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心民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4882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想追求眼见的真实,如何实现?

已有 10036 次阅读2012-2-23 09:59



心民回复:

拍一张照片,能反映你眼前的真实,那是我们的愿望,也是很多人的追求,可惜没有能帮助我们实现愿望的工具啊!——告诉你结论:相机做不到。

数码相机没有可能,JPEG文件做不到,彩色不像、层次不像、明暗反差都差得远,都和眼前所见不一样;胶片时代为了这个目的,生产出很多特点的胶片,最好的也不过是“接近眼前所见”,做不到严格的“真实再现眼前所见”,有的胶片干脆追求高饱和度、明艳的...很不真实的亮丽(尤其是很多反转片),但是很多人喜欢。

这里不谈世界的本身的真实(谈这个没意义),我们只来谈你“眼前所见”。你的眼睛和别人的眼睛或有不同,但是相机做不到那么靠谱地符合你的眼睛。应该说,数码相机出来的JPEG不符合任何人的眼睛(所有人都觉得反差弱、色彩弱、灰灰的像蒙了一层雾)。

嘿嘿,倒是有的数码相机出来的画面非常接近我的眼睛,比如适马DP1,我的眼睛带着情感色彩(别人也是吧?),我喜欢色彩不鲜艳的,层次柔和的,觉得那才是比较接近真实的。但是我六十多岁的姑姑说:“心民你那图片也太不水灵了!”

另外,不同显示器上,你看同一图片,色彩和影调也不同。我看过很多期原厂印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他们的图片追求真实,我知道“追求和达到目标”还是有距离的,但是他们让我感觉很舒服的“当作真实”接受了,色调柔和、层次丰富、色彩不鲜艳。但是在网上传播的《国家地理》图片在我的艺卓显示器上看,比画册反差大了很多,只能勉强看看。怪不得上次全国摄影比赛(国展),收稿不要电子稿,只要纸质摄影作品,那样才能看到原作本身的色彩和影调。

总之,你不要期望值太高,把你的观察好好记住,拍摄RAW,学会后期处理,通过处理,获得你的眼前所见,尽力而为吧,记性好一点吧,然后别忘记把显示器校正到行业标准。

为什么相机做不到直接令人满意?原因么,我这里说一个很“专业”的道理(其中一小部分):

数码相机和胶片的动态范围是有限的,我们的眼睛适应性非常强,很亮的都可以看到层次(别看强光源,太可怕了),非常暗的都能看到细节。可是相机呢,无论什么数码相机和胶片,如果不做后期处理,不是亮处丢了,就是暗处显示不出来了。这能说相机才是真实的吗?

想当初,很多大师为了自己的照片放大出来接近自己眼前所见,在彩色暗室门外等着技师给他做样片,试条一张一张出来,经过反复调整,终于获得比较满意的参数,然后用这个参数制作出大照片。这就是胶片时代的后期处理啊!数码时代也一样不能依赖相机直出的JPEG,不仅色彩和层次有问题,经过压缩的画面细节损失很大!——因此,追求更符合你眼前所见,必须拍摄RAW,控制好黑场和白场,控制好你的画面色温,靠你的后期处理弥补层次上的遗憾(亮部和暗部的细节),以及色彩上的眼前再现(尽量吧)。如果你图省事,想拍了就能有用,就别有什么“追求”了。

希望上述文字,对你和大家有帮助。我也相信会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坚持“相机拍了就用”才是真实的。还有摄影比赛规则说“不得做后期处理,要求直拍直出”,这不就等于让那么弱智的机器左右着摄影者?我认为,主办者提出这些要求,只能说明主办者在数码摄影方面是多么的无知!希望凡是看见这样要求的摄影比赛,大家都抵制它!  

关于真实问题,我过去就有个帖子说“相机帮你做了PS出来的JPEG,就算真实吗?”,这里不是谈这个,这里是谈,想得到你眼前所见,还是要看自己的RAW处理能力,尽量满足基本要求。如果你忘记了当时的场面,找不到处理方向了,那就注意“黑白场”。这就是为什么别人无法替代你做后期处理,我真的不理解那些“大师”自诩为“我不懂后期处理”,不仅是数码,连黑白胶片冲洗也交给别人做,唉!我说不出话了!








心民回复:
是的,数码时代最大的变化是自己可以对彩色照片做处理了,过去没有可能自己处理彩色,可以自己处理黑白。这是数码时代给摄影师带来的大福音!从你的口气里还没看到对这个福音有更多的感激之情啊,哈哈!——我们时时抱有感恩之心......

