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周路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75261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被蜱咬山东河南死亡18人(东北称:草爬子)--春夏季山林、草原摄影者应该警惕!(欢迎大家讨论;跟帖、转载))

已有 12645 次阅读2010-6-25 13:14

近期,蜱(东北都称;草爬子)似乎比往年多而且活跃,报纸也多有报道,这些并非空穴来风,多年来我多次被草爬子叮咬过(严重的一次差点要动手术了)。前一段参加旅游考察团去抚远同江和刚回归的瞎子岛考察,也被草爬子咬过,但发现及时并拔下来。因为喜欢摄影,总在草地、山林中穿行,经常在身上发现这类小东西,以前并未在意。

但是这次,也有朋友也被草爬子叮咬,但没能及时发现,回哈后发烧、现已住院治疗,幸无大碍,没多大问题。但是万分之零点五的森林脑炎概率毕竟还是存在的,大家还是多注意为好!

大家喜欢摄影,免不了经常在春夏期间的早草原和林区拍摄(草爬子只是在此期间活动比较多),更由于需要寻找理想的拍摄角度,所以经常要在草地、林间穿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建议大家做好如下防护工作;
1.穿着长裤长袖衣,大沿丛林帽、扣紧袖口、领口。尤其是长裤一定要把裤脚放到高腰胶鞋里面,因为多数草爬子是从裤脚口、衣领、袖口,或落在头发上、外衣上附着后,慢慢爬进再粘在皮肤上爬行,找到柔软处再叮咬,而且叮咬时一般都不会有察觉;这是因为草爬子在叮咬时,先给皮肤注射一种麻醉剂,所以我们没有感觉,然后它再吸血,同时向体内钻,因为吸血它身体会膨胀,最后胀死在人体内(有时候发现了,已经是身体的一个突出的小红痣了)
2.被叮咬的感觉有三种情况:
A幸运;刚被叮咬,及时发现或摸到,轻轻一拔,连嘴同身体一同被拔下来
B有幸;已被叮咬一会了,虽然头部已经进入体内,但通过香烟烫(可别把草爬子烫死),慢慢还是把整体都拔出来了
C万幸:由于草爬子头部进入皮肤太多、或草爬子以经整体全部进入我们身体表层,已经形成一个小肿块,但通过手术切除,且这草爬子并不是那万分之五的森林脑炎携带者。
D不幸:被叮咬,没发现,发烧也不知道怎回事,没及时治疗,是那万分之脑炎携带的草爬子...最后是小儿麻痹状肢体僵硬、或脑瘫般痴呆状。

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时治疗!

3.预防方法:最好经常检查外衣、头发是否有草爬子,在有条件的时候可脱衣检查,由于草爬子很小很轻,所以爬在皮肤上的时候人会没有任何感觉(只有直径1.5nn左右,比高梁米粒小)。草爬子最喜欢在柔软、温暖、有褶皱的地方叮咬(我这次是被叮咬在腰部)所以要重点检查脖子、腋窝、股腹沟、大腿根等隐秘处,用手摸着检查就可以,如摸到有异物,自己又看不到,别轻易拔,随意拔容易把草爬子的头部留在体内,仍然是个麻烦。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帮助处理。
4.一旦被草爬子叮咬,已经进入体内,或者大部分进入体内,凭简单工具已经难以其拔出,最好到及时到就近的医疗医卫生部门处置,那里的医护人员都很有这方面的经验。
5.每年春天打疫苗也是一种积极的预防办法,林区的很多单位都给有关人员打疫苗。城市的各区防疫站也可以打。

蜱(东北的草爬子)照片附后:
  

[周路 编辑于 2010-09-13 09:41]
我在我身上捉到的草爬子,把它放在床上仍然乱跑,我用G11跟拍抓拍


草爬子八条腿,每个腿的末端上都有吸盘状的绒毛,粘在皮肤上很不容易掉下来。


注意看腿上的绒毛,每条腿有五个关节,行走并不快。我试过,放在手臂上任它爬,根本感觉不出有东西在爬行。
[周路 编辑于 2010-06-25 20:08]


预防草爬子


草爬子的爬行速度基本是五秒钟爬1公分,受惊后速度会稍快一些,好像没什么视觉,总是乱爬。
[周路 编辑于 2010-06-25 20:16]


由于它在不断的活动,我只好跟拍,有的腿因为活动而拍虚了。


预防草爬子


预防草爬子


预防草爬子


能看见草爬子那鬼魂般的眼睛


这是另一只草爬子,叮在我后腰上被发觉(用手摸,怎么多个小东西呢?)已经被我整死,仔细看它嘴上还叼有我的皮屑(被同事从腰上拔下来)所以检查是用手摸皮肤很有效果。


预防草爬子


预防草爬子


发片完毕,欢迎大家也多介绍有关知识、
引用:
原本由 冬天 发表
感谢周老师的提醒,如被这东西咬到后想办法把它从肉里拔出来,然后得怎么样处理一下创口呢?还是拔出来就完事?


