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PhotoFans摄影网 返回首页

羽舞百湖生态摄影工作室 http://bbs.photofans.cn/?113405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调查与保护

已有 600 次阅读2011-5-29 16:39


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调查与保护


     林 宝 庆1  韩 晓 东2  杨 军1


 郑 振 河2  李 连 山1  徐 荣1   朱 春 伟1


 


1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通榆,137215


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2005年—2008年通过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连续4年的调查分析,发现整体湿地环境有所恢复,但湿地缺水和人为活动仍是影响向海迁徙水鸟栖息环境的两个主要原因。加强湿地功能恢复、展开迁徙伤病鸟类的救护、建立多方合作保护体系是向海保护区多年来一直开展和寻求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向海湿地 迁徙鸟类 调查 保护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境内,地理坐标为: 44°55′-45°09′N, 122°05′-122°31′E,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毗邻,全区总面积10546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6100公顷,占总面积的34%。向海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区内共发现有各种植物595种,其中药用植物22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鸟类293种。在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向海就有52种,其中一级有10种,二级有42种。有中日两国政府签署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协定》中的鸟类173种,占协定种数的76.21%,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保护的鸟类49种。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5种。向海自然保护区由于拥有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作为中国较典型的七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首批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国际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向海湿地鸟类资源的历史与现状


1.1区系与分布


按照湿地国际提出的一份全球候鸟迁徙通道图中所示,全球共有8条主要迁徙通道,通过中国的共有3条,这3条迁徙通道基本代表中国的鸟类,特别是水鸟的迁徙通道,向海保护区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上。向海保护区境内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沙丘、森林、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相互渗透,构成了较为典型的向海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向海湿地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较为特殊,主要属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并兼有东北亚界东北区的松辽平原亚区特征,是吉林省唯一的非东北区地带。


由于该区兼有2个不同区系的特征,其鸟类分布亦有2个区域的种类。其中蒙新区代表种类如蒙古百灵、大鸨等;东北亚区代表种如旋木雀、鹪鹩、丹顶鹤等。


1.2 数量与结构近况


根据近年资料统计,该区域共记录到鸟类17目44科293种,其中水鸟125  种;非雀形目鸟类177种,全区发现有28种留鸟,其余均为迁徙鸟类。白胸苦恶鸟、小杓鹬、中杓鹬和牛背鹭为近年新发现种类。


向海保护区科研人员多年来一直开展区内湿地鸟类的迁徙种群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数量、分布、种间结构、停歇地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监测,并确定福泰泡、四海泡、碱地泡、盐铺、雁鸭湖、滚水坝等12处为固定监测点,采用科学的地面调查与航空调查(2005年—2008年与白鹤GEF项目共同开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向海湿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1、2),并且大型湿地迁徙与繁殖鸟类调查数量与2005年调查初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以鹤类为主,东方白鹳于2005年开始发现有大种群为50只和56只,其后几年均有多拨大种群,2008年秋发现有较大种群分别为180只,210只和202只,但从2005年至今未有繁殖记录;2007、2008年均发现多群白琵鹭较大的种群,其中最大种群为2008年秋季发现的312只;2005年的上一年春季区内发现有10只的黑鹳种群并发现有黑脸琵鹭2只;草原指示物种大鸨数量有所回升,2006年和2007年分别发现有19只和23只;另外,发现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灰鹤等珍贵湿地鸟类的种群数及种群规模亦有逐步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


表1  不同年份监测到的迁徙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春季


种类


54


53


63


63


数量


12,584


31331


25754


15323


夏季


种类


57


55


51


53


数量


7144


3980


5494


10829


秋季


种类


51


55


53


54


数量


16632


32975


32562


31947


合计


种类


70


76


78


77


数量


36360


68286


63810


58099































































































































































  表2     向海湿地2005年春至2008年秋不同类群湿地鸟在各年度不同季节比例


季节


年份


游  禽


涉  禽


岸 边 鸟


种类总数


种数


%


种数


%


种数


%


种数


春季


05年


29


53.7


10


18.5


11


20.4


54


06年


31


58.5


8


15.1


9


17.0


53


07年


31


49.2


11


17.5


17


27.0


63


08年


29


46.8


9


14.5


21


33.9


62


平均


30.0


52.0 


9.5


16.4


14.5


24.6


58.0


夏季


05年


21


35.6


9


15.3


25


42.4


59


06年


20


36.4


11


20.0


18


32.7


55


07年


20


38.5


9


17.3


19


36.5


52


08年


21


40.4


8


15.4


19


36.5


52


平均


20.6


38.4


8.6


15.9


20.2


37.5


54.5


秋季


05年


20


39.2


12


23.5


15


29.4


51


06年


24


45.3


11


20.8


14


26.4


53


07年


25


45.5


9


16.4


15


27.3


55


08年


22


40.7


11


20.4


15


27.8


54


平均


22.0


43.3


11.3


22.5


13.0


25.3


53.25


 


