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阿灵的个人空间 http://bbs.photofans.cn/?8533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雪后圆明园*(二)

已有 1915 次阅读2006-2-8 14:56

31.

32.

33.

34.

35.历史的见证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祝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多多出片!

贴图完毕,谢谢观看。

老羊倌所说极是,这里商机无限,为了盈利到处收门票,看图腾还5元一张门票,连参观遗址受教育也要另收15元,真是想不通!


附上一篇转贴来的文章:历史的反思——火烧圆明园

按:不知哪位哲人说的:“历史就像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中国历史呢,则尤其如此。我无意也无能力去甄别所有的历史,但我常以为,历史必须客观公正。我们应该力求将历史的方方面面告诉人们,并由人们自己去判断和反思,这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是有好处的。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都说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英法联军干的。这,诚然是不错的,是合符历史真像的。但为什么会火烧圆明园呢?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只有对英法联军野蛮行为的详尽描述,只有对英法联军野蛮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愤怒,而全然不见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记录,全然不见对自己的反省。

事实上,清政府在与英法联军的谈判中,已经答应了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节外生枝”并使谈判失败的倒是清政府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寸步不让”。钦差大臣全权代表载恒要英方代表巴夏历面见皇帝时下跪礼拜,巴夏历则坚持不肯。最后请示清政府,清政府明确表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可许可”。巴夏历不同意“跪拜”,谈判遂告破裂。清政府指示僧格林新军队将巴夏历等39人截拿扣押送往北京,以作为人质。

英法联军对于清政府这种扣押外交使节的做法,自然很快就作出反应。他们一边催讨人质,一边迅速占领北京,并针对性地进攻皇帝所在地-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隆隆炮声中,咸丰皇帝仓惶出逃,圆明园自然陷入英法联军的手中。对于圆明园,英法联军并没有觉得他多么神奇和珍贵,但他们始终认为这是皇家的私产。对圆明园奇珍异宝的掠夺,就是对皇上的报复。几天后,在英法联军的武力逼迫下,清政府终于向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中,只有18名活人,其余都是尸体,其中有的尸体已经被分成几块了。

英国公使额尔金,法国公使葛罗见到人质和尸体以后,各自照会留守北京的恭王。尽管法国人不同意焚毁圆明园,但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决定以火烧圆明园报复清皇帝。火烧圆明园就这样开始了。应该指出的是,圆明园现在的样子,倒也不是英法联军火烧一次到位的,而是历经义和团、流民等国内同胞才完成的。

如今,火烧圆明园这把大火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象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自古就有“二国相争,不斩来使”的说法,满清政府当然不会不知道;扣押外交使节,不合国际惯例,满清政府当然也不会不知道;既然满清政府都知道(分尸也算是国粹,所以满清政府就未必会觉得分尸很残忍),只能表明满清政府是个落后、野蛮、残忍、愚蠢、毫无人性的政府。假如满清政府“不斩来使”,火烧圆明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我个人觉得应该可以。从史料来看,当时英法联军在北京还是比较克制的,有大批的北京市民围观英法联军似乎就可以佐证这一点。

一句话,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没有必要用“春秋”笔法,为满清政府隐恶。把火烧圆明园的真像告诉所有人,也好让我们知道我们比起洋人来,未必也就更文明。假如我们有当时的英法强大,我们干出的“事业”很可能就更“轰轰烈烈”。伦敦屠城,巴黎十日未必就不会。
回林海: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下次你再来北京我们一起去拍照,我请客哈......

回时光涌动:那天我和微风本来想去颐和园的,但是微风没有去过圆明园,我们就改去圆明园了,要是去颐和园说不定能碰到很多佳友呢哈......

回都市丽人:去圆明园我和微风只花了10元门票,拍遗址就是从你拍照护栏的那个地方进去的,要不怎么叫“节约型”参观拍照呢
那天我们要是去颐和园说不定能碰见你和老羊倌呢,你拍得十七孔桥真好,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向你学习了

回微风:你什么时候发呀?等着看你的作品呢
那天要不是因为赶回去也可以多停留一会拍晚霞就好了,多少有点遗憾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