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草原900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5719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自驾穿越阿里大北线纪实(一)

已有 5142 次阅读2011-10-21 13:38


http://www.canon.com.cn/products/camera/eos/5dmk2exp/index.html">Canon EOS 5D Mark II


作者介绍:草原900,佳友在线摄影网会员,《时代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广州人,本名徐耀桂,喜爱自驾旅行,多年来,最爱的是前往西部高原地区猎色风光,曾十数次进入藏区享受阳光洗礼,七进梅里雪山,七次到达阳光之城拉萨。几年间走过了进藏几条主要的线路,无数次自驾藏地高原,流连于碧空白云下的极地荒野。曾经在暴风雪中翻越新藏线及317川藏北线,历尽艰辛磨难,深刻体验了肉体地狱、眼睛天堂的世界,在西北大地及北疆沃土烙下深厚的驴蹄印记。本次行程是草原900第七次进藏到达拉萨,然后进行的藏北阿里大北线之旅,可谓一路艰辛、一路风光。沿途遇到众多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雪地里奔走的棕熊,经历了塌方被困、沼泽河滩及冰河陷车,数次排难脱险,并成功抵达世界第三极——普若岗日冰川,顺利完成了此次极地自驾之旅。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面积约30余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辖七个县,人口仅六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阿里地处青藏高原主体的最高部,藏文典籍称之为“堆阿里”,“堆”意译为“上部”、“最高处”,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巅”、“百川之源”。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佛教典籍中所指的大千世界中心——须弥山,被教众认定就是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因而它成为佛的象征和多种宗教的发源地。有人说不到阿里不能成为真正的探险家。阿里是信徒们的圣地、探险家的乐园、登山家的向往、旅行家的天地。阿里大北线荒凉孤寂,人烟稀少,走几百公里才能遇到一个县城,在这里十几栋房子就叫做镇,几座房子就叫做乡了,正因如此,这里风光壮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当然还有那极差的路况——有的“路”不过是前车走过的模糊车辙印而已,有着一路相随的陷车与迷路的危险,却长久以来被自驾的驴友当作极其艰苦又极具挑战和诱惑力的线路,带着恐惧向往久之。想想吧,那些运气不好的驴友可能要一天经历十几次的沼泽地陷车,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无人救援,晚上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温度急降,要一直开着汽车暖气取暖,如果汽油耗完了,有些人就开始烧轮胎啦……



2011藏地穿越行程:


广州-云南富宁-束河古镇-剑川沙溪古镇-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云南茨中教堂-德钦(梅里雪山)-西藏左贡-鲁朗(南迦巴瓦峰)-拉萨-萨迦县(萨迦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神山圣湖(玛旁雍错和冈仁波齐峰)-札达土林-狮泉河-改则(阿里大北线)-尼玛-双湖特别行政区(普罗岗日冰川)-班戈县-那曲-唐古拉山口-可可西里-昆仑山口-格尔木-青海湖-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岳阳-广州



相机型号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优先
Tv(快门速度) 1/50
Av(光圈值) 8.0
ISO 感光度 100
镜头 16-35mm


西藏并不可以被征服,她只能被朝圣


站在经幡阵底下,抬头会被飘动的七彩经幡震撼着,这时候用广角镜仰拍,能更好的表现出经幡的气势。


对于全世界的摄影者与旅行者来说,西藏都是一个一生之中必须要去的地方。当嘈杂的都市生活的困囿消磨了你的信念、斗志,那湛蓝天空下宁静等待着的青藏高原就变成了一处可以自由呼吸、寻觅自我的所在,吸引着众多迷失者的归寻。青藏高原并不是可以征服的,因为她太雄伟,她只能被朝圣,变成人之一生的终极方向。


西藏之行并不是浪漫的桃源寻觅之旅,这是一场精神的苦旅,藉由山川之险恶唤醒你心灵的沉睡,当肉体已然磨灭,剩下的便是一个自由的、可以仰望天空与雪山的纯净灵魂——你这才发现了你自己,在深邃的高原山谷间新生。西藏,死在这里也不错。


当你像涅槃的凤凰一样,带着崭新的羽翼回归,庆幸着总算没将小命丢在长途跋涉的探险上,你却依旧想念那里——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庄严静穆的布达拉宫、随风不息的五彩经幡、置身绝地的空谷回响等等,无一不散发出神秘的召唤,让你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心又一次激烈跳动,叫嚣着再一次出行。无怪乎有人年年进藏,如雁徙一般,带着一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劲儿。


进藏的公路一共有六条,分别为风景最为秀美的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路况最好的青藏线、海拔最高的新藏线、风情万种的滇藏线以及中尼公路。虽目的地都是西藏,不同线路有着鲜明各异的个性特征。而这次进藏,我们所选择的这条路便是最为险要的滇藏公路,想象着我们一路风驰电掣,穿越横断山脉原始森林、越过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心情便阵阵激昂起来。这条公路蜿蜒曲折,与古时的“茶马古道”重合在崇山峻岭间,如今已被越野探险者誉为世界级越野路线了,现代因素与古老文明交织着寂寂的时光旧事。



这个进藏季,你还在等什么?


