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从南极到北极-李掌柜的行色世界 http://bbs.photofans.cn/?9227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曾经的强盗和天才共生之地:欧洲[已结束哥本哈根,奥斯陆,都柏林,英国]。(十五)

已有 43079 次阅读2009-9-10 00:28

走几步,就到了这个地方:
人声鼎沸...旅游的淡季如此,旺季就更不知道了...

戒备森严...

黑色的就是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

想着能拍到布朗同学...可是没有,。

这是啥?蛮精致的嘛...

大本钟,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 (Clock Tower) 的大报时钟的昵称。是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钟楼,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95米,钟直径9英尺,重13.5吨。每15分钟响一次。
大本钟原先只指钟塔内的铜钟,但后来演变成指整座钟塔。
大本钟的命名来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称大本钟的名字来自于本杰明·豪尔爵士。
大钟于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国最大的钟。大本钟用人工发条,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

议会大厦。
http://baike.baidu.com/view/85443.htm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
  位于伦敦市中心区的泰晤士河畔,是19世纪中期英国最主要的哥特式建筑。大厦建立在泰晤士河畔一个近于梯形的地段上,面向泰晤士河。各个部分之间分段相连,形成许多内院,大厦内的主要厅堂都在建筑物的中间。整个建筑物中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最高,高达103米,此外,97米高的钟楼也很引人注目,上有著名的“大笨钟”。这座大厦的所在地原来是一座王宫,王宫建于1060年,此后不断有增建。直到1512年亨利八世搬离之前,这里一直是王宫。
  16世纪中叶以后,这里成为议会所在地。183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宫殿建筑,后进行了重建。大厦中的中央大厅是整个大厦的交通枢纽,中央大厅的平面呈八角形,上部是一个拱顶,高达23米,从这里可以前往上院和下院。此外,大厦中还有许多著名的房间和走廊,它们是议会各委员会的办公室,上下两院的图书馆也在其中。1941年5月,下院大厅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战后重建。下院仍按哥特式风格装修,但相对简单一些。下院面积比上院略小,长23米,宽14米,高12.5米,大厅中间有346个座位,边廊还有91个座位。

传出这张照片实属无奈...

西敏寺,也就是威斯敏斯特教堂。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A5%BF%E6%95%8F%E5%AF%BA
传说中西敏寺在Saberht国王时期就已经建成,最初建在泰晤士河中的一个小岛上。1045年至1065年间按照忏悔者爱德华的命令重建西敏寺。萨克逊王曾发誓要去朝圣,却没有信守诺言,教皇叫爱德华重建西敏寺赎罪。西敏寺最早是为本笃会(Benedictine)教士而建的,于1065年12月28日完成。
1245年~1517年间西敏寺再次重建,第一阶段的重建工作由亨利三世组织,但是大部分的工作是在理查三世时期由建筑师亨利·耶维尔(Henry Yevele)完成的。1503年亨利七世叫人建了一个礼拜堂。
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后,1534年西敏寺也被国王控制,并在1540年关闭。这段时期内原本给西敏寺的拨款都全部被转移给圣保罗座堂。在女王玛丽一世统治时期西敏寺曾短暂地重开,但在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再次关闭了西敏寺。
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西敏寺,但规定由王室直接管理,并把建制从修道院改为法政牧师团。 从此管理西敏寺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牧师团长(dean),而且由国王任命。直到19世纪,西敏寺是除牛津和剑桥以外英国最重要的学术重镇。钦定版圣经旧约的前三分之一和新约的最后二分之一就是在这里被翻译成英文的。

加冕
1066年,哈罗德二世在此加冕,他是第一个在此加冕的国王。同一年的圣诞节,征服者威廉也在此加冕,从此之后一般的英国君主(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都在西敏寺加冕。绝大多数的英国君王都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冕,只有少数几个君王例外,例如哈罗德二世和征服者威廉是由约克大主教为其加冕的,爱德华二世由温彻斯特主教加冕,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不在英格兰、玛莉一世由温彻斯特主教加冕,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是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是由卡莱儿主教加冕,因为资深主教都是天主教拒绝为新教女王加冕、威廉三世与玛莉二世由伦敦主教加冕,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拒绝承认新君。 1300年-1301年,加冕座内置加冕石,加冕座称为圣爱德华宝座。1308年之后的历次加冕都使用这一座椅。