如果在野外,能拔出来最好,创口一般会很小,可用湿巾纸、干净的矿泉水清洗伤口即可,注意创口别被污染。

如果草爬子已经大部钻进体内,身边没有有经验的人,最好是到就近的医疗部门处置(有可能是小手术才能取出来)。
以上是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希望大家注意,也不必恐慌,也可以网上查到资料,供大家参考。http://club.xywy.com/static/20100220/4266365.htm

http://bbs.dqdaily.com/viewthread.php?tid=152623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 ... 0%D7%D3%CD%BC%C6%AC
前些天去同江抚远考察线路(萝北黑龙江、同江三江口、湿地、黑瞎子岛等),同事拍了一些我的画面,可以供大家借鉴参考。
我因想拍摄溪水和其他,离开栈道到草丛中步行,(此时正是草爬子多的时候,每年的开春到7月下旬)


我穿户外凉鞋,因为天热我摘掉了帽子,为了在溪水中拍摄挽起了裤腿(有时要在水中找机位)


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草爬子很容易顺腿爬到身体上。


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习惯的检查摸身体,摸到好像是草爬子已经叮在后腰部,赶紧让让有经验的小崔大夫给拔了下来,她仔细看了看说:“没事,草爬子是完整的”。我也看到了这草爬子,就放心了,也为及时发现而庆幸。就是画面上的这个小东西。已经被我们击毙,细看它嘴上还留着我的一块皮屑。

午餐前的言传身教,估计大家回到房间都会是一顿检查折腾...


回屋后我和同事青旅的安总也是脱衣一顿检查,结果在我身上、衣服上先后找到了五只活着,正在爬的草爬子,四只放到水盆里冲入下水道。留下了一只拍照(上面的画面,由于小东西在床单上爬来爬去八条腿来回倒蹬,加上G11还是有时滞,用的微距,还是有些不实)


建议大家如果外出拍片最好穿长衣长裤,(尤其是在野外)干我们这行,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进林子入草丛的。


一般情况,大城市里没有草爬子,不必担心


最好带丛林帽,因为边沿比较宽,又是软沿,取景摄影时很方便。


把领子立起来,可以防止草爬子从空中落下时,不至于一下子进到领口里面。也可以防晒。


登上刚刚回归国土黑瞎子岛,看我捂得够严实了吧。


我的同事们衣着艳丽,可蚊子可是六亲不认,背向画面的摸腿的是生活报郭记者,被蚊子咬得只拍腿。


领子竖起来是必需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防护。

在黑瞎子拍摄我军瞭望塔。


这行头,对付草爬子很有效
丛林帽、速干衣、迷彩裤、高腰军胶,裤腿一定放在高腰鞋里!!!


预防草爬子


一定要这样,防蚊虫、防草爬子。
连系鞋带也是在部队的专业系法,绝对保证不会松散。


“草爬子”学名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山东烟台地区又叫狗八只【长有八条腿】,因为此地区在农村狗的身上特别多。

吸血之后的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1.硬蜱  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 2.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

危害

是野生禽兽体表多见的吸血虫,虽无翅不会飞,但在草木间爬行迅速。

  栖息于户外、草地、森林等,常在白天侵袭人体,没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倍。

  它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如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等。

  蜱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对人体危害】

  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若不及时取出:

  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电视播出有两例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

1.环境防制 草原地区采取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在林区使用烟雾剂灭蜱。杀虫剂中加入蜱的性外激素与聚集激素可诱蜱而提高杀灭效果。

  3.生物防制 白僵菌、绿僵菌及烟曲霉菌等对蜱有致死作用。跳小蜂产卵于蜱体内,待发育为成虫致使蜱死亡。

  4.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链接网址:http://bbs.shzhidao.cn/showtopic.aspx?topicid=138305&page=end
引用:
原本由 山谷鸿翎 发表
建议周老师把帖子名修改下,改成蜱的,这样引起佳友注意。  


多谢大家关注!望大家外出谨慎注意,山东河南已经死亡18人,这个季节出现这种情况很意外!(我们黑龙江、吉林、内蒙这里多是春季被咬发病较多)无论怎样,外出到山林后回来,一旦发生不明低烧,一定要迅速去医院!
引用:
原本由 溪水 发表
昨天看到报纸上报道有人因为蜱叮咬而得森林脑炎,上网查了(http://baike.baidu.com/view/267707.htm),这个蜱就是草爬子,这个家伙太可拍了。看来无论是摄影还是旅游,都要做好足够的防备工作。谢谢周老师的提示、介绍。
[溪水 编辑于 2010-06-26 06:21]  


山东遭蜱虫“咬伤”患者耗资数万元难查病因
2010年09月26日01:59
9月13日,曲清香(右)和老伴展示长达两米的“价值”十多万元的治疗单据。

同是疑似蜱虫咬伤,山东蓬莱的患者要做数十到上百项检查,花费数万元;在河南商城,患者则可能花费几千元———因尚未分离出病原体,医院对疑似蜱虫传播疾病的治疗,体现出强烈差异性。