1.3 生境近况


向海湿地鸟类生境基本体现于沼泽、草甸草原、水域、天然疏林、人工林及部分农田等几部分。向海的沼泽分两种,即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芦苇沼泽是丹顶鹤的最佳繁殖生境,白枕鹤在两种生境均有繁殖分布。2005年以前向海湿地由于连年的干旱缺水使部分芦苇沼泽、苔草沼泽部分退化为草甸,部分变为盐碱地或沙地,2005年向海湿地通过霍林河、洮儿河两条河流约有1*109m3水进入向海湿地,使得向海保护区鹤类核心区、雁鸭湖、盐铺、福泰泡等多处主要湿地约3.6*105hm2得以逐步恢复,为在此迁徙路线上的大量迁徙鸟类提供了一块良好的停歇地,丰富的湿地食物资源使大量迁徙鸟类的体能得以迅速恢复,为它们继续完成迁徙和顺利繁殖创造了条件。向海水域主要由向海水库和兴隆水库构成,兴隆水库于2005年前便已干涸,但向海水库通过从霍林河、洮儿河引水的方式仍然保持有大约9*105hm2的水量;向海的天然疏林一直是东方白鹳、鹭类的繁殖地,随着近年向海保护区生态工程围栏项目的开展以及执法力度的加大,蒙古黄榆、家榆等天然林木得到很好保护;春秋季节白头鹤、灰鹤、大鸨等也到农田觅食,向海保护区通过宣传、执法等手段对区内农田的农药使用进行了规范化,防止鸟类误食农药发生中毒,同时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支持对区内部分农田的功能进行了改造。


2、向海保护区在保护湿地迁徙鸟类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1  加大迁徙鸟类栖息地的恢复与重建力度,保证湿地用水


向海保护区几年来先后拆除很多对湿地生态系统有影响的非法工程,并在科学论证、国家授权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湿地滞水工程,使大部分湿地功能得以恢复;另外积极鼓励村民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项目;同时,对区内水源采取“合理分配、力行节约、湿地为主”的调配原则和对区外水源地(如霍林河、洮儿河)采取“国家协调、科学共管、和谐统一”原则的长效供水机制,以确保向海湿地的生态用水。


2.2 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经常性湿地监测工作


为能准确掌握湿地迁徙水鸟的种群分布、迁徙动态、繁殖生态及其变化规律方面的数据,以便决策层能及时科学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湿地保护方案,向海保护区几年来一直把湿地监测工作作为保护区的基础性科研来抓,常抓不懈,从不间断。另外,向海保护区近年来也一直把自己的湿地监测工作同国际合作项目“白鹤GEF项目”和国家湿地监测项目相结合,利用项目提供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使整体监测水平大大提高,监测数据也更趋于准确、科学。


2.3加强爱鸟护鸟的宣传工作和湿地保护的执法工作


利用每年的“爱鸟周”、“国际夏令营”等活动在当地中小学中大力开展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怀。另外,保护区利用在社区发放宣传单、播放宣传片等手段让社区群众也切身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保护区应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条款在公安、武警的配合下在全区实施严禁猎杀野生动物、控制捕捞野生鱼类等方面的严格执法,有效地遏制了伤害迁徙鸟类及破坏其栖息地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2.4在辖区及周边地区积极组织迁徙鸟类的救助工作


向海保护区近年已在区内利用保护站和监测站等固定场所设立6处野生动物救护站,并在局址所在地成立鹤类救护繁育中心,同时在救护工作所辐射到的外围8个县、市、区的野生动物重点停歇地、繁殖地及野生动物伤残和中毒频发地设立临时救护站点12个。经多年努力,在区内现已拥有了一支业务强、能吃苦、反应快的野生动物救护队伍,对伤残野生动物实现全天候救助,近年已救助各种鸟类 14 种200余只;另外在每年春秋野生鸟类迁徙季节,保护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都要在鸟类重要停歇地按时完成野外投食任务,及时让鸟类恢复体能,以便其顺利完成迁徙和繁殖;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鹤类救护中心内部的野生动物接收、治疗、饲养、繁育、驯化及野化等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程序,设立野生动物救助电话和电脑网络,现已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形成一套完整的野生动物救护网络。