又一个进藏季节来临,心中惦念万分,三五好友小聚,一拍即合。2011年5月9日,此次进藏之行正式从广州开始,向着目的地西藏,前行!


第一天,广东、广西、云南富宁。


从广州出逃,一天连穿三省。


这一日,我们连穿三省,在中国的版图上蜿蜒,留下了一条红线,如血脉延伸,遥遥指向西方所在……风驰电掣般,伴着变化不息的风景,穿梭在祖国的西南方,我们将要从这低洼的平原,越过山川,攀越至世界屋脊的深处,采撷那里最宁静的芬芳。风景永远在路上,若不是此次“仓皇”出逃,奔出这繁华之乡,又如何能领略到这广袤大地的美景呢?



第二天,云南束河。丽江束河古镇,玉龙雪山下小客栈里的悠闲时光


到达束河已经是晚上,这次两天便从广州赶到了这里,看上去有点疯狂,不过路确实非常好走,没有超速行驶,在丽江市黑山羊一条街吃完晚餐,并住下,迎接我们的是一镇的灯火和一杯普洱的幽香。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优先
Tv(快门速度) 1/100
Av(光圈值) 5.6
曝光补偿 -2/3
ISO 感光度 3200
镜头 EF28-300mm f/3.5-5.6L IS USM
焦距 170.0mm


华灯初上时分拍摄古镇,黄昏下的柳树,屋瓦,灯笼,气氛非常古朴雅致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盖因村后聚宝山,高峰堆垒,以山为名,流传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这里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次日清晨的阳光唤醒了我们,古朴的客栈也在熹微的晨光中渐渐醒来。一座座相连相依的木质古楼、一处处微微翘起的青灰檐角、一株株可爱的绿色植物、一只在院子中玩耍的金毛犬代表了我们在束河的短暂停留。门外青石铺路,有背包旅行者在窄窄的巷子中游走,神情悠闲自得,看来要比我们幸福很多。


昨晚9点半到束河,一年多没见波波兄弟了,带我们饱餐了一顿黑山羊,还有香浓的松子酒。波波带我们住的客栈很不错,蛮舒适的,院子里有车厘子树,一只可爱的金毛,还可以看到玉龙雪山。




第三天,沙溪古镇。


到目前为止进藏行程还算比较轻松,于是悠游了一下,回程一百公里,跑到茶马古道上唯一经过的古镇沙溪开小差,算是漫漫旅途中的一点自我奖赏。


沙溪位于中国云南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东南附近。古镇历史悠久,在青山环抱中静静生存了几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岁月痕迹,是穿越时光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如今这里依旧平静,少见熙攘热闹的人群,巷子中不见人影,倒是可以看到街角抱着孩子的老人笑逐颜开,黄发垂髫,笑容安详纯净。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有人说,“寺登街是马帮用马驮出来的”,的确,在这个自古以来全赖马帮交易的地方,一切的生活都围绕着马帮活动进行。整个四方街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于一身,是一个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誉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沙溪连阳光都是格外柔和的,暖暖地洒在这古旧的石墙、木窗,以及时光温柔的刻度上。在镇上的客栈里寻墙角的一处软椅,让疲惫的身体彻底放松,脚边伏一只温顺的苏格兰牧羊犬,手边的茶香氤氲着思绪,缭绕不尽,一个悠闲的下午就这样静静地过去了。



澜沧江边遭遇连续塌方, 惊心动魄


这一路,风情不断,“变化”也不断,这未卜的前路就像是顽童的心思,你永远猜不到在下一个转角处他为你准备了什么,有时候是美景,有时候也许就会是——塌方。



第四天,从大理剑川县沙溪古镇出发,继续行走江湖,至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因道路不通,我们果断放弃了走丙察察至西藏的原计划,亦不想再重复已经走过多次的香格里拉至德钦一线,在朋友波波的怪念头下走上了德维线。走这条线路的游客非常少,而且今年塌方特别严重,路况险情不断,反复泥石流塌方,我们被前后塌方的土石夹在山谷中间,无法回头,困在山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在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道路抢通才得以通过。