而因财力、人力有限,基层防控体系对于疑似蜱虫传播疾病的宣传、防控尚有诸多无能为力,也使得当地疾控部门难以全面掌控。

对此,有关专家和基层防控人员均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将疑似蜱虫叮咬所致疾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并由财政进行帮扶。

曲清香是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农民,以种植葡萄为生,一年收入一万多元。
今年6月20日,她在葡萄地里被蜱虫“咬”了一口。这一口,咬掉了10年的收入。
2米多长的账单,100多项检测。
在蓬莱市人民医院重症室住院25天,共花费11万3千元治疗费,64岁的曲清香这才“蜱口”脱险,保住性命。
曲清香不明白为何要检测100多个项目。而她所用的多西环素为何在河南可以报销,在山东则不能
9月10日,山东省卫生厅通报关于蜱虫的问题。该省累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莱市26例,死亡6例。部分病例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

从河南、江苏、安徽等地通报的情况来看,该病病例出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且今年通报的死亡病例高于往年。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卫生部门强调该病可防可治,不过在此病的确诊治疗过程中却暴露出基层卫生防疫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宣传预防、如何诊疗,甚至药品的报销范围等,均待规范统一。

高额诊疗费与无法确诊
曲清香通过新农合报销了2万5千元,但她和老伴仍为8万多元的债务发愁。在蓬莱,遭遇高额诊疗费的不只曲清香一人。皂户于村于佩河,花费10万元后死亡;北李庄村鲁永华,花费5万元后死亡。

今年7月,铜井村85岁的老太太马淑玉,也在蓬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14天,花费4万多元。
检查做了70多项,用了各种药。后来每天要补充4个血小板,一个1400元。
家属决定放弃,回家准备后事。“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到后期住院一天5000多,当时人已经没意识了,我们又拿不出钱。”马淑玉的女儿王桂明说。
放弃治疗的马淑玉,回家后却逐渐苏醒过来。她吃了外孙买来的维生素营养品后,身体开始康复。
蓬莱湾子口村的蔡云芳则没那么幸运。7月22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4天后,蔡云芳死亡。共花费12418元,其中检测与化验费合计4000多元。她也接受了70多项检测,包括血清、巨细胞、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毒检测(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等。

记者采访中,多名疑似蜱虫叮咬患者的家属,对一些医院动辄几十项的检测提出质疑。这些患者的化验、检测费占到治疗费一半左右。
当地一名乡镇医院院长介绍,因乡镇医院、县级医院无能力治疗,蜱虫咬伤患者只能去蓬莱市人民医院。他做过调查,每个治愈病人平均花费3万到4万,死亡患者花费则在6万以上。他说,蓬莱山区农民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

研究空白下的治疗差异

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也出现许多被蜱虫咬伤的病例。当地疾控中心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9月中旬,商城县共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120个。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对记者说,蜱传疑似无形体病的治疗并不复杂,也不昂贵。他曾经在一个乡镇卫生院调研时发现两名患者,“按照我的治疗方案,在那个卫生院治好了他们的病,三四天就能下病床。”


一些危重病人,还会依据其既往病史和现有症状,加上脑CT、肝脏CT等比较贵的检查,不过这些同样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

对于为什么没像商城人民医院那样根据卫生部指南进行诊疗,蓬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治电解释说,因病原体至今没分离出来,患者是否由无形体细菌造成的,蓬莱患者是否与河南商城病人患有一样的病毒,两地为害的蜱虫是否为同一种类,目前都是未知。

2006年安徽发现第一例疑似无形体病例,并出现传染和病患死亡。由于未分离出病原体,今年卫生部专家将其暂定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今年9月,中国疾控中心在商城县宣布分离出新型布尼亚病毒。

一名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疾病名字会变化,也表示对此疾病还不确定,也就无法让基层医院去参照‘无形体病指南’进行规范诊疗。

日前,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蜱虫传播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周路 编辑于 2010-09-26 12:17]
其实没什么可怕的,注意点就行,这个季节大家多会去山里拍片什么的,望大家多加注意!
最近正是草爬子多发期,有多位影友进山区、草原被蜱虫(草爬子)叮咬,所幸都是发现及时,并无大碍,但仍需注意,每次金山外出回来,一定检查一下,从外衣上、头发,最好晚上洗澡时仔细检查身体,以免受到伤害,望大家多加注意!

又到了草爬子多发季节,已经又有影友被咬伤,大家去林区和草地千万注意!!!
小小东西,大家还是多注意为好!
又到蜱虫(草爬子)多发季节,再次提醒大家注意!
又到了蜱虫(草爬子)多发期!!!
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前年史大姐去伊春,不幸被咬到,腿肿后才发现,遭了不少罪。住院、手术、治疗,先后花费不少

今年4.25日 我们去凤凰山,流彩飞云脖子上就发现三个,幸好没有中枪!

把这个帖子翻出来,就是要大家提高警惕!

进入草地、森林、一定要多加注意!
微信上看到付伟影友被草爬子咬了,处理的很及时。处理的方法很得当。

翻出这个帖子提醒各位朋友:

又到了草爬子咬人的季节,去林区、草原千万注意小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