还有一条,那就是后期手段丰富了,胶片时代能对彩色画面做的后期手段非常有限,现在更方便了。我不是说改头换面的虚假处理,我是说,保住应有的层次和色彩方面的后期处理。这也是福音啊!


心民回复:
赞同你的看法!后期处理一直是被迫的,是相机做不到我们想要的,只好回家继续做。生产设备的商人永远不能满足摄影人的胃口,企图让相机替你完成所有事,那是梦想,所以,我其实也在抨击那些“不许后期处理”的摄影比赛!

再说一遍,我说的后期处理不是指给妹妹磨皮,给天上加云加飞鸟,去除电线杆之类的像素移动,我是指层次控制、色彩控制、锐度控制.....接近胶片时代暗室的手段,电子处理简单多了,那也只有RAW文件才能更好的做到。





心民回复:
在纪实摄影中,是要反应自己看到的、眼前所见的,如何反应那是手段,不是靠相机。梦想属于太个性化艺术范畴,属于另一个领域。
我对第一楼后半部分做了一些补充,专门指向那些不让PS的摄影比赛,他们是不是以为PS就是改头换面?其实我们摄影人的PS是专门指:层次控制、白平衡控制。

另外今天又想起一个地方也不让数码摄影做PS,那就是图库!我见过一位图库工作的小伙子,开口就在一所学校讲座上说:“千万不能PS!相机直出即可。”,轮到我发言,我就说:“千万别忘记做PS!”原因是,我说的PS是指画面层次,他那句话明显误导大家什么也别做,以为相机直出的就是最真的片子。其实,相机直出的恰恰是相机能力不能及造成的“虚假”画面!


心民回复:
去除没用的电线本来不影响画面主题,但是国外新闻摄影还是不允许。国内新闻摄影很多图片社都在做去除电线的后期处理,总不能让电线从领导脖子后面穿过啊。其实就不该拍出来,这是摄影师取景角度问题,我国不太讲究,但是国外著名新闻社绝对不让做“去除”。

如果是风光艺术摄影和旅游摄影指南,那你爱怎么做,就没人管了。我国很多著名的原生态村落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所有电线杆都取消,电线埋在地下走,所有家庭不能使大锅盖卫星天线,统一地下排线给你提供卫星电视信号。等你到了日本,郊区村落电线漫天都是,密密麻麻,那就开眼了!我干脆拍摄蜘蛛网般的乱电线做摄影主题,嘿嘿!






心民回复:
我们当然是拿着胶片来对比数码文件,那么,彩色方面,数码后期处理确实变得无比简单,使得很多普通人也能处理彩色图片了,这是过去不敢想的事。我在1993年花掉十五万元购置彩色放大机和彩色相纸冲纸机,实现了常人没有的机会,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彩色照片,加上我的公司有很多放大业务,可以维持冲纸机的运转,让我幸福了很多年。很多大师级人物都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彩色画面,都没有我那么幸福。

黑白呢?手工玩黑白本来是不很复杂的事,有很多高级的手段,但是到了今天,PS处理RAW文件,都是从彩色转到黑白,这过程可以有更加丰富的手段,是黑白胶片的后期无法比拟的。比如,黑白胶片对于色彩的反差,是利用滤色镜完成的。比如红花绿叶,在黑白卷表现方面都是灰色的,混作一团不能分辨,使用了红色滤镜,红花就变得浅白,绿叶就变得深灰,反差拉开了。因此,黑白胶片摄影没有滤镜会非常难受。每一个拍摄黑白胶片的人都离不开滤色镜。

但是红色滤镜可以让绿色变暗,也同时让蓝色变暗,这可能在同一个画面里就不符合我的需求,我可能希望绿色暗下去,蓝色亮一些,红色更加亮起来,这就是矛盾,传统滤色镜变得无能为力,但是数码软件PS就可以轻松做到。因此,数码到了今天,可调整的方面非常多,手段超越传统。

只是,作为我的黑白胶片摄影,不一定要用软件做那么多事,我用底片的时候,会追求底片的风格,做到极致,有遗憾,也认了。 我们追求的是黑白胶片的艺术味道。











心民回复:
首先祝所有影友新年快乐!

lvlv说构图必须强化,我非常赞同!当然了,构图还是形式上的东西,更关键的,是要“有感而发”,就是有了更多的想法而去拍摄照片。

这说起来就多了。我曾经在课堂上给学员留作业,叫做“给你的照片附带一句话”。看到作品能联想到的,那交给各个观众去畅想,但是每个作者拍摄时所想的,可以用来沟通。这作为给初学者训练的方式,还是蛮有效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