德维线上路况复杂,很多路段其实都只是一条穿梭在山间的小土路,一面河川,一面山梁,汽车在窄窄的小路上摇晃而过,扬起滚滚黄土泥尘。西部地区高山峡谷遍布,地形复杂,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饭,遇上泥石流把道路隔断,推土机和挖掘机就上来把碎石泥土推开一条道路,车辆就继续前进,修路过程中,山上的石块会随时飞落,施工监理人员在远处监视情况,一有碎石落下,推土机要马上后退,但也经常被砸得叮当响,工作状况之惊险令人震惊。夹杂着大块岩石的泥土顺着山坡坍塌在公路上,堵住了前后的行人。在这被隔绝的一段时间里,心思却是前所未有的空明,在恶劣的环境当中,幸福变得很简单,毕竟我们还可以饮一杯热茶,食一餐泡面。来自繁华都市的我们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然而当地的人们祖祖辈辈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生存,我们的这点磨难实在算不上什么。当道路尚未完全畅通时,行人已经迫不及待跑步而过,一边看着上面山体滚石,一边飞跑,甚至抱着孩子的人也是如此,令人触目惊心。


施工人员说,因为滚石落下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已经数不胜数,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如此状况,道路还在修建中,希望若干年后,会有所改善……



第五天,云南德钦县。


13日下午,总算见到了云南德钦的标志,进入了德钦县境内。在路边,我们碰到了一位骑自行车进藏的老外强驴,坐在路边发呆,上前问问,原来前面又塌方堵车啦,他已经在此逗留了四天。行至塌方区,才看见长长的道路已经完全被沙石吞没,一辆挖掘机正在其中艰难作业,施工人员说最快只能在第二天通车,无可奈何又一晚在车上度过。次日,沿着这条修好的道路出发,后来又在路上遇到了昨天见到的老外强驴,经历了5天的塌方,筋疲力尽,几近崩溃——他已然放弃了骑行,将自行车放在面包车顶坐车走了,此为后话。



上帝的葡萄园——茨中村


第六天,茨中村。


临近德钦,顺路进入慕名已久的茨中村,仿若进入世外桃源,路边是茂盛的葡萄园,这种名叫玫瑰蜜的法国葡萄,在法国本土已经绝迹,但是在云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长良好。


藏在大山皱褶里的茨中之所以有别于滇西北其他村落,是因为它拥有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属于历史遗留的产物。当时的这座天主教堂曾引起与当地藏民的激烈矛盾,而如今,一切皆已尘归尘,土归土,天主教堂已经与当地的风土融为一体,成就了藏区独一无二的风景。这座哥特式建筑为十字造型,教堂正面的钟楼为三层,屋顶有着典型的中国式传统飞檐,钟楼的最高处竖立着十字架。教堂的大门入口处和教堂内部有着不少内容也已经中国化了的对联,大多是“极仁极爱,至善至谦”这样的词语。


茨中的山坡上到处种满了葡萄,家家户户都有制作葡萄酒的器具。老百姓从传教士那里学会了葡萄栽种和酿酒技术,一直承袭至今,村里每年酿制的葡萄酒由酒商包装后运到市场上销售。我们到来的季节,葡萄正在生机勃勃地生长,舒展在和煦的阳光下。当地的传教士拿出的自酿的葡萄酒,闪着诱人的光泽,有着独特的酒香。


离开茨中村没多远,又傻眼了,前方又遇塌方堵车,预计2-3小时后才能通车,推土机和挖掘机都在忙活中,我们只好又窝在路边煮水泡茶,随遇而安吧。行走德维线吃尽了苦头,再遇波波一定要痛扁他一顿。




雪山太子——梅里
相机型号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优先
Tv(快门速度) 1/40
Av(光圈值) 10.0
曝光补偿 -1 1/3
ISO 感光度 50
镜头 EF28-300mm f/3.5-5.6L IS USM
焦距 135.0mm


梅里雪山,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雪山,两次仰望日照金顶的灿烂景象,震撼心扉,毕生难忘,拍摄梅里雪山的最佳季节是每年10月底到第二年的五月,这个时间看到梅里雪山的机会比较多.找个角度理想的客栈顶楼,日出时守候着,或许就能等到这个璀璨时刻.拍日出脚架是肯定要的,日照金山的色彩可能只会出现几分钟,所以参数设置要尽量准确...


当天,到达德钦县城已经是下午3点多。


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


到达德钦县,已经是下午。傍晚时分,天边烧起一片金黄的晚霞,遮挡在低云后面,透出几线红光,晦暗明媚,交错如画。坐在梅里酒吧里,喝着从茨中教堂带来的葡萄酒,望着窗外云海变幻, 终于看到若隐若现的卡瓦博格主峰,别了几百个日夜,又一次在这山高水远处重逢。


15日,一早起来,梅里浮隐在云海里,看来这次金山看不到了。曾经瞻仰了四次梅里雪山胜景,两次金顶日出,这第七次梅里之行,却又一次看到了梅里雪山的圣颜,在缭绕低垂的云彩中露面。匍匐山间的雪白冰川宛若玉龙,游曳在雄壮的山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