埋葬
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而重建了西敏寺,并将他的遗体埋葬在西敏寺。亨利三世本人也被埋葬在了西敏寺。从此之后大多数的英国君主死后都葬在这里(不过亨利八世和查理一世之后大多数君主都葬在温莎)。
除了君主以外,贵族可以葬在礼拜堂,而僧侣和与教堂有关的人则葬在回廊。 1400年,乔叟葬于教堂南向甬道--最后,诗人可以葬在乔叟周围(即今天所称的“诗人角”)。逐渐,在西敏寺安葬或竖立纪念碑就成了一种荣誉,今天西敏寺中安葬着的包括了英国的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科学家等等,这其中有: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乔叟
    * 查尔斯·达尔文
    * 查尔斯·狄更斯
    * 塞缪尔·约翰逊
    *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 约翰·赫歇尔
    * 艾萨克·牛顿
    * 温斯顿·丘吉尔
    * 威廉·威伯福斯

看起来还是很壮观的...
因为时间太紧,我们没有进去看看,实在遗憾。



另一个门。

这个在静静的在巨无霸西敏寺的一边...

这里毕竟是英国的神经中枢,就多发两张吧...

还是大本钟。

议会大厦。



伦敦眼,或又称为千禧之轮(Millennium Wheel)是世界上首座、也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仅次于南昌之星与新加坡观景轮。它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443英尺),竖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面向坐拥国会大楼与大笨钟的西敏市。

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全部设有空调并不能打开窗。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缓慢的回转速度,让摩天轮不停驶也能让乘客自由上下乘坐舱,不过老人、伤健人士等如有需要也可作暂时停止旋转。
伦敦眼本是英国为庆祝2000年的来临而兴建的暂时性建筑,原定5年后拆卸。不过她极受英国人及游客欢迎,截至2002年7月,伦敦眼已累积总乘坐人次达850万。当地市议会(Lambeth Council)于是决定长期保留伦敦眼。2005年5月19日有报道指伦敦眼其中部分资助所用土地的业主South Bank Centre,要把租金由每年6万5千英镑加到250万镑,营运者表示这样会迫使伦敦眼倒闭。同月25日,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表示会坚决维护伦敦眼作为伦敦地标,并炮轰该土地业主的老板是“完全的白痴”(a complete prat)。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0%AB%E6%95%A6%E7%9C%BC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0多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 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78.htm

啥叫在不合适的时候出现在某地点?我们就是,嘿嘿。



子弹状的建筑就是英国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这是一座精心设计的环保智能型建筑,是一个优美而讲求高科技的杰作。瑞士再保险塔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绰号“腌黄瓜”,是一座玻璃外观的尖顶摩天大厦,也是福斯特勋爵名作之一。这个子弹模样的房子,盖在伦敦内城,也就是伦敦金融城的中心地带,由赫赫有名的福斯特勋爵Lord Norman Foster设计,就盖在他老人家业务上最大的竞争对手罗杰斯勋爵Lord Richard Rogers 20年前设计的劳埃德大厦Lloyds Building旁边。
http://city.cctv.com/html/guojichengshi/6792aa3218b091a1c408570ac0803cd9.html

在美媚的怀抱里,哥哥醉了...

觉得很有传统味道的工作人员...

同学们在排队参观这个,具体是啥建筑我也整不清楚...



前往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
是英国大伦敦西敏市的著名广场,也是旅游景点,建于1805年。
广场南端是政府办公区白厅,通向国会大厦,西南是水师提督门,背后是通往白金汉宫的仪仗道林荫路。广场北面是国家美术馆。广场四周还有“田野里的圣马丁教堂”,和加拿大,南非和马来西亚等英联邦国的高级专员署(英联邦国家互派的大使级代表处)。过去广场四周有街道环绕。近年北边的街道被封,改为人行道,改善了广场的交通和环境。
广场最突出的标志是南端的纳尔逊纪念柱,高53米。此碑纪念着拿破仑战争中的海军上将,英国民族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柱顶是将军的铜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记念拿破仑战争各次战役的浮雕。广场中部是两个花形喷水池。广场北端是台阶。广场四角上有四个雕塑基座;国家美术馆前另有两个。这六个基座中有五个现有铜像,包括数为历史名将,君主和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西北角的“第四基座”一直空缺着。近年伦敦市政府在此轮流置放一些现代雕塑作品。
特拉法加广场是当地交通的中心枢纽,有巴士及5线地铁经此。在百多年来,人民都爱在此广场欢渡除夕夜、圣诞节,或政治示威。





不管怎样,我们总是记住并宣传开疆拓土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或者将领...而让百姓富足安康的领导人,似乎不那么宣传...唉。

这个世界需要吹水客...

唔,唔...



受不了哇,受不了哇...

掌柜家的太太部队欢迎你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