。风光摄影一般的构图是三分法,三分之一分出来后,正好剩下的空间还是2:3比例的空间,很舒服,很自然。所以,至今很多风光摄影师都还是离不开方画幅。66画幅多出现在单反相机上,120单反体积大,不太适合人文摄影,当然,哈苏并不笨重,也有很多人用来拍人文,但它用于人文,快门动静还是比较大。

69画幅正好和135画幅的比例相同,但是底片面积大了很多,画质远远超越135胶片,这种画幅适合风光摄影,居然也适合人文摄影(有环境的人物)。它是比较全面的画幅。俗称“大八张相机”,六十年代就非常受欢迎!很多单位拿它拍摄大合影,几十人、上百人的面孔都能表现得历历在目,旁轴69相机体积不大,操作简单。但是旁轴相机不能换后背。

说到67和68画幅,由于更适合杂志印刷的比例,所以也很有发挥空间,尤其是68画幅。别看67画幅的相机挺多,其实这种画幅用途并不多,人像放大(婚纱摄影)也就是约定俗成,其实67不是人像摄影的画幅,人像摄影还是正方形画幅最经典,这在欧洲非常流行!欧洲是摄影起源地,是人像油画最发达的地区。所以,我看过很多欧洲“方画幅”摄影作品,就觉得记忆深刻。一说起哈苏相机的作品,无论是人像还是风光,更是把正方形画幅讲述得淋漓尽致。至于说,135的2:3比例竖拍来拍摄人像,那是用小135相机的迫不得已,更是没有给人物留下充分空间,竖画面反而感到构图很满、很拥挤。

风光摄影特别特殊的画幅是“宽画幅”,这种画幅用在风光摄影上非常宽广。这样的画幅有612(每卷拍六张),更宽广的有617(每卷拍四张)。但是,我认为,画幅过于特别,看多了就有厌倦感。——偏偏2:3和正方形的画幅让心里比较平衡,看时间很久(几十年)也不烦,这正是69至66这样的画幅百看不厌,这之间的画幅也一般都能接受了。

645画幅近似2:3画幅,是135底片的两倍大,比例相似,很适合替代135相机,画质比135更细腻。但是由于风光摄影还是更大画幅比较好,所以宁肯用66、67、69,也看不上645。其实645相机还是属于人文摄影相机,它在风光摄影方面表现一般。

综上所述,个人愚见,645人文摄影、66人像摄影和风光摄影、69风光摄影。其他画幅,看相机价格、方便使用度、镜头多寡等等因素,随便买,都无所谓。我比较喜欢能换后背的120相机,所以我认为,勃朗尼卡SQ-A系列和哈苏500系列,集“轻便和画幅方便”于一身,是最理想的选择。

下图,是肯纳的作品,哈苏66底片拍的:








心民回复:
我说的是自己冲黑白卷,这可是在明亮的室内完成的,不需要暗室摸黑干活。同时喝咖啡。......然后扫描,然后PS,然后打印。这个过程不复杂。


心民回复:
如果拍摄135底片,一般不要放大到很大,否则,画面过于粗糙。镜头?不就是135数码单反全画幅相机该用的镜头么,没什么特殊的啊,比如佳能的24-105mm就很好了。不必要去买老镜头,那些用过的二手镜头品相你掌控不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宇宙. 2016-6-2 08:57
学习老师诲人不倦,精心育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赞一个。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