3、影响向海湿地迁徙鸟类的不利因素


3.1 缺水、干旱


虽然向海湿地近年有所恢复,但受全球大环境影响湿地缺水旱化仍是迁徙鸟类栖息地面临的首要威胁。它直接导致向海湿地鸟类生境碎裂岛屿化的加剧和湿地功能的下降,同时由于天然保护条件的降低,这也为人畜进入湿地并进行生产开发提供了机会。


3.2 人为活动干扰


人为活动干扰仍是影响向海湿地鸟类资源的另一主要因素。它集中体现于牧业的生产、农药的使用、机器的噪音及人们与鸟类对自然资源的争夺等方面。


4、 保护对策建议


湿地迁徙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与其它生态因子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赖,尤其像鹤类因其对湿地的特殊敏感性而被公认为湿地的“指示物种”,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出它们栖息区域和迁徙路线的环境稳定程度。向海湿地是霍林河、额木特河流到向海变成无尾河后而形成的3.61*105hm2的湿地,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但其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块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湿地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3.1 将目前的核心区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湿地迁徙鸟类栖息繁殖地


向海自然保护区现有鹤类、东方白鹳、大鸨和蒙古黄榆4个核心区,总面积为 31190 公顷,核心区及其缓冲区地带的居民尚有1400余户,4000多口人在从事着农牧业生产,人为破坏生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保护区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前提下,要积极与上级及地方有关部门相协调,完成核心区及其他重点保护区域的土地确权工作,同时积极促成核心区内移民工程的实施,将区内鸟类保护的核心区域真正变成湿地迁徙鸟类栖息繁衍的一方净土。


3.2 要开展以湿地迁徙鸟类为主的湿地科研监测及生境研究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要采取多交流、多合作,进行多部门、多学科的协同研究,除对鸟类的迁徙动态,繁殖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外,重点对其赖以生存的生境条件,包括水、食物、隐蔽条件、人为干扰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相关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其生境质量,进而找出鸟类栖息繁衍的最佳适合度和生境质量恶化的临界点,为全面保护好湿地鸟类的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


3.3要进一步规范对湿地迁徙鸟类所采取的救助活动


在春秋迁徙季节迁徙鸟类伤病及中毒现象多有发生,开展积极的救助活动十分必要。由于部分野生鸟类往往也是寄生虫和传染性病毒的携带者,因此,在对伤病鸟类积极组织救助时,一定要参照《中华人民共护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规范》及《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试行),切莫造成疾病的传播。另外,为了使救助活动更为及时有效,应在湿地迁徙鸟类迁徙通道上建立湿地迁徙鸟类的国际监测网,网络间各环节分工协作,信息共享,这样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及救助措施更为有利。


3.4 要积极发挥现有的当地社区共管委员会和联合保护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全员保护


向海自然保护区地跨三个乡镇,区内有近两万人口,只依靠保护区的有限力量难以完成保护任务。大力发挥保护区同当地群众组成的社区共管委员会和同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保护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发动群众,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原有经营模式,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手段,更新公众的保护理念,提高保护意识,实现全员保护。


3.5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制定好下一步湿地迁徙鸟类的保护规划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向海湿地原本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地方经济的落后是影响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制定下一步湿地保护规划时,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在保证地方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要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何春光,李鸿凯,盛连喜等.2005.向海湿地洪水前后丹顶鹤种群变化的研究.


中国鹤类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87~91.


韩晓东,于国海,林宝庆等.湿地变化对吉林省鹤类的影响.中国鹤类研究. 2005.


中国鹤类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74~80.


韩晓东,杨军,林宝庆等.向海水草、水鸟和水位三者关系研究.白鹤GEF项目.


              2005~2007年监测数据


林宝庆,包军,韩晓东等,2008.向海湿地鸟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吉林林业科技,


31~36.2008


林宝庆,田秀华,刘伟等.鹤类农药中毒的救治程序与技术.吉林林业科技,35~38.2009.


赵学敏主编.禽流感防治与野生动物疫病.中国林业出版社.43~44、176~222.2008.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键字: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PhotoFans摄影网© 1998-2024 ( 京ICP证0406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87号 京网文[2020]4675-862号 )

返回顶部